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

別看劉皇帝說得風輕雲澹,但衆臣一聽,便立刻打起了精神,都意識到了,財稅問題或許纔是劉皇帝召見他們的真正目的。

但同時,都不由得心生隱憂,劉皇帝對當下財稅制度的不滿,表露的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始終沒有大動作,最多提出些能夠讓上下接受的改良意見。

此時,方罷一任計相,又提起財稅問題,很可能是又動財稅的腦筋了,這就不得不讓在場衆臣們多幾分警惕。

與吏治一樣,稅制同樣是一個牽涉廣泛的問題,從老成爲國的角度考慮,輕易不能觸動。反貪除惡,對付的只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那還可以算作是帝國的自我調節淨化。

這財稅可就不一樣的,那幾乎是把方方面面都牽扯進去的,不只是勳貴、官僚,地主商賈,豪強鄉紳,還包括全天下的爲大漢提供稅賦的黔首,這是真不可擅動的。

當然,並不是不能改,讓人遲疑的,只是不知道劉皇帝打算怎麼折騰,這纔是最讓人憂慮的。哪怕劉皇帝還沒有圖窮匕見,在場的大臣們已然打好了勸阻的腹稿......

“臣等恭聞陛下垂訓!”太子劉暘開口了,拱手向劉皇帝道。

劉皇帝眼皮子擡了下,不答反問,道:“太子說說,大漢兩稅制度,其原則是什麼?”

聞問,劉暘思忖片刻,以一種謹慎的口吻道:“戶無主客,以見居爲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爲差;以資產爲宗,不以丁身爲本;以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粟米......”

顯然,在這方面,劉暘還是有些研究的,熟稔地說出幾條大漢兩稅稅制的幾點核心要素。大漢稅制,基本沿襲自中唐時開始推行的兩稅法,雖然到大漢有些細節上的刪改完善,但要旨是沒有多少改變的。

僅以稅制而言,兩稅法是伴隨着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大進步,從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爲主的稅賦制度向舍人稅地的方向發展。

到了大漢,也沿襲其制,取其先進之處。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兩稅法的核心原則,卻在逐漸澹化,其約束能力,也在不斷減弱。

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有限,並不足以支撐兩稅法的完美實現,而事物的發展一旦超過了客觀條件,那往往是會產生問題了。

比較重要的一點,兩稅制下,土地買賣自由,土地兼併是不可不免的,甚至會以超出尋常的速度蔓延。而一直以來,劉皇帝又沿襲着自古以來,官府對土地兼併私有的控制政策。

當年所制定高額的土地交易稅,便是其中舉措之一,效果自然是有的,但究竟有多大,卻是不容樂觀,從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土地兼併成本呈現向賣地者傾斜的趨勢,便可窺一斑。

一方面從法制上便確立了土地自由買賣的性質,一方面又想要干預土地買賣,控制土地兼併,這種自我矛盾的現象,在大漢朝並不少見。這也是劉皇帝總是想改變革新的原因之一,僅從個人視角出發,對這種矛盾便時感難受。

聽完劉暘的回答,劉皇帝繼續問道:“說得不錯,只是這些原則,落實了幾分?大漢每年的財稅,是在逐年上漲的,但在具體的稅務執行過程中,計稅依據,貫徹了稅制規定嗎?”

“這......”對此,劉暘默然。

雖然此前沒有深入地去了解過,但以他秉政多年的經驗,以及同有司及相關官僚的交談了解來看,在這方面,顯然是大有不足的。

尤其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的官員們,在稅務工作上,是越發急功近利,傾向於完成任務了。至於稅制,大多隻取其簡,圖省便,至於遵從貧富均等原則,兼顧公平,大多隻停留在口頭上,甚至早就被拋諸腦後了。

各地官府,能用心細緻地去鑽研稅法的,都很少,都算有良心了。當然,以當下大漢的政治環境,朝廷中樞權威正盛,各地官府並不敢太肆意妄爲,至少在正稅定額之外巧立名目、壓榨剝削的情況很少。

不是沒有,只是一旦出現,就被從重、從嚴處置。但可以想見的,一旦朝廷監管鬆懈,抑或出現其他狀況,以肉食者的貪婪本性,橫徵暴斂、苛捐雜稅都會紛至沓來。

問題是存在的,別說劉皇帝,這些長年治國理政的大臣們,也同樣清楚。但從來沒有人就此進言,原因也很簡單,保守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爲了保證稅賦穩定,民生“安定”,不得不抱殘守缺。當然,隱晦些的則是,在現行稅制下,對於勳貴、官僚、地主、商賈而言,是十分友好的。

利益導向往往帶來行動,即便有看出問題的,要麼位卑言輕,沒有發言權,要麼就是徹頭徹尾的保守派。何況,目前的稅制已經穩定運行幾十年了,朝廷每年財稅同樣穩定,餘地很大,遠沒有到需要改變的地步,何必折騰呢?

“看你這麼猶豫,想來也是見識到了不少弊處吧!”見劉暘沉思,劉皇帝說了一句,而後又瞧向李昉、趙匡義等宰臣,道:“在座諸卿,都是由州部提拔中樞,都有充足的地方治政經驗,也都說說,大漢現行稅制,在執行過程中,都有哪些問題,出現了哪些弊病?”

面對劉皇帝的問題,衆臣不約而同地沉默了。對於他們的沉默,劉皇帝也不惱火,很是自然地看向王右:“王卿,西北算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地方了,你在西北任職多年,從州縣到道司,可謂見多識廣,你說說看!”

被劉皇帝點名,王右自然不能再裝啞巴了,想了想,應道:“戶稅以錢幣繳納,早年之時,爲了繳納稅錢,大量農民百姓,不得不賤賣絹帛、糧食以換取銅錢。由此造成錢重物輕,百姓負擔加重。不過,隨着朝廷加鑄通寶,流通天下,這種情況已然得到緩解......”

王右此言,提出了一個問題現象,但同樣指出,這個問題已經得到緩解,好像就在提醒劉皇帝,問題不大,不要折騰了。

不過,劉皇帝可不吃這一套,又問呂端:“呂卿,你也說說看!”

呂端一副不動如山的模樣,聞問,從容起身,拱手應道:“朝廷每年制定稅額,其中一點,以天下各道貧富差距定額,各道亦以各州府發展情況分等,州府亦然,以此保證公平,富者多繳,貧者少納。

然而到縣以下,情況便發生巨大變化,官府職吏,自執稅過程中,往往一概而論,罔顧貧富分等納稅原則,只求完成上司分派稅收任務,不顧治下戶民人身、土地、財產實際情況。

從而造成,貧富均等,居大邑與務小農者,繳稅相當。同時,不少官府,僅以地域攤派,大富之區與貧苦之鄉,稅額相等,反使富者少繳,貧者多納。

長此而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者入不敷出,爲避正稅,貧者寧肯拋耕舍業,而就富庶之鄉......”

呂端一席話,可以說將兩稅制在執行過程中,一大顯着問題給揭露出來了,別說劉皇帝了,就是其他人也都面色凝重,眉頭緊鎖。

“趙卿,你有什麼發現?”劉皇帝語氣似乎嚴厲了幾分,盯着趙匡義。

趙匡義心下凜然,不過未見遲疑,張口便道來:“這些年,全國有不少失地百姓,然地去稅存,稅額不減,負擔加劇。爲此,或逃稅,或逃身,或淪爲佃戶、僱工......”

趙匡義說完,劉皇帝又把目光轉向李昉,這下,都不需劉皇帝開口詢問了,李昉便主動嘆息道:“朝廷正稅,以貧富分等繳納,然各家各戶,財產多寡,土地多少,實難釐清,同時不乏隱匿財產、瞞報土地的情況,諸如此類,都影響到朝廷每年正課稅入!”

李昉言罷,劉皇帝終於沒再問了,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發出一陣有些滲人的笑聲:“呵呵......”

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60章 論婿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8章 殿議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07章第204章 解決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341章 向錢看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72章 太子妃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439章 枉作小人半島史話·奇葩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11章 動心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06章 敲打第8章 瓊林宴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4章 大論第32章 天子上門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83章 抉擇第82章 殺俘第339章 那一腳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81章 兩日而克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404章 冬夜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2章 殺俘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8 狀元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9章 濮州案(2)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36章 橐相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81章 行宮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04章 平息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1章 大典日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12章 整風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40章 潞州三傑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68章 湖南亂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