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

劉煦自從被派到安東主持大局後,性子是進一步收斂,喜怒不形於色,十餘年下來甚至連笑都笑過幾次,但此時此刻,竟然給劉文淵一種坐立難安的感覺。

稍微詫異了下,劉文淵還是表情認真地堅持自己的看法:“或許是兒憂慮過甚,言論稍顯誇張!但兒還是認爲,倘若不折不扣依陛下如此意志貫徹下去,以大漢之大,也難料能堅持多久。這些年,朝野之事,紛擾繁多,又能有多少餘力顧及外藩?”

顯然,劉文淵這番論調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劉煦則在沉吟幾許後,輕聲嘆道:“你以爲,你能看到這些問題,陛下就看不到嗎?你自覺眼光遠略,能勝過陛下?”

面對父親這兩個問題,縱然劉文淵自信滿滿,也不敢章口就來了。

見他沉默,劉煦繼續道:“你才經歷過多少人事,就敢在此大言炎炎,妄談大政。你祖父掌國數十載,小事小節或許迷湖之時,但大是大非,何曾湖塗?”

遲暮至斯,難得湖塗!劉文淵腦海中生出這樣的念頭,也想這麼說,但有適才的教訓,此時在劉煦面前也收斂着了。

劉煦則沒管他,自顧自地說道:“有些事情,不是代價高昂,困難巨大,阻力重重,就不去做了的,相反,需要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你祖父,過去幾十年做過太多羣情反對而一意孤行的事,但最終,都被他做成了。此番分封,想來也是一般!”

“當初祖父年富力強……”劉文淵還是沒忍住,說出這麼半句話,至於後半句話,劉煦自然體會得到。

看着這個兒子,劉煦擰了下眉,道:“分封可能產生的問題,造成的後果,你祖父不可能沒有思量,然深思熟慮之下,仍舊決定推動,你有想過,是爲了什麼?”

聞問,劉文淵低頭深思了好一會兒,有些不確定地說道:“莫非是爲了鞏固二叔的地位,避免奪嫡之事?”

“奪嫡”二字,對如今的劉煦而言,實在有些刺耳,從劉文淵口中說出,就更添幾分驚悚。

收回落在劉文淵身上的目光,劉煦眼神多了幾分深邃,幽幽道:“你若如此看待此事,那也太小看你祖父,也太小看你二叔了。這麼多年了,我是早已看明白了,你二叔的位置穩着呢,只要你祖父意志不動搖,那就沒人能動搖他的位置。

三十多年的太子,當得不容易啊,既要不引起你祖父的忌憚,還能得內外臣之心,你二叔啊,在那迂緩的外表下,暗懷尋常人難以察覺的機心啊!誰若是小看他,呵呵……”

劉煦說這話說,語氣中充滿了感慨,面上也掛滿了滄桑,不過並沒有沉浸其中太久,很快反應過來自己跑題了。

接着之前的話題,對劉文淵道:“若要避免奪嫡,有的是辦法,何必採取分封邊陲海外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策略?不能小覷你祖父的胸襟與格局啊!

以我對你祖父的熟悉,以及多年對他的揣摩,也只能勉強猜測一下的用心。

論公,是爲了開拓土地、散播文明,爲大漢黎民創造更多生存的土壤;論私,則是爲了我們這些不成器的子孫後代,爲了我劉家的發展延續。

每朝每代,都有君王在奢望長命百歲,都有臣僚在高唱千秋萬代,但何來千年的王朝。

中國的歷史,想要誕生千年的王朝,實在太難了,如不求變,或許今日之大漢,與秦漢隋唐相比,恐怕也難有差別。

你祖父所做的,或許就是在求一個變,爲大漢江山,也爲劉家天下,爭取一絲歷代王朝不曾擁有的可能!

有論調說宗周天下亡於平王東遷,春秋分裂,或許有幾分道理,但姬氏子孫,卻一直延續到戰國末年……”

劉煦這麼一番分析下來,輪到劉文淵發愣了,良久,有些咋舌說道:“倘如此,祖父考慮得也太長遠了……”

“因此,有些事情,是不能以眼前的利益、眼前的目光來看待的!”劉煦感慨道:“做的過程,也充滿了阻力與困難,你所提到的那些弊端,或許在將來會成爲事實,但只要你祖父還在,又何懼些許波瀾?”

劉文淵下意識地張了張嘴,看其口型,就好像在說“倘若祖父不在了呢”。

劉煦顯然也是這麼理解的,但這回沒生氣,而是悵然地道:“那就是子孫後代的事情了,你祖父是現世神祇,也只管當世之事……”

“可惜啊!”劉煦又長嘆一聲:“你祖父的這份格局與氣魄,世間少有人能理解,也少有人願意追隨。這世上,總是保守、不願求變的人多,包括他的親生兒子,都難以認同,也難理解那份良苦用心。

就是我這個長子,心中又何嘗痛快?”

說到這兒,劉煦方纔在劉文淵面前暴露了少許心跡,袍袖下的手都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

西京的秦王府,距離皇城也不遠,就隔着一條洛水,過了天津橋轉角即至。父子談話間,已抵府門。

並行還府,父子倆繼續私談着,馬車上激起的情緒也已平復下去,開始以“安東王”的角色思考問題,問道:“你既然不看好南洋、安西之分封,那我們安東呢?”

安東可是劉文淵真正磨鍊成長的地方,帶有極深的感情,而提及此,滿懷自豪與信心。

眉宇間釋放着昂揚的光彩,劉文淵道:“南洋、安西,兒並不是十分熟悉,諸多消息,也只是道聽途說,抑或閱讀朝廷邸文,並未親眼目睹,也未身臨其境,自然抱有迷惑,不,就是懷疑!

這一點,祖父也一樣,在大漢直轄之道州府縣,尚有欺君罔上者,何況數千裡之外的異域海外?

因此,對於這些年從外海傳來的那些消息,兒並不是很相信!

而安東則不然,這是爹您十數年辛苦經營所得,夙興夜寐,櫛風沐雨,其每一步經營,都是兒親眼看着,親身體會過的。

安東,絕對是大漢最成熟穩定的一個封國,爹也一定能保證一個繁榮發展的安東,保證一個安定的大漢東北邊陲!”

劉文淵說這番話時,年輕俊朗的面容上神采飛揚,盡是意氣風發之色。

劉煦看着愛子,臉上逐漸綻開和藹的笑容,不禁擡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道:“我兒有如此見識與頭腦,將來安東在你手上,我也可安心了!”

這話說得,讓劉文淵心頭有些怪異,還不曾想明白,便見劉煦擺手趕人:“夜半已過,這一日夜也乏了,早點歇息吧!最近這段時日,說不準還有什麼波瀾了……”

說着,便不再管劉文淵,劉煦微塌着肩膀,緩緩往書房而去,只是在看着燈火照射在地面的身影時,嘴裡喃喃道:“我是沒機會了,你或許還有可能,未來的事,誰說得準呢?”

“咳咳…….”深夜之中,劉煦又不禁咳嗽了幾聲。

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87章 趙普使蜀1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88章 童謠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61章 “龍宮”第83章 抉擇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13章 機遇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52章 巫宦之國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1章 請教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21章 瑤女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77章 耶律妃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452章 皇孫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97章 決斷!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64章 楊業卻敵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24章 交代第241章 “戲言”第421章 樑孝王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章 不宜擴大第106章 敲打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3章 考校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324章 交代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69章 禍事了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20章 折家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56章 是非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96章 橐駝兒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474章 補漏匠第398章 虞美人第399章 還債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