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分封與否

“吐蕃!”劉晞嘴裡呢喃了一句,眉頭已然不自覺地擰起,眼神不住地往劉皇帝身上瞥,目光中滿是疑思。

劉晞不得不猜測劉皇帝此舉的用意,以當下朝廷的政治氛圍,說是要封他爲吐蕃王,他是不會有絲毫奇怪的。只是,倘若封到吐蕃,那或許還不如安東、饒樂呢?

何況,高原地區,不論地理、經濟,還是宗教、民俗,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困難,發展潛力有限。安東、饒樂雖然哭喊,但有牧場、有耕地,山裡有礦,河裡有魚,就是天寒地凍,還可以加衣生火避寒,而高原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待,都願意去待的......

在劉晞看來,朝廷針對高原能實現名義上的統治,吐蕃諸部已認可朝廷的權威,做到這一步,已然足矣,尋求更進一步,實在費力不討好,賠本賺吆喝罷了。

要說馬匹、牲畜、皮貨等資源,於朝廷而言,從河西、漠南乃至漠北獲取,豈不更加方便?

或許是劉皇帝近來在決策上給人的印象過於深刻了,劉晞已然下意識地考慮起把吐蕃地區封給自己的問題了。

至於什麼“駐吐蕃大臣”,在劉晞看來,很大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罷了。就如安西與南洋之事,雖還未像饒樂、安東、林邑那般明詔頒佈,但已經自上而下達成了共識,被劉皇帝定義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使命與任務,懸而未定,只是欠時機而已。

當初劉皇帝給諸子們看的那張分封圖,可不只是輿圖上的描繪與暢想,倘若劉皇帝出了什麼差池,那張圖便是朝廷在分封事務上最具法理的一項依據。

劉晞凝眉苦思,劉皇帝則目光迷離地遙望着乾元殿,這座有史以來最巍峨、最龐大的殿宇,正在春日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帶給劉皇帝莫名的感動。

“朝廷對於吐蕃的經營,前前後後已有三十餘年,縱然不像安東、漠南、西北那般大灑錢,但三十年累計下來,也不少了。

朕前不久翻看了劍南道財稅用度情況,其中關於支協周邊地區所費,其中有約一半都是投向川蕃及與吐蕃的茶馬貿易,西南茶馬市監所得,也有一半留道,用在川蕃行政維持、軍事建設上,僅從錢糧而言,是虧本的!

但是,朝廷付出了這些的代價,要達成的,可不僅是對吐蕃諸部名義上的統治,務了三十年的虛,該向務實轉變了,獲取一些實在的東西。朝廷對雪域高原不能僅僅停留於影響,還當增強控制力,這不是朕好大喜功,貪大求全,若爲此,朕早就發兵西上了。

唐時諸邊之患,吐蕃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雖然如今其沉淪百年,分裂勢衰,但當年其東出高原,侵我漢土,略我河隴,斷我三千里漢土,此事當永以爲戒!吐蕃若能馴服,對劍南之安全,西南之穩定,是極其重要的!”

劉皇帝向劉晞交待着他的想法,輕描澹寫間展現着他的強勢:“這些年,朝廷也培養了一些親附朝廷的部族,尤其是川蕃交界地區,有這些部族勢力存在,朝廷在當地設立管理機構便有了‘民意’基礎。

你進駐邏些之後,除了繼續施展朝廷的綏靖政策之外,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組織起一套吐蕃事務管理結構,併發揮其作用,治不下其民,但那些受了朝廷好處,接受朝廷封賞的土官、頭人,卻要管好,從大漢這裡獲得了好處,就要守朝廷的規矩。

同時,要繼續打通川蕃之間道路,增進漢地與之交通往來,另外,對那些冥頑不化,依舊意圖對抗朝廷得到部族,要組織進剿,窮追勐打,徹底夷滅爲止。

這些年,朕聽得吐蕃這部作亂,那部襲擾,聽得太多了,該做個總結了。既不識時務,那高原再是廣闊,也不留其容身之處!”

說到此處,劉皇帝語氣不自覺地帶上了點殺意,混濁的眼神清晰了,也無情了,那是作爲天子伏屍百萬的“器量”。

略頓,瞥了劉晞一眼,見他聽得認真,劉皇帝又道:“關於駐吐蕃大臣的建構,你和趙普商討規劃一番,只要在合理範疇,概無不允,屬官從吏,任你而決!

川蕃、滇蕃茶馬貿易之關市稅,從中劃出一部分,作爲機構行政運轉經費,具體分成,與財政司及二道司會商!

另外,此去大會,與你三千步騎......”

用心消化了一番劉皇帝的交待,劉晞想了想,道:“臣記得,朝廷曾與諸部有約,漢軍不入邏些城!”

聽此言,劉皇帝連掃了劉晞兩眼,審量着他,那眼神彷彿在說:你小子是這種循規蹈矩的人嗎?朕又是信守所謂盟約的人嗎?

不過,話還是儘量“收斂”着說,劉皇帝語氣慢悠悠的:“此一時,彼一時,朝廷當與時俱進,總不能抱着一紙條約過一輩子吧,那豈不是抱殘守缺?

何況,你作爲朕的皇子、大漢晉王、朝廷宰相,躬親而入吐蕃,已是對彼等莫大的恩典!鹵簿儀仗,當依朝制,那三千甲士,作爲你的隨駕護衛,彼等又何話說!”

面對劉皇帝這番霸道言論,劉晞反應倒也平靜,思忖幾許,終是向劉皇帝一拱手:“是!”

至此,劉晞基本已經接受了去吐蕃的安排,只不過,心中存在的疑問反而加深了,不便問,也有些不敢問。

但是,劉皇帝似乎看出了劉晞的心思,衝他笑了笑,道:“文海那孩子,朕很喜歡,如今也長大成人了,軍校裡待過,軍中表現也不俗,可以正式開府做事了。

對他的安排,朕暫時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和劉昀、劉曉、劉淳他們去南洋,另外一個是滇南,你是他父親,幫他做個主吧!”

劉皇帝這話裡,儼然飽含深意,劉晞聞言初時微愣,與劉皇帝對視了一會兒,慢慢明白了。低頭長考,面色恢復平靜,應道:“南洋如今的情況,有些擁擠了,陛下若欲歷練文海,還是讓他去滇南吧......”

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57章 劉老四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45章 剝削者第118章 蒲陰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55章 拉開序幕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9章 請纓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53章 削藩第65章 決議南征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2章 “鄭州站”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04章 解決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49章 降表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695章 袁家莊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6章 西面來人第84章 示警第216章 初夏第401章 老郭威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26章 問罪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65章 決議南征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48章 老皇帝第61章 晉陽來人第497章 重拾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98章 事泄了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44章 堂審第403章 抓起來!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68章 榮寵第185章 趙礪案第144章 堂審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1章 探監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48章 教誨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9章 公府密議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91章 今日開寶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10章 坦白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98章 事泄了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89章 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