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花板

當然,不論怎麼變,怎麼擴張,發家的業務,康寧是沒丟的,與官府的合作,與權貴的關係經營,都需要每年花費大價錢去維持。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康寧手下的那支扈從隊伍,始終維持着組織,非但沒有解散,反而有所壯大,掛着“康”字旗幟的商隊,幾乎隨處可見,足跡遍佈大漢東西南北。

毫不諱言地說,靠康大官人衣食的人,數以萬計。當然,這種主要依託於商業人身依附,並不是那麼牢靠,要養這麼多人,並不容易,除了有錢,還需有糧有肉.

大漢許多商賈,但凡經營有成,賺取了一定利潤,便忍不住買田置地,將骨子裡對土地的貪戀表現得淋漓盡致。康寧也不能免俗,家鄉蔚州是必然要有產業的,置地萬畝,在山陽圈牧場萬頃,不少扈從僱傭都安排在其中,但這只是佔比很小的一部分。

跟隨康寧的那批人,來源衆多,成分複雜,但在康寧的帶領下,大多具備一點特性,那就是狼性,是習慣“吃肉”的。

當國內趨於安定,當大漢逐漸停下擴張的腳步時,康家卻沒有停止,相反,他們是自發地向外發展,尤其在海外貿易上。

最早在南洋搞“武裝拓殖”的人與勢力之中,就有康家,當然,從事後來看,康家的海外征途是有些巧合因素的。

最初是爲了搞香料貿易,後來則是爲了金銀這樣的貴金屬。當年,康寧在湖南也是偷偷開了幾個銀礦的,獲利頗豐,這自然是違法的,尤其在朝廷進行貨幣改革之後。

只是,由於當初以勳貴張進爲首的滑州貪腐桉,又引出了趙匡美私開銀礦桉,鬧得沸沸揚揚,朝廷也籍此對各地的私開的金銀礦大加打擊。

連榮國公的弟弟都保不住,還主動投桉自首,康寧生意雖然大,自是也扛不住的,主動斷臂求生,將手中的私礦上交朝廷,還花費了大代價,給中原水災受難百姓捐了一大筆錢,方纔倖免,那也是康寧商業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

但是作爲一個商賈,最突出的特質便是逐利,瘋狂的逐利,尤其在品嚐過甜頭之後,開礦雖然辛苦,但絕對是一本萬利。國內政策嚴,限制多,但國外便是一片海闊天空,任其遨遊。

於是,康寧組織了好幾批人出海,康家商隊的足跡也由此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年郭良平打三佛齊,奪蒲羅中島時,康氏船隊的扈從、水手可都是積極支持,鼎力相助,除了後勤幫助,甚至自帶武器,上岸打仗殺敵。

當然,這個過程中沒有虧的,死傷些人不算什麼,圈奪的土地,佔領的礦山,其中之利,是數倍乃至數十倍。和許多人感受到的一樣,對於大漢的食利階層而言,海外實在是太自由了,什麼手段都能使,還不怕被人攻訐清算......

這十多年來,除本土開掘冶煉的部分金銀,海外的金銀是大量涌入大漢,也使得銀價不斷下跌,但再怎麼貶值,一兩銀子依舊能兌1058文銅錢。

雖然不管是金還是銀,還是銅,輸入國內,都被受到朝廷的“剝削”,被狠狠地宰上一刀,但依舊是暴利。而成本,不過役使一些土着,開山挖礦罷了,十分低廉。

到如今,康寧在海外已有大小礦十餘座金銀礦,僅銀每年便出產近兩萬斤,這甚至快超過朝廷在湖南所設銀監的收入了。

而對於許多金銀礦收穫,康寧都是瞞着的,大部分採掘所得,都被他藏起來,不敢暴露,實在是太多了,讓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種小兒持金過鬧市的感覺。

不過,這也快瞞不住了,在海外搞開礦生意的人並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時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計,至少能夠一採數年乃至上十年的礦,價值絕對不小。

同時,在高麗、日本這樣金銀盛產的地方,康寧也有涉足,當然,這就需要和兩國的權貴階層合作,在其中過道手,賺個“手續費”,康家遍佈五湖四海的商隊,在貿易流通上的優勢實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絕,還是運氣使然,幾十年下來,康寧始終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終總能跨過。

如今的康寧,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論名氣,四海揚名,幾十年的“傳奇生涯”,讓他爲天下商賈引爲榜樣;論財富,不說富可敵國,腰纏數百萬貫是一定的;論影響,若把海外的土着奴隸算上,十萬人指着康大官人吃飯;論地位,大漢的權貴之家,大多是能作爲座上賓登門拜見的,連太子殿下都親自接見過,聽他講述海外拓殖的經歷與收穫......

人生已是如此輝煌,但康寧仍不滿足,錢財名氣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爲銅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飽受非議與鄙視,雖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針對的來源只是因爲眼紅嫉妒。

但是,越缺什麼,就越想得到什麼。在大漢,顯然不是有錢就可以爲所欲爲的,這是一個等級分明近乎嚴苛的社會,雖被稱呼爲“康大官人”,但沒有功名在身,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布衣平民。商賈在這些年,社會地位是有所提升的,但依舊有限,在不少讀書人眼中,還是不如那些手工業者與農民。

哪怕腰纏百萬貫,很多行爲都是受到限制的,有些衣服不能穿,有些車不能坐,有些禮儀不能表現,做了就是逾制,而名氣越大,被盯得越牢。

因此,在風光的背後,康寧實則很壓抑,尤其是內心之中,充滿不甘。因此,過去的二十年,他一直追求的,早已不是財富,而是如何更進一步,如何由富而貴。

財富積累得越多,也越清楚,在大漢,沒有權力支撐的財富,是何等的脆弱,就有如沙灘上的建築,風一吹就散了。過去的幾十年,也見識到了太多豪商大賈,被朝廷當豬一樣宰......

曾經康寧是有過機會的,被時任江西道布政使的鐘謨引爲幕左,後又被薦爲參政,由康家的實力,以及過去對朝廷的功勞,吏部也特許了,上上下下一團和氣,共襄盛舉。

只可惜,後來此事爲劉皇帝知道,對於康大官人的名氣,劉皇帝自然不可能沒有耳聞,早年之時還因有這樣的“義商”表揚過。

然而,當得知他得知此事後,卻笑了笑,說了句讓人惶恐不安的話:“參政官雖不大,但也是道司要員,那康寧朕聽說過,很會經營,生意做得很好,當了官,想來更方便其賺錢了......”

隨後不久,康寧的官就丟了,有意思的是,將康寧當官之事情偷偷捅出去的,正是合川伯康延澤。

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94章 善後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48章 老皇帝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755章 良平島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364章 沉默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11章 舊識第284章 影響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71章 殺,不殺?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46章 黃羊平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97章 心虛第362章 分封?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84章 夏州降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62章 兵事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268章 機遇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75章 按*不動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46章 流光園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31章 功成第129章 叔父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751章 結束了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59章 還朝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9章 連夜南進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400章 柴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