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

劉煦封王已經很多年了,但王與王是不同,到如今,纔是他真正作爲一個君王,頂天立地,一言九鼎,調理數千裡國土陰陽,掌控數十萬百姓生死。(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nCOM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這是格局的昇華,是境界的提高。

一騎奔出,銀鞍白馬,黑甲紅袍,蹄腳催得急,一路直奔檢閱臺,飛身一躍,高聲道:“啓稟大王,三軍列隊完畢,請大王校閱!”

看着威風凜凜、一臉英雄氣的劉文淵,劉煦沉凝的面上流露出少許欣賞之色,手一擡,開口道:“開始!”

“是!”

既是閱軍,劉煦自然也着一身戎裝,兜鍪上系旄尾象徵着高貴的王權,緩緩走下檢閱臺,早有御者牽來駿馬。劉煦滿面肅容,一絲不苟地登上馬背,只是動作顯得有些吃力,劉文淵見了,有心上前幫忙,被他一個眼神拒絕了。

好一會兒,在劉文淵的陪伴下,在衆目睽睽之下,劉煦開始了他作爲安東國王的第一次閱軍,也是他這一生第一次作爲主角檢閱軍隊。

城郊的空地上,旌旗在飄揚,朔風在怒吼,戰馬在嘶鳴,安東的將士們在向他們的大王山呼,走過每一道軍陣,感受到那熱烈的“萬勝”吶喊,劉煦兩眼也不由滲出少許晶瑩。

接受校閱的三千軍,全是自安東諸城選拔的精騎,都是多年從軍,訓練有素,且具備實戰經驗的老卒。清一色的黑水健馬,內着絲襖,頭頂皮帽,更名不換裝,依舊是大漢鐵騎的英雄氣貌。

這三千軍,幾乎可以看作是當下安東軍隊的基石,三千里安東河山固然無法靠三千騎來拱衛,但這些將士,卻是骨幹,也是劉煦計劃的往後安東軍隊發展強大的基礎。

不消片刻,檢閱完畢,劉煦拍馬回臺,下馬落座。到此時,劉煦的情緒仍未徹底平復下來,當然,可不是因爲這三千將士帶來的震撼,而是在想,爲一安東王尚且如此雄壯,那大漢天子呢?

每思及此,劉煦的心臟便不由生出一陣絞痛,幾乎窒息的那種,他心裡很清楚,他是徹底沒有機會了,此時的安東國又何嘗不是劉皇帝給的一種安慰呢?

心頭的苦澀,無人可訴,只有劉煦自己暗暗品味……

緊跟着的,是一場演武秀,除了軍陣聚散、衝鋒等戰術演練,還有三十名勇士進行騎射武藝比拼。

隨着演武的進行,檢閱臺上的劉煦,精神都不禁有些恍惚,目光則緊緊望着在陣前指揮的劉文淵,始終未曾離開。

劉煦身邊侍候着的安東文武,足有二十餘名,半數是經由劉煦親自提拔的幕佐,半數則是勳貴子弟,並且以劉煦的親戚爲主。而其中最爲顯赫,堪稱爲安東國柱石的,乃是耿、白、劉三家,這也是安東國的三大家族。

耿氏自不用說了,那是劉煦的母族,從他出生開始,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便寄託在他身上,是最不可能背叛劉煦的人。

耿家也爭氣,幾十年都沒出過什麼爛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劉煦在安東肇業,耿家也是全力支持,整個家族的力量幾乎全部轉移到安東。

劉煦的舅舅耿重恩已經亡故多年,如今耿氏當家的乃是其長子耿繼勳,這是從小便追隨在劉煦身邊的死忠,也是如今安東國主持政務的國相。

白氏則是劉煦的妻族,祖上爲開國元勳白文珂,河東起兵前,白文珂是一員重臣,影響頗大,也深受高祖劉知遠看重。只可惜,白文珂生命的餘音唱響在新生的大漢,劉皇帝帶領下疾馳於歷史長途間的大漢,沒有他太多的發揮餘地,死得也早。

開寶大封之時,劉皇帝倒沒忘記這個老臣,賜其子白廷誨建寧伯,爵二等。

如今已傳至三代,當代家主乃是白廷誨次子白敬宗,再往下傳,建寧伯爵都要保不住了,因此,對白家而言,劉煦在安東十五六年,也是他們家族力量向安東轉移的過程。

耿氏崇文,白家經武,構成了初建安東國的兩大政治政治勢力。而第三股力量,則源自海寧侯劉光義家族,當年劉煦親自爲劉文淵向劉家討了門親事,娶了劉光義幼女。

然而,雖然劉文淵作爲世子,將來繼承劉煦的位置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劉家並未完全依附於安東,尤其在劉光義去世之後,政治聯姻的效果就再度打折扣了,至今劉家在安東主事的仍是旁系出身的劉永珍。

不過,即便如此,對海寧侯劉煦仍舊持拉攏態度,如劉永珍者,在封國之前,已官升至撫遠都尉,掌管安東一“大城”之軍政。如今,更是更進一步,成爲安東兵馬都虞侯。

當然,劉永珍的調動,也暗含着劉煦收權的用意。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安東雖然有以劉煦爲核心的安東都督府在主持大局,但安東實際上處於一種“城邦自治”的狀態,安東下轄的諸城鎮長官,除了奉行正常的稅賦義務之外,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幾乎將治理城鎮土地視爲私人領地,那些鎮將、城官就是領主。隨着安東封國,這些人也是最高興,最積極支持的。

在這樣的模式下,安東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野蠻生長,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這樣的模式,是有弊病的,那就是“中央集權”的破壞。

當然,以劉煦經營多年的權威,安東是不可能脫離其控制,不論那些“土皇帝”有多行,都不敢違逆劉煦的意旨,但是,這終究只是眼下。

而作爲劉皇帝的好好學生,劉煦也不可能永遠放任,過去不管,是迫於安東的實際情況,爲了安東的發展,放開一些限制,安東與朝廷背道而馳的政策多了去了,也不差這一條。

但是,時移世易,隨着安東這些年的大發展,再放任就不合時宜了,而劉煦也早有整頓的心思。

藉着此次封國的大調整,劉煦也對安東治下諸城鎮進行了一次收權行動,各地的軍政財權,都被其收歸綏化王城,一應文武職吏,全部調至綏化任職,並重新委派地方軍政。

安東原本的“土皇帝”們,由此被清洗了個遍,不樂意嘛,是極其不樂意的,但不滿也只能憋在心裡,反抗也是不敢反抗的。且不提劉煦對安東的掌控力有多強,就安東的屬性擺在那裡,封國雖然意味着獨立自主性,但來自朝廷的指導與支持,就不是那些“土皇帝”能夠扛得住的。

何況,劉煦也不是剝奪一切,他們積累的財產得以保留,同時調到綏化,仍舊不失權力地位,依舊是統治階級,是安東世家大族。

再沒有比劉煦在安東實行的“中央集權”更簡單,更輕鬆的了

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51章 聽政2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87章第1771章 襄陽王第296章 反響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70章 御宴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21章 樑孝王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19章 幸西京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98章 山道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1章 西巡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5章 小人行徑第96章 壽春城內第85章 少壯派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95章 大商人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53章 遁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10章 坦白第106章 敲打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39章 那一腳第465章 “教匪”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93章 楊邠案(1)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章 西南事務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41章 納降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29章 遊市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93章 完了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31章 鳴沙匪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9章 濮州案(2)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36章 盡伏東北第483章 南巡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695章 袁家莊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65章 謀劃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