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

懷着一種複雜且沉重的心情,劉暘打算再往外走走,帝國這麼大,他想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不過,這個念頭被近隨們竭力打消了,微服渡河,離京百多裡,就已經讓他們緊張不已了,哪敢再讓皇帝走遠,出了問題誰也擔待不起。

如欲遠行,是必須準備好鹵簿儀仗,隨從臣子官兵,鑾駕的安危必須得到絕對保證,這是對皇帝的負責,也是對國家,對天下百姓的負責,一番話說得劉暘都不便反駁,只能按下心中那股被激起的熱潮,暫且回京。

當然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因素,從劍南道傳來了一則消息,一則噩耗,劍南道布政使潘佑死了,還不是正常死亡,就喪報上言,潘佑死於亂民刺殺。

又是劍南,又涉及到布政使潘佑,在收到這則消息的第一時刻,劉暘便想起了前次王審銳對潘佑的彈劾。而這一份喪報,裡邊隱含的內容,可比上一次還要豐富。

雖然很完整,對潘佑死亡的前因後果以及遇刺情況描述得很詳盡,但是帶給劉暘的異樣感卻更加強烈,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了,什麼亂民,會想着去刺殺堂堂的布政使,一道主官,偏偏還成功了!

縱然先不深究背後的隱情,就表面來看,布政使遇刺身亡,放眼大漢立國四十七年,這都是頭一次,簡直是聳人聽聞,離譜之極,這就是一場對朝廷赤裸裸的挑釁。

如果真如奏報上言,這真的是一干亂民所爲,那他們的能量也太大了,膽子也太大了!因此,對於劍南奏報,劉暘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潘佑之死,至於其他,都值得商榷,甚至於未加調查之前,全部表示懷疑!

急匆匆返回洛陽後,劉暘直奔政事堂,就潘佑遇刺事件進行討論,可謂是大發雷霆,天威震動,這是必要的態度,也是這段時間糟心事多了,劉暘對臣下們的一次宣泄。

當然,宰相們也能理解,潘佑之死,事情實在太重大了,就是他們這些飽經世變的老臣,聞之也不禁瞠目結舌,倍覺驚悚。這件事情,往怎麼嚴重了看都不爲過,不管背後有怎樣的隱情,這都是對帝國統治的公然挑戰,是絕對零容忍的事情。

因此,對於劍南之事,衆相公倒與皇帝是一致的,中央的權威必須肅立,朝廷的統治必須維護,潘佑之死以及劍南之政也必需徹查

當場,詔制便從速擬好下達,着有司選派要員幹吏,赴成都調查,同時讓劍南道那邊把更詳細的情況奏上來,朝廷必須要一個清晰而明確的交代。

另一方面,潘佑之死也難免牽動起朝廷內部的一場權力鬥爭,比如在廷議結束後,如趙匡義者就不住地把眼神往財政使張雍那裡瞄。

政事堂的宰相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基本盤”,而張雍從成都府到劍南道布政使再到西南轉運使,前前後後可在西南待了十四五年。

劍南若出了大問題,那張雍在那裡的門生故吏、徒子徒孫們,豈能沒有牽涉。一般的事情固然動搖不了這個先皇老臣、開寶功臣,但此一遭,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問題重大!

堂堂的布政使,一道主官,以這樣的方式被幹下去了,簡直是無法無天。比起其他人,趙匡義就是斷定,潘佑之死與劍南道某些人與勢力是逃不開干係的。

採取這樣的辦法,固然愚蠢,但也從側面說明劍南局面的緊張,矛盾之不可調合,而潘佑,就衝他在京畿道的那些做法,在劍南將那些權貴逼到這個份上,似乎也不那麼奇怪。

潘佑這顆銅豌豆,骨頭是真硬的,也是一心做事的人,而事情做得太認真,就難免得罪人,侵犯旁人利益。而劍南可不必京畿道,沒有朝廷直接的權威震懾,相對偏遠封閉的地理環境也造成其複雜的政治氛圍,亂着呢,黑暗着呢.

不過,趙匡義並沒有提出這些東西,只是附和着說了一些場面話,一則事情還沒有調查清楚,不便多言,二者他也想看看此事還能怎樣發展,劍南那邊如何收尾,皇帝最終又當如何處置.

或許,與趙匡義抱有類似想法的人並不少,都是千年的狐狸,箇中有什麼問題,不說一眼窺破,不對勁之處總能察覺一二。

散議之時,張雍表情格外難看,也不打招呼,直接返回衙司,然後信件飛傳劍南,想要搞清楚情況,顯然財政使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同時,也有不少大臣把注意力放到皇帝劉暘身上,關注着他的舉措變化。一些感慨也是免不了的,若是世祖皇帝,面對這等情況,只怕已經舉起屠刀,只待罪魁冒頭,就乾脆地斬下去。

當然,更可能的是,世祖皇帝若在,這等事情根本不會發生。至少到道司主官這樣級別的封疆大吏,不至於落得這樣的下場。

顯然,皇帝劉暘再一次面臨着登基以來樹立權威的戰爭,這一次,更沒有一絲妥協的道理與空間。

劉暘也自然有其他動作,事急從權,他也沒有迂腐到這種事況下還要走正統程序的地步。

回到垂拱殿後,便將武德副使林特召來,責其安排調查,將劍南事故、潘佑之死徹查清楚。

過去的一年,武德使王玄真的精力主要放在對全國刑徒營的整頓上,許多地方都需要他親自去坐鎮彈壓、指揮安排,而武德司的日常事務,則由林特這個副使主持着。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場權力交接過渡的過程,林特就是劉暘選擇接掌武德司的人。

林特可是根紅苗正的東宮舊臣,就坊間傳聞,林特的經歷還是比較傳奇的,當初劉暘從徵平南,入金陵,時年12歲的林特便拿着自己寫的文章請隨侍的李昉指教,李昉頗奇之。

畢竟神童不少,他5歲識字,8歲屬文的,李昉都見識過,但如此善於把握機會並主動求上進者,卻實在不多。

後來,李昉將林特收入門下,待年紀稍長,又舉薦給太子,作爲東宮侍讀,成功實現這華麗的轉身。

而林特在東宮當值,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此前任太子少詹事,劉暘登基,自然水漲船高。能被安排去接任武德使,更是才幹突出,並且足夠信任。

雍熙元年的這個中秋末尾,朝廷上下都爲潘佑之死牽動人心,當然更重要的是,圍繞着劍南道布政使之職,一場明爭暗鬥已經展開。畢竟,劍南道不只是劍南道,那可是西南五道的核心,輻射範圍遍及整個西南,包括吐蕃地區。這個位置,值得所有權貴爲之爭搶。

但有個前提,潘佑之死需要一個結論,而得出結論的過程,也是一個鬥爭的過程。

然而,沒有多久,一個更讓朝廷震動,甚至讓全天下震動的消息傳來了,青城縣發生叛亂,一個名爲王小波的賊首率衆舉事,攻破州縣,殺害官吏.

即便只是像江西豐城縣那般的騷亂,出兵迅速平息,朝廷也得追責,但偏偏還不止於此,這是一場大騷亂,大叛亂。

初時,朝廷雖然重視,但更多停留在對劍南道軍政的不滿上,降詔嚴厲申飭,責令從事鎮壓,安撫百姓,恢復治安,這也算是日常操作。

事情後面的發展,大大出乎朝廷意料,軍報紛來,急呈文武堂院,發生在劍南的亂事,愈演愈烈,等叛軍禍連州縣,連續攻破成都府周遭十餘州縣,衆達十幾餘萬之時,朝廷這邊才真正意識道劍南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

趙匡義在與其子趙德崇的交談中,甚至忍不住調侃,說有些人“玩脫了”。自幹祐平蜀以來,“繁榮穩定”地走過整個開寶時代的川蜀,再次迎來了一場天翻地覆的大動亂。

直接誘發的原因,當然是近幾年頻繁發生在川蜀的災害了,尤其是雍熙元年的春旱,對川蜀小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田畝減產,甚至顆粒無收者都不乏。

但是,產出減少,日子照過,租稅照收,小民生計,尤其是那些託身於權貴、豪紳之家的旁戶,更是艱難。

一直以來,川蜀的稅收,基本都是由於小農及旁戶承擔的,而佔據主要生產資料的權貴、官僚、地主們,大多沒有分擔稅賦,解民之困的覺悟,不過度地壓榨都算有良心的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災害反覆襲來時,小農破產,無以爲繼,也就不足奇怪了。活不下去的時候,要麼流離覓食,要麼揭竿而起。

說到底,問題還是川蜀那尖銳到極點、深重的極點的土地矛盾上,尤其在地少人多的成都平原。不禁讓人想起三十五年前平蜀後的那場變亂,只不過,那一次的直接誘因乃是人禍。

那一次,由於平蜀將士的胡作非爲、大肆抄掠,對川蜀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區的生產經營、生產關係乃至社會結構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當然,也正因爲那一次動亂,讓孟蜀時代的遺毒被清除了很大一部分,雖然恢復起來耗費了不短的時間,但對於朝廷在川蜀建立起新的統治,事實上卻是有利的。

只不過,三十五年的時間,足以產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而這麼多年下來,當初孟蜀存在的那些問題,在大漢帝國時代,仍舊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擁擠的成都平原上,土地兼併的情況日益深重,中下層士民小農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怨聲不說載道,人心也幾近沸騰了。

川蜀的地理環境,註定了這裡的特殊風俗人情,複雜困難的交通致其閉塞,也讓這裡成爲權貴、豪強滋生的溫牀,讓這裡的百姓更容易受到愚弄與剝削。

多年下來,當初入蜀的將士、功臣以及久任川蜀的官僚,在填補孟蜀權貴留下的權力空白的同時,也逐漸與本土的那些豪強們合流,共同形成了一個比孟蜀時期更爲強大、也更爲頑固的剝削階級。

事實上,以國民的耐受程度,只要保證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一個相對清明的政治環境,再少些折騰,那麼除了那些蠻亂,川蜀也很難出現什麼大亂子。

但是,在大漢帝國的統治下,前兩者能夠保證,至於第三點,那可就真的太難了。要知道,川蜀平定之後,天下還未一統,還有東南、中南半壁未曾歸順。

幹祐末爲了一統,進入開寶時代,西取河西、北伐契丹、南征大理,包括過去十幾年對安西、吐蕃的攻略,劍南道都承擔了不小的人丁與稅賦。而這些負擔與壓力,一層層地轉嫁下去,自然落在川蜀廣大小農百姓身上了。

而作爲核心的劍南道,除了上供朝廷,還要供養本道的權貴、官僚、軍隊,另外,還需要履行作爲西南“老大哥”的義務,每年都需協調支援周遭的窮小兄弟們。

再加上時不時發生的災害,如此種種,層層施加下來,川蜀的士民百姓能堅持這麼久而不出大亂子,久已經是忍耐力的體現了。

事實上,早在前幾年朝廷發兵,進入吐蕃平亂時,劍南的榮、邛等地就已經爆發過騷亂。只不過亂事不大,世祖皇帝又在,上下在維穩控制上格外賣力,事態被迅速平息了。

但這一次,情況不一樣了,先帝走後朝廷的威懾力下降是一方面,嚴重的乾旱災害是另一方面,再加上劍南道上層的內鬥以及權貴、官僚、地主們不加收斂的壓榨,共同促成了這麼一場波及全川的大動亂。

舉事首領王小波是茶商出身,作爲蜀中三寶之一的茶,其利潤大部分都被朝廷以及權貴、官僚及大茶商們分享了,而作爲茶行業裡最底層的販夫走卒,只能從萬千小茶商、茶農一道,在利益鏈條的最底層,爭搶一些殘根冷炙。果腹尚且艱難,就更別提其他了。

與茶一般,鹽、絲行業,也是如此。可以說,川蜀的這次大叛亂,就是蜀中各行各業底層百姓的一次總爆發.

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88章 後續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6章 遺奏十條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14章 還京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章 君臣同心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740章 農民苦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83章 敞開談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75章 西北邊報278章 軍務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26章 冬至宴2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84章 反響第298章 事泄了這纔是感言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68章 西縣第93章 噩耗連連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10章 形形色色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8章 殿議第1775章 調整第243章 總結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8章 侯益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74章 厚葬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7章 附議第110章 坦白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51章 壽國公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21章 瑤女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00章 梁山濼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章 分食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70章 分封第151章 聽政2第63章 朝廷應對第35章 瑤華春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07章 殿試第68章 撤了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32章 做媒第75章 高貴妃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803章 運動第151章 聽政2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200章 禦敵第339章 那一腳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16章 馬政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66章 商業互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