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七月大朝

乾祐元年秋七月戊申朔,劉承祐御崇元殿,大朝。

自他繼位以來,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總共也沒有進行過幾次大朝。然每次大朝,議國政時事,時長且繁。

“啓稟陛下,近畿諸州夏收已然完成,各州府廩,夏糧入庫。中原、河北各鎮治下,亦已進入尾聲,行夏徵之事。”三司使王章出列,向劉承祐彙報着“喜訊”,同時也是向羣臣通報。

此言落,劉承祐的面部肌肉果真柔和了許多,在場羣臣也是一樣。快一年了,大漢朝廷深受糧乏之苦,雖然朝廷用盡手段籌糧,甚至不惜與後蜀簽訂“喪權辱國”的合約,但總是杯水車薪,入不敷出。到如今,東京的底層百姓,包括諸多小官小吏,幾乎都是面有飢色。

熬了這麼久,總算迎來了真正的轉機。當然,秋種夏收,去歲以國家未寧加兵禍之故,秋耕規模並不大,故夏收產出,想來仍差強人意。大頭,還得看秋收。但是,河北以連月以來的旱情,對農事而言有是個不小的打擊,且已擴散到中原......

不過,即便困難再多,又豈有去歲以及劉承祐初繼位之時艱難?得新糧入庫,便是好事。

“詔勉諸州職掌軍使吏民,七月之前,完成夏收諸務,結止夏稅!”劉承祐正襟危坐,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說話間,冕上琉珠都未怎麼晃動。

頓了下,又道:“詔諸道州府,今後夏稅,以六月一日起徵,秋稅以十月一日起徵,永爲定製。”

又考慮了會兒,劉承祐說:“另,諸道州府,夏秋兩稅,自留四成,餘者輸東京!三司揀精幹之吏,爲糧料使,分赴各州,專督其事!”

“是!”王章沒有任何遲疑地應下。

“陛下,青州節度使劉銖報,蝗災已消,境內州縣共捕得蝗蟲五萬餘斛,田苗無害。”王章奏罷,門下侍郎竇貞固起身稟報。

旱災往往是伴隨着蝗災的,上月,河北諸州旱情漸重,以平盧尤甚。蝗蟲突起,氾濫成災,大肆毀壞民田。聞彼訊,朝廷的公卿們,第一反應,祭天求雨,設壇祈告“蝗神”,稍微有丁點用建議便是禁捕瞿鴿,因爲瞿鴿食蝗。

悉爲劉承祐所拒絕,直接降詔,曉諭青州及河北道州諸職掌吏民,蝗壞我稼,我即食之,勵行滅蝗之事,捕而食之。蝗蟲,可極具營養價值。

羣臣態度遲疑,然此詔,是有例可循,可考,故未加阻攔。

詔下,平盧節使劉銖,反應極快,迅速地傳達朝廷詔令,天子聖意,組織境州縣將吏率百姓撲滅蝗蟲。事實上,在朝廷詔令未至之時,劉銖早已經做好了捕蝗的準備。是故,費一月之功,巡檢淄、青,略無遺漏,莊稼沒有過多遭受蟲災,反而白得了數萬斛“糧食”。

當然,對“田苗無害”,劉承祐是不怎麼相信的,旱蝗之災害,影響怎會小。縱使蟲災被抑,累日無雨的旱情,也足以使秋糧減產。青州那邊,劉銖是反應迅速,其他地方呢,這得打個問號。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降制,嘉勉青州將吏,加劉銖司空銜,同平章事,自節度以下,平蝗護田者,敘功遷職論賞。”劉承祐仍舊穩穩地給回覆。

“是。”

仔細算下來,夏收之後,有餘力供東京的州鎮,實在不多。兩京近畿之地是大頭,開封、洛陽、鄭、汝、許、宋、毫、陳、蔡等。

而這些州縣中,又以兩京及鄭州爲核心,鄭州還因原武決口受到了影響。餘者,汝、宋、毫初治,許州被劉信折騰(就鎮後,這個皇叔果不消停),陳蔡之地以南臨割據受限。

其他的,徐州飢情稍解,兗州尚可,鄆州在皇親慕容彥超的治理下自給尚難。

至於河北諸鎮,魏博之地以去歲戰火瘡痍未復,餘者皆受旱災,也就成德、橫海、平盧三鎮,稍微好些。

另外,河陽及河東,軍政算得上穩定,產有餘用。但是,去歲河東一大半的人口隨劉知遠南徙中原,潛力也被削減得差不多了,饋糧難以豐足。

關中自動被忽略,至於剩下的,或在邊鄙,或朝廷掌控不力,或需朝廷反哺。

總之,於大漢而言,夏收過後,糧荒雖可解,卻仍不可樂觀。要是這天繼續旱下去,麻煩會更大。而近來,以旱情之故,劉承祐是愁悶日盛。

“陛下,御史臺得聞,天下以訛言而行殺戮者甚,地方州縣、藩鎮上奏刑殺,朝廷不究其實,而順其請,更有不奏而專刑弒殺者,致使天下枉死之吏民,不可勝數。蒼穹之下,怨聲盈野,請陛下降詔整治,以消民怨,彰聖仁德。”進奏的是御史中丞邊蔚。

邊蔚話落,坐在前列“首相”楊邠臉色有些不好看,因爲地方或奏刑殺,他都以建國之初,法行深刻爲由,一概應允。

劉承祐也瞟了眼楊邠,一提氣,直接開口說道整治措施:“自今以後,凡州鎮上奏刑殺,大理、刑部當核其實,再行處置。諸道州府,凡涉人命案獄,需報上級,加以複覈,不得妄殺。另,大漢刑統重編,加快進度!”

“陛下英明!”

“是!”

“陛下,恆州、滄州報,今歲自夏以來,北土飢謹,戶民南逃,恆州收容燕民三千七百四十一人,滄州收容四千三百六十人。”宰臣李濤報。

“着張彥威、王景,依前例,善加安置!”

“是。”

“陛下,滑州郭從義報,魚池決口,已然解決,田畝有損,無民傷亡。”

......

“啓稟陛下,綜各方奏報,經過朝廷與地方將吏近半載的整治清剿,自建國以來,爲禍地方之盜賊已基本肅清。到如今,可以說,大漢匪患已除!”楊邠作爲宰臣,是不可能不進言的,一開口便是則喜訊。

“此皆陛下英明奮武,軍政協心,生民歸附,天下乃治!”蘇禹珪跟着拍馬屁。

派禁軍分赴地方進剿,效果顯著。若如不然,僅憑地方自行其事,有得拖沓了。並且,匪患平,固然可喜,然若不施善政,民復爲盜,恐怕也只在旦夕之間。

“請陛下收禁軍還朝,詔獎擊賊有功之士!”楊邠刻板着一張臉,請道。那帶着點矜持的表情,讓劉承祐心裡頗感異樣。

“準!”劉承祐表情不變,平淡應下。

就如同過往,一場朝會,開了近三個時辰。諸事紛雜,似乎天下所有軍政要務,都集中在這一天來解決。當然,有急務,也有早就處理好的通報事務。

而真正緊要的,卻不適合放到大朝會上與朝臣討論。大朝散去,宰臣樞密們都很識趣,很默契地同道前往廣政殿,顯然,還有事務要議。

比如,幽州的狀況,河中李守貞的異動。

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82章 矛盾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16章 馬政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14章 還京第384章 反響第276章 玉如意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80章 賞功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87章 瑣屑第34章 崇元殿中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6章 進士樓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83章 南巡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章 何謂開寶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64章 禁轎第21章 西巡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95章 難第1811章 歸來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章 取士不公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97章 怪圈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73 王晏鎮洛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98章 追捕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84章 示警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17章 修法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55章 燕王病故第412章 二王第1715章 力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