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元臣多鄙

高防,這也算是劉承祐的“舊臣”了。在晉亡漢興的這波浪潮中,也是起帆弄舟的,去歲在上黨,襄助舉義以迎率龍棲軍先鋒南出劉承祐。當時便給劉承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潞州巡檢使之職還是劉承祐舉薦的。

去歲潞州舉義“三傑”,除了高防外,另外二人,王守恩以其貪婪無忌,被初出茅廬的劉承祐偷偷做掉了,李萬超仍在澤州,這也是劉承祐委任的,繼位之後扶爲澤州刺史。

細數下來,劉承祐的“舊人”當真不多,與他有些交情的,就更少了,故自登基後,對於這些從龍舊臣,都有所表示。

當然,繼位的這五個月以來,日理萬機,百務纏身,又豈能隨時都關心着這些舊人。

對於幽州都監人選之議,高防能進入劉承祐的視野,卻是他主動蹦躂出來的。前不久,高防上書朝廷,彈劾昭義節度使常思,說他在潞州不思牧養生民,施善政,反而貪瀆受賄,以聚斂爲事,致使軍政廢弛......

常思可是河東舊將,元從功臣,潞州節度也是高祖劉知遠親封的,在朝中關係深厚(郭威可一直呼之爲叔),與之相比,高防又豈能扳得倒他。若不是劉承祐偶聞其事,恐怕彈劾的奏章都不會呈至其案頭,便給打發了。

對於高防所奏,劉承祐自然是相信的,以高防的性情,還不至於行誣告之事,還是針對常思這麼個顯貴。

若是不知也就罷了,既知之,如何處置,卻又讓劉承祐頭疼了。降罪常思,劉承祐想都沒想過,常思的所作所爲,乃如今天下方鎮的通病,尤其是武夫當政的節度,若罪常思,那麼天下節度無不可罪者。

況且,劉承祐還要給郭威一點面子。沒錯,郭威也不能免俗,縱使公忠體國,也難免有徇私之情,他不是聖人,爲常思說道了兩句。

而常思所爲,在這個時代,以當世之風氣,還不算太過。貪瀆財貨,聚斂成風,怠政慢民,真不算什麼大罪。比起那些貪斂不算,還擾亂民生、殘虐百姓、草菅人命者,劉承祐的容忍度總歸是要高一些的。劉承祐那皇叔被貶許州之後,就像得了失心瘋一般,以殺人爲樂,已經讓劉承祐不止一次想要請出“龍頭鍘”了。

常思那邊聞高防竟敢向朝廷彈劾自己,怒不可遏,事後派牙兵包圍了高防的官邸,威嚇其家人。還好,這個人做事還有一點底線,要是他敢把高防給殺了,那麼劉承祐就不得不施辣手重懲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的。

不過,常思與高防之間,矛盾顯然已是不可調合。同時,二者的矛盾,可不止是明面上那點問題,背後還涉及到權力之爭。節度使與巡檢使,一部分職權重疊,常思到潞州後,直接收高防權,奪潞州兵,威凌之。從一開始,矛盾便在醞釀之中。

對於潞州的波折如何解決,劉承祐一直在思量,正巧碰上趙匡贊所請,順勢爲之。至於遍詢羣臣,只是做做樣子,似這種他已聖心獨裁的,並不容更改。

劉承祐提議高防,首先起身表示贊同的,又是郭威:“臣附議。”

因爲此事又牽扯到他,今日他對劉承祐的決議,都顯得十分迎合。

“陛下的眼光,自然不會錯。”這樣的恭舔之辭,不是出自蘇禹珪,便出自馮道。

對於北派都監,殿中這些大臣們,實際並沒有太過看重,故劉承祐提出,也都順勢同意了,包括楊邠。

當然,對於常思,必須的是,朝廷得降詔申飭,罰俸削爵,總要有些處置措施。這也是屬於政治正確,對於此等事,朝廷必須有個明確的態度。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事實上,登基以來的這五個多月以來,劉承祐最覺心累的,便是這滿朝滿天下的元勳故舊,開國功臣,就沒幾個能看得過眼的。

劉知遠給他留下的將臣,不是貪婪,就是殘暴,要麼就是驕橫,或是不法,或者就是無能。而稱得上有能才的,兩隻手都數得過來,這還得包括楊邠、王章、郭威。

一個王朝的開國功狗,盡是些貪暴鄙薄之徒,細數歷朝歷代,都是少見,豈能不亡。正史上的幼主劉承祐,大權旁落,而羣小用事,後漢還能得國近四載,不可否認的是,楊邠等宰臣並郭威,還是有扶天之功的。

“河中那邊是什麼情況?”到如今,對李守貞,已沒有多少忌憚可言了,可以直接拿來羣議,不怕走漏消息。

“回陛下,潼安軍使楊業上報,河中以糧食歉收爲理由,中止了對潼關的那部分軍需供應。然據察,河中諸縣,夏糧頗豐!”魏仁浦報。

嘴角輕微地咧了下,那是個不屑的小動作,劉承祐淡淡地吩咐着:“發文,質問李守貞。”

“是!”

“啓稟陛下,以河北旱情之故,夏糧產出不足,方鎮輸送夏稅進京,是否酌情減免?”中書侍郎李濤進言發問。

對此,劉承祐稍微思考了一下,說道:“中樞根據河北諸州旱情狀況,酌情減免,最少不可低於一成!”

方鎮之錢糧,輸入中央,許多地方已經廢弛,劉承祐這是要重啓稅道,重塑權威。

“是!”

慢慢地,殿中羣臣都進入的議政狀態,這番,彙報處置的,都是一些細務。

“安國軍節度使劉在明卒於任上,節鎮尚空缺,臣等擬議皇兄劉承贇出鎮邢州,陛下以爲如何?”楊邠又起身了,嚴肅地問道,語氣格外生硬。

劉在明原本是建雄節度使(晉州),老臣一個,去歲契丹入寇,棄鎮而入汴覲見耶律德光。當初,在劉承祐於邢州處置了當時的節度使薛懷讓後,由是空缺,劉知遠後署劉在明爲安國軍節度,以攏舊臣之心。

對楊邠的提議,劉承祐稍微考慮了一下,道:“可!”

讓劉承贇這個養兄就鎮地方,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楊邠此舉,是否有其他意思?劉承祐下意識地多想,不過想不出有什麼問題。

......

“楊兄,你這是何必呢?”散議之後,王章主動找到楊邠,嘆息道:“天子英睿剛毅,卻也非聽不進人言之主。你本公心,只需好好勸諫,自然能說服他。又何必與陛下當廷相爭,正面衝突啊?”

王章與楊邠是同鄉,在劉知遠時代,兩個人共秉軍政,走得很近。但劉承祐上位之後,兩個人眼見着疏遠了,王章也不再是楊邠應聲蟲。

此時,聞其言,感受着其勸示之意,楊邠仍舊一個固執的回答:“天子年輕,自以爲是,如不直言警醒他,只怕他會越發驕愎,容不得人言!”

“可是,你的做法,已失人臣本分禮節,當廷質言,置天子顏面權威於何地?天子終究年輕,只恐招惹禍事啊!”王章仍舊行勸說之舉。

楊邠淡淡地一笑:“天子若容不得我等舊臣,自取老夫頭顱便是,何懼之有?”

“難道楊兄不顧忌家小?”

楊邠沉默了一下,不過很快深吸了一口氣,瞥了王章一眼,沉沉地道:“王兄,異日若有事,還請照料一下幾個不成器的侄兒。”

說完,楊邠便自顧自地,往政事堂去了。

在背後,望着老友稍顯落寞的身影,王章重重地嘆了口氣。

第25章 開寶新政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71章 北齊鎮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無題第84章 示警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29章 遊市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6章 告一段落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83章 南巡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768章 崩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66章 陷河陽第35章 楊村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398章 虞美人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2章 “鄭州站”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82章 徵唐之議半島史話·奇葩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8章 權謀手段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689章 高規格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68章 二次北巡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14章 大朝會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9章 長沙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