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

“這個史宏肇,就是個無謀匹夫,粗鄙不堪,恃寵生驕,在官家面前,都敢那般無狀。剛愎自用,自以爲是,一味負氣用剛,逞強使狠,他以爲打天下靠刀槍就可以了嗎,簡直不足與謀......”散議之後,與王章走在一塊兒,楊邠絲毫不掩飾對史宏肇的不滿與鄙視。

王章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兒去,冷冷地說道:“此人一向驕橫,自負有幾分領兵之才,視我等爲無物。爲人臣者跋扈至此,楊兄,且等着吧,終有一日,陛下都將難容其人!”

天下割據,列國紛爭,本就是文衰武盛,文賤武貴。在這個時代,武夫當國,有太多拿長劍大戟的武將瞧不起拿筆椽子的文臣,史宏肇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每口出惡語。

事實上,似王章此人,也是不喜文人的,不過他厭惡的是那些不習庶務、只知空談的酸腐文士。但史宏肇卻是瞧不上所有文人,哪兒能不惹人生厭。

頓了頓,王章又道:“楊兄,也無需與那匹夫置氣,陛下心懷天下,深謀遠慮,不是也沒有聽其意見嗎?”

“天下崩壞至斯,紛亂不止,皆是這等武夫當國所致,若不遏制之,這天下是永遠也安定不下來的!”不知出於什麼考量,楊邠哼唧了兩聲。

瞥了眼老友,王章一時不說話了,沉默了一會兒,方纔嘆道:“但是打天下,創立江山,卻也少不得彼輩用命效死啊......”

聞言,楊邠也是默然,感慨一句:“若天下武臣,皆如郭文仲那般,何愁國家不寧?”

比起史宏肇,郭威在劉知遠麾下文武中的人緣,明顯要好得多。似楊邠,就對其甚有好感。

聽他這麼說,王章卻只是笑了笑,不置一評。眼睛一眯,迅速地結束這個話題,拱手道:“陛下東出,輜需之費,糧秣之用,我還得去檢視一遍,這便先告辭了。”

“王兄請便。”

......

劉承祐這邊,未及出宮,便被一名內侍攔下,劉知遠喚他問話。

默默地跟着這名年輕的內侍,劉承祐打量着其背影,這該是此前養於太原宮,維持宮內清理運轉的那撮人。如今,全部很是幸運地成了新皇的近侍。而劉知遠皇帝沒當幾天,使喚起宮中的這些宮娥太監來,卻是得心應手。

進殿之後,劉承祐才發現,劉知遠是單獨召見自己。心中難免訝異,這可是頭一次,以往相召,至少是有大哥劉承訓作陪的。

“臣參見陛下!”劉承祐規規矩矩地躬身行禮。

“二郎平身!坐下敘話。殿中只你我父子,就不必拘此縟禮了!”劉知遠神色輕鬆,語氣溫和,話是這般說,但表情間明顯流露出對劉承祐恭謹態度的滿意。

“不知父親喚兒何事?”屁股半撅坐下,劉承祐問道。

劉知遠桌上攤開着一張地圖,此前應該正在研究。聞問,擡眼輕笑着看着劉承祐:“方纔殿議,文武激烈爭執,史宏肇與楊、王二人,幾乎在我面前上演武鬥。我固知你對契丹之事,見解頗深,爲何適才始終不發一言?”

“父親着眼於天下,已有通盤考慮,又何須兒贅言!”迎着劉知遠的目光,劉承祐微微閃避,答道。

“哦,說說看!”

“中原的情形,已是足夠清晰,契丹人必定是守他不住。耶律德光的應對,扼守要地,實則是取守勢。此時我軍若急於進兵中原,北兵被逼急了,與我們針鋒相對,硬碰硬下來,我們也斷然討不得好。”

“聽聞,陝州那邊已有將校奮起,殺盡契丹人,奪州占城,宣稱擁護父親。這是個不錯的開始,可以預見,接下來中原、河北諸州的前朝軍校,不管是爲了‘大義’,抑或是反抗契丹人的欺壓,一定不乏跟進者。”

“只有各地亂了起來,契丹自顧不暇,纔是我們進軍,趁亂取事的最佳時機。我想,您與楊、王二公選擇按兵不動,想來也是早已洞悉其事。而史宏肇,勇則勇矣,看不到這些。”

“況且,楊、王二公提出的顧慮,也並非沒有道理。父親要做的,可不僅僅是擊敗、趕走契丹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收拾之後的殘局。契丹南來,已經大幅地方諸節度的實力,若再來一次......”說話間,劉承祐的語氣中已然透着些許奸詐。

“眼下,最有利的做法,便是保存實力,坐等契丹人與中原節度實力消耗。父親視及天下,在河東,準備得越充分,兵馬越多,將士越勇悍,糧秣越足備,軍械越精良,他日進軍中原的難度也就越低。將來,奪取天下,縱有人不服,膽敢作亂,亦可輕易平之。”

“你,倒是看得透徹!”這是第二次聽劉承祐的論斷分析了,劉知遠不由凝視着他,感慨一句。

“不過,如此行事,雖得之穩妥,必取天下,但也不是沒有一點瑕疵!”說着,劉承祐語氣急轉,沉聲說道。

劉承祐這話,有點做作的味道,劉知遠眉梢小揚起,盯着他:“什麼瑕疵!”

“人心!”劉承祐豎起了食指,認真地答道:“自古以來,若欲奪天下,必欲取人心。庶民之心,士人之心,藩鎮之心。父親稱帝,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臣民共抗契丹。然若擁強兵,而蜷縮於河東險要,坐觀中原成敗,只怕難服人心。”

“天下人並不都是愚夫蠢貨,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出父親的打算。誠然,最終我們一定能夠做一回漁翁,得其利,成功奪取中原。旁人懾於河東強大,仍舊會臣服,但若欲令其心服,卻不是那麼簡單的。奪天下易,守天下難,若欲天下大治,必須收拾人心。”

劉知遠臉上已然浮出了深深的思考,突然打斷劉承祐:“你有什麼想法?”

與劉知遠對視着,劉承祐淡定說道:“適才史宏肇殿中之言,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縱使不直趨中原,潞州、相州、河陽三地,有些進取的動向,也是有必要的!”

“至不濟,潞州一定要掌控在手中。其地地勢高險,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當年莊宗伐燕,河東空虛,就是憑藉着潞州險要而拒朱溫。今契丹人以耿崇美爲潞州節度,扼據要塞,豈能讓他得逞。若動兵南下,取潞州,既可衛護河東,又可佔據主動,可進可退,還能向天下人展示,您驅討契丹的決心!”

第11章 大典日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40章 郭黨俊傑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章 柩前繼位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375章 少林寺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83章 抉擇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58章 回師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57章 劉老四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71章 六合堤上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278章 軍務第395章 大商人第100章 梁山濼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17章 潑冷水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40章 封王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8章 瓊林宴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34章 驚陶谷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40章 封王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736章 試炮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69章 禍事了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38章 破寨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64章 監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7章 新政第1772章 處置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29章 叔父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80章 賞功第273章 雲州遂破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41章 小風波第284章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