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河東風雲(3)

李少遊沉吟幾許,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忽地擡眼瞟向鄭珙,幽幽道:“鄭判官,如我所記不錯,高祖先帝起兵之前,你便是劉崇幕佐。多年以來,劉崇對你頗爲信任,以節度判官委任,倚爲臂膀啊!”

聽李少遊這麼說,鄭珙臉上微變,但迅速地,表忠獻誠,說:“郡公明鑑,太原王對下官,固然厚待,下官雖念其恩,但時刻也不敢相忘,河東乃大漢屬地,下官亦是陛下臣子。效忠天子,恭順朝廷,乃應有之義,豈敢悖逆朝廷?”

注意着其表情,李少遊一撫手,輕笑道:“陛下若知你有此忠心,深明大義,會很高興的!”

“還仰賴郡公進言!”鄭珙陪着笑臉。

“那個李驤,對朝廷倒是還有幾分忠順之心!”李少遊又道。

迎着李少遊的目光,鄭珙回道:“在下官看來,李驤此人,有見地,但性格孤傲,識時務卻不知進退,自以爲忠敬,不欲太原王自取其禍,反惹得太原王大怒。”

“還有觀察判官趙華,對於太原王的對抗朝廷的想法,也持反對態度,內府密議之時,也進言勸阻,無奈太原王不聽!”

聽其言,李少遊卻是嘆了口氣,語氣中帶着嘲弄:“看來河東不乏賢能之士,你們都知進退,曉強弱之勢,我們的劉皇叔,何以不明白?”

“郡公!下官看太原王,雖言無奈,但話中之音,已有動刀兵以抗朝廷詔制之心,逼迫朝廷,以永鎮河東封之!”鄭珙表情漸漸嚴肅起來。

“簡直異想天開!”李少遊當即不屑道:“陛下何等聖明,怎麼可能受其威脅!”

“太原王固然想當然,不過如其所言,若真讓其勾連夏州,趁朝廷大戰之餘,又用事於西南,只怕當真會給朝廷帶來偌大的麻煩。”鄭珙向李少遊說道:“河東上下四萬兵丁,進取不足,但守備有餘。下官甚至憂慮,太原能動聯合黨項人之心,未必不敢聯絡契丹爲外援,若契丹人摻和其中,那河東的形勢必然危蹙!”

“倘如此,那劉崇當自絕於宗廟!”李少遊表情也凝重起來了,道:“你考慮得不錯,不得不防,否則,河東局面,怕是不好收拾了!”

注意着李少遊的神情,鄭珙不由小心試探道:“敢問郡公,打算如何解決?”

“你只需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李少遊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是!”鄭珙被其眼神嚇了一跳。

“你繼續在劉崇身邊,當你的職,隨時通報其動向及用意!”李少遊吩咐着。

“下官明白!”

起身,慢悠悠地朝着堂外走去,李少遊擺擺手道:“本公這便告辭了,多謝茶水款待!哦,茶葉不錯!不送!”

“恭送郡公!”在後邊,鄭珙止住親自相送的腳步,躬身道。

直到其背影,消失在中庭,鄭珙方纔扭頭朝向留守府方向,喃喃道:“大王啊,非臣不忠,只是形勢如此,以卵擊石,取死之道啊!”

作爲局中人,鄭珙已深切體會到了朝廷對於河東的滲透,不說其他,河東上下職吏之中,有多少人,似他鄭珙這般,暗中靠攏朝廷的人,有多少,他自己都無法想象,但有一點可以確信,絕對不少。

而劉崇僅盯着朝廷的詔制,盯着範質,盯着趙匡胤,殊不知,晉陽城內,已潛伏着一條毒蛇,隨時準備發起致命一擊。

李少游出得鄭府,上得馬車,兜轉於街巷,轉入一坊,沿途觀察着晉陽城中的情形,望着那些熟悉的景狀,不由感慨:“這晉陽城,除了城池更加堅固之外,並沒有什麼變化啊!”

同時注意到,到此爲止,晉陽城內,並未見有多少緊張氣氛。市井之間,就如往日那般,嘈雜、喧囂......

一所尋常宅院中,平靜的表象下,是嚴密的戒備,明暗哨交替,堂間,已有三名男子恭候着。李少遊入內,直接盯着一人問道:“晉陽駐軍如何?可有異動?”

“內外馬步軍,皆各守其營,不過留守府下令,牙兵及馬步諸軍,全部戒嚴,休沐、外出官兵,悉數召還。另,牙將李鋋不久前,點齊兩千兵,出營南下去了!”

“恩,軍心如何?”

“士卒皆有疑竇!”探吏答:“據察,晉陽馬步軍中,已有流言,說朝廷欲盡裁將士,軍心已有不穩!”

聽此報,李少遊眉頭一凝:“看來,我們這個劉皇叔,倒也並非完全愚昧,還知道蠱惑軍心這一套!”

“郡公!”下屬道:“觀太原王近來行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當儘快稟報東京,讓朝廷早作防備,以免應對不及!”

“如何應對?”李少遊斜了他一眼。

“自然調動兵馬應變啊!”

“你以爲,陛下遣本公親來晉陽,是爲了什麼!”李少遊斥道:“要動刀兵,何需我等如此這般賣力奔走。真引起兵變戰亂,我等還朝即罪!

實言告之,陛下派我等前來,便是想要於無聲息間,將可能的變亂消弭。若辦成此事,我等皆得大功,不然,都是大罪!”

“可是,僅憑我等,如何能夠挽局勢於喪亂?”

“那就是,本公需要考慮的了!爾等只需,聽命辦事即可!”李少遊淡淡道。

“是!”

“那屬下等,當如何應對?”

李少遊考慮幾許,擡指道:“讓軍中的人,也釋放流言,就說朝廷念河東將士戍鎮辛苦,欲選拔有功之臣,進行封賞。另外,說太原王劉崇,欲推拒朝廷對將士恩典......

皇叔想要蠱惑軍心,我們卻不能讓其得逞!”

“給我派人,嚴密盯着軍中動向,說到底,此事還是軍隊的問題。只要軍隊不跟着其作亂,太原王不足爲慮!”李少遊平靜道:“尤其是那軍校將領,張元徽、陳光裕等統兵之將,給我盯牢了!”

“擒賊先擒王啊!”良久,李少遊又道:“原本,還欲緩圖,而今,卻是不得不調整,再好生謀算一番了!”

落座於書案,李少遊奮筆疾書,連寫三道書信,密封,叫來三名屬下,吩咐道:“這三封書信,你們分別送達宰相範質、代州楊業以及都虞侯趙匡胤,親手交付!此信不得有失,記住,寧毀勿丟!”

“遵命!”

汾州,剛剛自防禦府回下榻之處,他又接受了防禦使劉承均一番盛情款待。夜色已深,範質眉宇間,滿是疲憊。

“相公,館驛之外,多了些鬼祟之徒!”負責宰相宿衛的大內侍衛向範質稟報道。

“嗯!”範質一點也不意外:“此間,畢竟是汾州啊,我們這一路來,黜置了不少河東下屬州縣官吏,已然引得太原王父子不滿與忌憚了!”

“另外,末將發現,汾州的駐軍,已然戒備起來了!”

聞訊,範質表情果然嚴肅起來了,深吸了一口氣:“竟然到了這一步?”

“相公!”隨行的屬吏,也面色沉凝地向範質稟道:“據聞,在汾州處置的那幾名職吏,被防禦使劉承均,偷偷放出來了!河東的風向,有些不對勁了啊!”

範質枯坐一會兒,思慮許久,方纔沉聲道:“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啊!”

事實上,對於天子想要收河東之權,範質是心知肚明的。按照他的想法,此事當徐徐圖之,治權,財權,軍權,當逐步剝離,並且以朝廷如今面臨的局面,不當疾進,若能拖一拖,事情會好辦得多,朝廷也會從容得多。如此多管齊下,意欲犁庭而掃之,難免引起反彈,而今在範質看來,已有反噬之徵兆,不由唏噓。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但是,天子太急了,淮南的大勝,讓皇帝有些過於自信了。出京臨別之前,範質曾向天子暗示過,只可惜,沒能聽得進去。

思慮之間,得報,武德司有人求見,送來武德使李少遊手書一封。

當閱完書信,範質神情間,既有疑慮,也有些放鬆。疑慮者,是劉崇的意願以及晉陽變動,放鬆的是,顯然,天子有備。

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96章 反響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0章 濮州案(3)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14章 百姓苦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395章 大商人第2052章 回京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章 不宜擴大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75章 按*不動第6章 告一段落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96章 楊邠案(4)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1章 西巡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73 王晏鎮洛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60章 論婿第21章 西巡第3章 田畔問對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7章 恩賞問題第15章 荊南來使第52章 巫宦之國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33章 聖訓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32章 做媒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26章 問罪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76章 雍王第82章 四件大事第93章 完了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1章 大典日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7章 鼓譟第387章 就國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2章 方略第264章 孺魏王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