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瓊林宴

開封西郊,金明池。

陽春三月的美好景象,總是令人愉悅。隨着這些年,不斷的完善,尤其是藉着修開封城時的擴建,比鄰着金明池,拔地而起,已構成了一片成規模的皇家園林。

亭臺水榭,層疊佈於其間,且多爲水上建築,一直到今歲春,劉承祐下詔,永不再進行擴建,並且將那片園林賜名爲“瓊林苑”。

暖陽當空,光線明媚,春風習習,清波盪漾。金明池內,尚駐有一支水師,但規模已大不如前。最初,伐唐專門發掘金明池,以訓練水師。

但是,事實證明,未經風浪,在這內河靜湖之上,是訓練不出精兵的。別看南征之時,水軍似乎表現得不錯,但那是唐軍表現太差勁,而漢軍陸師太強,配合着做些運輸人械、拱衛糧道、保衛渡口的輔助性任務罷了。

因爲陸上連戰連敗,唐軍的水軍,從頭到尾,都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寥寥幾次水戰,在面對大漢靖江軍時,從來都不落下風,至於兵敗,都是受陸上戰鬥的影響,最顯著的兩個例子,就是渦口之戰、與山陽之戰,唐軍水師是不敗而敗。

而還有不少唐軍佔盡上風的情況,尤其是郭廷渭聚集起的那支泗州水師,在困守一城,自漢軍於東西戰場都連戰連捷的情況下,有很長一段時間,把盱眙東西數百里的淮河給牢牢地控制在手,給漢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甚至於不敢主動出擊,與之正面交鋒。

淮南大捷之後,劉承祐收穫了大批的戰船,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以郭廷渭爲首的許多水戰人才,再加上水軍兵源得到了緩解。

劉承祐呢,心裡也是有數的,當初開金明池訓練水軍,只是爲了解渴,沒有大用的意思,要知道連主將都是趕鴨子上架選擇向訓。

回朝之後,經過一番考察後,基本確定郭廷渭無異心可用之後,劉承祐即將之扶正爲靖江軍都指揮使,並將水師移駐密州,中樞及地方,撥給錢糧,造更大的戰船,在海灣操練。

到如今,大漢各路水軍,兵力兩萬,主要分駐四地,主力自在密州,揚州、與濡須口各駐一軍,但爲免驚了南唐,兵力並不多。剩下一支,則在登州,事實上,登州的水軍是最讓劉承祐看中的,畢竟跨海攻遼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戰略,只不過如今還需隱藏起來。

隨着主力的調離,金明池內的水師,也就只做個樣子了,不過,一年四季,駕臨御園之時,都會趁機觀摩一番水戰演練,雖然他並不能看出什麼名堂......

劉承祐起過念頭,效仿奉宸營,以金明池爲基礎,新建一支“橫江營”,用以培養水師軍官。不過,還停留在念頭上,國情所在,水軍終究不如步騎那般受到重視。

如今,奉宸營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然更像一座軍官學校了。新一批的年輕軍官們,有不少都出身於此,劉承祐也專門選了一些老將、老兵,用以教習戰法用兵,以及訓練。而軍中,也新崛起了一批“奉宸派”。

最初,劉承祐是打算將奉宸營打造成一支“特種部隊”的,選兵標準極高,但後來發現,有些不划算。在後續的發展之中,也漸漸將其中“學校”的功能發揚增大,劉承祐授意調整發展方向,從年輕一代中選拔潛質出衆者培養。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乾祐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漢帝幸瓊林苑,乃此園林正式落成得名後的第一遭。不過,這一次,除了照常檢閱水師演練之後,便是皇帝御宴宴請新科進士們,以示慶賀。

因爲是頭一遭,負責籌辦的官員們,有些摸不準規格,還是劉承祐諭旨下,大力操辦,以國宴規格。食物、禮樂、歌舞這些,置辦得異常盛大,后妃與三品以上公卿大臣以及能跑的幾名皇子一同赴宴,可謂盛況空前。

宴席正式開始前,幾十名各科進士,陪同皇帝觀摩水戰,其後,還要考察彼等騎術、射藝、劍擊等。當然,有些流於形式,但劉承祐就是透露出一個意思,讓讀書人不要死讀書,爲了讓大漢的文人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也是上心了。

夕陽西下,天邊鋪滿了雲霞,層層疊疊,絢麗多彩。太陽落山之前,釋放的光芒,在暮色的襯托下,卻更加明亮。

瓊林苑內,習習晚風不斷帶來金明池的是水汽,涼爽宜人,身處水榭之上,都能感受到池水的盪漾。燈火通明間,熱鬧纔剛剛開始。

舒緩的禮樂伴奏中,氣氛顯得很融洽,這等場面,對於公卿大臣們而言,早就習慣了,各自在笑談。倒是那幾十名有幸與宴的進士們,表現侷促,他們在地方上,基本都是參加過鹿鳴宴的,但這歷代以來的第一次“進士宴”,倒讓他們趕上了,也算是一種幸運吧。

掃着下座那一張張樣態不一的臉,李濤與範質碰了一杯,有些感慨:“大漢如今之氣象,卻是越發令人感到愉悅了!”

範質也點了點頭,臉上少了許多平日裡的冷肅,說:“開科取士,爲國選才,乃國之大事,陛下能夠如此重視,既是天下讀書人之福,也是大漢之福啊!”

範質也是進士出身,當然也重視科舉,說起來,當年他那一科的主考,也是今年的主考和凝,並且當年和凝就看出範質的不凡,說他有宰相之才。

而範質成爲大漢宰臣後,此事更添一分傳奇,竟成一段佳話,如今,範質雖然權位比和凝高,但見之仍執師禮。

大概是見進士們有些拘束,劉承祐端着酒杯,慢慢地走到紅毯中央,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音雖止,禮樂不停,伴着BGM,劉承祐不急不緩地,說出一番話:

“今日瓊林宴,乃開國以來第一次,是朕專門爲你們這些進士舉辦的。不只今年,今後每一次會考,都要舉辦。朕要告訴全天下的讀書人,朝廷禮賢、敬賢、用賢。

大漢立國,不及十載,朕嗣位以來,國困時艱,未敢有一日懈怠,到今歲爲止,自認稍有建樹。然而,方今天下未平,四境未安,舊土未復,全國各道州仍舊百廢待興,需要恢復、發展、治理。

朕也算是個馬上皇帝,但心裡深知,平天下需用武功,治天下卻需文才。治事、馭民、田畝、稅賦,一應事務,都需有文才者,方能承擔。

......”

劉承祐這一席話,還是頭一次,在正式場合,如此肯定文臣的作用,道出他文武並用的理念。話說得平鋪直敘,但對於一干還未正式步入仕途的進士們而言,卻是莫大的福音,難免心潮澎湃,面色激動。

皇帝演講結束之後,現場的氣氛自是更加熱烈了,進士們也開始展示才能,劉承祐將腰間的玉佩取下來,做個彩頭,命他們以金明池水師爲題,作詩一首,諸臣評判,最佳者得賞。

進士們表現間,劉承祐則走到已經十分老邁的和凝面前,滿臉的祥和,對他道:“和卿,此番會試勞碌,辛苦了!”

“多謝陛下!”面對皇帝親自的敬酒,和凝老臉上笑開了花,應道:“老臣得幸,能爲國家選才,也是福分!”

和凝也是當代一大文才了,年紀實則不算特別大,還不滿六十,但看起來老態龍鍾的。性格之中,有些文人的酸腐,但辦事能力,還是不錯的,尤其在科舉事務上,很有經驗。

近三科,都是他知貢舉。正因爲如此,這老兒已經不打算再擔任主考了,容易遭人嫉恨。不說其他,光另外一邊,宣慰司的趙上交與陶谷眼中的豔羨都快滴出來了。

再者,若是有太多進士都出自他門下,他可承受不起。士子們,雖然名義上是天子門生,要是過於當真,可就太蠢了。

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474章 補漏匠第351章 林邑國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80章 開寶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675章 血戰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30章 陳橋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47章 德勝渡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42章 戰後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96章 言官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6章 西面來人第413章 分食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46章 文人風骨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58章 回師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47章 談話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54章 滅門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75章 軍略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58章 正面互懟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7章 出兵爭論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26章 問罪第316章 不裝了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433章 聖訓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04章 平息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02章 絕境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404章 冬夜第348章 老皇帝第133章 西征!第1803章 運動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86章 賜死第119章 回京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