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

“凡是刑部職司之內的事,縱使李相不加提點,範某也履職達務!”略加思索,範質淡淡然地說道。

注意到了範質的表情,面容平靜,眼神古井無波,但聽其言,心頭爲之一堵。眼珠子轉悠了下,李濤笑容益顯親和,輕言恭維道:“文素向以剛正廉介,勇於任事聞名,我自然是相信的!”

說着,笑容一斂,李濤神情轉換得很快,變得嚴肅,甚至有些凝重。直視着範質,李濤踟躕了下,說道:“我近來常思,此番關中之亂,雖系多方因由,既有地方施政役用不當,也有朝廷監督不利的緣故,而我等位居宰輔,協理天下,未察其弊,致生此亂,讓關中百姓多罹其禍,官民財產損失慘重,實在難逃其責。

近來,時懷憂恐,內疚難填。幸乃天佑大漢,將吏得力,方使此亂,迅速平定。然即便如此,陛下還京,也無言面對。我有意修表至行營,向陛下請罪,不知文素,可願聯名?”

聽其言,範質打量了李濤兩眼,應道:“李相一片公心,毫不避責,範某佩服,自當修表一封,以奏陛下!”

反正就那個意思,各理其事,各請其罪。

臉上終是流露出少許不愉,沉默了下,李濤又露出笑容,轉變話題,說:“關中經此變亂,變動頗多啊!布政使換了壽國公,扈公悽然離任,按察使沈遘更因亂事病亡於任上。陛下的意思,除了賞功,還有罰過糾責,對於此事,文素如何看待?”

李濤此時輕言細語間流露出的意思,讓範質心頭一頓,看着他那老謀深算的樣子,對其想法,有所猜度了。

他們身爲宰輔,都主動爲關中之亂自請其責,而況於直接負責道州軍政的大吏們。此次關中蜀亂的影響,實在惡劣,甚至影響到伐蜀大略,絕不當輕拿輕放,必須有人擔其責。

扈彥珂,資望厚重,年事又高,也退了位置。沈遘,都已經亡於任上,死者已矣,也不好再追責。當然,沈遘的死與關中的變亂只怕沒有必然的聯繫,李濤也有爲之脫責的意思,畢竟,沈遘屬於他李相的人。

轉運使閻晉卿,主要負責一道財政,並供給西南及西北邊軍後勤,下邊也控制着一部分蜀俘,但管理得很到位,並且在亂事發生後,也控制到位,未致裹亂。是故,怎麼都輪不到閻晉卿身上。

那麼,道司大員,只剩下一個趙弘殷了......

“此番亂事之發,趙弘殷積極調動兵馬,維持治安,保衛長安,消滅亂軍,可稱盡力,是有功勞的啊!”想了想,範質說。

李濤顯得很平靜,說:“功是功,過是過。保證關中治安,本爲都司之職責,此次動亂,數日之間,竟禍及十縣,更不乏城破,將吏傷亡殆盡,實難逃脫失職之嫌。再者,消滅王順賊軍的,乃是西南邊軍與盩厔鄉勇......”

“看來,李相公心中是已有定議了啊!”範質這麼說道。

“此番,受亂最重者,乃京兆府,京兆府下,也當並擔其責。”李濤又道。

聽此言,範質的臉色終於變了變,比起李濤諉責於趙弘殷反應要大得多。如今擔任着京兆府尹的,乃是李崧,而李崧乃是雍王劉承勳的太傅,其任也是輔助雍王鎮守長安。

目光微凝,認真地打量着李濤,但見其一臉自信無畏,深吸了一口氣,範質恢復了平靜,以一種告誡的語氣,提醒道:“李相,在下以爲,關中之事,陛下那邊,當有定議。有些事,還是等待詔旨,勿要自專!”

言罷,起身一禮,說:“在下還有些事務需要處理,先告辭了!”

說完,穩步而去。望着範質的背影,李濤眉頭不由皺起,神宇之間,也流露出少許的凝重,但更多的,是不悅。與範質相談,心情很是不爽。

範質這邊,離開政事堂,未有停留,徑去刑部察事。一路思及李濤的反應,心中不由哂嘆:“李相啊李相,在當今天子治下,擅權自專,早晚自取其禍,好自爲之吧!”

多年以來,範質雖屢有犯顏觸怒皇帝的言辭與舉措,但他始終秉持着一點,依制據理而爭。很多事情,從不越線,但當了幾年宰相,尤其是主掌相權的這兩年多,李濤卻是有些失衡了......

“相公!”政事堂,吏部侍郎申文炳入內尋到李濤。

“國華啊!何事?”面對申文炳,李濤滿臉的和藹之色。

申文炳道:“吏部收到淮東的奏章,關於楚、泗二州知州繼任人選,王使君有所修表舉薦,請吏部覈准錄用!”

泗州知州王著,調任許州,繼張彥卿的楚州知州,也有所調遷,一下子空出兩個淮東要職,盯着的人,可不少。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哦?”李濤臉色微變,接過一覽,很快便用力地按在案上,冷聲道:“這高弼、張和是何人?”

“二者,皆是南唐的降臣,據王使君的意思,二者政務練達,熟悉淮東民情,降漢以來,忠於王事,可主二州!”申文炳答道。

“豈有此理!”聽其言,李濤勃然而怒,斥道:“這個王樸,他想幹什麼?淮東是朝廷的,還是他王樸的?淮東上下,充斥着他王樸的人,還不滿足,又要插手楚、泗之任,其機心如何?”

王樸執掌淮東這些年,確實提拔的不少官吏,尤其是淮南舊吏,並且,他發掘有才的,便向朝廷舉薦,任用官職,在劉承祐的寵幸與照顧下,也多允之。

但近兩年來,李濤卻有些看不慣王樸在淮東的“任人唯親”、“跋扈斂權”了,對其所請,多有否決。

但王樸是何人,素來強硬,自認一心爲公,從無徇私,是以具表固爭。去歲,還與李濤隔着千里,在淮東人事任命之上,奏章相爭,鬧到劉承祐面前。結果嘛,活了個稀泥,各打五十大板,但李濤對於王樸,卻是越發厭惡了。此番,王樸又在楚、泗的任命上,插手舉薦,他心情哪裡能夠好得起來。

見李濤大怒,申文炳陪着些小心,請示道:“那依相公之見,當如何回覆?”

“不允!”李濤直接道。

申文炳面露遲疑:“如此,只怕王使君那邊不會善罷甘休啊!”

“哼!”輕哼了聲,李濤說道:“以本相的名義,答覆王樸,告訴他,官員之委派調遷,自有朝廷考慮,就不勞他費心了,否則有越權之嫌,讓他好生管理好淮東的政務吧!天下能吏,何其多也,不是隻有他王使君一雙慧眼,挖掘賢才!”

“陛下前詔,內外大臣,皆可爲國舉賢。王使君又多受陛下信任,其若不甘休,再鬧到陛下那裡,只怕對相公也不利啊!”申文炳提醒道。

“陛下那裡,自有我去應對!”李濤語氣中,含着些許酸氣:“我看吶,就是陛下對這王樸太過寵幸了,以致他恃寵生驕,得寸進尺。淮東照此情形下去,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對李濤此言,申文炳不作評價,而再度請示:“那,下官就按相公之意回覆?”

“就這麼辦!”李濤說道。

事實上,李濤的反應,倒也不是純爲一己之私,其所慮,也是有道理的。王樸治淮東的這些年,使得諸州府迅速自戰亂中恢復過來,民生安定,人心依附,財稅豐足,大治之象。

但同樣的,王樸在地方權威日盛,提拔了大批人才,縱使可以用爲舉賢來解釋,並擔舉主連坐之責,但朝中大臣,仍舊多有非議。並且,王樸性格強勢,使得朝廷這邊,也難以強壓,多有衝突。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皇帝的過分寵信。

對於這些情況,作爲首宰的李濤,既是嫉恨,又是不甘。此番,卻是不打算再對其有所退讓,不管如何,淮東乃朝廷所治,朝廷的權威不容褻瀆蔑視,即便你王樸再受天子信任,到了御前,他也有話說。

另一方面,過了這麼多年,王樸如此“猖狂”,天子寵信,是否如舊?

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44章 堂審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6章 奉宸營第41章 小風波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40章 城塌了第127章 冬至宴3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33章 豪強第9章 王峻歸來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68章 榮寵第66章 朕要親征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章 王、鄭二公第151章 聽政2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04章 解決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803章 運動第240章 城塌了第260章 論婿第112章 整風第33章 豪強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6章 “座談會”第1690章 拼圖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60章 “暴斃”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41章 雌威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22章 睡仙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章 田畔問對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41章 雌威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52章 失意政客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這纔是感言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84章 示警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36章 虒亭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85章 浮雕第1728章 惠民新政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6章 遺奏十條第371章 殺,不殺?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18章 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