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西北情況

足有一隊的大內侍衛,嚴密地守備在御帳周遭,夏夜昏沉,幽暗的燈火映照下,衛士們的面龐間都透着一種嚴肅與警惕。侍候在側的宮人都小心翼翼的,輕手輕腳,不敢發出大的動靜,以免影響到皇帝的沉思。

坐在木所制的御案後,劉承祐表情漠然,黝亮的雙目之中卻透着凝思,案上略微散亂地堆疊着幾十封密報,都是出巡這段時間,朝中的形勢,最主要的,是宰相李濤的一系列表現,爲政斷事,決策用人。

如今,抽出時間,認真地好閱覽瞭解一番。深沉而嚴肅的思考,開始在腦海中打轉。對於李濤,總體而言,劉承祐還是比較滿意的,才幹雖然無法用經天緯地來形容,但這確實是個有能力的大臣,沒有能力,也不會被劉承祐放在這個位置上來,在他的主理下,國政也在平穩運轉。

說起李濤,不知覺間,作爲大漢的宰臣,已然十載了。國初之年,杜重威據鄴都叛,平叛大軍將帥不和,以致不得進展,李濤因爲剖析局勢極有見地,又力諫親征,被劉知遠看重,與竇貞固一道,拔爲宰臣。當然,劉知遠也有用李濤這樣的前朝大臣來制衡彼時越發驕狂的河東元臣。

不過,在後來的多年中,李濤雖位列宰輔,但一直被壓制着。初期有楊邠,屬於被欺壓的對象,後面又是馮道,老狐狸滑不留手,直到近兩三年,馮道告老病故,才成爲首相。

李濤的辦事能力,是很不錯的,初上位時,也不失謹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難免發生一些變化。當上皇帝后,隨着帝位的穩固,權力的集中,劉承祐自己都自己都在變。而李濤掌握大權之後,有所改變,也很正常。

多年以來,李濤一直兼管着吏部,提拔任用了一大批的官員,當上首宰之後,那些人也成爲了他有力的支持者。

作爲宰相,想要做事,手下需要支持,需要一些可用的人輔助,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這兩年,李濤提拔的人,有些多了,內外大吏職官,有太多打着李濤印記的人得到委任。

即便李濤管着吏部,有組織委任之權,達到一定程度,也會引起劉承祐的疑忌,在他心中,是有個底線的。

有鑑於此,劉承祐已經有所警告了,去歲開封府尹之職的討論,北巡期間,李浣的調任,涉及淮西、河北諸職的安排,都有暗示的意思。

即便如此,從李濤近來的表現看,斂權的行爲,似乎仍未收斂......

拿起一張密報,講的是李濤與王樸之間的衝突。王樸的作爲,固然有待商榷,但李濤的反應,也有些過激,作爲當朝首宰,協調內外,不想着消除矛盾,反而主動激化,相互攻訐,卻顯得少了幾分容人雅量,既然失朝廷體統,造成的影響也不好......

當然,還是那麼一句話,當他心裡對一個人存有芥蒂之時,無論他做什麼,都難免帶着有色眼鏡去看。

就李濤與王樸的事來看,若兩者位置調換一下,劉承祐態度或有又有所變化。同樣的,換個人在淮東那般大權獨攬,並大肆插手州府人事安排,劉承祐或許又是一種反應。

而如果王樸也在朝中似李濤那般作爲,劉承祐是什麼想法,也不確定了。追根究底,還是權力在作怪,屁股坐在皇帝寶座上,他就得以一個皇帝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心思深沉,有的時候,劉承祐自己都感覺有些累......

“陛下!巡遊的軍士發現,出使河西的盧多遜歸來了!”張德鈞入帳,低聲的稟報,讓劉承祐稍微回了神。

“嗯!”劉承祐點了點頭,然後,很快反應過來:“誰?盧多遜?”

“正是!”張德鈞應道。

劉承祐立刻來了精神,心情莫名地愉悅了幾分,當即問道:“人在哪裡?”

“已然被引入行營,等候召見!”

“宣!”劉承祐手一揮。

很快,風塵僕僕,盡顯狼狽的兩道身影入帳,十分激動地,齊齊拜倒,口呼萬歲。

“快快平身,起來答話!”劉承祐立刻伸手示意。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目光灼灼地打量着盧多遜與那王探事,帳中燈燭的照射之下,二人的形象清晰地印入眼簾,胡茬飛揚,毫無理節,隔着數步遠,都能聞到少許的異味。

“既然歸來,爲何不遣人通報,朕若是知道了,必定提前派人去迎接你們!”示意二人入座,劉承祐輕笑道。

“多謝陛下!”盧多遜入座,應道:“臣等進入鳳翔境內時,便聽聞陛下西幸長安,是故加速東來,想要謁君,向陛下覆命。不巧的是,恰聞陛下已然起駕還京,這才求得幾匹快馬,趕上行營!”

聽其所述,在盧多遜身上多掃了幾眼,劉承祐說道:“你們這連日的追趕,辛苦了!”

頓了下,語氣中帶上了幾分感慨,說:“朕還記得,你們西去,已經快兩年了。這麼長的時間,杳無音訊,朕也時而惦念,爲你們擔心。西出關塞,來回萬里之遙,在情況複雜的河西,想來你們吃了不少苦啊!不過,回來便好,回來便是大漢的功臣!”

“陛下有命,臣等萬死不辭!西行雖遙,但些許苦累,都是值得的!”盧多遜認真地稟道。

“張德鈞,給他們上茶,再命人準備點吃食!”劉承祐一邊吩咐着,一邊興致勃勃地看着盧多遜:“此番西行,你們的經歷,一定很精彩,同朕說說看!”

盧多遜喝了口茶,精神振奮幾許,拱手道:“正欲向陛下稟報,前年,臣等與折逋嘉施一行西向,自渭州出關北上,經蘭州,繞行舊鄯州、河州,再行北上涼州。其後繼續西進,經過甘州回鶻,跨過張掖河,進入瓜沙地區,向歸義軍宣告詔制,傳達朝廷之意。後繼續西進,過蒲昌海,拜訪西州回鶻。至於更西的地區,未曾繼續深入探尋!”

劉承祐再度點點頭,嘴裡呢喃道:“不容易啊,蘭州、鄯州、涼州,河西故地,甘州回鶻,歸義軍,西州回鶻,西域......思之,令人不禁感慨啊!你們能替朕走一遭,也算全了朕一個念想!”

“這也是臣等的榮幸!”盧多遜說道。

“就你所觀,西北故地,情況如何?”劉承祐問。

盧多遜稍微組織了下語言,稟道:“就臣看來,西北諸州,形勢十分混亂,諸族雜居,各據一方,占城爲王。大唐舊土、城邑,爲吐蕃、土谷渾、党項、回鶻、羌等諸族所佔據,當然,也有爲數不少的漢人遺民,但多與諸族融合雜居。

西北雖亂,但整體局勢可稱平穩,以甘州回鶻、歸義軍、西州回鶻勢力較強,剩餘的區域,多爲吐蕃人所佔據,然吐蕃自分崩離析之後,各自割據,散如泥沙,影響反而不如諸方勢力。

又有葛邏祿、九姓烏護、于闐等部族,分佈西域諸城......”

“聽你這番概述,情形要比想象中的還要複雜,還要混亂啊!”劉承祐說道:“不過,亂也有亂的好處,若是西北真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強橫勢力,對大漢可不是一件好事!”

“陛下所言甚是!”

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0章 坦白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62章 分封?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8章 賞第194章 楊邠案(2)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77章 間策第309章 衡釀第125章 頌公亭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761章 新問題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695章 袁家莊第102章 絕境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85章 異心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13章 分食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85章 善後爭議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97章 心虛第108章 井陘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47章 德勝渡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52章 聽政3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308章 新貴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95章 效果已顯第98章 山道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12章 二王第396章 天花板第80章 進攻第76章 視察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6章 名將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