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頌公亭

七月初秋,早菊綻放,開封內外,錦簇依舊,層林盡染,告別了“秋老虎”,氣候也越發宜人,中原的百姓,迎來收穫的時節,東京周遭的名勝山野之間,也增添不少秋遊的身影。

汴河兩岸,人煙繁盛,喧囂之聲,載道盈野,車船往來,絡繹不絕。長亭闊道,垂柳身姿依舊,只是葉色增添了幾許嫩黃,佇立在微涼秋風間,有一種蕭瑟之感,放下了心頭的包袱,耳聞目染東京郊外的盛景,望着秋波盪漾的汴水,李濤的心頭仍舊不免生出些悵惘之情。

頌公亭,在開封城南,左攜汴水,右依直道,佇立於此,可直眺開封,不知道從何時起,此亭已成爲了離京文武的送行寶地。張允、竇貞固、趙瑩、郭威、韓通、昝居潤等一大堆南向調任抑或貶斥的大漢文武,都曾駐停於此,與親友相別,道惜離之情。

如今,在這乾祐九年七月之秋,輪到大漢宰相莒國公李濤了。

在李濤上呈辭表之後,天子的態度很曖昧,沒有同意,但是也沒有拒絕,只是讓李濤暫理政務。同時,幾項重要的人事調整,卻有條不紊地展開,吏部侍郎申文炳晉尚書錄其事,兵部侍郎王敏晉刑部尚書,宣慰副使陶谷遷禮部尚書,當然更重要的,宰臣範質加尚書令、廣政殿大學士,開封府尹李谷同平章事,拜相。

雖未明言,但皇帝用實際行動,對李濤的辭表做了反饋。

一系列高官要職的變動,涉及的相權的重新分割,影響自然是不小的,朝野議論紛紛,以致震驚內外的“荊湖弊案”的風潮都被壓下去了。

不過,影響固然有,但如今的大漢朝堂政局穩定,再加上李濤思退,盡力配合,倒也沒有引發難以收拾的動盪。而在這段時間,李濤明顯感覺到了,那種縹緲難言,卻又明顯存在的針對感消失了,就像於無形之間不斷勒向他脖子的繩索鬆解了一般......

一直到這七月末,劉承祐方纔正式下詔,允李濤所請,不過,雖準其辭,別離殿閣,並給他選了個上佳的休養場所——襄州。伴隨着的,是高爵厚祿,晉其爵爲莒國公,以酬其盡忠王室十年之功。

對比之下,李濤的結局,要好得多。並且,通過皇帝的安排來看,對李濤沒有完全放棄,否則完全可以放其還鄉,抑或安置在洛陽。

李濤立朝十載,執法公正,諫言頗多,建樹不小,大漢有今日的安治的局面,有他不可磨滅的功勞。同時,這樣一位執政經驗豐富的宰臣,即便已不適合在中央,放在地方上,也能發揮其作用,又沒有大罪大惡,完全勸退,也殊爲可惜。大漢朝廷如今雖稱人才薈萃,菁英雲集,但劉承祐也不覺得自己可以奢侈到那個地步......

頌公亭前,前來送別的李濤的人,卻也不少,諸部衙的職掌官吏再加士林學士,足有三十餘人,十年的宰相生涯,讓他積攢了大量的人脈。其中以新任的吏部尚書申文炳爲首,恭敬送別。

“老夫此番別離朝闕,求得逍遙,朝中之事,還仰賴諸君了!”李濤一身素袍士冠,整個人顯得很利落,見到這番場景,不免感動,鄭重地深作一揖,道。

“下官等,必然牢記莒公教誨!”申文炳等人,腰彎得更低。

“如此便好!”李濤露出了笑容,伸手道:“諸位且回吧,不要因爲我這一老朽,怠慢了公務!”

“範相來了!”

這時,後邊傳來一陣小騷動,一干人向左右讓開一條通道來,只見範質穿着一身正裝紫服,正身而來。一路面臨的,盡是打招呼的聲音。

“莒公!”

“文素!”

二人見禮過後,李濤有些意外地看着範質:“文素政務繁重,怎勞你親至?”

“再是繁忙,給公送行的時間,還是抽得出來的!再者,我此來,也是替薛相、魏相及政事堂諸僚給莒公道聲珍重!”範質謙和道:“我特意帶了一小壇酒,上好的汾酒陳釀,乃去歲中秋陛下所賜,一直沒捨得吃,今當與莒公共飲!”

“且亭間落座敘話吧!”範質含笑示意道。

“請!”

見着亭前道左,扎堆聚集的一干官吏,範質臉色又爲之一板,語氣有些嚴重地道:“爾等送也送了,且各回其署,各歸其職,就不要在此,給莒公添麻煩了!”

被範質這麼一吩咐,又有李濤叮囑在前,一干人老老實實地,再度一禮,方纔散去。很快,停留在旁邊的車駕、馬匹,陸續散去。

見範質那威儀孔時之狀,李濤不由感慨道:“文素還是一如往常,威嚴肅重,沒有一絲變化啊!”

“莒公這是取笑我了!這滿朝之中,背後罵我、非我範某的,只怕不在少數啊!”範質淡淡一笑:“倒是屏離送行之人,落了莒公面子,還請恕罪啊!”

“文素言重了!”李濤搖搖頭:“我本欲悄然而去,但難免受聲名情誼所累,讓他們回衙,也合我意!”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頌公亭間,瞬間冷清了下來,只有道上仍舊絡繹不絕的行人,不時朝亭間張望,表示好奇。

僕人準備杯盞,李濤之子李承休親自斟酒,濃郁的酒香瀰漫在亭間,搭配着空氣中淡淡的花香,分外醉人,輕輕地嗅了口,李濤看着範質道:“臨別之際,陛下請我用餐,文素請我吃酒,老夫口福不淺啊!”

“請!”範質雙手捧杯。

李範二人,關係也算複雜了,從共見到分歧,從友好到矛盾,幾乎映照了自馮道時期以來大漢朝堂的政情變化。

不過,到如今,隨着李濤的離任去職,一切複雜的恩怨,都煙消雲散的一般,二者,似乎回到了當年的默契。

再度對飲,心頭被酒釀薰得暖暖的,情緒逐漸深沉,李濤看着範質,說:“我去朝之後,政事堂的事務,由文素一肩而挑,職責之重,還望慎之。

你範文素,什麼都好,就是性情過烈,言語過剛。如今,位至首宰,聽我一句衷言,需收斂脾性,和協諸僚,同心侍君。否則......”

話猶未盡,但李濤沒有再說下去了。

察其狀,聽其言,範質一臉坦然,說:“性格一改,還是範文素嗎?我爲人處事,不求清譽,但願無愧於心!至於身後之名,留待後人去說!”

事實上,範質能夠感受得到,李濤是在提醒他,要注意應對皇帝。如今,他的地位再度提高,不似從前了,遇事再一味地與皇帝頂牛,不是好事。皇帝再是寬宏海量,能容忍十次八次,還能忍百次、千次嗎。

“文素豁達啊!”不過,見其反應,李濤還是忍不住讚了句。

環視一圈周邊之景,尤其在背後的開封城間停留許久,似乎想要將東京印刻入腦海中,李濤喟然一嘆:“老夫少時立大志,以匡濟天下爲己任,然宦海蹉跎數十年,唯大漢與我以施展之地。十載之任,亦足矣!”

聽其感慨,範質起身,注意到亭間樑柱、石面,密密麻麻地鋪滿了文字,仔細一看,卻是一首首詩詞,其下署名,有趙瑩、竇貞固、甚至郭威。已經不可考,究竟是誰開的頭,但後來者,都有效仿的意思。當然,普通的文人墨客,見着他一串署名,縱有詩興,也不敢在亭間留下印記。

範質指着那些刻痕印跡,饒有興趣地對李濤道:“莒公詩才聞名朝野,此情刺景,何不作詩一首,以抒胸意?”

聞言,李濤微微一愣,旋即也來了興致,起身在亭間踱步。李承休見狀,趕忙命人準備刻刀。斟酌許久,李濤開口吟唱道:“

帝裡高人宅,蒼苔繞徑深。

捲簾山入戶,摘葉鳥移林。

石沼養龜水,月臺留客琴。

生涯一樽酒,名利不關心。”

親自找了面乾淨的柱面,將所作之詩,刻在上邊,李濤露出了點灑脫的情緒。

“生涯一樽酒,名利不關心。”範質呢喃了句,笑道:“莒公之心,盡在其中啊!”

“莒公,千言萬語,化爲二字:珍重!”轉過身,範質認真地朝其拱手道。

“多謝!”

正欲動身起行,道路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心有所感,放眼望去,卻是皇帝身邊的內侍行首張德鈞在幾名的大內侍衛的護送下飛馳而來,直奔頌公亭。

“莒公慢行!”

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56章 海豐號第141章 祭關公第193章 楊邠案(1)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372章 封王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01章 大整軍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4章 崇元殿中第80章 進攻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86章 宗室第92章 大調整第1690章 拼圖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34章 回府第296章 反響第157章 劉老四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45章 剝削者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47章 割韭菜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88章 後續第370章 劉鋹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83章 敞開談第146章 黃羊平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00章 禦敵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2章 郭氏之慮第21章 西巡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66章 陷河陽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81章 廝殺漢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60章 論婿第85章 少壯派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77章 耶律妃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這纔是感言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43章 不自知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99章 北巡結束第456章 遺澤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無題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93章 完了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97章 心虛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49章 調教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