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蜀定,凱旋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 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 免費領!

季春的東京,萬花爛漫,牡丹芍藥盛開,春花的芬芳隱隱瀰漫全城。近兩月以來,漢帝以及朝廷的工作重心,仍在川蜀三道安治上。

大批行政、監察官吏從中央及地方調入蜀中,廣佈政制。蜀民的外遷,持續進行中,到三月爲至,已有蜀士人、貧民21580戶遷入湖南。參與了叛亂的蜀地方豪強、俘虜,也隨同北調的軍隊,向西北地區遷徙,落實移民實邊的政令,主要以隴西地區的滲透爲主。

按照政事堂的計劃,將北遷蜀民二十萬,以裹亂的叛賊俘虜爲主,輔以一部分貧苦農民,再加上原蜀卒。待到計劃完成,別的不說,大漢朝廷對川蜀的統治隱患,將大幅度減小。

北遷之民,一律實行半軍事化組織管理,均田墾殖,築堡團聚,不設鄉村,以百戶爲團,從屬於遍地各軍使,置耆長三員管理,基本由平蜀的有功低級軍官擔任。

仔細想想,這似乎又子開歷史的“倒車”,如此安排,等於變相了給了軍使們一定的行政權力。但是,邊地情況複雜,想要加強對那薄弱地區的掌控,不得不因地因情而制宜權變。

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劉承祐對於許多統治制度的認識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就唐朝那爲人所詬病的藩鎮節度制度來講,設立之初,初衷絕對是好的,便於邊地的管理,邊患的扼制,軍政命令的通達,只是缺少了制衡、監察,並逐漸失控,以導致遺禍無窮。

劉承祐對於西北故地的野心與慾望,已經可以用昭然若揭來形容了,而如欲開拓西進,收復故土,鞏固邊地,對於西陲州縣的軍政,他就不得不鬆一鬆束縛。

把邊州像腹地州縣那樣搞,同樣會出問題的,另一個時空的大宋在時刻警醒着劉承祐。而爲了減小抑或壓制隱患,他能做的,只能在監察以及財稅上多費心思了。

事實上,只要朝廷權威足夠,擁有着強大的實力,一切都不是問題。然只要皇帝昏庸了,朝政混亂了,沒有藩鎮之禍,邊軍之害,也會有其他亂事。

是故,劉承祐並不怕開“倒車”。

時間是最好的鎮定劑,經過了長達半年的了波折,朝廷對蜀地的統治,可以說基本穩固了。二月的時候,以全師雄、王中孚、句中正爲代表的一干蜀國舊僚來到京城,劉承祐親自接見他們,這些都是有一定名望及治才的人,得到劉承祐褒獎,後迅速遣歸川蜀三道,任道州大吏。治蜀,仍需蜀中人才的幫助。

包括當年在漢軍進取漢中時,在西縣被俘的蜀軍主帥李廷珪,也被劉承祐記起。此君當年兵敗之時,持劍懸而不決,終未能狠下心自刎,竟成一時笑柄。不過自古艱難唯一死,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作爲統領蜀國大軍北抗大漢多時的主帥,被押赴東京後,倒也沒有受到折辱。劉承祐瞭解過此人,實則不算庸碌,官聲也還不算不錯,比起成都一干奢侈享受的官僚勳貴,可算一股清流。

似降將韓繼勳,在蜀連戰連敗,在漢則屢建戰功,是故,不能片面地去看一個人的才幹如何。李廷珪亦然,通盤其在北面抵禦漢軍的表現,除了王昭遠的一些遙控指揮外,他所做的對敵決策,並沒有太多疏漏。但是,很多時候,正確也只是相對正確,大勢所趨,不論如何掙扎,最後還是一敗塗地。

當年受到劉承祐接見時,李廷珪的態度還算恭順,但當劉承祐問他願不願意爲大漢效力之時,沉默以對。後來回道,孟氏父子對他有恩,他率大軍喪師失地,不能死節,已是慚愧無地,豈敢再受大漢俸祿。

對其回答,劉承祐呵呵一笑,卻也沒有爲難他,賞了他一些錢帛,讓他在東京住下,不許離開開封範圍。到去歲漢師滅蜀,孟昶投降,舉族來歸,劉承祐又接見李廷珪,這下,都不加多言,此人便主動識趣地表示願意爲大漢效力,劉承祐即以他知渝州府。

另外一人,就是王昭遠了,對於這個“大名鼎鼎”蜀中小諸葛,在押赴東京後,劉承祐抱有極大的興趣接見他,並與他重新推演漢軍平蜀之役。

這王昭遠也算是一妙人,還真有些不服氣,一直覺得自己非戰之罪,在劉承祐面前也能放得開,談其兵略,也是滔滔不絕。

接觸下來就發現了,這王昭遠果非凡人,對國家戰略、軍事戰術、用兵之法,說得是頭頭是道,理論知識十分深厚紮實。然而問題就是,太過於想當然,很多事情,都是不察細況,就憑着主觀想象,張口便來。總得來說,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太誇誇而談。

綜合王昭遠在利州的指揮表現,再從他的角度聽他描述,可以發現,他的很多判斷與決定,都有他的理由,並且挺有說服力,只是戰場形勢的變化,並不以他的意志爲轉移,以致他做什麼,錯什麼。

戰機瞬息萬變,於將帥而言,對於戰場形勢的判斷與對戰機的捕捉能力,比那些記在書冊上的兵法要重要的多。名將都是歷練出來的,王昭遠一無治軍威望,二無作戰經驗,凡事自我自負,哪裡能是身經百戰的漢軍將帥們的對手。

不過,平心而論,王昭遠也能算得上是一人才,以當下之時代,這天下,有多少人可以就軍國戰略,侃侃而談,並自圓其說,即便脫離實際,也分屬難得了。

劉承祐興致**,有種變廢爲寶的衝動,乾脆將他留在了崇政殿,參贊軍務。聽聽他高談闊論,紙上談兵,嘴上治國,他也會,偶爾還能碰撞出些思想的火花......

就在這幾月間,王昭遠已向劉承祐進獻了《平南策》、《平遼策》、《西北戰略條奏》三篇,都是立足天下,縱觀全局,其中不乏可取之處。

拿他的《平遼策》來講,王昭遠建議,發展騎兵,加強漢軍的機動能力,多備弓弩,勤練方陣,提升漢軍對抗騎兵的能力,還有遣使聯絡分化塞外部族,聯合高麗等一系列想法。

不過,劉承祐只是問起具體如何分化,該聯絡那些部族等具體執行問題的時候,王昭遠訥口了。還有契丹軍政制度,兵力佈防,部族分佈,實力強弱,矛盾關係,這些情況,王昭遠也是一概不知。

當然,一盆冷水並沒有打擊到王昭遠的熱情,他開始去收集信息,研究、瞭解遼國的具體情況,並請命出使遼國,對此,劉承祐表示鼓勵,並大開方便之門,沒準,將來大漢能多一位對遼事務專家呢?

......

季春中旬,在蜀地征戰、鎮守、平亂近八個月的漢軍,終告凱旋,班師回朝,在主帥向訓的率領下,回到東京。進京的軍隊,除了禁軍之外,都是平蜀的有功將士,包括關中籍的西南大軍在內共計兩萬餘人。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入過京城的。

劉承祐下詔,爲歸來的得勝之師,舉行了一場入城儀式,宰相範質率衆相迎,以表重視,東京百姓,爭相往視,觀者如堵。

而隨着平蜀將帥及大軍的迴歸,一道議題也提上了日程,那便是對平蜀將士的功過賞罰。

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811章 歸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47章 嶺南戰況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8章 耿崇美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7章 應對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90章 拼圖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28章 巡邊彙報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78章 火油彈第268章 機遇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88章 後續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53章 有詩云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690章 拼圖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74章 帝崩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92章 劉銖案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413章 分食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97章 怪圈第117章 機會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98章 轉折點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61章 南北之爭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48章 還京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52章 回京第455章 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