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正面交鋒

白草口,處雁門道北端,屬雁門十八險隘之一,是雁門防禦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分築兩堡,一南一北,一矮一高,很有層次,十足崢嶸,就像兩隻與山嶺結爲一體的猛獸,張牙舞爪,守備着南下的雁門的道路。

而在口外,萬餘步騎已然停駐了整整八日了。起初,耶律敵烈之力,親察白草口地形及漢軍戍堡,慮其堅固,而漢軍有備,倒也沒有貿然發起進攻。

遼軍兵臨關口,來者不善,楊業自是強硬以對,親赴北關。面對氣勢洶洶的遼軍,楊業還主動遣使遼營,問其來意,並提出嚴正警告,遼軍此舉,破壞漢遼關係,爲了兩國和平,請其撤軍。

這稍微示弱的辭令,有些助漲耶律敵烈的氣焰,他當即答覆漢使,說他此來,是聽聞勾注、雁門一代有惡虎出沒,特來行獵,打擾之處,讓楊業切勿受驚,請他見諒。並且說楊業如果感興趣,請他率軍出關,與他一起獵虎。爲了顯示自己的氣度,還親自在營中宴請了漢軍使者,然後禮送其回鎮堡。

雙方一番“友好”交流之後,便是磨刀霍霍,以備作戰,戰爭的肅殺氛圍愈加濃郁。作爲守方,楊業要安穩地多,調動兵卒、軍械,注意北面關口防禦,再牢牢地盯着遼軍的動向即可。

而耶律敵烈則不然,他是有進攻壓力的,這份壓力來源於他自己,他那顆氣盛的立功之心。面對漢軍的防禦,不過四日,耶律敵烈便按捺不住了,派出麾下的州縣軍卒,靠着一半徵調、一半臨時打造的攻塞軍器,前去攻堡。

相較於文化,技術與漢人口對於契丹國力實力的提升要更大些,在裝備上的體現則最爲直觀。遼軍之中,除了皮室軍及諸部部卒軍之外,還有一定量的州縣軍,主要成分爲渤海人及入遼的漢人。當年,嘗夠了攻打幽州而不克的苦,這些年,遼軍之中也加強了一些攻城部隊及軍械方面的建設。

而此次白草口戰役,最開始是由漢人與漢軍之間的戰鬥展開的。結果當然不會有什麼意外,遼軍完敗,自古以來,強攻城關都是最後的無奈選擇,而誑語進攻精兵戍守的險固要塞。在漢軍戍堡前,丟下了兩百多具屍體,漢軍只是通過戍堡上的箭窗向外射射箭。

耶律敵烈的試探進攻以失敗告終,同時也證明了兩點,在敵有防備的情況下強功確不可取,並且,漢卒不足大用。雲朔地區的漢人,哪怕入遼已然20餘載,但因爲沒有與塞南中斷聯繫,使得民族、血脈、文化間的認同感,並未徹底消散。

臣服於遼國的漢人,不會貿然反抗,也能入籍當兵,但南下作戰,想讓他們悍不畏死地賣命進攻,不付出些代價,也是不可能的。

關注公 衆號

初戰不捷,雖然有些鬱悶,但還在耶律敵烈的心裡預期之中。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得進展,上下也想不出其他辦法,這心情也就煩躁起來了。

“有沒有其他路,能夠繞過?”大帳內,耶律敵烈問下屬部將,此路受阻,顯然想謀取他路。

部將是長年鎮戍的將領,對南邊的地形有一定了解,將其所知道來:“雁門諸塞,只有此道,通達制高的雁門關城,最爲便捷,其他地方,論險塞,比此處更加惡劣,漢軍同樣築堡防禦......”

“如你所說,我欲克關,只能從此道強攻了?”耶律敵烈眉頭擰在一起。

“漢軍死守,強攻傷亡必大,且未必能成功,不可取!”耶律璟派來的副將耶律撒給說道。

看了他一眼,耶律敵烈表情有些陰沉了,說:“你有什麼意見?”

“大王,臨行前,陛下曾告誡,不可強攻,當尋漢軍破綻而戰,不如暫時耐心等待,尋覓戰機!”耶律撒給建議道。

聽其言,耶律敵烈頓時就不樂意了,有些不爽他拿遼帝來壓自己,當即道:“你們莫不是以爲,我領軍南下,真是爲了打獵而來的?敵關雖固,但死了區區兩百漢卒,我就要畏首畏尾嗎?”

已經進入五月了,炎熱的天氣,從來都是北方民族所厭惡了,更給耶律敵烈增添幾分煩躁感。強行壓制住心頭的波動,耶律敵烈沉思幾許,突然擡頭道:“若是能想辦法將漢軍誘出關堡......”

“如何誘他們出關?”

對啊,怎麼誘敵?詐敗、佯撤......耶律敵烈的腦子中過了很多想法,但計策或許有,但想要操作得好,想要實現卻是沒那麼容易,並且主動權始終在漢軍的手中。

耶律敵烈終於認識到了,此番南下,想要建功立業並沒有那麼容易,孤軍孤途,又無絕對的實力,如何克敵建功?

在耶律敵烈帶着人,苦思冥想,仔細籌劃,如何把漢軍引出白草口而不露出破綻的時候,在5月3日這一天,突然收到報告,漢軍主動出關了。

聞之,耶律敵烈驚愕之餘,便是大喜。耶律敵烈親率三千騎出營,查看敵情。在白草口前,可以清楚地看見,大約兩千人的漢軍,背靠關嶺,組成了一座卻月軍陣,刀盾槍弩,諸兵種搭配,嚴密整齊,人雖不衆,但極具威勢。

見遼人軍來,楊業再度遣騎士飛信告之,說應邀出關,欲與耶律敵烈共獵。而見此信,耶律敵烈哈哈大笑,加緊觀察漢軍軍陣,卻發現,擺明一副等待自己去進攻的樣子。

但見其陣勢,背倚峻嶺,鋒芒畢露,猙獰的槍林,令人生畏,這樣的陣勢,是草原騎兵最討厭的。而耶律敵烈見了,也是眉頭高起,他雖然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基本的見識還是有的,當即道:“我說漢軍怎麼敢出來了?這些南人,慣於擺弄這些方陣、圓陣,把自己隱藏在龜殼之下,令人難以下口!”

“漢軍兵少,只能結陣相抗,那楊業敢出關,也卻有膽魄,只怕有所謀劃!”耶律撒給在旁,向耶律敵烈建議道:“看漢軍的陣仗,就是等我們去進攻。大王不比理會,則漢軍的謀劃必然落空!”

“不!”耶律敵烈確意氣昂揚的,自信地說道:“傳令,將營中兵馬都調至陣前,準備進攻!漢軍都主動出來了,我大遼將士,豈能有所怯懼,否則徒讓南人恥笑!”

聽其言,耶律撒給不由以一種勸說的語氣說:“大王——”

“我不管那楊業有什麼謀劃,攻其軍陣,難道比攻打他的關堡還要艱難嗎?他既然出來了,就是給我破敵建功的機會!”耶律敵烈目光炯炯,大聲道:“況且,在這野外,我大遼鐵騎可立於不敗之地,又何須這麼多的顧忌?”

“皮室軍是大遼最精銳的將士,你作爲詳穩,怎麼如此畏首畏尾?”耶律敵烈忍不住向耶律撒給開炮:“陛下派你來是輔助我建功的,不是讓你來教我怎麼打仗的!”

被耶律敵烈這麼一通數落,耶律撒給表情不由一黑,同是契丹宗室貴族,你安平王身份固然高貴些,憑什麼這般折辱?但是,也正顧忌其身份,不敢與其爭執。

很快,在耶律敵烈的軍令下,遼營步騎,全部出動,至白草口的漢軍陣前,列成一個半包圍的陣形,與之遙遙相對。

晴空之下,白雲綠野間,時隔七年,漢遼之間再一次正面的碰撞,即將展開。

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756章 海豐號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79章 蕭思溫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85章 異心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16章 馬政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60章 平定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34章 回府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9章 請纓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45章 中秋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38章 破寨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51章 聽政2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26章 問罪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96章 天花板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5章 瑤華春第133章 納了第34章 苦難第82章 矛盾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60章 論婿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40章 定論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半島史話·奇葩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00章 梁山濼第13章 市井之聲第73章 西北隱患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17章 潑冷水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25章 頌公亭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終 駕崩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