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

王常的這張弓,由北方鐵木打造而成,沉重又堅韌。裡面一層纏着銀線,外面一層,包裹着鐵皮。這張弓,少說也得有十幾斤重,提着手中,讓人感覺沉甸甸的。

劉秀對王常的這張弓感覺很是滿意,笑道:“顏卿,這是一張好弓!”

王常苦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微臣當初爲了買下這張鐵木弓,可是差點傾家蕩產啊!”

劉秀聞言,忍不住仰面而笑。

他拿着弓,並未走下臺子,而是直接站在臺上,從一旁的箭壺當中抽出一支箭矢,雙指夾着,搭上弓弦,而後夾住箭尾的雙指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

隨着咯吱吱的聲響,鐵木弓被他硬生生的拉滿,劉秀對準遠處的靶子,一箭射了出去。

要知道劉秀所在的高臺,距離箭靶少說也得有一百五十步遠開外,這麼遠的距離,別說箭矢能不能命中靶子,能不能飛到靶子那裡,都是個問題。

見到劉秀在臺上射出一箭,下面的吸氣和驚呼之聲此起彼伏,人們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那支劉秀射出的箭矢,看着它在空中畫出一條弧線,然後由空中墜落,最後哆的一聲,狠狠釘在一隻箭靶上。

一瞬間,現場靜得鴉雀無聲,人們簡直都快忘記呼吸了。

劉秀放下鐵木弓,舉目眺望箭靶,看到自己的這一箭只是命中靶子,卻沒能射中靶子中央的紅心,他禁不住嘖了一下,搖頭說道:“箭術實在不是我的擅長啊!”

他這話倒不是在自謙,箭術的確是他較弱的一項。

他經過兩次的伐骨洗髓,力氣本就比常人大得多,既然他能拉滿鐵木弓,那麼把箭矢射出一百五十步外,並不足爲奇。

他六識過人,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旁人或許都看不清楚靶子上的紅心了,但他卻能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對於旁人而言,劉秀的這一箭,可謂是技驚四座,但劉秀自己明白,以他的身體素質來說,他剛纔的這一箭,離完美還差得遠呢!

也不知過了多久,臺下的將士當中,突然有人振臂高呼道:“陛下神武——”

這一嗓子,一下子點燃了在場的漢軍將士們。人們齊齊振臂高呼:“陛下神武!陛下神武!”

“漢室必興——”

“漢室必興!陛下神武!漢室必興!”人們的喊聲,一浪勝過一浪。王常見狀,滿臉的笑容,嘴巴都不自覺地咧開好大。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己方對陣赤眉軍,連吃敗仗,組建起來的新軍,很多將士也都存在畏敵心理,陛下的這一箭,無疑會大大提升己方將士的士氣,只要士氣起來了,強盛如赤眉軍,也不足爲慮。

劉秀是在漢軍將士們地動山搖的歡呼聲中離開的校軍場。看到眼睫毛都快笑開花的王常,劉秀擡手指了指他,又搖了搖頭。

雖說他是被王常給利用了,但的確大大振奮了己方將士的士氣,這樣的利用,劉秀寧願多經理幾次。

接下來,王常又把劉秀領到了小校軍場,而後,一批批的老兵進入校軍場內。與老兵們相見,這纔是劉秀此次巡營最主要的目的。

看着一批批進入校軍場的老兵們,其中有許多張熟悉面孔,劉秀都有記得。劉秀邁步向人羣走了過去,龍淵和虛英立刻雙雙上前,小聲說道:“陛下!”

“無妨。”劉秀向他二人擺擺手,繼續向一衆老兵們走去。

見到陛下過來了,老兵們紛紛屈膝跪地,拱手說道:“小人拜見陛下!”

劉秀向衆人擺了擺手,他走到一名老兵近前,端詳他片刻,說道:“我認識你,你叫……袁石,小腹受過傷,被擡下戰場的時候,腸子都露出來了!”

聽聞劉秀的話,那名老兵擡起頭來,熱淚盈眶,哽咽着說道:“陛下還記得小人啊!”

“斷不敢忘!”劉秀動容地說道,同時伸手把他攙扶起來。

名叫袁石的老兵顫聲說道:“自那次重傷之後,小人便領了軍餉和賞錢,回到家鄉,還蓋了房子,討了婆娘。這次聽說陛下徵兵,要御駕親征,小人哪怕肝腦塗地,也要誓死追隨陛下!”

劉秀聽後,更是動容,擡起手來,拍了拍袁石的肩膀,說道:“好!好、好、好!”

除了好,劉秀不知道還能說別的什麼,老兵對他的這份情誼,已經超出了君臣之情,更像是一種對他個人的崇拜和信仰。

劉秀繼續往前走,時不時的叫出老兵的名字,而且還能記得他們跟着自己打過哪些仗,後來又是因爲哪裡受了傷才選擇的歸鄉。

老兵們敬愛劉秀,甚至是信仰劉秀,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劉秀能帶領着他們打勝仗,無論面對多麼強悍的敵人,只要是跟着劉秀,他們就擁有與敵決一死戰的勇氣,而且也有信心能夠擊敗敵人,活着走下戰場。

其次,劉秀對他們這些兵卒,不是用完了就拋棄掉了,在劉秀的心裡,是真的有他們,能記住他們的名字,能記住他們做出的功績和貢獻。

其實對於普通兵卒而言,這就已經足夠了,哪怕是戰死沙場,起碼他們能留下名字,他們所追隨的人,能夠記得他們。

劉秀走進人羣裡,將跪地的老兵們一一扶起,但現場的人太多,劉秀無法做到全部親自攙扶,他擺手說道:“諸位軍中的老弟兄們,大家都起來吧!”

“謝陛下!”人們紛紛起身。劉秀說道:“你等皆以返鄉,本可遠離沙場,免受兵戈之險,見我徵令,又紛紛迴歸,秀在此多謝諸位!”

說着話,劉秀拱手,深施一禮。

見狀,已經站起的老兵們又都紛紛屈膝跪地,齊聲說道:“陛下折煞小人!”

劉秀回頭,向王常那邊點點頭。王常立刻會意,向旁一揮手。

許多的兵卒走了過來,人們有的拿碗,有的抱着酒罈。到了老兵們近前,前面的人發碗,後面的人倒酒。

劉秀也拿起一隻碗,裡面盛滿了酒水。他看着手中的酒碗,大聲說道:“這第一杯酒,當敬爲國捐軀之英烈!”說着話,他轉頭走出人羣。

這時候,有幾名兵卒擡着三副甲冑,擺放在衆人面前。三副甲冑都是被固定在衣架上。第一副,是劉植的甲冑,第二副,是萬脩的甲冑,第三副,是景丹的甲冑。

這三位,都爲劉秀的河北基業立下過汗毛功勞,而在劉秀稱帝之後,又歿於沙場。

在場的都是漢軍老兵,只看甲冑,立刻就認出是何人的盔甲了。看到這三副盔甲,人們無不黯然落淚。

劉秀走上前去,擡手輕撫着衣架上的甲冑,甲冑立在那裡,就好像他們人還在一樣。劉秀幽幽說道:“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第一杯酒敬英烈!”

說着話,他倒退兩步,高高擡起酒碗,灑於地上。

“敬英烈——”後面的老兵們,齊聲高呼。人們效仿劉秀,將碗中的酒水傾灑於地。

很快,有兵卒上前,爲衆人的酒碗再次倒滿酒水。劉秀依舊高舉着酒碗,說道:“第二碗酒,祝我大漢江山,國泰民安!”

“大漢江山,國泰民安!”這回,劉秀和老兵們,皆把碗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等酒碗再次被倒滿酒,劉秀將酒碗敬向對面的老兵們,說道:“第三碗酒,敬我漢室老兵!”

老兵們則齊齊端碗,異口同聲道:“敬陛下!”

劉秀和老兵們再次將碗中的酒水一飲而盡。

接下來,王常安排部下,就在小校軍場內,烤了十好幾頭全羊,劉秀和老兵們邊吃羊肉,邊喝酒聊天。

劉秀沒有那麼大的架子,更沒有做皇帝的高高在上,恰恰相反,現在的他,比以前做蕭王的時候更加平易近人。

當然了,也可以說劉秀是在故意做姿態,裝樣子,但一個人,若能始終如一的故作姿態,裝樣子,那也是人家有超常的本事。

其實,劉秀的骨子裡是很清高的,因爲他是太學生,當時的高材生。也正是因爲他有這種清高的勁兒,他從不擺皇帝的架子,哪怕是自稱,他最長用的也是我,而不是朕。

劉秀的這次巡營,可謂是大大振奮了新軍的士氣。劉秀在校軍場內,那技驚四座的一箭,當真稱得上是神武。yuyV

另外,劉秀對老兵們的厚待,不僅團結了老兵,而且也給新兵做出了榜樣,讓新兵們都清楚的認識到,輔佐天子,爲天子征戰,那是很有前途的,早晚有一天,自己也會由新兵變成老兵,也會得到天子的這般厚待。

相隔不久,鄧禹派鄧寬抵達洛陽,同時還帶來了大司徒和樑侯的印綬。

鄧禹的辭呈遞交上去,遲遲沒有得到天子的迴應,但鄧禹也有聽說,這段時間,朝中彈劾自己的大臣極多,爲了自己,連天子都要頂着巨大的壓力。鄧禹不希望劉秀因爲自己而爲難,這次他也不遞交什麼辭呈了,而是直接上交印綬。

看到鄧禹託鄧寬送來的印綬,劉秀禁不住長長嘆息一聲。

清涼殿,大殿。劉秀看向鄧寬,問道:“阿寬,令兄近來可好?”

鄧寬是鄧禹的親弟弟。因爲鄧禹的關係,劉秀對鄧寬也很熟。不過鄧寬年紀小,對建武朝廷也沒什麼功績,但後來他卻能被封侯,這也全是因爲鄧禹的關係。

鄧寬向劉秀欠身,說道:“家兄一切安好,煩勞陛下掛念了!”

劉秀點點頭,看着擺在桌案上的兩隻印綬,他思前想後,將大司徒的印綬收了,將樑侯的印綬向前一推,說道:“仲華引咎辭去大司徒之職,我可准許,但樑侯之印綬,阿寬帶回去吧!”

“陛下,這……”

劉秀向他擺擺手,打斷他下面的話,正色說道:“仲華卸任大司徒,可暫任右將軍之職!”

鄧寬聞言,連忙向前叩首,說道:“微臣代家兄,謝陛下隆恩!”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五百零四章 大戰銅馬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河內之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長安變天第三百七十二章 京城鉅變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行事機敏第七百三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二百六十三章 手刃仇人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中劇毒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五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七百四十八章 北伐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戰到底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九十二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生殺意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四百三十章 機警過人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現第五百五十四章 急需人才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峽谷設伏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十四章 圍而殲之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六百二十三章 禍起南陽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三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