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國中無將

孫乾孫公佑,是劉備早期的重要謀士之一,可是《三國志》上他的傳記短小得令人髮指,貌似除了奉命去聯絡過袁紹和劉表以外,就沒幹過什麼正事兒。估計這位也就一字面意義上的“名士”,就靠着名頭來幫人牽線搭橋了,也正因爲如此,雖然沒什麼用,劉備還挺看重他。

從此是勳就跟着孫乾讀書了。孫乾的名頭倒也不是蓋的,但凡經書上的問題,只要是勳提得出來,他就全能回答得上——至於靠譜不靠譜那就兩說了。因爲是勳發現這票古人研究經典,存在着兩個很大的弊病。一是無邏輯,貌似夫子的理論除了用“仁”、“忠恕”等幾個大而化之的抽象概念能夠串起一部分來以外,其餘全是散的,相互間全不挨着,並且經常矛盾。對此漢儒滿不在乎,大家只在文字和句逗上死摳,從來不琢磨各句話之間有沒有更深層的內在聯繫。

其實這毛病也是夫子留下來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蔽你妹啊!

二就是先有理論,再有研究,先確定夫子一定是對的,再從言辭之中去證明他對,並且完全不考慮時代侷限性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對此,是勳作爲一個兩千年以後的人,他是有自己比較獨特的想法的,但是不敢說——除非先成了大儒,否則說了也沒人聽,即便有人聽到了,也只會罵他是異端,朝他扔石頭。

好在是勳不在乎,經學只是他向上爬的墊腳石而已,他不想當鄭玄,也不怎麼想當孫乾,在亂世當中做個學者,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呢嘛——好歹也得做個豪門的清客啊!

只可惜,對這賊老天還真是不能存什麼奢望,這才春盡夏來,統共學了不到三個月,孫公佑就要離開北海國。

原來那回是勳他們從復甑山上下來,回到營陵一彙報悲慘遭遇以後,孔融、是儀、王效、王修等人一方面重新部署國中防禦力量,一方面趕緊再派人到各處去哨探。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雖然從王忠嘴裡打探到了北海的情報,黃巾賊卻並沒有大舉入寇的跡象,反而從琅邪轉道泰山、濟南、平原,直奔冀州勃海郡而去。

後來才得着比較確切的情報,原來就在同一時期,黑山的黃巾餘黨於毒、白繞等人也率兵東出太行山——估計這兩支革命隊伍是打算在冀州境內會師。王修擔憂地說:“青州賊三十萬,黑山賊十餘萬,倘若合兵,關東再無寧日矣!”

倒是孔融沉着冷靜,並且還安慰他說:“袁本初方領冀州,他四世三公的出身,難道還怕黃巾賊嗎?有他坐鎮,諸君不必煩憂。”

後來是勳聽說了這話直撇嘴——四世三公跟能不能打,怕不怕黃巾又有什麼邏輯關聯了?想不到孔融還是個“唯血統論”的反動分子哪!

不過事後的發展完全出乎孔融的預料之外。且說黑山賊出了太行山以後,並沒有深入冀州——因爲袁紹陳兵界上,防備得非常嚴密——而是南下先殺入防備薄弱的魏郡,然後渡過黃河,進入了兗州的東郡。東郡太守王肱無法抵禦,就經過袁紹的介紹,去河內接來了一支客兵——行(代理)奮武將軍曹操。結果曹操在濮陽城下大敗黑山賊,把他們又趕回河北去了,並且隨即就鳩佔鵲巢,代替王肱當上了東郡太守。

袁紹繼續在邊境線上如臨大敵地目送黑山的殘兵敗將退回太行山區。然而這位可憐的“四世三公”出身的袁大公子,簡直有如風箱中的老鼠一般,兩頭受氣,兵馬全都用來防黑山了,結果被張繞、管亥領着青州黃巾直插他老窩勃海,差點兒就直接端了他起家的根據地——勃海郡治南皮。

袁紹沒有辦法,利用完了代理奮武將軍的曹操,再利用正牌奮武將軍的公孫瓚,派人向右北平求救。於是公孫瓚領兵進入勃海,在東光殺死了張繞,趕跑了管亥,甚至一路追殺到平原境內,還把個小弟劉備就留下來做了平原縣令,往青州插進來一根釘子。

青州黃巾這一下差點兒就被打殘,只好在平原、東郡的邊境線上來回轉磨,又先後遭到曹操、劉備這兩大狠人的不斷追剿。孔融等人得着這消息是彈冠相慶啊,感覺用不了多久,管亥就得授首,青州就能太平。

不知道爲什麼,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勳眼前突然冒出來管家那小羅莉嬌俏的面孔,還有高高噘起的紅脣——黃巾要是完蛋,估計管家父女一個都跑不了吧,象他們這種頭領級別的人物,各郡縣肯定是畫影圖形要全力追緝啊。

青州黃巾徹底離開琅琊國,並且很快就被打殘以後不久,孫乾向是勳告別,說:“孔北海久欲請康成先生返鄉,天幸黃巾已散,南路通暢,故此命我前往琅邪去促駕。且待迎康成先生歸來以後,乾定將宏輔導入先生門下。”

是勳連聲道謝。做孫乾的弟子跟做鄭玄的弟子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前一個就好象普通的大學講師,後一個則是學術界的泰山北斗……或者不如說,是目前最大的學閥,有他的名聲罩着,估計自己很快都能得着做官兒的可能性吧。

這時候想做官主要有三條途徑:第一是蔭繼,二千石以上官員可以推薦自家的子弟入朝去當郎官——是儀不到二千石,可就算他到了級別,家裡還有四個活兒子呢,什麼時候也輪不到自己這個侄子啊。,再說了,這時候入朝……從董卓、呂布、王允,再到後來的李傕、郭汜,貌似就沒一個好相處的,不定那天莫名其妙地腦袋就掉了。

第二條道路是舉孝廉,然後公車入京。一方面如前所述,這會兒都城不大太平,長官都是些殺人魔王,能不去還不是不去的爲好;另方面,舉孝廉是地方長官的責任,那是勳就必得先拍舒服了孔融的馬屁。第三條道路是跟是儀一樣,應縣衙乃至於郡府、國府、州府的徵召,去當個屬官,將來長官高升以後,就有機會被推薦做正牌地方官——同樣,也得先捋順了孔融的毛才成。

所以學習生涯暫停以後,是勳就找了種種藉口不回營陵,仍然在劇縣跟着是儀,幫忙做些日常工作,以便好找機會再次接近孔融。是儀這些天忙得是腳跟踢後背,有個挺機靈的侄子而非那不成器的小兒子是峻幫忙,真是求之不得。是勳這時候勉強能夠勝任一些公文往來,而且比起那時代大部分官僚來說,他算術能力也比較強,普通記個數,算個賬啥的,全都難不倒他。

就中也見過幾次孔融,他又把絞盡腦汁回憶起來的幾首陶詩殘篇,改巴改巴地獻上了,孔融照樣鼓掌讚歎,似乎兩人的情感距離又有所拉近。是勳有時候也挺懊悔的,既然喜歡陶淵明的詩,當初自己怎麼不多背上幾首呢?爲啥只是找各種選本來欣賞,而就沒想着去搞本兒全集來讀呢?

孔融仍然忙着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因爲誰都不知道青州黃巾在走投無路以後,會不會重新殺回青州腹地來——終究這裡是他們的老家,地形熟悉,還有很好的羣衆基礎。不過孔融拿手的是興教育、辦學校,是跑各處去表演親民戲文,招兵和練兵都非長項,也完全不合他的胃口,所以就把這一重擔全都架到是儀肩膀上去了。

然而是儀對此也是二把刀,花了小半年的時間,纔剛招募上來四五千人而已,還都甲冑、器械不全——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國內的錢糧有限,這倒也不能全怨他。可是是勳曾經見過幾回大伯父招上來的那些傢伙,就見大部分都身子歪着、單腿抖着、嘴巴撇着、眼睛溜着,不用問,全是些地痞流氓啊。這類東西就只會起鬨架秧子,他們怎麼能夠上陣去打仗?

並且是儀也壓根兒不會訓練,雖說幾乎每天都跑營房去看士卒出操,可是不但操得好不好他壓根就瞧不懂,而且十天裡有六天,士卒們都找各種藉口來罷操——什麼太陽毒啊,什麼下雨了啊,什麼日子不吉利啊,什麼昨晚炸過營沒睡好覺啊……

我去~是勳聽說以後就差點兒沒給衝一跟頭——這本鄉本土的,就在國都邊兒上你們還能夜驚炸營?那隻要拉出去三五里地,不用見着黃巾就鐵定全數跑光啊!

這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北海國內沒有大將坐鎮,正所謂“國中無大將,是儀管練兵”,稀稀拉拉十幾個中下級軍官都是老兵油子,還屬於那種長年戍守地方沒怎麼上過陣的老兵油子,就會欺上瞞下,糊弄是儀了,有他們領着,軍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是勳實在瞧不過眼,就跑去跟孔融商量,說東萊太史慈勇猛過人,你又對他有恩,不如寫信招他來相助吧?

孔融一臉嚴肅地回答道:“餘之賙濟太史,是因子義代郡中受過,又素有孝子之名,然而施恩豈能望報?他終究是東萊之人,又曾在郡中爲吏,貿然延聘而來,恐有礙於蔡太守的顏面。況且,將在謀而不在勇,太史子義雖負勇名,亦恐非大將之才啊。”

是勳聽了這話,氣得差點兒沒吐血。確實說將在謀而不在勇,但一方面根據自己的觀察,太史慈這傢伙不是一勇之夫,他也挺有頭腦的,另方面……他喵的還說什麼謀將,國內現在連勇夫都沒一個好不好!可是他從孔融臉上讀到的神情是:“薑還是老的辣,年輕人沒經驗,你還得多跟我學着點兒啊。”他就只剩下暗恨了,沒法兒再繼續開口勸。

就這麼着,在國都又呆了一個多月,是勳是越琢磨越不靠譜,越尋思越感到害怕。孔融是曾經被黃巾包圍過一回的,全靠太史慈向劉備借了兵才倖免於難,也不知道歷史會不會還按照這一趨勢發展。自己要是繼續留在孔融身邊兒,說不定哪天就也落到圍城裡去——是啊,堂堂孔國相是沒在圍城中掛掉,可他身邊一個無官無職的小小的自己,天曉得有沒有那個命啊!

說到了,絕對不要對賊老天存在什麼幻想,抱有什麼奢望——老子還是先閃了吧。

於是他又找個藉口,辭別了孔融和是儀,匆匆地就趕回了營陵是宅。才進家門,就聽見老大是著跟老四是紆在吵架,一個說:“你妹啊!”另一個加重了首字的語氣:“你~妹!”

是勳覺得自己的腦袋有點兒暈。

第6章 欲徵北虜第11章 叔勉之心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3章 行海索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章 禍不旋踵第4章 西走而王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1章 吾等何往第5章 雪中偶遇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2章 小枝槊頭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4章 天險閣道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4章 要當磔也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1章 暗度陳倉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0章 明修棧道第5章 小人挑唆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9章 擅出奇兵第36章 蜮蚓豈龍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選士之策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0章 平定上郡第4章 孤屯義士第4章 低調才傑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3章 深入虎穴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4章 明算之弊第8章 驃姚之業第6章 有如神鬼第11章 科考之弊第4章 不肖之子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8章 說文切韻第8章 木蘭何人第1章 益州內患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章 輔政安民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1章 采采榮木第9章 先實關中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7章 澄清吏治第8章 木蘭何人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9章 請徵句麗第4章 閉門課徒第16章 我主不見第16章 誰是蕭何第25章 五火鬼兵第8章 跨境追捕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章 天無形質第14章 再會梟雄第34章 猛虎出柙第3章 自恃其智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4章 婦人衣冠第9章 德不可見第20章 前程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