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客座教授

是勳仔細地計算了一下,每月接近三百斤上品麻紙,自用十斤,給韋誕十斤——他出了一定人力啦,自然不好再問他要錢——剩下二百八十斤,靠推銷給散戶是不成的,咱得找大頭兒……嗯,咱得賣給公家!

於是數日後,他就抱着兩斤新制成的上品麻紙,以及一塊韋誕自制墨,匆匆來到尚書檯——據曹『操』說,荀文若可是用過紙的啊。異常欣喜,等問清楚乃是是勳自家造的,立刻開口:“月供餘三斤可也。”是勳心說你真小家子氣——“臺中公文,何不以紙代竹,輕便之甚也。”

荀彧略略沉『吟』,隨即又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放下筆來,微微嘆息道:“紙爲佳物,可惜……不便刪削。”在竹子、木頭上寫錯了,隨時可以拿小刀給刮掉,在紙上要是寫錯了,那就只有塗墨圈啦——這年月又沒有修改『液』。是勳胸有成竹地提醒他:“朝廷公文,誰允你隨便刪削?”已經定稿了的公文,不能刪削更好,省得有人趁機造假。

荀彧雙眼驟然一亮,急忙拱手:“宏輔所言是也。既如此,可月供臺中三十斤,且先試用。”是勳不禁大失所望,心說你荀令君儉樸慣了,也太摳縮了吧?竟然連公費都那麼捨不得花……

他知道荀彧若拿定了主意,那是說不服的,只好悻悻而退,下來再想,還有哪家衙門可以去推銷——原本以爲光尚書檯一家就能吃下我所有存貨呢。回到府中,韋誕過來稟報:“校定《尚書》已畢。天子御準。鍾御史欲親自抄寫。”是勳聽了。不禁眼前一亮——對了,還有蘭臺!

他知道最近韋誕跟鍾繇兩個因爲書法而惺惺相惜,走得挺近乎,乾脆就把往御史臺推銷紙張的事兒交給韋仲將了。數日後,韋誕來報,說鍾繇已經答應每月公費購紙八十斤,私人購紙十五斤。是勳心說你瞧瞧,鍾元常比荀文若胃口大多啦——雖然還不到我的期望值……

唉。新產品要想開拓市場,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啊。

還剩下一百五十斤紙,怎麼辦?往哪兒銷?

話說找荀彧,找鍾繇,那一半兒是靠着交情,別家衙門的主官他都不夠熟——孔融也已經被免去了少府之職,轉爲太中大夫——直接上門推銷,有失他中二千石的身份,終究漢代也是個輕商社會啊。派門客出馬吧,對方又未必肯搭理。怎麼辦呢?還能找誰?

想來想去。突然又被他想到一個地方,不禁撫掌而笑。倒把進屋來催老公去用膳的曹淼給嚇了一大跳。

四月望日,是勳休沐之期,應邀前往太學宣講。

此時的許昌太學之中,已經聚集起了太學生四千人,置五經博士十七人,額外的管理人員八人,較之靈帝時雒陽太學三萬之數,差距仍然很大。但考慮到成學不過一年的時間,而且天下超過三分之二的領地、人口還不在朝廷控制之下,各路諸侯往往有意或無意地阻撓士人子弟赴京就學(比方說劉表),這成果就已經相當喜人啦。

新修的許都城模仿舊都雒陽,只是具體而微罷了。原雒陽太學是在南城東側的開陽門外,如今許昌太學,則在西城南側的秏門之外。是勳一大早便穿戴整齊了,乘車前往,先跑石經那邊兒瞧了一眼,爲不能收門票而暗中唏噓惋惜,然後才轉向正門。

博士祭酒,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大學校長許慈親自到門口來迎接。秩祿雖有高下(博士祭酒秩六百石),但二人份屬同門,所以是勳謙恭一點兒,平禮相見了。當跟着許慈邁進太學大門的時候,他就不禁感嘆啊:這擱前一世,我就算是大學客座教授了吧……天可憐見的,其實我連研究生都沒能考上,因爲研究生英語要過六級……

太學裡博士少、學生多,根本教不過來——要知道西漢昭帝的時候,博士十人,博士弟子(太學生)只有五十人,那簡直就不是大學啊,是小型研究生院啊——不但鼓勵自習,就算授課也全是大課。可是老自習也不成啊,要自習我就在家自習了,幹嘛要巴巴地跑過來讓你公家賺食宿費呢?所以也經常會聘請一些官員和名家臨時宣講。

許慈把是勳讓進了一座教室當中——說是教室,其實是軒,一面有牆,三面通風。有牆的那一面鋪着兩方竹蓆,擺着一張几案,那是是勳和監課的許慈坐的,此外屋中還設有草蓆四十張,可並坐學生百二十人。當然大課不會光這些學生,是勳打眼一瞧,軒外面還密密麻麻地坐了不下三、四百人呢,當然啦,那得自己準備草蓆,他就瞧見有倆晚來的,草蓆還夾在腋下,沒找到合適的地方鋪呢。

看到丈夫進來,學生們全都起身恭立,隨即長揖行禮。是勳還了禮,跟許慈二人並排坐下,諸葛瑾巴巴地跑上來,給奉上水杯。

今天是勳上這堂課,諸葛瑾算是助手,得幫忙維持課堂秩序、端茶遞水、收拾教案什麼的,要是天氣熱,說不定還得幫忙老師打扇。爲什麼挑上了諸葛瑾呢?因爲太學的食宿不是免費的,象司馬孚那種大家子弟當然花費得起,諸葛瑾之流就捉襟見肘啦,所以得在課餘時間打零工,一般情況下是依附一名官員,充其門客或者文書,諸葛瑾這幾個月來就一直在是家幫忙呢。

是勳坐在課堂上,就不禁有些小得意——話說許慈等人請他來開講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是勳本人倒是也想着借用太學這個平臺,一則宣揚自己的新學說,二則收點兒門人弟子,只是一直犯懶,能拖就拖。這回造紙作坊起來以後。許慈又來相請。是勳終於答應了。因爲他想到太學是個推銷紙張的好地方啊。你想想,即便每個學生一天用一張紙,四千學生就是小八十斤哪!

所以在環視衆人,等大家都坐好了,嘈雜聲逐漸止息下來以後,是勳第一個動作就是從懷裡掏出個本子來,“啪”的一聲拍在案上。

有些學生就奇怪啊,這是啥咧?話說這年月用紙的人雖然不多。但不知道的紙的士人是寥寥無幾啊,只是一點,大家夥兒都是跟用木牘似的,一張算一張,從來就沒想過把紙張釘起來做成書本兒。當下都不禁竊竊私語,議論紛紛,只有諸葛瑾撫須微笑——這玩意兒他見過啊,他知道是啥咧。

是勳在打算通過太學推銷紙張以後,就開始研究書本兒的做法。首先,他在經、傳當中挑選了文字最簡短的《孝經》——統共不到兩千字——讓門客抄寫。抄寫前。他先把整張紙從中間摺疊起來,然後總共抄了一十六張紙。就跟後世線裝書似的,以細麻繩編釘。只是有一點,他手頭可沒有足夠厚的紙來做封面,想來想去,罷了,就暫且用兩張普通的空白紙張當封面吧。

隨即許慈上門相請,是勳就說了,我講《孝經》吧。轉過頭,就把《孝經》通讀一遍,在原計劃中空下的很寬的行距當中,寫下教案。這天要來講課,諸葛瑾一早就跑來府上,打算給丈夫扛資料的——一般情況下,起碼得一兩抉簡啊——可是是勳只是把本子往懷裡一揣,省了大家夥兒的事兒了。

諸葛瑾當場就誇讚:“侍中巧思,真便用也。”他這真不是在拍馬屁,確實是由衷的感發。

這回就當着好幾百學生的面,是勳把這開天闢地第一本兒書給拍了出來,然後非常熟練地翻開第一頁,雙手上下一抹,壓平了,開始宣講:“《孝經》開宗明義,夫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可是隻讀了一句原文,他就打住了,擡起頭來又環視了一遍學生們,話鋒一轉:“吾前在襄陽,劉景升宴於學宮,使宋仲子、謝文儀等難我,勳乃雲:‘儒生以致用爲功,經師以求是爲職。今天子蒙塵,中原板『蕩』,一二經師老於章句可也,學生少年,便應學以致用,芟夷大難,興邦安國。’故今日亦不教汝等尋章摘句,而要教汝等天下之大義!

“大義爲何?我朝以孝治天下,孝爲德之本,即爲義之端。人初生也,爲親所養,故知愛親,此即爲孝,是故子曰:‘夫孝,始於事親。’孟子乃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先知愛親,然後及於愛人,及於愛家,及於愛國。仁者愛人也,忠者愛君也,皆始之於孝。

“然而——愛非人之本由,孝亦因教而生,子不教,則不知孝,不知孝,乃不知忠。孝於親,且未必即愛於家,及於君,至於國,必先教然後知其所生髮也……”

是勳前一世也看過不少穿越網文,很多主角穿越到古代以後,爲了扭轉傳統的思想,爭取把中國扯上近代化的道路,開口就跟古人講大道理,還竟然真能把古人給唬得一愣一愣的。每當瞧到這種橋段,他就先笑,然後棄書。人的思想是因社會環境而生的,也是受社會環境所制約的,在一個傳統的小農社會裡,小『政府』形態下,你跟人講民主、自由,那不是扯淡嗎?他們能理解得了嗎?

當然啦,不是說只能隨波逐流,而絕對不可超前,問題是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跨越太大必然扯到蛋,還可能扯爛了蛋。所以是勳穿到這一世以後,一開始就沒敢跟別人談什麼超前的大道理,而等他終於在儒林中有了一定名望了,甚至可以跑太學來當客座教授了,終於咱可以搞點兒思想啓蒙啦,但那也不能妄想一步跨越兩千年。

就象他上面那一段話,表面上聽起來,跟這時代的主流思『潮』並沒啥兩樣,其實,已經夾進去不少私貨啦。(未完待續……)

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9章 戰爭迷霧第7章 置之美稷第3章 軍中校事第8章 欲捧殺也第6章 建安石經第6章 欲徵北虜第27章 都督軍事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9章 戰爭迷霧第9章 漢家法寶第26章 梳理屯田第7章 名士該殺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章 蒼天不仁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章 益州內患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章 微末小技第17章 延年按劍第9章 漢家法寶第19章 卿之無學第7章 包辦婚姻第26章 城頭箭書第16章 豈忍招贅第13章 初爲人父第9章 西域貢使第21章 衣錦榮歸第9章 西域貢使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章 天無形質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8章 皆不必問第4章 低調才傑第29章 自天而降第8章 跨境追捕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2章 天命在魏第8章 公達三策第3章 姻不如族第22章 八字真言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2章 坊中石墨第4章 不肖之子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6章 城下轒轀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5章 初攻鄴城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8章 長沙張羨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5章 誰堪伯仲第4章 孤屯義士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5章 宮中二宦第22章 都外胡騎第37章 心大志廣第6章 建安石經第10章 梟雄之死第9章 家事難斷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9章 白玉美人第6章 奢而不侈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9章 舌燦蓮花第22章 禍其始此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反逆蟊賊第7章 婦人之言第8章 一死人耳第4章 原力之理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3章 十命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