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客已滿矣

是勳說明天咱就能夠攻城,曹操不禁喝道:“軍中無戲言!”是勳幾乎是本能地就要回答:“願立軍令狀!”好在及時給嚥了。

這終究不是演義小說啊,哪有動不動就立啥軍令狀的道理?你以爲一說立軍令狀,再荒誕的計策都能通過?你以爲不立軍令狀,事兒要是辦砸了,主將就不會責罰你?別扯淡了呀。

曹軍是午前開到鄴城城下的,花費了大半天的時間圍城、紮營,這會兒已近黃昏。是勳轉過頭去望望帳外的天色,然後回覆曹操:“勳此番運來礮三十具,明日午前即可安置完備,可資攻城。”

他讓辛韜等人研究怎麼把投石機造成可拆卸式的,便於運輸,不必要臨到地頭再現伐木建造,這事兒曹操是知道的,因而聽了是勳的話,方纔反應過來,不禁捋須微笑道:“若如此,最佳。好,吾明日便得觀宏輔之新礮矣。”

從曹操大帳裡出來,是勳趕緊去查看裝配投石機的進度。投石機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不外乎一個木頭高架,上面設置一根長長的木杆,最近經曹操改良以後,還多了幾個軸,加上四隻輪子。木架本來就是拼裝而成的,改成可拆卸式樣非常方便,雖然這年月因爲沒有精確的度量,各部件間的榫合未必嚴密,但高端木匠都有一手絕活兒,目測一下縫隙,找個小木片兒刨成楔子,敲進去就必能嚴絲合縫——武器工坊裡這類木匠,那是一抓一大把啊。

是勳這回帶出來的木匠頭子,有個很豪氣的名字,叫做羅元霸,使得一手好木棰。他趕到組裝投石機的場所。羅元霸趕緊就迎了上來,是勳問起進度,對方回答說:“再有半日,即可完工。”是勳說那你們今晚就別睡了。點起庭燎來。趕趕工,爭取明天一大早就完成所有工作。

車架拆開來。就是長長短短各種手臂粗的木槓,加上直徑三尺的木輪,一輛大車正好裝下,一頭驢子就能拉走。所以是勳這回運了三十架投石機的配件過來,也不過裝了三十車而已。唯獨難辦的是拋石杆,那玩意兒必須用一根巨木整體刨出來,若是多段拼接,則承受力不足,三兩投就會折斷。是勳本來是打算等到了鄴城城下再臨時伐木製造的——光造根杆子,總比造整具投石機要方便——然而在黎陽等待的那幾天。他卻臨時改了主意。

因爲哨探來報,鄴城已經進入了完備的防禦狀態,按照這時代的慣例,城外數十里內的樹木也皆被伐盡。於是是勳乾脆就命羅元霸等木匠在黎陽城外伐木。然後一路滾着就來到鄴城城下了——鄴城和黎陽之間基本爲一馬坦途,只有幾條小河流阻隔,可是把木頭拋水裡很容易啊,再從水裡用繩子給扯上岸,也並不爲難。

今天才到鄴城城下,營壘還沒立穩,是勳就下令羅元霸等人動手組裝拋石車了,黃昏時分他過來視察的時候,主體基本上都已裝配完成,木匠們都在忙着刨樹幹,做拋杆——這是最後一道也是最爲繁瑣的一道工序。據羅元霸估計,一晚上的時間,絕對能夠完成所有三十條拋杆,於是當即拍胸脯,說長官你明天日出時可來驗收,定不教你失望。

是勳點點頭,又問郭淮哪兒去了?從人回覆說,郭先生一個多時辰以前就跑到城下去觀察了,估計天黑前必能返回。是勳不住點頭,心說郭伯濟就是郭伯濟,比我可勤快多啦。

正打算轉身離開,突然有名部曲跑過來單膝跪倒,稟報道:“遊騎獲一儒士,自稱爲侍中的故人,前來投奔。已命其於帳外等候。”是勳不禁皺眉,心說這是誰來了啊?難道是荀諶知道袁家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所以過來找我?不對,他要是投曹,應該先去找侄子荀攸……

於是跟隨這名部曲返回自己的寢帳,果然遠遠地就見到一人端立帳外,身量挺高,肯定超過了八尺(一米八四以上),穿一身純素的儒袍,頭上戴着小冠。這人原本面朝向帳門,背對着自己,聽到身後的腳步聲便緩緩轉過頭來。是勳定睛觀看,對方年紀很輕,眉疏目朗,脣上只有淡淡的茸毛——還是個半大孩子啊,頂多也就比郭淮大個一兩歲,瞧五官似乎有些眼熟,究竟是誰呢?

是勳瞧見了那人,那人自然也瞧見了他,而且看上去,他是認得是勳的,當即籠起雙手來,躬身行禮:“拜見侍中。”是勳幾步走到對方面前:“卿是……”

“建安元年,在下於襄陽學宮內曾聆侍中教誨——家兄諸葛瑾,在下單名一個亮字……”

啊呦,竟然是“臥龍”來了!

是勳這下真是喜出望外,一把就抓住了諸葛亮的胳膊:“孔明,吾盼卿久矣……令兄何如?”他話纔出口就覺得自己未免太過於熱情了,怕會嚇着這小子,所以趕緊改口,打問起諸葛瑾的近況來。

諸葛亮果然就吃了一驚,心說自家兄長回來,把這位是侍中吹得是世間少有,天人一般啊,而且說他們君臣相得,是侍中也曾經探問過他兩個兄弟來着,可是自己終究跟是侍中只有一面之緣,而且那時候自己還未成年,是個小學生,怎麼今日一見,是侍中竟然如此歡喜雀躍呢?老哥究竟在主公面前是怎麼介紹自家兄弟的?

好在是侍中接着就問自家大哥的近況,諸葛亮這才恍然大悟,敢情老哥沒有撒謊,看起來他果然很得主公的器重啊,所以是侍中見到自己,會以爲自己哥哥也即將返回,這才難抑激動的心情。

於是趕緊解釋:“前日家叔物故,家兄攜我等扶柩還鄉,安葬家叔後,即結廬守喪,期以三歲……”

諸葛瑾帶着兩個兄弟——諸葛亮、諸葛均——返回了琅邪郡陽都縣老家,把諸葛玄安葬在家族墓地裡,然後就開始了漫長的守喪歲月。諸葛亮本就是個好靜不好動的,反正在隆中隱居也是讀書,在陽都守喪也是讀書,壓根兒就沒什麼不適應,但是諸葛均年紀還小,奈不住寂寞,見天兒往外跑。於是某一天,諸葛均回來就跟兩位兄長說啊,聽聞臧將軍在郡內大點兵役,估計是又要攻打青州啦。

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兩個判斷,臧霸不可能獨自一人去向袁家動刀,估計秋收以後,曹操將會親率大軍,以討河北袁紹。袁紹前次在官渡吃了個大敗仗,然後在林慮就打得捉襟見肘的,敗相愈益明顯,估計這回該是袁、曹之間最後的總決戰啦。

諸葛瑾說:“前日主公有信遞來,雲已自河東返都,參司空軍事。有主公相輔,料鄴城不日可下,河北不日即平。河北平則幽、並唾手可得,長江以北,行將底定。餘者荊、揚、涼、益,所在偏遠,不足與中國抗衡,漢室復興,只在數年間矣。”

他不說這話還則罷了,說起這話,諸葛亮就覺得心裡發癢——決定天下大勢的決戰即將展開,自己無緣得見,更幫不上忙,真是太遺憾啦。諸葛瑾回來以後,在他面前吹噓是勳如何足智多謀,曹軍如何能征慣戰,諸葛亮就已經下定了將來去投奔是勳的心思了,可是想着,等這仗打完,剩下的就是征討些偏遠地區,是侍中身份貴重,未必還會再上戰場,自己就算去投靠他,也就學學經、作作文,安享太平而已。自己的人生,不該這麼平淡度過吧……

《出師表》裡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這未必就是諸葛亮年輕時候的真實心理,否則他便不會在朋友面前自比管仲、樂毅了。他自有宏圖大志,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來,只是蝸居隆中,瞧劉表就一望不似人君,投曹操又無進身之階,哥哥雖在江東,那地方卻只有割據之力,無法恃之以安天下,所以才被迫隱忍。直到劉備跑來三顧茅廬,他才見着了一線曙光——以劉豫州之聲望、能力,再配上荊襄八郡,便足以搖撼天下了!

可惜在這條時間線上,諸葛亮就不可能對劉備抱有任何幻想,但因爲哥哥曾經做過是勳的門客,投曹的道路倒是順利打開了。只是,若等中原底定了自己再去投曹,那還有什麼意義啊?還不如去跟郡守打好關係,等着舉孝廉或者茂才哪。

諸葛亮有點兒神思不屬,諸葛瑾一眼就瞧出來了,於是笑着對兄弟說:“大戰將至,本欲歸還主公幕下,以報知遇之恩,奈何吾爲長子,不可不爲叔父守喪也。弟可願代吾一行?”守喪三年那是孝道,但父死從兄更是孝道,倘若諸葛瑾發了話,讓諸葛亮暫停守喪,那是與禮法不悖的。

就這樣,青年諸葛亮懷抱着一腔熱血,袖揣着諸葛瑾的薦書,就千里迢迢跑鄴城下找是勳來了。是勳真是喜出望外啊,心說哪怕這回打不下鄴城呢,我能夠收了孔明,這趟就不算白跑!

當下諸葛亮遞上兄長的書信,然後表示說願意拜在侍中門下爲客。是勳捋須微笑道:“吾門下客已滿矣,恐無以再容足下……”

諸葛亮聞言,不禁大是尷尬。

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2章 阿承醜女第10章 併案討夷第4章 原力之理第4章 不肖之子第22章 醫者仁心第5章 小人挑唆第15章 初攻鄴城第7章 寄身豪門第19章 天子之威第9章 察考諸子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0章 乃見君臀第5章 神鵰大俠第30章 入其彀中第9章 驚雷投箸第6章 王異國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5章 名王爲質第3章 世家短視第16章 飛來乾醋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8章 皆不必問第9章 驚雷投箸第7章 事後諸葛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章 重振幽州第2章 工商興利第32章 出入此門第5章 雪中偶遇第4章 法不可廢第3章 四方貴半第5章 雛鳳引弓第4章 渾人心思第4章 海東來去第1章 內科聖手第21章 奉耶挾耶第5章 白波谷前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嫌疑之地第26章 羽扇綸巾第7章 善戰無功第8章 曹氏之強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2章 趙達彈狀第3章 遼東來書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3章 行海索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2章 禍其始此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8章 不徵而徵第8章 願爲雲敞第19章 朕懼是卿第36章 遣使赴倭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8章 姻戚之重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8章 先發制人第8章 公達三策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章 夏侯仲父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7章 火燒長安第4章 原力之理第25章 遷胡入幽第7章 宛城宣詔第5章 漢語拼音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戲中有戲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5章 戲中有戲第26章 梳理屯田第35章 咄咄逼人第6章 並無雅骨第28章 真書僞書第7章 卿何人也第23章 豈可無馬第29章 裸身而來第24章 中山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