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內外兼修

諸葛亮嘴裡的“鄢陵令”,是指是勳招攬的第一位門客——吳質吳季重。建安三年(197年)年初,是勳鎮撫關中歸來,屬吏皆有賞賜拔擢,吳質即被任命爲鄢陵縣令,比及三年,正好任滿,於是返回許都,等待考評和重新分配。

到了許都以後,按禮自當往故主是勳府上拜見。此時是勳留在許都的門客,包括孫資在內,皆爲守河東後所聘,吳質一個都不認得,但好在不少是家僕傭,尤其管家魚他,對他還是很稔熟的。魚他將其延請入內,以熱湯款待,同時告訴他,不巧啊,我主已出鎮朔州去也。

吳質說這事兒我知道——開玩笑,如此重要的人事調動,他身爲畿內之令,哪有未曾聽聞的道理呢?但論禮必得上門——“夫人可在府中,亦當相拜。”

魚他說更不巧,夫人也於不久前領着女公子往朔州去與我主相會了,要麼——你去城外見見管夫人吧。

吳質說管夫人終究是妾,我見她不着,再說了,那一個小戶人家(他沒好意思直說黃巾餘孽)出身的女人,我見了她也沒什麼話可說。不過麼——“吾料是公不日即將返回許都也。質當每日前來恭候。”

魚他聞言,大感疑惑,說我主要返回許都?沒得着信兒啊,你是怎麼猜到的?吳質笑而不言,轉論他事——鄭玄既然掛了,是勳身爲鄭門嫡傳,自然應當快馬趕回來致祭,這是常識啊。魚他終究只是下人而已,眼光實在太淺。

一連三日。吳質都趕在未末申初之時拜訪是府。這一日正與魚他在門房裡閒話——反正是勳也沒回來,自己也不必要回回都登堂入室的——就見大門拉開,進來一名年輕人,見了魚他淺淺一揖,然後轉向吳質。以目相詢。

吳質見此人年紀雖輕,但身材魁偉、相貌不凡,當即站起身來,拱手道:“鄢陵令吳質也,未知閣下……”對方趕緊長揖:“不敢,諸葛亮。今從先生於朔州。”

吳質微皺眉頭,眼珠一轉,猛然想起來:“莫非昔日襄陽學宮中之孺子乎?”諸葛亮微微一笑:“亮初遇先生,正在荊州學宮之內,賤名有瀆尊耳。”

當年是勳受劉表之邀。前往荊州學宮去打擂臺,出來的時候碰見了少年諸葛亮,此事吳質自然無緣參與。但是勳回來以後,曾經多次跟吳質提到過這個諸葛亮,說他年紀雖幼,異日必成大器,老說老說的,說得吳季重都有點兒妒嫉了。就此將“諸葛亮”三字記在了心中。

今日親眼得見孔明,吳質便問:“是公尚未返都耶?”諸葛亮回覆道:“亮奉命赴京公幹,行至途中。才得聞康成先生噩耗,料先生再有數日,纔可趕回致祭。”吳質點點頭:“質當恭候。”於是二人拱手而別。

等到吳質重新坐下來,就打問魚他,這諸葛亮是啥時候跟了是公的?魚他說即在去歲攻克鄴城之前——話說我也是纔剛見着他,這回他返京公幹。帶來了我主的書信,這才知道此人原來這般模樣——“青州處士。果與他處不同,如此身量。非你我所能比擬也。”

諸葛亮身長八尺,也就是後世的一米八五左右,在當時是相當顯眼的大個頭。相比起來,吳質只有一米六,魚他可能還不到一米六,都得仰着頭瞧諸葛亮——故而魚他乃有此言。吳質就笑啊,說青州人也不都是大高個兒,是公祖籍亦在青州,不過七尺三寸(一米七)而已,他幾個兄弟也都不算高挑。兩人本自閒談,說着說着,就把話頭引到了諸葛亮身上,魚他說這小年輕乃諸葛瑾之弟,主公已然收其爲徒,對他器重得不得了。吳質聞言,若有所思。

於是當日晚間,吳質突然又來是府拜見,指名要見諸葛亮。諸葛亮親到門口相迎,將他領入自己暫居的偏室,二人坐下以後,吳質開門見山地就問:“孔明此番返京,不知有何公務?事畢乎?何不西上以迎是公?”

諸葛亮說我這回沒啥大事兒,就是爲先生向朝廷遞一份上奏,事情倒是已經辦完了,但估摸着先生沒幾天就要回來了,因此暫留相候。吳質沉吟少頃,突然問他:“朔州事,頗難弄否?”

諸葛亮笑道:“於旁人或爲難,於先生則易也。”他也從魚他嘴裡打聽出來了,這位吳縣令原來是老師的故吏,因此有些話便不妨敞開了說,當即將是勳在朔州的部署大致描述一番。末了說:“詰汾、是魏等內附之奏,便由亮此番攜入都中,上呈朝廷。”

吳季重一邊聽一邊皺眉頭,諸葛亮本來挺興奮,但是瞧對方臉色不大正常,不禁詢問道:“季重似有所憂乎?”吳質苦笑道:“吾無憂矣,但恐是公有憂——孔明適才所言,吾今日在都中,亦有所聞……”

這年月沒啥保密條例,況且鮮卑數部內附的消息,也不必要保什麼密。吳質這幾天上午全都跑的尚書檯,打聽自己的考覈成績出來沒有,會允許留任呢,還是升遷呢?他倒相信以自己的政績,加上有是勳做靠山,是不大可能黜落的。跟他同樣或異樣原因跑尚書檯的官吏還有不少,大家夥兒聚在一起閒聊,這般大事,自然有人提起。

於是吳質就跟諸葛亮說:“是公收服鮮卑五部,原爲大功,卻不知何以必收胡人爲子?臺中乃有議論……”

諸葛亮聞言,稍稍吃驚,追問道:“有何議論?”吳質苦笑道:“譽者以爲撫胡之謀也,毀者乃比陳豨在代、盧芳在涼……”

陳豨是西漢初年的代國相,盧芳是更始年間的騎都尉,兩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引過匈奴入關,欲圖爭勝天下。諸葛亮聽聞此語,當即臉色就變了,一甩袖子:“如此無識之論,理他則甚!”吳質卻搖頭道:“其論不在有識無識,而在上位者信與不信也。”

說着話,突然湊近諸葛亮,低聲說道:“近聞程登州已自請還朝,何是公尚淹留外州耶?古來能出而將、入而相如是公者幾希,爲其能也,安得久長?!”

吳質說我的新任命已經下來了,轉爲汝南郡治平輿縣令,不可能再於都中久候是公,所以啊,我把這些話說給孔明你聽,你幫我轉告是公,請他千萬不可輕忽。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預則立,不預則廢,處之愈高,愈須警醒啊。

當天晚上,諸葛亮整晚都睡不着,來回思忖,越琢磨越覺得吳季重所言在理。於是翌日一早起身,給是勳留下一封書信,隨即跨馬出城,順路去迎——他覺得這些話,越早一刻讓是勳聽到越好。

果然是勳聽聞此言,也不禁面色大變,當即揹着雙手,垂頭沉吟不語。吳質話裡所說的“程登州”,就是登州刺史程昱,差不多跟是勳前後腳上的任,這才幾個月啊,沒什麼特殊狀況,就突然上奏請求還都了——程仲德這是什麼意思?

吳質說:“古來能出而將、入而相者,安得久長?”其實在是勳的記憶中,這類文武雙全的人物還真是不多,大概也就姜太公了吧。然而姜尚在民間傳說中捧得很高,事實上當時執周政的是周公旦,往下還有召公奭、畢公高等,一票宗室,他且論不上相呢;而且前有武王渡盟津、戰牧野,後有周公東征,他也皆非主帥。真正的出將入相,這規矩是從秦朝傳下來的,白起、蒙恬善戰,有入相之功,遂爲范雎、李斯所譖,身首異處;周勃父子能將而不能相,然亦以功高得蹈相位,勃遇文帝得免,亞夫遇景帝……終絕食而亡!

功高震主的下場,是勳很清楚,也時常警醒自己,可是他覺得自己並算不上功高震主啊——誰還能震得過曹操去?可是再轉念一想,吳質的顧慮也不爲無因,真正曹魏歷史上文武兩道皆能,入爲謀士,出鎮方面的人物,掰着手指頭算來算去,貌似也就一個程昱了吧。諸曹、夏候,或純武將,或亦有安靖地方之能,但在曹家中樞的發言力其實並不算強;荀氏叔侄、郭嘉、賈詡等居中籌劃,自歸後即從未自領一軍,自撫一郡。文即是文、武即是武,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能身兼兩道,皆有所建樹者……舍程仲德其誰歟?

程昱在登州真沒多大建樹,比自己的朔州的響動要小得多了,可於此之前,他即以東中郎將的身份,長期鎮守兗州北部,以防袁氏。如今他突然自請還京……這傢伙是嗅出什麼不好的氣味了嗎?自己要不要踵其跡而追蹈之呢?

不對啊不對,程昱是正經能上陣打仗的,自己哪裡比得上呢?況且自家是曹操親戚,此又程昱所不如也。情況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那麼必須再想想,還有什麼例子可以拿出來類比,從而給自己點兒啓發。曹操時代,文武兼長、內外兼修者,貌似只有程昱了,曹操死後……

是勳想到這裡,不禁悚然而驚,竟然脫口而出——

“司、馬、懿!”(未完待續)

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7章 來何遲也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5章 解衣衣之第8章 木蘭何人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5章 誰堪伯仲第31章 江陵城下第3章 破此五賊第3章 岐東渭北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6章 酒泉烈女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5章 大地爲球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0章 勾心鬥角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章 苴鉏去之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4章 安所求赦第9章 西域貢使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章 夾袋中人第1章 先得一驢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4章 明算之弊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2章 生死度外第33章 謀取涼州第8章 囊中羞澀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0章 爲小兒欺第8章 欲加之罪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4章 天險閣道第4章 攻心之計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章 益州可入第6章 雙親罹難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章 據蜀自立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4章 取質三韓第9章 察考諸子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3章 大人將歸第3章 納頭便拜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溳水之戰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3章 謀取涼州第9章 德不可見第11章 叔勉之心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5章 就食玄菟第5章 朝鮮新冢第7章 宛城宣詔第20章 冢子監國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0章 鞭長莫及第4章 無米之炊第14章 敝帚自珍第4章 使徐三事第24章 軍功酬爵第9章 天子所賜第3章 益州可入第19章 東出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