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陣前詭言

是勳得知後路已通,且夏侯淵即將到來,不禁大喜。—].他本想先牽制住遼東軍主力,待夏侯淵履任後再發起全面進攻——若論城池攻防,是勳對自己尚有點滴信心,而至於平原決勝,本非所長啊。而且於禁也派出去了,郭淮還要守備遼隧城,他手下就沒啥能正面對敵的名將。諸葛亮?算了吧,僅看原本歷史上孔明一出祁山打得有多挫,就知道再天縱英才,也不是才上戰場便能指揮若定,覆滅頑敵的。

此當爲孔明之戒,也當爲自身之戒也。

可惜夏侯淵跑得再快,終究起點太遠,也追不上公孫模撤退的速度,是勳沒辦法,只好驅策已然頗爲疲憊的兵卒,急渡小遼水,連夜向東方追去。好在烏丸和于禁的騎兵騷擾得法,終於在首山山麓追上了遼東軍。只是夜已深矣,雙方都沒有作好夜戰的準備,只得各自立營,以待來日。

首山在襄平東南方向,其峰有三,因似人首而得名。其山並不高峻,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與襄平呈犄角之勢,若欲攻打襄平,則必先下首山——這也是遼東軍原計劃屯兵首山的重要原因。

是勳此前曾親赴襄平爲使,他觀察過這座城池,雖然規模較爲宏大,但城防卻並不如何嚴密——估計因爲是公孫氏的核心基地,少被兵燹的緣故,和原本歷史上司馬懿進圍之時差別很大。司馬懿以四萬兵馬,又逢霖雨,軍士傷病多死之際。亦能輕鬆攻下襄平城。是勳估計就如今自己手下這兩萬多人。只要籌謀得法,攻之亦不爲難也。

但前提就是,必須先在襄平城外攻滅遼東軍的主力,一方面弱其城守,一方面挫其士氣,故此首山山麓之戰便是勝負的關鍵了。因此是勳強忍疲累和睏倦,命士卒四下搜索,希望能擒一些當地土人過來。好詢問相關首山的情況——欲破敵軍,須先明其地理。

然而時候不長,兵卒卻先縛進一個熟人來,是勳見之大喜:“元圖,吾待卿久矣!”

來人正是逄紀逄元圖,他帶着幾十名隨從,殺散遼東派來拘押自己的使者,一路向北去尋是勳,偏偏是勳已然南下了,兩人幾乎當面錯過。逄紀心裡急啊。所以同樣不休息,繞個圈子折回來到處尋找。終於在夜半時分,被他投入了曹軍營中。

是勳急忙解開逄紀的綁縛,然後誠心問計。逄紀道:“天幸公孫模尚未登山,首山雖不高峻,遼東卻久建堡寨,以爲久守之計,若縱其上山,勢難破矣。明日乃可於山麓覆之,則襄平易下也。”

是勳說這道理我當然也明白,問題如今雙方兵力相若,想要一戰而擊破公孫模,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尤其他雖未登山,卻可倚靠首山爲憑,使我軍無法出奇兵以擊其側後,必須正面對戰——“實不相瞞,軍中無宿將,吾亦無必勝之策也。”

逄紀沉吟片刻,突然微笑道:“宏輔用兵,素來以智勝,安用宿將爲?今公孫模倉惶至此,襄平之事必不明瞭,我試亂其心,或可敗之。”

於是商議既定,翌日對陣,逄元圖首先策馬而出。公孫模見之又驚又怒,出而問道:“元圖,汝乃降曹乎?”逄紀滿臉悲悽之色,眼望公孫模,黯然垂淚,慘聲道:“主公……已歿矣!”

公孫模聞言雖然悲痛,倒也在意料之中——公孫度纏綿病榻那麼長時間,啥時候嚥氣都不奇怪啊。因而問道:“主公既於汝有活命之恩,則汝之還報當及其子孫,如何主公才歿,便無恥降叛?!”手扶鞍上馬槊,似乎隨時都打算一槊刺出,取了逄紀的狗命。

逄紀連連擺手:“非也,非我欲叛公孫氏,乃不得不爲耳。昨日襄平使來,雲主公召我還城,其實詐也。主公早歿,陽儀密不發喪,而欲扶保病弱之宗承公子爲嗣。宗賜公子識其詐謀,乃密招我回城爲其謀劃也。然紀未及襄平,已聞陽儀爲亂,宗賜公子竟爲其所弒……”

公孫模乍聞噩耗,驚得險些從馬背上翻栽下去,繼而緊皺雙眉,兩眼牢牢盯着逄紀的表情,想要判斷——他說的究竟是真話還是假話呢?這變故也實在太驚人了吧!

陽儀擅權不假,遼東上下,除了公孫度父子信任他、重用他,就沒幾個人真心服膺他的,然而此前也並不聞其黨同二公子,欲對大公子不利啊,怎麼就能悍然發動政變,殺死公孫康,擁戴公孫恭?可是逄紀又爲啥要撒這麼個彌天大謊呢?對他有啥好處?

可是他實在從逄紀臉上瞧不出任何虛僞來——堂堂逄元圖,撒謊如同飲水,哪是老實頭公孫模所可以窺破的?就聽逄紀又道:“吾本欲歸返軍中,請將軍起而爲宗賜公子復仇,奈何將軍已退,吾爲曹兵所獲,不得已而暫降也。紀非畏死者,所以苟延殘生,爲將此信通傳將軍——今陽儀在襄平,將軍若歸城則必爲其奪兵害命,是公子之仇,無可報矣!紀爲將軍計,不如且降曹軍,引曹軍以滅陽儀,則公孫雖亡,其嗣可存,亦不落於小人之手!”

反正公孫家是滅定了的,“寧授外侮,不給家奴”,怎麼能把遼東的花花江山拱手交給叛逆奸賊陽儀呢?

公孫模面色陰晴不定。他自歸首山山麓,便分遣騎士前去聯絡襄平城,但被是勳關照于禁所部加緊巡哨,斷其聯繫,故此尚未得見一騎返回。說白了,如今襄平城內的局勢,公孫模是兩眼一抹黑啊,那就由得逄紀隨口瞎編了。

眼見公孫模並不確信自己所言,逄紀不禁慘然一笑:“吾奉是使君之命,來說將軍降曹,然以將軍今日所處之勢,亦以降曹爲上策也,一可全士卒性命,二可誅逆賊陽儀。紀固知前後三屬,後世或目爲反覆小人,難以取信於將軍也,罷罷!”“當”的一聲拔劍出鞘:“紀何惜一死,只望將軍爲宗賜公子復仇!”說着話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脖子上一抹,當即鮮血飛濺,屍首墜落馬下。

公孫模這一驚更甚,匆忙上前查看,卻被擁着逄紀出營的曹兵阻住,隨即將逄紀屍體擡回營中去了。公孫模只得疑心滿腹地打馬歸營不提。

而那邊曹兵才歸營內,逄元圖便翻身立起——他當然是假自殺,早就準備好了豬血騙人。當下忙着活動四肢,揉搓從馬背上跌落所造成的淤血處,同時撣去衣襟上的塵土。是勳近前拱手:“有勞元圖——公孫模可肯降否?”

逄紀苦笑道:“吾見其心雖亂,卻未有降意也。”隨即話鋒一轉:“亦無妨,未有將心已亂而兵可整者。公孫模爲我所欺,必不敢再決戰求勝,吾料其或圖破圍而出,或圖登山而守,候其初動,全軍擊之,可必勝矣!”

這種情況也早在是勳等人的計算之中。那怕逄紀再怎麼說得天花亂墜,假裝自殺的演技再怎麼影帝級別,公孫模初聞噩耗,總需要一段消化的時間,而倘若消化時間過長,這邊也很難保證真實情況不會爲對方所探知。逄紀演這一齣戲的目的,就是爲了亂公孫模之心,不管公孫模信還是不信,只要帶着三分懷疑,他就沒心情再正面列圓了陣,跟曹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總決戰了。

在此種情況下、心境下,公孫模最可能的舉措便是快速離此險地,然後再詳細打探襄平城中消息,以定行止。就目前而言,他有三條路可走:下策是破圍北上,前往襄平城,然北方有于禁的騎兵屯紮,暫時攔住他一段時間是不難的,是勳再從後方夾擊,勝算很大。

中策是反身登上首山固守,然而敵前登山,陣列必亂,曹兵只要出擊的時機拿捏得準確,起碼可以狠狠地咬下公孫模一塊肉來。而且兵士登山易,輜重上山難,只要覆其輜重糧秣,憑着孤零零的首山,他又能守備多長時間呢?

按照遼東方面原本的計劃,是分兵爲二,分駐襄平和首山,互爲犄角之勢。幽州軍若圍襄平,則首山之軍可薄其側後;若圍首山,襄平自也不會坐視。可是如今主力都被公孫模帶出來了,即便固守守山,曹軍奮力猛攻,襄平城內也拿不出多少策應的兵馬來啊。

下策則是南遁,南方有烏丸騎兵,不妨讓開道路,放公孫模過去,是勳引軍從後抄其輜重。遼東半島上早就堅壁清野,剩不下什麼存糧了,公孫模兩萬人馬在斷糧的情況下還能流躥到哪兒去?即便是勳繼而攻打襄平,這支兵也不足爲憂也。

唯一可擔心的是,公孫模餓着肚子,不計死傷地直接跑去樂浪依附柳毅,則是勳得遼東易,將來想再進取樂浪,難度便會相對增大了。

那麼,公孫模究竟會採取上中下哪一條策略呢?是勳倒是也挺好奇,因而早早地便命諸葛孔明登上高櫓,眺望敵陣中形勢。果然時候不大,便聽孔明遣人飛報:“遼東軍動矣!”(未完待續。。)

第3章 嫌疑之地第20章 注經化俗第5章 今古不同第3章 出泥不染第9章 建藩封國第3章 世家短視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章 工商興利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6章 文姬歸漢第5章 王中國死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0章 擇易避難第5章 小人挑唆第20章 秦因何亡第12章 壯當封侯第20章 射戟小支第6章 嚴其考法第34章 疏不間親第6章 嫌隙已生第25章 天地之力第7章 宛城宣詔第13章 行海索第1章 兩面三刀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5章 畫蛇添足第22章 國中無將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章 隆中之對第3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請殺孔融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3章 行海索第3章 破此五賊第19章 梟雄入蜀第9章 西域貢使第8章 跨境追捕第2章 謀士之責第2章 飛龜舞蛇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8章 無心插柳第8章 頭風復發第14章 再會梟雄第33章 乃可不歸第5章 谷口設伏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慮勝慮敗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2章 爪牙股肱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8章 行獵遇賊第4章 真正小人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3章 會溫氏園第9章 周平王事第18章 陶牧拜表第4章 人言可畏第8章 徐方名士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陽平之戰第4章 無米之炊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3章 此新聲也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2章 壯當封侯第6章 嚴其考法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4章 踏破鐵靴第30章 亂世黃昏第6章 皆不可用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章 益州內患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章 夾袋中人第4章 不肖之子第28章 懸危之計第5章 雪中偶遇第5章 驅散病患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2章 客座教授第7章 善戰無功第11章 霸王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