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誰堪伯仲

是勳前一世受家庭影響,纔剛小學就開始接觸比較生澀的長篇古文,第一次被家長逼着背誦的大部頭乃是《古文觀止》。

此書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所選定編纂的古代散文選本,序言中稱其目的爲“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是拿來做讀書人的啓蒙教材的。直至今日,是勳依然能夠記得書中絕大多數篇名,尚能全文背誦的,也有那麼七八篇。

《古文觀止》按時代排序,其中《周文》佔了整整三卷,《戰國文》佔一卷,其內容無外乎《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幾個大部頭的節選。《漢文》兩卷,其中《史記》的節選就佔了整整一卷去,然後直接《六朝唐文卷之七》……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魏晉之際,就沒有幾篇華彩的好散文(駢文倒是不少)傳世,你說讓是勳抄啥玩意兒去?他總不能把幾百年後的唐宋文章直接搬過來吧,況且唐宋文章中也以書信爲多,就沒有幾篇奏疏。

你說我當初要是把《歷代名臣奏議》也給背了……想想那大部頭,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回想自己慣常抄詩了,還真沒怎麼抄過文章。唯二的一是江淹《別賦》,二是化用《討武瞾檄》寫《討袁紹檄》,前者乃二百年後的駢文也,後者雖是唐文,卻也駢四儷六,散韻夾雜,修改起來並不爲難。可是如今要寫一篇情辭懇切的辭表,這又上哪兒抄去?

是勳不禁慨嘆:孔明啊,孔明,你前兩篇辭表幹嘛寫得那麼漂亮?這可讓老師我怎麼超越啊!

可是提起諸葛亮。他卻突然間想到一事,不禁眼前大放光明——對啊,我可以抄諸葛亮啊!

提起漢魏之際的散文,《古文觀止》中只收錄了兩篇,全都是諸葛亮的。一爲《前出師表》,一爲《後出師表》——當然啦,後者可能是西貝貨,但年代應該相差不遠,是勳本人是比較相信“諸葛恪僞造說”的。

《後出師表》一派頹唐之氣,什麼“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什麼“臣鞠躬盡瘁(一作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而且所舉實例太多,沒啥可抄的。《前出師表》就不同啦。極言劉備之恩遇,並申滿腔忠悃,這正好用來套自己跟曹操之間的關係啊!

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後人視之爲寶,不僅僅因爲文辭的華彩——說實話還是孔明慣常的質樸風格,骨多於肉,實過於文——而是因爲真情流露。滿篇忠臣風骨,乃不得不使人掩卷而泣下也。好,我就抄他了。不信曹操能不受感動。

這也算是徒弟你還報爲師的深恩吧——反正你也沒機會再寫類似玩意兒啦。

略一構思,便即提筆。《前出師表》開篇先談形勢:“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這當然要修啦。是勳直接給改成了:

“今漢室凌替,魏國肇建。然亦天下三分,涼之在西,益州在南,此非可以垂拱而安枕之時也。是故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受大王之殊遇,欲粉身以報之也。”

其後“宮中府中,俱爲一體”什麼的,推薦郭攸之、董允、向寵什麼的,“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什麼的,當然都不能用啦,忍痛割愛。咱們直入正題,說說君臣際遇和感情吧——

“臣本布衣,浪跡江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沒錯,當年我去兗州,理論上只是去送你爹跟你兄弟的,至於早就想抱你大腿的事兒,咱們心照不宣即可,無須說破——“大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驅馳。自初平而至建安,爾來竟一十八年矣。”

寫到這兒,突然間思路發散:在原本的歷史上,諸葛亮究竟是怎麼出山的呢?因爲史書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兩種記載,一是婦孺皆知的“三顧茅廬”,二是諸葛亮自薦而仕劉備。一般認爲,自薦一說不靠譜,因爲有《前出師表》所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以之與陳壽原文對照,自薦說乃不攻自破了。

可問題是,諸葛亮本人沒細寫這事兒,“三顧”的“三”,很可能只是一個約數,以示其多也。古人習慣用約數,比方說三、九、百、千,等等,說不定陳壽的第一手資料就是從《前出師表》裡得來的,然後把它當成確數了,乃有“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之語……

啊呀,這會兒可不能走神啊,況且對於自己來說,這個歷史之謎將永遠也解不開,那還胡思亂想些什麼?是勳竭力拉回思緒來,繼續抄“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這一段:

“臣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大王之明。故魏國草創,爲制典章,分臺析部,欲使賢人各安其所,則大王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臣等庶竭駑鈍,攘除奸兇,上下同心,國斯可治。”

表忠心的話到此就算說得差不多啦,其後便當以申辭官退隱之志,《前出師表》用不上了。是勳仰頭向天,籌謀許久,乾脆,我再抄兩句《後出師表》,多捧一捧曹操,以表示:您真是太厲害啦,我都快跟不上您的腳步了,豈敢再尸位素餐,招引謗議呢——

“然臣折衝尊俎,或有一日之長,備位中書,實難勝任。大王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而不能芟夷羣雄,早定天下者,皆爲臣等之疏失也。是故日食於前,胡亂於後……”

順勢而爲,文思乃如滔滔江水,洶涌不絕,轉眼間又是幾百字落下。最後轉一大圈,再回到《前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可是,等等,這不曹操還沒答應放我走嗎?不象原本歷史上的諸葛亮,他說出兵就出兵,根本不必徵求劉禪的意見……

倒是可以用上李密《陳情表》的結句:“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好不容易一千多字的文章寫完,是勳就覺得渾身透汗,感覺把半輩子的智慧全都用光了……這可比當年修改《討武曌檄》要辛苦多啦。當下就覺得頭暈目眩,乾脆把筆一擲——我也不修了,愛咋地就咋地吧,明天起來再謄清!

結果翌晨纔剛洗漱完畢,出得屋門,就見諸葛亮早就已經恭迎在門口啦,見到是勳先深深一揖:“亮特來請先生宏文。”是勳心說哪兒來的我的宏文,分明是你的宏文啊……他多少還要點兒臉,這抄襲碰上了原作者,不禁面上一紅,底氣狂泄,連忙擺手:“一夜幾不能眠,尚未謄清。”

諸葛亮說沒關係,我這就幫您磨墨,您來謄清。是勳沒辦法,只好紅着臉把文章用公正的隸書抄寫了一遍,諸葛亮在身後一邊默誦,一邊點頭,看完以後是連聲讚歎啊:“‘由是感激,遂許驅馳’,‘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等語,料必能打動魏王矣。”

是勳心說慚愧,其實真正的精華,我都沒敢抄……嗯,再過個一二十年,到時候可得記得抄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句話啊,如此漂亮的文字,若使湮滅,豈非太過可惜了?

謄抄完畢,即遣人上呈曹操。然後當天曹操並沒有下詔慰留,而是於午後特意遣了秘書丞王象到中書檯來,請是勳入王府謁見。是勳急忙整頓衣冠,乘車前往,入堂拜見曹操。偷眼一瞥,就見曹操正端坐於上,面色陰晴不定,手裡捏着一張紙,瞧上去應該就是自己新寫就的辭表。

是勳稽首拜見,然後偏向而坐。可是曹操一擺手:“宏輔,近前來。”是勳心說你最近是中氣不足嗎?總讓我靠得那麼近講話,我會覺得自家五臟六腑都被你瞧了個通透,難免中心忐忑啊。雖然腹誹,卻也不敢抗命,當即起身,疾趨至曹操書案前,對面落座。

曹操一抖手中的辭表:“宏輔好文章。”是勳趕緊假裝謙虛:“臣惶恐,不知所言。”曹操盯着他的眼睛,一直盯得是勳被迫垂下頭去,這才把嘴一撇:“此真宏輔之文也。前所奏者,皆何人所作?”

是勳心說老曹你白裝一肚子墨水,這回可徹底地瞎了眼,三篇辭表,其實都可以算是諸葛亮所作,根本和我沒有多大關係……嘴裡卻道:“大王明鑑,前二奏皆臣弟子諸葛孔明代筆也。”

“明師高足,”曹操隨口誇獎了一句,然後面色微微一變,沉聲問道:“宏輔果欲棄孤而去耶?”

是勳趕緊表態:“臣受大王厚恩,唯竭心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呦,我說了,我說了,我提前把這句話給用上了,旁邊兒的秘書你可趕緊給記下來吧——“安忍去之?然天象示警,臣等若不避位,是歸謗於上也,恐有傷大王聖明。”

曹操冷哼一聲:“去位可也,何言返鄉?”雙目如電,似乎直射是勳的臟腑:“卿今求去,得無爲避孔文舉耶?!”(未完待續)

第26章 良辰可待第5章 霹靂高車第20章 謀劃江東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5章 烽煙四起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0章 勾心鬥角第19章 魏之必敗第7章 婦人之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3章 深肖乃父第8章 一死人耳第4章 渾人心思第8章 木蘭何人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7章 狐假虎威第3章 深入西域第5章 刺奸密奏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2章 壯當封侯第30章 南風驟起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章 內科聖手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0章 得無患乎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9章 裸身而來第2章 不務正業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4章 人治社會第5章 賣官鬻爵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章 九江處士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7章 火燒長安第10章 海隅神威第2章 飛龜舞蛇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3章 烏帽子親第7章 受人構陷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8章 蓋章生效第10章 得無患乎第4章 閉門課徒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0章 身陷囹圄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0章 冢子監國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3章 殺夫獻妻第5章 雛鳳引弓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4章 帳下壯士第6章 人月團圓第9章 先實關中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8章 長阪坡前第7章 吾青州人第24章 壯士斷腕第3章 破此五賊第3章 吳中之禍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0章 大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