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人治社會

第二天一早,黃縣尉果然親自送上了一份厚禮,左右不過黃白之物,但是比起前一天晚上是勳所收到的那口竹箱,價值就還不到三成。是勳心說果然愈有錢便愈吝嗇,事情本來就是因你而起的,你丫轉眼就能霸佔寧家萬貫的傢俬,結果禮物竟然還沒有縣令和縣丞送得重。他喵的老子若不辦你,那真是天理不容啊!

他叫上黃縣尉直入正堂,又派人去召耿縣令和屠縣丞過來,說關於寧可一案,自己還有話要說。等到三人齊集了,是勳命把寧可押將過來,跪在階前,然後手捧着判卷,裝模作樣沉吟半晌,突然淡淡一笑,轉過頭去對屠縣丞說:“此案恐怕判得不公。”

屠縣丞大吃一驚,心說我們禮物都已經奉上了,你怎麼還揪住這案子不放啊?他當然不能直接這般質問,只好拱拱手:“證據確鑿,所謂借種生子一事,實乃鄉民謠傳,請長官萬勿輕信。”

黃縣尉也趕緊說:“是啊是啊,以子毆父,理當大辟。聽聞前日已經滴血認親,證明了那老王確實是寧可親父,則寧可之罪彌天,絕不可寬恕啊。”

是勳瞥他一眼,心說廢物!這話屠縣丞能說,耿縣令也能說,偏偏就你說不得。寧可好歹頂着個寧姓,就算不是你親舅子,也是名分上的親眷,你着急跳出來要弄死他,這不是大公無私,這分明心裡有鬼。

還是耿縣令比較鎮定,他面無表情地問道:“難道前日滴血認親,長官並未親眼所見,故疑其中有弊麼?不妨今日在長官面前,再試驗一番,如何?”

是勳輕輕擺手:“不必了。”

耿縣令又問:“那麼,是長官得到了所謂借種生子的證據?便請出示,以免真的無辜受戮。”

是勳輕輕嘆了一口氣:“前一日派人搜檢王、寧兩家,並未見鄉民所傳借種生子的契書——某並不認爲屠縣丞蒐證有何遺失,詢問有何不實,某隻是說,所判不公。”

他這麼一說,倒勾起了耿縣令的好奇心來了。其實這件案子本來沒他什麼事兒,只是屠縣丞受了黃縣尉的請託,判了寧可死刑以後,他覺得這活兒太粗糙,漏洞太多,考慮到行縣之期將近,就暗示屠縣丞把判卷快馬報去郡府,還在修改官庫賬目的時候,順便就把那份契約也給修了。原本是出於官官相隱的目的,況且那倆貨的醜事真要給徹底兜出來,身爲一縣之長,他臉上也不好看。結果督郵來了,果然揪住這案子不放,耿縣令就去找屠縣丞,說長官分明想給咱們來個下馬威,要不是我幫忙遮掩,你這關就很難過去,怎麼樣,本該我出的那份禮,就勞煩兄弟你行嗎?

昨晚他對這個案子也揣摩了很久,聽屠、黃二人所說,寧、王兩家所藏的契約,都已經搜出來毀掉了,而他自己當時也留了個心眼兒,不但篡改了官藏的契約內容,乾脆連中人名字都換了,如今一來,只要隔壁老王不改口,這案子就翻不過來。等今天督郵還說案子能翻,他也挺好奇的,先用話擠兌住了滴血認親和契約全毀這兩個關鍵點,只要這兩點不被突破,你還有什麼妙計可以運用呢?你要是仗着威權硬要翻案,那我就行文郡府彈劾你。

他知道這個督郵一定有背景,先不說一般郡國守、相都任命自己的心腹當督郵,對方年紀也擺在這兒呢,下巴上連毛都沒有,就被賦予如此重任,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啊。可是督郵終究只有糾察權、彈劾權,沒有絕對的處置權,對縣丞、縣尉還能作作威福,對他這個墨授長吏(縣令、長),就連太守也不是說免就能免的,得先奏報朝廷。我就不信了,到時候你彈劾縣丞斷案不明,我彈劾你無理翻案,外加索賄受賄,看你們兩個誰更丟臉——我的臉反正是丟不了的。

殊不知他心裡正在這麼想着,是勳的內心活動也與他殊途同歸。

昨天晚上,當是勳說出“所謂道理,不在於天,亦不在於心,只在口舌之間爾”這句話以後,盧洪先是點頭,接着又搖頭,糾正他說:“長官所言,亦不全面,以末官看來,所謂道理,只在刀頭之上,印匣之內。”

是勳心說我還以爲自己說話太白,有點兒粗俗呢,想不到你說得更白——人艱不拆啊老兄。他若有所悟,想了一會兒,問盧洪:“倘若易位而處,你是督郵,會如何做?”

盧洪回答道:“倘若是末官,那便勒令寧可捐出全部家財來給官,以贖其死罪。再連夜修書,呈文郡府,彈劾成陽縣令、丞、尉——縣尉之禮未至,那又如何?便說那箱金帛也有他的一份。對付這些害民的蠹蟲,又何必太多證據,羅織可也!正如昔陽球之殺王甫,是先有了證據呢,還是先逮起人來的呢?”

他所說的王甫,乃是漢靈帝時代的著名宦官,與曹節等人一起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掀起第二次“黨錮之禍”。王甫最後是被著名的酷吏、司隸校尉陽球所殺,但是陽球可不是遵循正規司法程序,先蒐集全了證據再去逮捕王甫的,而是趁着王甫離開宮廷,放假回家的機會,上奏說他有罪,然後把王甫父子、同黨全都逮了起來,就藉着審訊的機會,亂棍活活打死。王甫被殺,雖然大快人心,但要是一板一眼按照法理來算,陽球連屈打成招都算不上——他光打了,根本就不需要你招。

聽到盧洪這麼一說,是勳就不禁悚然而驚。他站起身來,繞着屋子徘徊好了幾圈兒,才突然一拍手掌,把事情徹底給想明白了。終究他是來自於兩千年後的靈魂,那時候雖然也說不上是徹徹底底的法制社會,但建設一個法制社會的理想已經深入人心了,程序違法的危害也廣爲人知了,這就在他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盲點——這可是東漢末年唉,不要以爲有份《漢律》擺在那兒就是法制社會啦,這年月還是徹底的人治啊!

如今自己肩負一郡的監察大權,更重要的是,深受太守曹德甚至是刺史曹操的信任,對於一樁小小的案子,說翻就翻了,對於一羣小小的貪官,說辦就辦了,難道曹氏兄弟會打自己的回票嗎?關鍵不在於證據充分不充分,而在於自己是否能讓它顯得充分,在於道理上是不是能夠自圓其說。而且,這道理還不是擺給天下人瞧的,而只需要擺給曹氏兄弟瞧就行,他們說通過那就通過了——正是所謂的“長官意志”: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這一層想通以後,是勳立刻坐下來彈劾成陽縣三名官吏貪贓枉法,賄賂上官,把自己的種種分析全都詳細地列給曹德看,至於證據不證據的,那重要嗎?寫完了叫一名家奴拿着,順便帶上那口箱子,連夜出城,前往濟陰郡治所定陶。他要是光派個家奴出城,肯定會使耿縣令他們疑心,可要是再帶上賄賂,對方就會以爲是督郵着急把錢送回家裡去哪。

等家奴出了門,是勳想了一想,又問盧洪:“寧可之案,固然可以說動曹濟陰發回重審,也可如卿所言,命他捐財以贖死罪,但卻難以即刻翻案。倘若他們趁此間隙,在獄中謀害了寧可,又如何處?”

盧洪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寧可死不死,真的這麼重要嗎?還是說……長官看上了他的家財?”

是勳冷笑着搖頭:“我倒是不貪他的家財(其實他心裡說,我貪得要命,但是這個節骨眼兒上,還真不方便拿),只是想到萬一他死以後,那些家財都要落到貪官污吏手中,卻實實的不甘心哪。彈劾在我,決斷在曹濟陰,倘若不判縣令等人死罪或抄家,他們以印綬換得萬貫家財,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盧洪沉吟少頃,回覆道:“若以《漢律》而論,寧可確實難逃一死,除非……”

耿縣令想這案子想到很晚,是勳和盧洪商量這個案子,也商量到很晚。第二天終於正式交鋒,是勳就說案件的相關人證、物證,包括滴血認親,那都沒有問題,但就是最後結論不對,判案不公。耿縣令他們就奇怪了,既然證據確鑿,那寧可就該死罪啊,判得有什麼不對了?

只見是勳面帶微笑,胸有成竹地問道:“那寧可雖爲隔壁老王之子,但自小即從寧彤,爲寧彤認爲己子,老王亦未曾前往索要過,是吧?”

屠縣丞說:“即便如此,亦無借種之事,亦非正式過繼,故此老王實爲寧可之父,寧可毆父是實……”

是勳微微點頭,打斷了他的話:“君之誤判,正在於此。”說到這裡,他緩緩地掃視在坐衆人,一字一頓地說道:“有一段書,各位或者讀過:‘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後長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

耿縣令聽到這兒,心裡不禁“咯噔”一下,心說要完!

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7章 初試金手第8章 欲捧殺也第5章 谷口設伏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2章 國中無將第30章 凌雲雕龍第4章 西走而王第4章 法不可廢第2章 西進東歸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章 官渡鏖兵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章 是儀北上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4章 中山之狼第1章 分州荊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5章 席藁待罪第4章 彼采葛兮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3章 霸王鎩羽第5章 小人挑唆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6章 廢立之思第5章 谷口設伏第8章 一死人耳第3章 遼東來書第26章 往徵不難第3章 深入西域第22章 未盡善也第4章 益德爭功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2章 生死度外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6章 天下爲弈第6章 竊玉老賊第3章 出泥不染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1章 意外重逢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1章 借胡殺人第5章 王中國死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9章 不智不信第6章 仿如濮陽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章 工商興利第8章 徐方名士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4章 高陵之變第4章 低調才傑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1章 家國國家第7章 逆天出師第8章 頭風復發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8章 真書僞書第16章 孰輕孰重第30章 標名青史第8章 曹氏之強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5章 難兄難弟第6章 自編自導第1章 遠方來客第23章 兩重要隘第23章 天雷殛我第4章 法不可廢第7章 善戰無功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5章 定遠之功第6章 督郵行縣第36章 誰人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