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長生丹藥

謝徵本不過鄉野道士,還曾爲黃巾挾裹,後來被是勳發掘出來,借他的煉丹經驗“發明”了黑火藥,頗建奇勳。謝道士就此爲曹操所重,成爲曹魏的“軍工”頭子。其後諸葛亮入爲兵部侍郎,把軍工攤子大多攬到了自己手中,只有火藥及相關兵器的研發、製造,孔明搞不大懂,照樣由謝徵主持。

所以說火藥的配方泄露,曹操第一個就要拿謝徵問罪。

是勳倒是想幫忙謝道士說好話,因爲第一,謝道士是他最先起用的,若然獲罪,恐怕會牽扯到自己身上來。至於第二,就這年月的保密意識和技術,這火藥發明出來都那麼多年啦,即便你並沒有大規模使用,也難保不會外泄哪?未必能怪罪到謝道士頭上去啊。可是他才意動,出班想奏,卻被旁邊一個人輕輕地扯了扯衣角,轉頭望去,那人以目示意,緩緩搖頭。

是勳心中疑惑,心說想救謝徵也不在此一時一刻,先讓他吃點兒苦頭也沒多大關係,便即後退、垂首。隨即曹操冷哼一聲,環視羣臣:“朕欲親征!”

羣臣趕緊勸諫,說目前信鴿所傳,消息還未必確切,還是再多等一等太傅曹德等人的上奏爲好。好不容易把曹操給按住了,等到退朝以後,是勳出得殿外,低聲詢問剛纔用目光阻止自己的那人:“子棄何以語吾?”

對方輕嘆一聲:“餘意陛下必殺謝某也,太尉不當爲求……”

阻止是勳爲謝徵求情的不是旁人,乃門下監劉放劉子棄是也。門下監屬於內廷機構。與秘書監同掌機要。曹操身邊兒的事情。有很多是勳並不瞭解,劉放卻一清二楚。

劉放說了,我估計天子這回不但要逮捕責問謝徵,而且很可能要判處他死刑。原因有二:其一,長安失陷,關中震動,罪魁禍首難逃這項上一刀。可是罪魁究竟是誰呢?即便根據信鴿所傳回來的簡短情報,任誰都分析得出來。夏侯楙實難辭其咎也。他不聽樑習諫言,魯莽出戰於先,怯懦逃亡在後,而且夏侯惇去後,他實掌長安兵權,長安丟了,他能逃得過責罰嗎?

但是夏侯楙終究是主婿啊,天子肯定想留他一條活路。只是若不斬殺一二人,恐怕難服天下,所以謝徵就可憐巴巴地成了這個替罪羊啦——天子九成九會殺謝徵。太尉你勸了也白勸,反倒易啓天子之怒。

更重要的還在於第二點。謝道士本人也是作死,誰都救不了他。

首先這人已經沒用啦。想當年火藥的“發明”,純出是勳啓發,謝徵本人就是一個普通的試驗員,按照是勳的授意,拿不同比例的硝石、硫磺、木炭去反覆湊,這才能造出黑火藥來。此後黑火藥的各類應用,也全出是勳之謀,謝道士本人是沒有絲毫創造力的。

早年間謝道士還能按照曹操的想法,改良投石車,可也是照貓畫虎、依圖施爲而已,尤其他並不精通數算之道,等到曹操麾下有了諸葛亮,有了趙爽,有了馬鈞,這類軍工重器自然就與其無緣了。曹操光把火藥及相關應用交給了他,可是一連好多年,謝道士再沒出過一丁點兒的成果。

要說僅僅尸位素餐也就罷了,偏偏謝徵無聊之下,又撿起了老本行,開始煉丹,並且就在前不久,號稱煉出了可以延年益壽的丹藥,特意進獻給曹操。曹操雖然不怎麼迷信,終究年歲大人了,去日無多,見此丹藥也頗爲動心,先挑了幾名小宦官試藥,貌似沒啥副作用,也便放心服用——果然服後精神頗爲旺健。

然而前不久張機奉詔返京,來給夏侯惇瞧病,覲見曹操的時候,曹操向他出示丹藥。張仲景親口嚐了,又喚來那幾名小宦官仔細查問,然後按搭曹操之脈,當即表態:“不可服也!”

張機說這是大燥之藥,可以暫時性激發人體器官的活力,看似精神旺健,然而倘若長期服用,反倒會損害臟器——“如聚薪燃火,火愈旺,而燃愈速也。今乃以五臟爲薪,燃之命火,非止不能長生,而反害生也!”

曹操聞言,趕緊停了藥,就此對謝道士是恨得牙癢癢的,只爲纔剛獎賞過他,不好遽然加責,這才容謝徵多活了幾天——即便沒有火藥配方外泄這事兒,估計過些天也會隨便找個藉口處罰他哪。

這人如此作死,太尉你救得了他嗎?還是別做無用功啦。況且謝徵雖爲你所薦,終究由天子直接領導那麼多年了,他出什麼事兒也應該不會牽累到你……

是勳聞言,不禁慨然長嘆。其實他跟謝徵也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面啦——造火藥是軍事機密,即便是勳是朝廷重臣,沒有必要也以不相來往爲好——簡直都快想不起那道士究竟長啥模樣了……倘若放在幾十年前,見有無辜被戮之事,是勳說不定還會硬起頭皮勸勸曹操,如今在官場上混得久了,見曹操殺人也見得多了,就再沒有這份兒衝動啦。

倘若劉放所言無虛,那這謝徵我還真是救不得,也救不了。

不過關鍵問題是……劉子棄爲什麼要特意提醒我?自己平素跟他並沒有太多往來呀。他這是在故意示好嗎?

且說兩日後,更準確的情報終於傳抵洛陽,不僅僅長安丟失,而且扶風郡內烽煙四起,武功貌似也丟掉了。樂文謙率軍來救長安,可是已被龐統佔據了渭橋,暫時不敢冒進。羣臣商議,劉備必趁此而大舉以入關中也——先別考慮伐蜀的問題了,先研究該怎麼把他們給打出去吧。

曹操一拍桌案:“朕不親征,禍終不解!”

羣臣再度勸阻,可是這回誰都勸不動了,曹操執意西行。是勳偷眼觀察。就見曹操目光中流露出來的似乎並非惱怒。而更多帶着欣喜和狂熱的色彩。想想也是。老曹自從起兵以來,南征北戰,往往親冒矢石,已經打了三十多年仗啦,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到臨死前一年,還在漢中與劉備相爭。如今因爲受禪稱帝,就再沒機會上戰場。難免髀肉復生之嘆——好不容易又逮着個機會出兵放馬,並且終於有個強敵可以跟他較量一番啦,又怎可能不熱血澎湃,精神倍長?

這有得仗打,估計比吃了謝徵所獻的丹藥,更能使曹操亢奮呢。

最終曹操下詔,留太子曹丕監國,是勳、賈詡爲輔,天子將親率曹洪、曹休、韓浩等將,並禁軍一萬七千。西去新豐與曹德、曹真等會合,謀復長安。

既然勸不住。羣臣只好詳細商議御駕西征的細節問題,吏部尚書陳羣乃奏,說陛下您得帶幾個參謀在身邊兒才成啊——“劉子陽智謀士也,可隨往徵。”曹操搖搖頭,說劉曄實掌工部,不便調動——“尚有可用者否?”

曹魏如今已經不是草臺的軍政府了,而建成了真真正正的國家機構,在此種形式的架構下,重臣各有統屬,輕易不可遽離,以免打亂政府運作的計劃,降低其效率。相比起來,倒是曹操這位天子,即便暫時離都而去,對日常工作的影響反而不會太大。

曹操之所以不帶是勳出征,一則荀攸去世、曹德離開以後,是勳變成了國家第一重臣,在曹丕爲太子時日尚且太短的前提下,只有是勳才能幫忙鎮得住場子。而且是勳的才能不在臨機應變、破敵殺將,而在運籌帷幄、統協百僚,所以必須得把他留在都中——就跟當初留荀彧守許都一般。

至於賈詡,實掌兵部,劉曄,實掌工部,這都是政府關鍵部門的一把手,須臾離開不得。況且出兵打仗是個大工程,牽扯到方方面面,具體兵馬調動、糧秣統籌,都是兵部之事,道路整修、民伕調集,乃是工部之事,所以賈、劉二人坐鎮後方的作用,要比親自跑前線去來得更大。

基於同樣的理由,是勳提出來讓諸葛亮跟隨曹操西征,也被曹操給否決了——孔明是兵部的二把手、臺柱子,他也是離不開本部門的呀。

是勳心說可惜啊,見不着“臥龍”對戰“鳳雛”了。可是轉念再一想,諸葛亮終究以內政見長,在原本歷史上要到入蜀援救劉備才第一次領兵,要到第三次乃至第四次北伐曹魏的時候,才終於鍛鍊成軍事大家,即便如此,尚難逃“奇謀爲短”之譏也。龐統可是跟在劉備身邊打了好幾年仗啦,如今的“臥龍”若論軍謀,還未必是“鳳雛”的對手……

最終賈詡提議:“程仲德可也。”

程昱本年已經七十多歲高齡了,早就致了仕。話說這位程仲德在保身方面,其實跟賈詡有得一拼,尤其他“性剛戾,與人多迕”,自從靠山荀彧去世後,就經常有人告狀說他要造反,曹操雖然全都不信,程昱本人卻難免心驚肉跳。於是魏國肇建,他回趟老家,族人奉上牛酒,擺下大宴,他就在宴會上說了:“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即刻上表歸還兵權,然後閉門不出。

曹操三摧四請要他出來,他乾脆耍個心眼兒,故意在某次典禮上與太常邢貞爭排位,就此遭到彈劾,趁機直接告老還鄉。

如今賈文和把程昱給提出來了,曹操就問:“仲德老矣,尚能飯否?”賈詡說:“廉頗既可,仲德當亦可也。”

是勳說程仲德固然合適,只可惜遠在東郡,詔他過來還且得一陣子哪——“沮子輔見在洛中,盍用耶?”沮授在曹魏官至兗州刺史,正好任期將滿,返都述職。是勳說這人昔日乃袁氏的謀主,河北英才,入我朝僅爲刺史,未免大材小用——曹魏刺史只負民政之責,已非漢末軍政、民政一把抓的如同割據諸侯一般的地方大員啦——袁氏覆滅已久,沮授始終兢兢業業,雖無大功亦無細過,陛下乃可信賴之。

曹操說好,那就叫沮授來,再加上蔣濟,同時遣人往東郡去召程昱,即刻殺謝徵祭告天地,然後大軍西行。(未完待續。)

第30章 亂世黃昏第6章 尊者一諾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0章 不可迷失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9章 梟雄入蜀第17章 強固是氏第31章 日暮途窮第32章 使王蜀中第7章 逆天出師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0章 入漢摘桃第30章 用武之地第8章 佛國之願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章 秘計有三第13章 堅壁清野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章 如有勳在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章 載舟覆舟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9章 舌燦蓮花第16章 爲人難哉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章 世家短視第12章 趙達彈狀第6章 嫌隙已生第8章 奇峰突起第17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反逆蟊賊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0章 併案討夷第5章 二得二失第8章 單家俗吏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0章 是郎才盡第6章 字典價貴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章 被翻紅浪第19章 祖道之金第5章 漢語拼音第23章 荊州星佔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皇族貴人第4章 夢中殺人第14章 封藩涼州第8章 木蘭何人第19章 祖道之金第2章 不務正業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0章 乃見君臀第4章 西走而王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2章 天命在魏第4章 不肖之子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章 姻不如族第24章 續漢記事第9章 德不可見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1章 火中取栗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章 先帝遺詔第17章 正是此賊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8章 陶牧拜表第5章 遠之則怨第5章 漢語拼音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河北愚忠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3章 深肖乃父第8章 佛國之願第19章 請徵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