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

劉徹向來信奉實力至上的原則,鮮少擺派頭逞威風,此番詔歐復鳴和鄒餘善入京朝貢,非是爲甚麼宣揚國威,而是確有要事與他們商談。

兩人抵京的翌日,劉徹便在未央宮宣室召見了他們。

歐復鳴和鄒餘善皆是初次入朝拜見大漢皇帝,一路行來方體會到漢疆遼闊,且是國富民強,近月行程途徑的十餘郡縣內,即便在寒冬臘月仍是百業興盛。尤是京畿之地,漫天飛雪的日子亦車馬喧囂,巍峨雄壯的城池更非東甌和閩越可比。

待見得大漢天子,他們更是訝異不已。

近年漢帝劉徹的諸般作爲被漢民廣爲傳頌,皆道其仁德賢明,文治武功皆絲毫不遜已禪位的太上皇劉啓,歐復鳴和鄒餘善亦多有耳聞。

他們雖知劉徹是年少即位,卻沒料到十來歲的少年會有這般威儀,尤是那對微微眯起的狹長鳳眸,泛着鷹隼般銳利的光,面上雖是笑着,卻讓人不敢直視他那尚待幾分稚氣的眉眼。

“外臣歐復鳴見過大漢皇帝陛下。”

“外臣鄒餘善見過大漢皇帝陛下。”

兩人皆是初次面聖,依着規矩做足禮數,行了拜伏大禮。

劉徹心安理得的受了大禮,方纔擺手道:“免禮,起身入座吧。”

“謝陛下賜座!”

兩人忙是謝恩,起身入席,像模像樣的正襟危坐着,不敢有半分失禮之處。

劉徹對二人的恭順甚是滿意,出言道:“朕曉得你們皆是爽快人,便也不虛言廢話,此番召你二人進京,乃有要事相商。”

鄒餘善心思機敏,忙是道:“陛下言重,有甚麼事只管吩咐就是,我閩越上下定竭心盡力,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歐復鳴趕緊出言附和道:“沒錯,我東甌亦是如此,亦是如此。”

“如此便好。”

劉徹緩緩頜首,復又意有所指道:“朕得了細作回報,南越王趙佗今歲秋冬之際便纏綿病榻,如今已三月有餘,尚未病癒……”

鄒餘善眼神微亮,閩越毗鄰嶺南之地,自趙佗佔據嶺南自立爲王,建立南越國,便屢屢出兵侵佔閩越國土。兩國交惡近七十載,結下的仇怨除了你死我亡,便再無化解之法。

歐復鳴倒是不太在意,東甌和南越間隔着個閩越,要提到心懷戒備,他倒是對閩越更忌憚。

兩人的神情逃不過劉徹的眼睛,其表現亦未出乎他的預料。

他的視線淡淡掃過二人的面龐,緩聲道:“你們以爲朝廷是否該趁機發兵征討南越?”

“……”

歐復鳴和鄒餘善萬沒料到大漢皇帝會問得這般直白,絲毫不加掩飾,一時倒不知該如何作答。

劉徹倒是不急,端起茶盞,滿滿呷着熱茶。

宣室殿內驟然安靜下來,氣氛頗是沉悶,只聞得緊閉的殿門外寒風呼呼颳着。

“陛下,對朝廷應否出兵南越,臣不敢輕言置喙,然若朝廷需我閩越出兵助陣,只需陛下一聲令下,我鄒餘善必傾舉國之兵,以爲先鋒!”

鄒餘善是識時務的,短短片刻心念便已轉了數轉,忙是出言表忠心道。

他深深知曉,待大漢征服南越後,極有可能會對東甌和閩越動手,換了他是大漢皇帝,亦不容他人酣睡臥榻之旁。

然而若他不幫着大漢征討南越,大漢難以繞過南方五嶺進軍嶺南,必定先在東甌的協從下滅掉攔着路的閩越。

順從大漢還能多苟延殘喘數年,日後即便難免被吞併的命運,好歹也能做個大漢諸侯王;若是忤逆大漢皇帝,待得兵臨城下,只怕再想出城投降都是奢望,只能落個國破家亡的悽慘結局。

“是,是,我東甌亦如此,亦是如此。”

歐復鳴是個莽夫,沒鄒餘善那麼多花花腸子,但莽夫有莽夫的好處,就是尊奉強者,尤其是大漢皇帝這等至強者。

莽夫的想法很簡單,打不過就老實聽話,免得白白捱揍,還是往死裡揍。

劉徹見得事情遠比預想中要順利得多,便是笑着囑咐道:“很好,待正朔大朝,你二人上殿朝拜後,便可啓程返回國,整軍備戰,等待朝廷的詔令。”

歐復鳴忙是欣然應允。

鄒餘善反是略帶遲疑道:“陛下,恕臣直言,有道是兵貴神速,且趙佗老賊又重病在身,朝廷若不趁機儘速發兵,待得老賊病癒,怕是會錯失良機啊。”

劉徹搖搖頭,意有所指問道:“你應曾入山捕獵,朕且問你,熊羆是冬日好捕還是春日好捕?”

鄒餘善微是愣怔,沉吟不語。

歐復鳴不解其言外之意,忙是插話道:“回陛下,自然是開春好捕些。”

劉徹微是揚眉,復又笑問:“哦?熊羆需冬眠不食,遠比往日瘦弱,氣力亦所剩無幾,爲何反不如開春吃飽喝足後好捕?”

歐復鳴不假思索道:“陛下這話就有些外行了,熊羆冬眠時最是警醒,被驚醒後更是暴躁,就如受傷的山豬般,會紅着眼,發瘋般的跟獵人拼命,最是不好對付。”

鄒餘善聞得這話,仿似想通了甚麼,露出幾分恍然之色。

劉徹將他神情的變化盡收眼底,覺着他倒真算得上心思通透之人,無怪乎上上代閩越王本就想讓他繼承王位,而非他那志大才疏的兄長鄒郢。

“東甌王說得不錯,虛弱的野獸最是警惕,唯有待其漸漸恢復,卻又尚未完全恢復時,方纔是捕獵的最佳時機。”

劉徹不再繞彎子,坦言道:“趙佗患的不是急症,又唯恐大漢趁機揮師南下,故已在各邊城關隘屯駐重兵。然趙佗年近百歲,此番又是久病,其子孫已然坐不住了,私下頻頻動作,待他病癒後,南越國勢必亂上許久,到時纔是出兵征討的良機。”

“陛下英明!”

歐復鳴和鄒餘善忙是出言附和,沒有半分作僞,而是真心覺得大漢皇帝陰損。

劉徹雖未明言,但兩人都是王族出身,自是熟識王族裡的貓膩,昔年漢廷能遣張騫出使兩國,說服他們弒兄篡位,今日自也能派人攛掇南越王族中人作亂。

畢竟趙佗偏寵王太孫趙胡,其餘子嗣卻對他讓趙胡日後繼承王位大爲不滿,見得趙佗久病不愈,自然會生出旁的心思,趁機發展勢力,甚至覬覦軍權。

即便趙佗病癒,再想重新穩定政局,收攏軍心,怕是再沒那般容易了。他過往威望再高,若令不出王宮,那又有甚麼用?

王權爭鬥本就是你死我活,趙佗若有半分處置不好,硬把其餘子孫逼到牆角,被人領軍逼宮都不是不可能的。

劉徹見二人這般順從,滿意的點點頭。

他自不會將心中盤算全數告知他們,征服南越雖勢在必行,漢軍卻不宜在嶺南造下太多殺戮,否則他早已揮師南下了。

畢竟對諸越百姓需要融合,而非血腥屠戮。

昔年秦軍征伐楚國時,爲震懾楚國君臣,屢屢大肆屠城,方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

劉徹可不想在諸越百姓心中種下對大漢軍民的血海深仇,否則日後怕是難以化解的。

對付南越的計劃他已籌謀良久,揮師犯邊,攻城掠地的事交由東甌和閩越來做,至於南越國都番禺城,未必需要跨越南方五嶺,箇中計較自是不能向歐復鳴和鄒餘善說的。

他們只要順從詔令,待得大漢征服南越後,再協助朝廷將東甌和閩越緩緩融合入華夏圈子,進而由藩屬國平穩過度到諸侯國,劉徹自然會保他們及兩國王族享盡富貴榮華。

若他們這能協助劉徹完成這兩樁大事,必定名垂漢史,這是比爲大漢開疆拓土更大的功績,值得後世子孫永遠銘記的。

要讓驢拉磨,最好的法子不是鞭打,而是在其前頭吊根蘿蔔。

接下來的日子,劉徹特意吩咐趙王劉彭祖帶兩人在長安內外四處轉轉,看看北闕甲第和長安商區,看看四大商團的諸多產業,看看作坊遍佈的泬西邑。

歐復鳴和鄒餘善這才真正見識到大漢的繁華富足,光從百姓們的衣食住行就全方面體現出對東甌和閩越壓倒性的優勢,更遑論貴族世家那種精緻到奢侈的生活方式。

棉紡作坊飛速運轉的紡車和紗錠,一車車的紗線和布匹;製衣作坊源源不斷縫製出的新衣;清河百貨琳琅滿目的各式貨品,不乏聞所未聞的西域珍品……

尤是尋常百姓都能到清河百貨購置大批年貨,拉着自家的獨輪車滿載而歸,大漢百姓的富裕程度端是讓兩大藩王咂舌不已。

只是他們心中亦多有腹誹,清河百貨那些貨物的品質和價格他們皆是多有留意,這才曉得諸多邊市的漢商們將他們坑慘了。

一斛飴糖在邊市要價百餘錢,在清河百貨才賣十錢,還是放在邊角出售,大漢百姓多是買雪白精細的砂糖,要價也才三十錢每斛。

更遑論精製海鹽了,八十錢每石,一袋袋鹽包摞在角落裡,買的時候無需稱量,每袋一石,有多無少,付款即可搬走。

“趙王殿下,這海鹽論石賣,百姓們吃得完麼?”

歐復鳴見着大漢百姓皆是整袋購買,不由嘴角抽搐着問劉彭祖道。

“東甌王有所不知,近來朝廷已向民間釋出部分馬匹等牲畜,百姓們買鹽多是心疼牲畜,平日將之混入精料,牲畜吃了纔有力氣幹活。”

劉彭祖笑着解釋道,他不時幫着劉非打理些皇室實業的事務,帝國物流近來也從太僕府的馬苑購置了不少汰除的戰馬,故才曉得這些事。

“……”

兩大藩王在心裡啐罵連連,那些邊市漢商竟將粗製海鹽以數百錢每石的高價賣給他們,感情他們連畜生都不如啊。

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