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劉徹今日喜出望外,因爲他看到了金子,黑黝黝的金子!

望着眼前滿滿一桶粘稠的深褐色液體,他興奮得發狂。

後世東漢的班固所著《漢書》中就記載了在高奴縣有可以燃燒的黑水,唐朝段成武的《酉陽雜俎》也記載了“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採以燃燈,極明”。

劉徹認定那就是自流原油,隨派人前去尋找,如今真的出現在他的眼前。

石油作爲工業的血脈,是劉徹推進大漢帝國工業化進程的關鍵一環。在無法開採石油的情況下,原油自流井的發現,極大的加速了他的發展計劃。

更爲難得的是,高奴縣隸屬上郡,距離長安不過數百里,且道路暢通,十數日便可運至。

當然,劉徹不是神,不可能憑空製造出石油分餾設備,在這個連特種鋼材都沒有的時代,想要造出石油分餾塔,成功機率和造宇宙飛船是一樣的,完全是零。然而,做爲穿越衆,作爲化工系碩士,只要一個小小的變通就可以了。

既然無法分餾石油,那蒸餾則是完全可行的。

分餾,其實可以理解爲多次蒸餾。蒸餾,一般得到的氣體經冷凝後是有用的,殘留物質是雜質要捨棄的,如得到蒸餾水。而分餾,則是所有的都有用。

沒辦法控制溫度,分餾出各種不同的成分,那就完全蒸餾嘛,漢朝人燒水總是會的。

至於蒸餾設備,跟硫酸的製取工藝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要把硫酸反應釜的開口方向換成橫向,出氣口上移少許就可以了。畢竟都是收集氣體,只不過是加熱固體和加熱液體的區別罷了。

反正現在弄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沒用,劉徹暫時只需要兩種東西,一種叫燈油,一種叫油渣。

在漢代,百姓姓家點燈用的油是根據實際情況各有不同的,象菜子油,花生油,棉子油,松子油等植物油都有地方用於點燈,其中豆油是用的最廣,至於林區則是點松明。而王公貴族則多采用燃點低,煙小的動物油脂作爲燃料,通常使用帶有導煙管的燭盤燈和可在燈盤中間放置燈芯的燭釺燈。若是從石油中蒸餾出燈油,利潤會非常可觀。

而劉徹真正想要的,原油蒸餾後的殘渣——石油瀝青。

石油瀝青色黑而有光澤,具有較高的感溫性。由於它在生產過程中曾經蒸餾至四百度以上,因而所含揮發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氫化合物未經揮發出來,這些物質或多或少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問題長久困擾着劉徹,如今這個問題幾乎是迎刃而解。

其實劉徹也曾經考慮過燒製水泥,因爲很多穿越小說都將燒製水泥作爲造橋修路的首選任務。然而實際動手後,劉徹發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由仰天長嘆:惡毒的作者!爲什麼不給我主角光環!!

其實漢代就有類似水泥的混凝物。

秦始皇修通往南嶺的路就是用石灰,糯米水,薑汁,草木灰、泥、沙混合而成。而秦代的長城,則是先將一份調水極少的石灰,混合兩份砂、小石子倒進兩層木板中間,接着用木槌將木板中間的混合物夯得結結實實,再在上面澆上水。二三天後待裡面的混合物凝結住了,就可以拆去木板移到另一段再行建造了。

在南北朝時代,出現一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築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細砂所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外,還有石灰、爐渣和砂子組成的三合土。以劉徹現代人的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與黃土或其他火山灰質材料作爲膠凝材料,以細砂、碎石後爐渣作爲填料的混凝土。

劉徹早就讓下人按照古籍的敘述試驗了各種方式,然而卻無奈的發現一個現實——這種古代的僞水泥,成本低,製作簡單,但是用來建造城牆甚至房屋的地面自是極好,但是用來修路就有很大的缺陷了。

這種低粘合度的剛性道路,一旦長期經受金屬車轍的碾壓和鐵質的踐踏,表面結構會承受全部的衝擊力,造成大量崩裂和坑洞,而維修卻極爲困難。古人並不會比現代人笨,如果三合土真的適合用來修路,哪還輪到咱們的穿越衆操心。

劉徹可不希望造出坑坑窪窪的道路。在他的規劃中,整個大漢帝國的幾條主幹道至少要達到後世二級公路的標準,而不是這種後世新中國村村通的所謂“公路”。

想要燒製出符合這種標準的現代水泥,根本不是拿石頭隨便燒燒就可以的。水泥的生產過程一般分爲兩磨一燒。首先要將石灰石,鐵粉,砂石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好,進入生料磨內磨製成粉,然後將這種粉送到旋窯內,經過大約一千四百度左右的高溫煅燒,就製成了水泥熟料。水泥熟料再加上一定量的混合材(如礦渣,粉煤灰),石膏再進入水泥磨粉磨成粉。

也就是說,煅燒,攪拌,粉碎缺一不可。

當然,攪拌可以用人力進行,派出一大批奴隸,還是可以勉強滿足生產的。至於粉碎,在這個沒有機械動力的時代,在這個沒有大型金屬成型設備的時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河邊建立大型水車,並且手工製造大量的金屬部件和備用的配件,只是成本非常高昂。

如果說劉徹能不惜成本的解決攪拌和粉碎問題,但煅燒的難度,最終讓他選擇了暫時放棄。

旋窯?阿彌陀佛!

一千四百度高溫?聖母瑪利亞!

冶鐵鍊鋼都才一千度出頭,整個大漢唯一能完成煅燒要求的爐窖,只有劉徹用來燒製玻璃的窖口。不但使用了焦炭,還使用了大型的鼓風設備,成本暫時不提,若是有這樣的窖口,燒製玻璃不和燒製水泥哪樣更划算?

總之,就在劉徹決定暫時放棄修路計劃時,石油出現在了他的面前,唯一可行的瀝青道路終於有了着落。

後世的高速公路使用的都還是瀝青路面,是採用炒拌料(象糖炒栗子一樣用瀝青炒碎石)鋪設的,透水性好,下雨天不易打滑,耐高溫,天熱了不會熔化,易維修,今後也將更易於機械化。

至於使用瀝青時對人體造成的危害,被劉徹選擇性的忽略掉了。他可不是什麼善人,把些許人命和社會進步擺在天平兩端,孰輕孰重傻子都能看出了。時代進步的車輪下,從來沒有什麼人道主義可言。

再說了,將來不是還有大量的奴隸嘛,不用來挖河修路實在是太浪費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