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

翌日早朝,莊淼與劉塍登殿朝見皇帝。

劉塍因於建寧壩上大破夜郎有功,敕封了建寧候,自不會是將建寧壩子封給他作爲食邑,不過是彰示其功罷了,除卻軍功爵所應得的受田、宅地和列候每歲千石的規定秩俸,尚賞了些皇室實業的份例。

宗正卿劉歂今日亦是列席早朝,接了皇帝的聖諭,由他親自主持操辦建寧候與順南候嫡女的婚儀。

對劉氏宗親而言,這無疑是種榮耀,過往可是劉氏諸王和公主纔有的待遇,可見皇帝陛下對劉塍這宗室子的看重。

下得早朝,羣臣紛紛向莊淼和劉塍道賀,莊淼紅光滿面,劉塍卻是謙遜自持,更隱隱有些疏離,謝絕了不少重臣過府飲宴的邀約。

他雖武勇,卻非只知領兵衝殺的莽夫,曉得支撐自身榮耀的根基所在,更深知如何獲得天家更大的信重。

身爲宗室子弟,且手握兵權者,若與世家權貴私交過密,非但是自毀前程,更極可能成爲取死之道。

是的,此時的他已手握兵權,非止是原本的千騎部曲,而是整支宣曲騎營,囤駐京畿的五大精銳騎營之一。

前任的宣曲校尉公孫敖已外放滇郡都尉,看似失去了兵權,實則不然,滿朝文武都看得清楚,滇郡或許是現今大漢最有機會謀求功績之地,不管是治政還是治軍。

滇郡沿襲嶺南郡制,限制漢民遷徙,故都尉難以編練大批府兵,卻得了特許,可於軍情緊急時調動囤駐當地的邊軍將士。

尚在興建中的鎮南邊塞,居西隨水上游側畔,直面哀勞北境,預定囤駐邊軍兩萬,且要操練舟兵,公孫敖卸去宣曲校尉,外放滇郡都尉,自然不是去混吃等死的。

哀勞西南面的仰光郡,雖是遠離大漢本土,卻常年輪駐有大批邊軍和水師艦羣,現任仰光太守公孫歂正是公孫敖的族叔。

哀勞東南面的西隨水入海口,則是大漢胥浦郡,常年有戍邊騎營囤駐。

待得滇地鎮南塞落成,哀勞等若被三郡的數萬漢軍合圍,若大漢皇帝興兵伐之,哀勞饒是擁精兵十餘萬,也必是顧此失彼,難以抵禦的。

長安公孫氏亦是明辨局勢,既是欣喜得天家信重,亦不免鬆了口氣。

說實話,公孫賀官居衛尉,掌羽林衛,戍衛宮門,兵權已是頗重,近年來皇帝不斷更替五大精銳騎營校尉,卻沒動公孫敖,長安公孫氏反是不太安心。

現今公孫敖卸去宣曲校尉之職,前程卻更加廣闊,端是一舉兩得。

劉塍得以繼任宣曲校尉,大出羣臣意料,可說是現今劉氏宗親中兵權最重者,亦讓文武百官皆更爲深刻的意識到,皇帝陛下近年允劉氏子弟入仕入伍絕非一時興起,是真有用心扶持和培養。

世家子弟若是不成器,宗室子弟乃至寒門庶子自然會搶佔官位和軍職,日後再想仗着家世逍遙浪蕩,年歲到了薦個混吃等死的官位,那是萬萬不成了。

饒是已入仕放官者,若是尸位素餐,怠惰瀆職,早晚也要被罷官去職。

十年養育,十年教訓,官學普及打破了世家大族的教育壟斷,大漢終歸培養出了足夠的“封建官僚接班人”,不再僅能仰賴世家子弟維持龐大的官僚體系,社稷的基石自也更爲穩固了。

當然,皇帝劉徹也無意徹底崩解世家體系,這不現實亦無必要,舊世家的衰落終是伴隨着新世家的崛起,家業傳承是人性,無論是財富還是權勢,總是會想辦法代代相傳的,世家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

後世華夏和歐美,也不乏各種世家的存在,我等屁民也無須蒙着眼,用人人生而平等之類的空話安慰自己,不如認清現實,好好努力吧。

世家權貴們對此也心知肚明,陛下仍會繼續重用世家子弟,卻又不僅侷限於仰賴世家,現今無論少了誰,只要皇帝陛下仍在位,大漢仍是穩如磐石的大漢,不識時務或不求上進的世家,自然會被淘汰,被取代。

大浪淘沙,沉者爲金,滾滾浪潮之中,弱者難有立足之地。

競爭殘酷,卻是大勢所趨。

優勝劣汰,正是自然法則。

劉徹本就是崇尚競爭的人,昔年創立的虎賁和羽林兩衛,諸多尚未及冠的少年亦玩命競爭,更是奔赴沙場,於屍山血海之中,用命拚取似錦前程。

相較之下,現今的世家子弟們已然頗爲幸福了,至少性命無虞,不是麼?

當然,入黃埔軍學就讀的世家子,入伍出任將官後,免得也要上陣拚命的,權看各自的人生抉擇了。

劉塍自是不後悔走上這條道路,若非入伍從軍,他不過區區侯府嗣子,何來現今的榮光?

旁的且不論,自身得覓封侯,就無須佔着丹徒候嗣子的位置,跟幾位胞弟爭奪襲爵的權利。

昔年太上皇的一道推恩令,使得各家府上非但是嫡子與庶子間衝突不斷,便連同胞所出的嫡子間亦多是明爭暗鬥。

丹徒侯府的情形倒還好,旁的王侯乃至高爵勳貴府中,嫡子們爲了爭奪襲爵,鬧得兄弟反目的屢見不鮮,說句犯忌諱的,未必比皇子們爭奪帝位輕省,不少手段甚至更卑劣。

劉塍自幼是豪爽脾性,頗是厭煩家人間的各種陰私計較,現今得敕列候,又將迎娶正妻,索性就早早搬離丹徒侯府,入住公府已置辦好的建寧候府。

阿母雖是有所抱怨,卻也多作沒勉強,阿父卻是拍着他的肩膀,口無禁忌道,得子如此,父復何求,雖死無憾了。

劉塍心中直犯嘀咕,您老人家還是多多保重身子,活長久些,免得我那幾個胞弟爲爭奪爵位打得頭破血流,跑到建寧候府找我做主。

正婚的吉日已是定下,在六月廿九。

漢人正婚多選在春秋兩季,今歲立秋爲六月廿七,剛入秋就正婚,倒不是劉塍猴急猴急的想抱美嬌娘,實是想趕在末伏前完婚。

末伏,乃是立秋過後的第一個庚日,亦是漢廷每歲的三伏休朝期結束之日。

每歲漢廷重新開朝,就將爲秋分時節的秋祭大典做準備,秋祭時皇帝要在大批禁衛隨扈下,率臣民西出長安百三十八里,設壇祭月。

宣曲騎營囤駐京畿,且大營駐地就在長安西面的宣曲水畔,到時但凡出半點岔子,譬如將士擅自離營,乃至衝撞了四處巡視的禁衛,就是捅破天的大事。

劉塍作爲新晉的宣曲校尉,必得早早歸營,在秋祭前徹底掌握兵權,杜絕任何隱患,沒太多時日摟着新嫁娘卿卿我我。

雖說婚期尚有月餘,然六大婚儀本就繁瑣費時,加之是宗正府主持的列候婚典,就更是如此。

婚期雖已暗中定下,然便連“請期”之禮也仍是要做做樣子。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得循禮行過,才能在吉日登門“親迎”,可把劉塍折騰得夠嗆,覺着比領兵征戰累人得多。

莊姝亦不輕省,依漢室規矩,貴女出嫁前的三個月,要由年長女性對其進行教導。

莊姝雖非宗室女,然要嫁予劉氏列候,陛下又着宗正卿親自主持操辦,宗正府更是特意遣來女官,除卻教導婦言婦容等爲婦之道,亦不乏牀幃之事。

她本就不熟悉漢室禮儀,三個月的“短期培訓”,又硬生生壓縮成月餘的“突擊培訓”,加之尚要在婚前做些女工,譬如結髮禮時要贈予夫君珍藏的五彩髮纓,意義何其重大,饒是女官不督促,她亦不可能隨意編織。

月餘光景,莫說出府遊玩,簡直是足不出戶,雖是辛苦勞累,心中卻是甜蜜的。

劉塍和莊姝累並快樂着,張篤卻是純粹的悲催。

剛得了實職,入京兆府爲長史,秩六百石,輔佐京兆尹掌京畿政務,孰料尚未到公府取官服和印綬,就被太后的一道懿旨召到渭北甘泉宮。

“你已虛年十八,現今的首要之務,是儘早將正妻人選定下,本宮已與皇帝說了,初伏前若是定不下,你過得末伏再就任也不遲!”

太后王娡呷着清茶,指着桌案上那摞厚厚的冊簿,對急得抓耳撓腮的外孫兒如是道。

“……”

張篤哭喪着臉,今歲初伏乃六月初一,若再算上三伏休朝,他若是遲遲不決,就要在甘泉宮呆上近愈兩個月,每日在外祖母膝下“承歡”,這等“福氣”如何消受?

“太子殿下的婚事悠關社稷,待他選好了太子妃,我再挑也不遲,如此能少些顧忌。”

張篤眼珠子滴溜亂轉,決定往自家表弟頭上甩鍋。

“呵呵,你倒是溫良恭儉讓。”

太后王娡是何等精明人,豈是小屁孩能輕易忽悠的。

張篤訕訕賠笑:“外祖母過譽了,孫兒愧不敢受啊。”

“去替本宮這乖外孫準備廂室,一應器物皆備齊了,想來他是要常住的。”

王娡扭了臉,對隨侍的內宰吩咐道。

“……”

張篤見得自家外祖母不似說笑,只得萬般無奈道:“我選,我選還不成麼?”

王娡揚眉道:“本宮就曉得你是懂事的,陽信自個不上心,卻偏說你脾氣犟,本宮是半點不信的。”

張篤面部痙攣,皮笑肉不笑道:“呵呵,外祖母慧眼如炬,明察秋毫。”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