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

臘月,歲十二月。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

臘八要合聚萬物而索饗之,其源起正是古人冬季無事,卻又食物匱乏,故外出狩獵或採集植物,用以祭祀列祖列宗和諸位家神,以祈來年。

祭祀過後,祭品總不能留着腐敗發臭,自是要聚衆分食之,華夏民族自古就不喜浪費。

京畿百姓生活富足,又多務工爲生者,臘月乃是最爲繁忙之時,故狩獵是不可能狩獵的,也難尋到狩獵之處,總不至爲打只野兔跑個數十里地,真要有這閒工夫,到坊市搬貨物,手腳利索的少不得掙個百餘錢。

百餘錢,割兩斤豬肉,買數斤粉條,回家讓婆娘燉鍋豬肉粉條,不香麼?

長安坊市,民夫們在搬貨掙錢;宮邸學舍內,不少貴胄卻是鼻青臉腫,在扛着圓木,吭哧吭哧的繞着校場跑圈。

貴胄們滿心哀怨,宮邸學舍歇館寒休,他們正在吃喝玩樂中墮落沉淪,孰料才過了沒幾日,就被太子殿下盡數召回。

太子相召,本是榮幸之至,然被召來在雪地裡與人互毆,就另當別論了。

互毆也罷了,打輸了還得扛着圓木,饒校場跑圈,這是甚麼道理?

“以忠君報國爲榮,以禍國殃民爲恥!”

“以奮發勤民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

“以堅守誠信爲榮,以見利忘義爲恥!”

“以遵循律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

“以克躬克儉爲榮,以驕奢淫逸爲恥!”

“以追尋真理爲榮,以愚昧無知爲恥!”

跑圈就算了,還得邊跑邊高呼口號,乃是皇帝陛下爲宮邸學舍新批的訓語,名曰“六道榮恥”。

檢閱臺上,太子劉沐卻是席地踞坐,邊是毫無儀態的涮着火鍋,邊是與數位臣子兼好友閒扯。

“大雪新停,湯油滾沸,狗肉配香菜,積雪共長天一色!”

太子殿下突是詩興大發,沒來由的作辭半闕。

“太子表兄,好詩詞,好文采!”

公孫愚忙是放下象牙箸,擊掌而贊。

劉典掩面,蘇武默然,張篤面部抽搐,唯有霍去病滿臉深以爲然。

非是霍去病諂媚,實因在黃埔軍學內,比太子更會作詩,實在不多,況且這半闕辭確是應時應景,氣勢不凡啊。

“嗯,好表弟!”

劉沐咧嘴大笑,伸手拍了拍小狗腿的肩膀,“既是如此,孤便給你個出彩的機會,去將那兩個囂張小子揍趴下,你今歲也纔剛束髮,不算欺負他們。”

公孫愚徹底懵圈了,本想拍拍馬屁,孰料拍出麻煩來。

說好讓他來看樂子的,怎的要親自下場?

“快去吧,別磨蹭,你今歲雖已結束學業,然勉強仍算宮邸學舍的學子,去將那兩人揍了,免得讓宮邸學舍弱了威名。”

劉沐見他滿臉不樂意,突是斂了笑意,沉聲道:“孤尚在時,學舍可不是這般情形的。”

宮邸學舍,立學十三載,前身乃爲劉沐特意創設的宮邸蒙學,召宗室子弟入學伴讀,發展至今,已分蒙學、預學和女學三館。

學子,收虛年六歲至十五歲者,皆爲王侯及公卿將相府中嫡子嫡女。

夫子,皆是從太學或長安女學調任的博士,抑或是黃埔軍學的頂尖教官,分別教授文武課業。

最高統治階層的繼承人,最好的精英教育,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自應培養出棟樑之才。

面對自幼長於漠北那蠻荒之地的同齡人,竟然打個旗鼓相當,尤是那屠欒和樊風,竟是無人可敵?

太子殿下適才雖是臉上帶笑,心裡實已惱火至極!

若非自身行將虛年十八,比屠欒和樊風大了兩歲有餘,適才早就下場,將他們盡數揍得哭爹叫娘。

父皇特意交代,這羣暗諜的子嗣對大漢缺乏所謂的“認同感”,若不及時收服,長此以往,於國不利。

譬如爲首的屠欒與樊風,兩人年歲最大,皆是剛滿虛年十五,他們的阿父皆爵封列候,皆爲暗衛朗中將。

暗衛,乃帝之鷹犬,國之爪牙,忠心何其重要?

父皇雖是用人不疑,卻也要防微杜漸,若這羣暗諜子嗣仍擺不正心態,指不定會累及他們的阿父。

劉沐深以爲然,卻又有自身主見和行事風格。

少年多叛逆,一味懷柔安撫,多半是不成的,打服再說!

誠如昔年的西域、烏桓、朝鮮、東甌、閩越、滇國、夜郎,皆是被漢軍收拾過後,才懂得敬畏,現今不是老老實實的,半點悖逆之心不敢生,人人求着歸化漢籍?

正如父皇私下常言,人性本賤,一棒子打下去,再給個甜棗,就會感恩戴德。

太子殿下的想法是極好的,只恨學弟們不給力。

遙想昔年的宮邸學舍,先有丹徒候嗣子劉塍,後有太子劉沐,皆是橫壓同輩的存在。

只可惜,這羣暗諜子嗣中,年歲最大的也才虛年十五,若非如此,拉到黃埔軍學,能一拳砸死他們的不在少數。

未曾及冠的太子殿下,竟是莫名生出“後繼無人”的感嘆。

奈何孤王太優秀,前不見……只見父皇,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泣下!

“快滾下去!”

劉沐見得公孫愚仍是不情不願,呵斥道:“你等年歲相仿,他們阿父昔年又曾爲羽林衛,乃是舅父麾下最早的將士,你若是敗了,丟的是舅父的顏面,公孫氏的顏面!”

公孫愚滿腹苦水,心道也就與人肉搏廝打,怎的就上綱上線到關乎家族榮光了?

若真如此,小爺過往在宮邸學舍揍翻了那麼些劉氏子弟,你老劉家不是早就顏面掃地了?

當然,這話是不能說出口的,否則太子表兄怕是要揮動巨闕劍,將他活活拍成肉泥。

只見他從席墊上起身,晃晃悠悠的邁着四方步,走下高臺。

張篤見得他這副架勢,曬然失笑,搖頭道:“瞧他這憊懶模樣,來年入了軍學,怕是要吃不少苦頭,也難怪南宮姨母捨不得,已去渭北甘泉宮尋太后訴苦了。”

聞得這話,素來不喜多言的劉典卻是接了話,滿臉的苦大仇深:“族姑哪裡是去訴苦,分明又是找由頭去扒拉寶貝了。”

“……”

大漢重孝,晚輩是鮮少當衆指摘長輩的,尤是劉典素來篤守禮儀,突然這般說話,估摸是真有些惱了。

蘇武和霍去病都是“外人”,只能自行封閉六識,權當自己又聾又啞。

劉沐卻是無所忌諱,饒有興致的問道:“姑母又做了甚事?莫不是又到樑王府借了甚奇珍異寶?”

劉典默然少頃,方是嘆息道:“一尊……珠襦玉匣,說是瞧着頗爲……合身。”

咳咳~~

剛呷了口佳釀的劉沐險些沒活活嗆死,用力拍着胸口,滿臉漲紅。

珠襦玉匣,用金絲連接玉片,行同鎧甲的玉衣,漢代最高形制的喪葬斂服,傳言能保屍身不腐,乃是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皇帝、諸侯王及少數功高德勳的元老重臣,其玉衣方可用金線縷結,稱爲“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爲“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譬如剛逝去的老宗正劉通,便是追封了王爵,着金鏤玉衣下葬。

華夏素來看重身後事,多數權貴在生前就早早定下自身墓葬所在,備妥棺槨斂服,更有不少皇帝,剛登基就已大興土木的修築皇陵。

便連勤儉愛民的漢帝劉啓,亦是如此,即位第四年,就已着手修築帝廟和帝陵,位於渭水之北,與長安遙遙相望,因着劉啓還活着,自然需要忌諱,不稱帝廟和帝陵,而稱德陽宮。

說句玩笑話,劉啓若是清晨薨逝於甘泉宮,想趕在黃昏送到德陽宮下葬,都來得及,甚麼都不缺。

珠襦玉匣的打造極爲費工耗時,若在玉片的材質和厚度下大功夫,非但耗時更久,更會耗資巨億,以樑王劉武的身家和脾性,絕對是精益求精,一身玉衣不知要匠師精心研磨多少年。

若樑王妃也合葬,那就兩身,估摸還有“備用”的。

饒是多出幾身,南宮公主將之扒拉走,那也真是太不見外了。

誰家晚輩會向長輩討要斂服?

雖說珠襦玉匣是禮器,拿出來也不會不吉利,但若樑王夫婦下葬時用不完,有得剩,樑王嗣子劉買,也就是劉典他老爹,將來也能用不是?

沒法說!

太皇太后竇氏在世時,南宮公主就沒少到長樂宮扒拉寶貝,太皇太后薨逝,更留下遺詔,將生前所有財物分作三份,盡數分給館陶公主、皇后阿嬌和南宮公主。

太上皇劉啓和皇帝劉徹確是遵循遺詔,半點都不含糊,故陽信公主雖爲大漢長公主,家貲卻是遠遠不如南宮公主。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拍馬屁的後輩得遺產,就是這麼個道理。

“有其母,必有其子啊。”

劉沐緩過氣來,看着高臺下,故作囂張的以一敵二,故意賣了破綻,將屠澤和樊烈接連撞翻在地,正自擡腿狂踹的公孫愚,無奈搖頭道:“不怕狠人,就怕狠人扮乖賣醜,渾不要臉啊!”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