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帝王使命

帝王使命

劉備得到消息的時候,曹操已經開始準備渡過黃河,臨時調令陳宮領十五萬大軍在河內和曹操決一死戰。

劉備在心中一聲悲嘆,昔日被自己打到只有半州兩郡之地的曹操竟然還能翻身,甚至領着十五萬大軍渡過黃河。

他一直認爲黃河天險,尤其在拒絕通商之後,對黃河的設防很是看重,但如今兵力不如從前了,周瑜又在洛陽領着近二十萬的大軍虎視眈眈,根本沒有考慮到劉協敢在激流彎口處強渡。

蒲州處正處於黃土高原和中原平原地區的分界處,黃河猛然降下,河流極爲湍急,而曹操選擇的渡口則在蒲州南六十里處,正好是劉備黃河設防和黃河急流的臨界處,夏侯淵和郭嘉帶着兩萬騎軍先過,曹仁和李典後渡,他們守住蒲阪,爲曹操大部人馬和夏侯惇、滿寵的壓糧軍渡河爭取時間。

劉備看了看情報,得知周瑜也在整頓軍隊,準備攻打箕關,他知道自己已經獨立難知,便讓孫乾前往信都向諸葛亮求援。

劉辯問諸葛亮道:“丞相認爲可否支援,寡人恐劉備一去,朝廷獨木難支!”

諸葛亮道:“楚王連得青、兗兩州和洛陽,按常理和他的個性,應該是會停止戰事,如今派曹操出兵攻打劉備,不過是爲了消耗曹操的兵力,欲借劉備之手除之,故聖上無需擔心!”

沮授一直贊成與南方通商,以緩和局勢,乃乘機道:“臣有異議,楚王任曹操爲徵北大將軍,其兵多降爲駐防軍,且曹操亦全族遷入襄陽,實爲誠心投奔,楚王有奇才,焉能以尋常人判之,臣私以爲楚王雖欲弱曹操,然並無滅其之意,故洛陽周瑜必然會出兵,屆時劉備兩面被困,必不久矣,所謂脣亡齒寒,若劉備敗,則朝廷亦爲困頓!”

諸葛亮道:“可朝廷南北亦爲困頓,如何能出兵支援劉備?”

沮授道:“當初若與南方通商,今必無此事,可與劉備一同和南方通商,雖南方商勝,然可緩兵戰,朝廷尚可休整!”

諸葛亮叱道:“若不與南方通商,或可有一搏,若與之通商,則必亡矣!”

沮授正要再辯,劉辯乃道:“如今北方乏糧,若不與南方貿易換糧,則百姓無糧過冬,朕又如何能心忍!”

諸葛亮道:“臣已經和南方提出以馬匹換糧,若南方答應,其必獲利良多,然南方拒絕,可見必另有所圖!”

劉辯問諸葛亮道:“若楚王以此爲由向朕動兵,那朕軍中無糧,豈能抵抗,依朕之見,就請丞相和北方通商吧!”

復又與諸葛亮道:“朕知丞相一心欲重振正室,恐楚王更強,故不願通商,然萬事當以民爲先,此事無需再議。”

諸葛亮無可奈何,只能讓楊琦準備前往襄陽,再和劉協商談通商之事,但有個條件就是停止對劉備動兵,他心中很清楚,若是劉備一滅,北方朝廷只以兩州相抗,勢如孤立。

劉協還沒有得到這個消息,他正在積極爲四大學府籌建蓄金(可以理解爲基金),並同意在往年的基礎上,將襄陽、水鏡、江南、重慶四大國學府的年投入金增加到三億錢,而州學府的投入提升到一億錢,郡學的年投入爲四千萬錢。

加上襄陽軍院和襄陽工院不低於四大國學府的年投入,還有預備軍和縣學的投入,大漢在教育方面每年將至少投入二十億錢。

目前南漢每年稅收總額在一百八十億錢以上,每年都能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遞增,教育支出佔國家年收入的一成以上,軍費年開支佔年總稅收四成以上,每年要向襄陽銀莊還借款及利息三十億左右。

農業補貼、學子津貼、工匠津貼和侯爵津貼每年高達二十六億錢,加上賑災等臨時支出,治略府每年能夠盈餘的大約有二十億左右,皇帝內務署每年則能夠納錢十億左右,換句話說,劉協這個大漢皇帝每年手中也就三十億錢可以靈活調用。

但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恐懼的事情,相比後世年年赤字的那些政府,劉協自己還是很滿意的,何況全國大規模擴建的糧倉都仍然處於飽和狀態,而襄陽銀莊也是一個穩定的中央金融機構,近三百萬斤的黃金儲備令他毫無憂慮。

當然,就目前的貨幣發放量來看,黃金儲備還是很不充足的,要想進一步使國民富有,就必須更大規模的吸納境外黃金,增加貨幣發行量,簡單的說,只要貨幣價值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增加貨幣發行,就會使百姓擁有更多貨幣,則相應得可以理解爲其個人財富增加。

更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楚錢市值,使百姓手中的貨幣可以購買更多物品,這也是百姓個人財富增加的辦法,但這樣的辦法不是非常合適,而且仍然需要大量黃金作爲支撐。

在黃金儲備的問題上,劉協將自己的視線從北方移向了身毒、安息、貴霜三個帝國,甚至是更遠的羅馬。

這些都是黃金大國,比中國擁有更多的黃金,只有從他們手中得到足夠的黃金,大漢國民人均財富的增長才會有了穩定的基礎。

貿易和戰爭同時並進,無疑是吸納財富的最佳捷徑,但劉協不願意用漢軍前往,商軍們會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在劉協捐贈水鏡學府和穎川學府各捐助六千萬錢後,南漢的名流大族們也紛紛效仿,大額捐助各大學府,劉協也讓陳羣發御告,號召天下各望族名流富紳捐助各地學府、道觀,而道觀的了捐助後,要將錢用到實處,要用錢研究醫術、救治百姓、宣講道義、捐助貧困。

現在的南方需要救賑的人口並不多,但劉協認爲有必要讓富人們培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賺的多也要回報蒼生,道教張魯爲此專門想了一些敬言,譬如“捐納從善,逝歸仙境”之類。

劉協還調用不多的活錢讓軍機院和襄陽工院負責建設襄陽地理博覽館,讓楊修依照玄機閣的沙盤,用大理石雕刻各地的縮略圖,設五廳六十四室,除了統帥府專用的密廳外,其餘都允許軍院和各學府學子、官員參觀。

地理博覽館的佔地面積四十餘畝,分六年完工,調動工匠五千餘名,短工三萬餘人,地址設在城南區,要求治略府首撥三億錢,之後每年再撥付一億三千萬錢。

這個博覽館的建設對劉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此後隨着中亞、太平洋、東亞、遠東地形的勘探發展,博覽館有了二期建設,整個博覽館的建設總週期長達三百餘年,劉協只是開了一個源流。

襄陽地理博覽館將在數千年時間內,不停地讓大漢上層社會體會到世界的廣博,體會到水土保養的重要,體會天地和諧之道的重要性。

同時期開工的還有襄陽文物博覽館、襄陽書典博覽館、襄陽百家博覽館。

襄陽文物博覽館被劉協用來保留大漢歷代文物,此後商軍在世界各地得到的珍貴文物也將一一儲存在這裡。

襄陽大漢書典博覽館是劉協用來保存大漢歷史各代原版和刻版書籍文獻的地方,劉協希望未來後代的大漢學者可以在這裡尋找、研究整個世界文明發展的蹤跡,對此他在後世深感厭惡,他不希望未來後人爲了研究西夏文明還需要去和俄羅斯、英國等歷史強國去商談給與中國學者查閱資料的機會,本來屬於中國的資料被強盜們運走後,中國的學者卻只能懇求強盜的子孫給與一些機會讓他們查閱這些資料,爲他們研究祖先和華夏文明打開一道窗口。

如果可以的話,強盜就讓大漢的先祖們來做吧,讓俄羅斯和英國人的學者們來哀求後世的中國執政者吧。

襄陽百家博覽館定位在植物和動物標本的存儲上,由於科技問題,這個時候的百家博覽館更像是植物園和動物園,地理位置也放到了景山和荊山之間。

四個博覽館都是爲了給學者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發現歷史和世界的真相,在紛雜的世界表象中尋找着自然之道,所有的規律和定律都是自然之道,而這些道就隱藏在身邊。

現在的大漢學者更多都集中在研究經典史籍,但劉協知道自己有希望將他們領導向自然科學,突破口就在“道”這個詞彙上,老子的“道”。

老子爲中國文明打開了一盞明燈,但中國學者卻在歷代執政者尊儒的口號中忽略了那盞明燈,實際上,遵循着老子的手勢,中國學者本來可以更快的尋找到世界的真相,但歷史卻開了一個大玩笑,最先發現宇宙存在定律的文明卻最終沒有發掘那些定律,將尋找真相的機會讓給了歐洲文明。

從地圓說到天體運行論,從進化論到分子生物學,從萬有引力到量子力學,這些人類歷史上的三次自然科學爆炸期都和中國的知識分子沒有任何關係,後代的中國人只能聊表安慰的將所有自豪牽繫在四大發明上,這是劉協不能承受的痛苦,也是所有中國人不能承受的痛苦。

和大多數人說的相反,劉協不認爲中國是哲學家的故鄉,是自然科學者的墳墓,科學和哲學是相互引導的,自然可以出現老子這樣的樸素主義哲學家,自然科學就應該可以在早期的中國發展出獨特的枝葉。

劉協不打算告訴他們真相的基礎,但他願意爲學者們發現真相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他開始讓襄陽工院製造更大的鷹眼,一個三步長的大型鷹眼,足夠學者們望到月亮上的隕石坑。

爲學者們提供最優越的生存條件,可以讓他們跟隨商隊四處漂泊,可以讓他們在四大博覽館中找到無數的表象,而真相就是隱藏在無數表象後的共同點。

劉協期待着和羅馬的碰撞,用希臘人的知識體系給學者們一個友善的提醒,他唯一還可以做的就是親自培養一些精英學者,他孜孜不倦的尋找着可以值得培養的人才,他希望自己不僅給大漢留下一個穩定的疆域,更希望留下數十顆閃亮的火種,從數學學者到生物學學者,從植物學者到物理學者,他要在自己離開之前,留下很多值得大漢後代真正自豪且願意追隨的先知們。

當歷史劃過兩千年,今天的科學家在自己論文和演講結尾時,還會情不自禁用上一句,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之類的話,以此表達自己對世界真相追隨先賢的心聲,而中國的科學家從來沒有在結尾說過一句,老子曾經說過之類的話,那是因爲值得我們自豪的人,通常並不值得我們繼續追隨。

或許,這纔是一個五千年文明後裔心中永久的痛。

在劉協的心中,建設一個帝國到底有多重要,他感覺不到,他也很清楚,即使他今天打到了羅馬,建立這個世界上曾經最輝煌的帝國,但那也只是歷史中的一縷浮豔,最終淪爲民族的包袱和好萊塢電影取之不盡的題材。

讓民族懂得尋找科學的真相纔是劉協真正希望去做的,遵循着“道”的思想,治理出一個版圖有限卻能持久昌盛,永遠屹立不倒的文明國度纔是劉協的目標,治理水土,保護自然,讓大漢的子民理解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學會在自然之道中壯大才是劉協的夢想。

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不偉大,但能在強大的同時,呈現最自然、最美麗的風景線和人文精神的國家纔是偉大的。

當曹操還在北方鏖戰,當郭嘉陷入了陳宮的包圍中,第一次感覺到和陳宮的對決也有危險的時候;在諸葛亮還在精心計算如何穩固北方,使北方在多年後重奪南方之地,統一大漢的時候;在司馬懿還在猶豫是否再次提出辭呈,從此走向商軍之路,爲家族和自己展開更大的空間的時候;在劉協的幕僚們開始思考向海外擴展,在周瑜和徐庶思索如何儘快統一北方的時候;在荀彧和蔣琬仔細思索如何使大漢更加富強,百姓更加安樂的時候;劉協悄悄地將自己的精力轉向一個嶄新的方向,並開始思考自己的使命,他明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絕不僅僅就是統一大漢這麼簡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劉協非常清楚自己毫無疑問地站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而巨人將隨着自己的手勢走上喜馬拉雅山一般的高

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10章 經濟帝國第19章 交州安定第7章 水鏡學府第20章 海灣戰役第11章 父子夜話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7章 劉備軍機第5章 袁紹速敗第29章 陰陽有別第10章 日耳曼第8章 備戰寒潮第15章 復仇之刃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第22章 遼州統一第3章 幷州丁原第6章 商軍策南亞次大陸特徵第24章 西域雄獅第15章 神秘祭祀第6章 神匠馬鈞第4章 郭嘉投效第15章 難兄難弟第5章 定蜀望蠻第7章 四大神匠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11章 父子夜話第28章 西涼戰神第19章 烏鴉戰艦第4章 賈詡之志第4章 丁原談馬第14章 四面反擊第3章 東瀛之葬第19章 司馬之局第2章 左右逢源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20章 漠北之地第6章 希臘戰爭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20章 漠北之地第5章 最佳棋子第22章 遼州統一第21章 文化運動第23章 守望之冬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31章 耶路撒冷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17章 首帥之責第26章 移民潮第2章 歐亞盛宴第4章 南北賦稅第39章 軍備貿易第4章 孔明赴會第7章 集商社第8章 崔浩之疾第17章 楚地官制第6章 陳羣相伴第6章 希臘戰爭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14章 聖湖血案第5章 定蜀望蠻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6章 草原之鷹第3章 內政風暴第1章 告別大漢第6章 襄陽盛會第16章 銀元稅制第31章 華夏之樹第9章 全線侵擾第3章 江東安定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20章 海灣戰役第9章 欲謀青州第15章 巨靈神第19章 司馬之局第10章 經濟帝國第18章 內鬥第19章 司馬之局孔子和老子之辨第27章 由分至和第17章 淳樸之民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1章 壺關鏖戰第4章 定南策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10章 趙雲之威第4章 郭嘉投效第26章 移民潮第2章 命運之旅第7章 集商社亞洲河流特徵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6章 銀元稅制第8章 呂布趙雲第12章 賈詡破曹第32章 德黑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