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千古遺憾

千古遺憾

淡薄如絲絹般的霧氣繚繞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劉協坐在桌案前,迎着碧亮的光華,提筆寫着《新道德經》,賈詡陪在他身邊,劉協每寫一段就交付給他過目。

每看一章,賈詡就忍不住點頭,連看了三章之後,賈詡道:“聖上,統一大業就要完成,聖上此後打算如何管理天下呢?”

劉協看了看他,道:“你也聽過羅馬那個使臣馬克西米努斯所說的羅馬制度,你認爲好嗎?”

賈詡答道:“或許有可借鑑,但並不適用,臣不能完全理解,如果臣都不能理解,尋常大臣如何能接受,尋常大臣都不能接受,那百姓們又該如何接受呢?”

劉協放下筆,問賈詡道:“文和知道朕爲什麼要親自執筆編寫《新道德經》?”

賈詡道:“自然是爲了大漢的統轄,讓百姓也能安心從業,遵守禮法!”

劉協道:“歷來新政改革都是側重民生農商,卻沒有考慮過,一個國家要強大,而且是永久的強大,就必須有強大的國民,也就是強大的百姓,什麼叫強大的百姓,能征善戰的百姓嗎?鬥狠好戰的百姓嗎?還是知識豐富的百姓嗎?其實都不是,強大的百姓是遵守律法,有公德的百姓,儒家的君子之道,只會讓百姓望而興嘆,不敢去追隨,因爲這種君子是幾百年才能出現一個人,對百姓根本沒有約束力。百姓沒有自我約束就會散漫,有點小錢就會滿足,你看現在荊州、揚州一帶的百姓,他們過了十年過於安逸地日子,再從這兩州抽調兵員多麼困難。以前新野預備軍一招人,荊州的老百姓都把兒子送過來,因爲新野預備軍可以幫他們養兒子,可現在呢。老百姓家裡養幾個兒子都不成問題,而新野預備軍能招的都是涼州、交州和荊州部分山區的子弟,荊州的就招不到了。換句話說,我們和老百姓說,新野預備軍和其他各地預備軍是國家昌盛不衰地保障,但老百姓不管這些,他們只想滿足自己小家,他們就沒有想過,一旦國家難保,哪裡來的他們那些小家。。@@@網。冷漠啊。冷漠的漢族百姓啊,你看看漠北那些民族,哪家子弟不參軍的,只要國家有難,那是全家男丁皆從兵啊,可咱們大漢地百姓呢,國家一有難,立刻舉家老小到處躲避,寧可土地也不要了。四處躲難也不想把家中男丁推出來從武,國家強徵兵丁就說國家暴政,從這裡可以說,大漢帝國可以配稱一個大帝國,但百姓不配稱大國民。”

“從新野預備軍的問題上就可以看出來,老百姓沒有把自己和大漢帝國綁到一起,天下一頹敗,就把責任堆積到帝王身上。至於大漢的那些文人,也有幾個有真正能夠做到理性呢。咱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孝恆皇帝的時候稅確實很高,但到底有多高呢,朕翻了下洛陽的記載和各縣治記錄,孝恆皇帝時候的糧稅比光武皇帝的時候高了六成,但仔細一算。老百姓還是能活下去。到了父皇早期的時候就不行了,同樣的稅賦情況下。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以文和地才智應該看出來其中的問題了吧!”

賈詡說道:“其中的問題其實很簡單,人口多了,光武皇帝的時候,宛城平均每戶三十畝地,可到了孝恆皇帝的時候每戶只有八畝地,而這一戶的人口還要比光武皇帝的時候多兩到三個人,田裡產的本來就不夠吃了,再一交稅,自然活不下去了!”

劉協用玉尺狠狠一拍桌子,道:“就是這個問題,大漢兩次盛衰都有這個規律在其中,先是百姓少啊,每戶田地都多,此後百姓多了,每戶田地就只能慢慢變少,再加上盛世之時,豪強富族輩出,他們想過的好就拼命買地,百姓手中地地越來越少,百姓多了各地官員都要增加,盛世太平一到了,官員也沒有包袱了,貪污受賄也跟着來了,百姓負擔自然更加重了,實際上呢,百姓一多,感覺國家賦稅也就多了,其實糧食產量到底有多大的增加了,想比光武皇帝和孝恆皇帝的時候,糧食產量不過增加了三成,國家賦稅卻增加了一倍,那是稅重了,不是每戶百姓收入高了,實際上即使不增加賦稅,百姓的收入都是在減少。paóshu8Сom網”

“爲什麼呢,因爲每戶田地多,他們可以想辦法使用牛馬耕,雖然畝產略有降低,但每戶百姓平均產糧增加很多,此後,人口一多,各家各戶只有七八畝地,誰還能使用牛馬耕啊,而且家裡人口也多了,那就細耕細種,表面上看來畝產提高,可是每戶百姓平均產糧降低了非常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漢那些文人所說的盛極而衰都是廢話,大漢也好,先秦也好,春秋也好,是出了不少大賢學者,他們說了很多看起來很有到道理的話,什麼盛極而衰,五德循環啊,其實都是廢話,他們只看到了表象,然後總結一下就得意洋洋以爲自己看了萬物的本質,他們就不用自己的腦袋去想下爲什麼有這種變化,如果能想清楚事實背後隱藏的道和規律,根據這些道和規律來制定新地策略,完全可以讓大漢或者以前的朝廷長久昌盛下去!”

賈詡微微嘆一聲道:“漢人中這種只看表象的人太多,凡事就當成天理,永遠不肯深入一步去追查本身存在的道!”

劉協悠長的嘆息一聲,道:“其次說大臣,孝恆皇帝和先帝治下出了多少貪官污吏,那是數也數不清,最後再說大漢的皇帝,朕地那些列祖列宗中又有幾個能做到胸懷百姓地呢?從皇帝到大臣,從大臣到文人。從文人到百姓,統統都不配擁有這個大漢帝國。可是錯又不怪他們,究竟該怪誰呢,其實朕也不知道該去責怪誰。實行荊州新政,統一大漢這些都不過是微不足道地事情。只不過是處理了大漢地表面問題,但深深存在與內心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朕這一生希望能夠改造大漢的心,而不是僅僅改造大漢的表象。朕和你們這些大臣確實是路漫漫兮!”

賈詡忽然一笑道:“皇上既然如此說,自然心中有了把握,臣等恰逢如此良機,能夠爲聖上分憂解煩,確實是我等地幸運,臣斗膽借用荀大人的一句話,天生聖上爲大漢,天生我等爲聖上!”

劉協委婉一笑,道:“文和用這句話不足爲過,朕也希望你願意用這句話!”

復又道:“朕心中也確實有點把握。和文和也可以直言,朕以爲治國先治民,治民先治教,只有真正合適的教化,纔能有強民,有了強民自然就能有強國,《三家制衡論》只是朕的一個引子,暫時制約儒家,確保新政地開展。此後,朕將對儒、法、道三家和道教都展開更劇烈的改造,這纔是強民之本啊!”

賈詡面色一黯,道:“聖上,恕臣直言,如今的法家和道家,包括道教都控制在聖上手中,可以任聖上改動,但這儒家要動一點都很困難。自孝武皇帝尊儒以來,儒家的地位已經過於拔高,略作調整都非常困難,臣一直以爲恐怕連聖上的《三家制衡論》也未必能夠確保實行很長時間!”

劉協亦黯然一笑,道:“朕又何嘗不知道呢,與其說儒家。不如說孔子和儒家的君子學說被拔的太高了。朕並不是說孔子不是聖賢,恰恰相反孔子確實是漢族中當之無愧的聖賢大士。但不是說聖賢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若是按孔子地君子說治國,那天下不大亂纔是笑話,孝武皇帝尊的是儒家,實際使用卻是法家,因爲孝武皇帝心中非常清楚,孔子的學說也只能是讓人觀賞,讓人敬仰,不能實際用於治國,比如說吧,說皇帝選妃以德不以色,但憑良心說,這個世上哪個男人不愛美女啊,所以儒家要想真正對國家就必須要改,只是要看怎麼改,才能讓那些自以爲是大儒聖賢的人接受!”

賈詡道:“無論聖上打算怎麼改,他們都不會接受,臣以爲聖上之前所作的改動對儒家來說已經算是很大的讓步了。”

劉協看了看賈詡,問道:“那文和認爲該如何處理呢?”

賈詡伸手做了一個“殺”的手勢,道:“凡不退讓者,盡殺之,若不願殺,悉數發配遠方。劉協倒吸一口涼氣,道:“未免有些過於狠辣了!”

賈詡道:“聖上,今日臣是打算直諫到底了,聖上確實是賢明大帝,若是聖上九件大業悉數完成,聖上之功可與三皇五帝相平,然聖上若想實現心中所願,必須克服聖上自己的一個性格!”

劉協冷看賈詡一眼,略有不喜,亦很好奇,問道:“是什麼性格?”

賈詡道:“這個性格放在其他人身上也就算了,放在聖上身上簡直就是千古遺憾!”

劉協揮了揮手,催促道:“你就直說吧,什麼時候學會調朕的胃口了?”

賈詡道:“聖上過於心慈手軟,比之歷代帝王都過於心慈手軟!”

劉協沉默良久,道:“文和所言非虛啊,若是朕狠心點,北方那一對母子,朕早就下手除去了,也就不會有今日了!”

賈詡拜伏於地,道:“臣不求功及千古,亦不求留給後世何等美名,甘爲李斯。”

劉協眼中一亮,扶起他道:“既然你有此心最好不過,陳羣、荀都是仁厚嚴肅之人,確實不方便爲朕處理一些事情,楊修雖然機敏,但權柄過於小,有些事情又做不得,只是日後朕若有待你薄寡之處,你心中應該清楚!”

賈詡笑道:“臣非愚笨之人,聖上儘管放心,臣也會盡力把握尺寸,能巧則巧,絕不令聖上爲難!”

劉協淡淡一笑,道:“天色不晚,你早些去睡吧!”

賈詡躬身退下,劉協撫首嘆道:“確實過於手軟了。”

數十日之後,曹操、趙雲和孫堅接到劉協地聖諭,要求三人在沮授不派遣援兵的情況下,在入冬之前必須收復幽州。

曹操、趙雲、孫堅、郭嘉、凌操和陸遜六人立刻在右北平聚會在一首,一起商討究竟該如何完成這個死命。

曹操先道:“范陽城防堅固,而且對我軍的攻城器械都有了剋制,也和信都一樣修築了石門,這樣一來,我們要想在入冬前完全收復幽州,恐怕有些困難,諸位可有良策。”

郭嘉笑道:“聖上何嘗不知道範陽城城防堅固呢,所以並沒有讓我們攻下范陽城啊!”

陸遜呵呵一笑,道:“是啊,聖上並沒有下令必須奪范陽城!”

曹操詫異道:“若是不奪范陽城,我等如何能夠收復幽州?”

郭嘉笑道:“何不在廣陽郡的薊縣(今北京西南)設幽州置所,實際上幽州的地界除了當年劃歸遼州的昌黎等郡外,長城內的廣陽、代、涿、右北平、遼西郡、漁陽六郡,我們沒有掌控的就只有漁陽郡,實際上漁陽郡也就是因爲范陽城的因素沒有去力爭之外,其餘五郡都在我軍手中,幽州可以說已經歸屬朝廷了,問題就集中在如何控制范陽城,而不是攻下范陽城!”

曹操暗自不解,卻不併明言,乃大笑道:“奉孝之言果然精妙!”

孫堅則很老實地直問道:“但范陽城中還有十五萬大軍,此外還有二十萬的壯丁,若是不攻下來,他們也可以隨時反擊啊,這個幽州還是不能說收復了啊!”

郭嘉默笑不語,微微給陸遜一個眼神,陸遜道:“我有一策,可將范陽城那十五萬大軍、二十萬壯丁視爲泥人。”

第9章 靈帝父子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2章 臧洪南投第21章 帝國盛世第9章 廉政之刃第24章 亂血之東亞洲河流特徵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0章 黃河水患第1章 大漢疆域第10章 金陵建設第11章 父子夜話第4章 人之天賦第29章 陰陽有別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9章 賈詡孫堅第18章 海灣風雲第10章 經濟帝國第25章 皇子劉巍第6章 計緩劉備第9章 永定西涼第8章 帝王使命第1章 楚王選妃第8章 呂布趙雲第9章 遼州風雲第24章 西域雄獅第18章 海灣風雲第7章 四大神匠第19章 司馬之局亞洲河流特徵第13章 隴西安定第24章 西域雄獅第3章 天地之災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15章 南陽潰敗第24章 帝王之家第9章 欲謀青州第12章 賈詡破曹第7章 集商社第27章 高原血戰亞洲農業類型第19章 司馬之局第5章 翼衛精兵第7章 帝國之夢第24章 西域雄獅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9章 陳登父子第17章 長安圍困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18章 騎兵之魂第8章 備戰寒潮第9章 迴歸洛陽第26章 吞噬主義第21章 文化運動第6章 商軍策第15章 神秘祭祀第5章 三家制衡第29章 陰陽有別第30章 大漢新語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4章 賈詡之志第13章 帝國風範第1章 初降漢室第4章 定南策第1章 初降漢室第8章 天地之學第8章 伊籍故友第2章 草廬夜談第23章 科技時代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2章 小喬初嫁第11章 迎娶月英第27章 由分至和第33章 太子妃第33章 內陸統一第13章 大漠風塵第20章 覆滅之手第6章 計緩劉備第9章 雙重標準第9章 永定西涼第36章 羅馬之鷹第4章 襄陽軍備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21章 文化運動第19章 司馬之局第6章 穎川對峙第2章 治略九卿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11章 封藩楚王第5章 翼衛精兵第4章 丁原談馬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17章 楚地官制第3章 執政同盟第34章 諸王時代第5章 賈詡絕計第6章 解鈴人第27章 亞洲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