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

漢獻帝新傳*大漢帝國地理篇 大漢帝國主要軍隊

大漢帝國的軍制採取的是三將三尉制,將尉的培養主要依靠新野、西涼、淮安、南海、濟南、洛陽、江南、成都八大軍院和襄陽軍府的學院制與預備役結合的培養體系。

早期楚王只有荊州之地的時候,楚軍擁有鎮中、鎮西、鎮南、鎮北、鎮東五支正規和禁衛軍的翼、衛、海三軍。

勇武鎮北軍以皇甫嵩的三萬雍州兵爲主,現招募北方流民兩萬人進行補充,騎兵爲主,輕步兵爲輔,重步兵次之,只有水軍一千人不到,負責在新野襄江上游接應自襄陽北上的物資。勇武鎮北軍以南陽、新野兩郡爲駐地,以宛城和新野城爲駐防重地,左可攻漢中,右可進中原腹地,上可直揮京師。

忠義鎮南軍以在幷州北部徵募的壯丁和當地徵募的荊、交兩州壯丁爲主,吸納部分荊州部隊,採取重步兵、水兵、騎兵並重發展,輕步兵次之,轉駐長沙。忠義鎮南軍以向南徵交州和平定山越叛亂爲主要職責。

虯威鎮東軍以原有荊州駐江夏、江陵的水軍爲主,北方徵募的壯丁、流民進行補充,負責江夏、江陵兩郡的防守。整個鎮東軍水兵佔據百分之八十,輕步兵和騎兵爲輔。

鎮中軍和鎮西軍成立的時間相對較晚,鎮西軍是於中平六年中期成立的,將軍爲魏延,鎮中軍的成立更晚,在丁原南退之後的初泰元年,鎮北軍開始轉型,向純衝鋒騎兵發展。

鎮中軍的職責是鎮守京都,由於襄陽城一直沒有遭遇戰火,鎮中軍並沒有建立顯赫的戰功,在後期抽調部分鎮西軍精銳進入,移遷到天京,降爲天京駐防軍,並從各定番號軍中抽調將尉,爲大漢帝國唯一達到十萬,且以漢軍正規軍費軍備補給的駐防軍,並且榮升在四大綜合兵團之一。

鎮北軍後期在幷州戰役中全軍覆滅,這支大漢僅有的重騎兵團被迫轉向遊騎兵建制,這也成了南太祖劉協心中一道永久的疤痕。

鎮西軍戰功顯赫,然在國內基本統一後,爲了實現主力軍團騎兵化的建設目標,鎮西軍原有主力降爲西京駐防鐵軍,是大漢帝國內最強的駐防軍團,擁有五營準漢軍軍備和軍費配給,改由霍俊擔任將軍。

初泰五年之後,定東軍、定南軍和定西軍開始成立,徵西軍也正式設立。

定東軍最初豫章一帶的壯丁爲主,後期逐步轉化爲丹陽主力軍團,是徐庶平定三州的主力軍團,早期由孫堅統領,在孫堅調升大漢帝國徵南大將軍之後,由呂蒙統領。

在結束國內戰爭之後,定東軍降爲南京駐防軍。

定南軍的基礎是鎮南軍在丹陽化替換下來的荊州本地弓弩兵爲基礎,爲大漢少見的純步軍團隊,其中弓弩兵佔據了四萬人,純步兵只有一個營,約一萬人。

在結束國內戰爭之後,定南軍從洛陽調至南海,部分降爲廣州駐防軍,部分進入徵南軍,參加了大漢帝國統一安、泰兩州的戰役。

定西軍和徵西軍都是涼州的本地兵團轉化而來,他們是大漢帝國遊騎兵的始祖,並一直擔任主力遊騎兵團的責任,後期挫敗安息主力騎兵團的戰績更讓兩軍聲名遠播海外。

定西軍在國內統一後,改番號爲鎮西軍,由原定西軍將軍擔任鎮西軍將軍,並和徵西軍一同參與了大漢帝國和安息帝國的最終戰役——圖蘭戰役。

在圖蘭戰役結束後,定西軍以鎮西軍番號留守圖蘭平原。

定北軍是在中原會戰之後,青州兵系組建的綜合兵團,一直沒有遭遇大規模戰役,後降爲駐防軍,成爲濟南駐防軍。

徵西軍是馬騰原系兵團,後期融入張頜的冀州精銳,成爲大漢四大綜合兵團之一,在結束了帕文戰役和圖蘭戰役之後,馬騰退回京都,其子馬超繼續同齡徵西軍,參加了大漢帝國和貴霜帝國的三次大規模戰役,爲大漢平定中亞、南亞立下漢馬功勞。

徵東軍是曹操原系兵團和龐德兵團融合的綜合兵團,同樣是四大綜合兵團之一,主導了興州戰役,並和趙雲的徵北軍一同參與了幽州決戰,其後鎮守在興州,並極力向北開拓,大規模了開拓了遠東地區,隨着海寧港的規劃,徵東軍也融入的水軍體系,成爲一支真正的綜合兵團。

徵南軍,徵南軍最早是司馬懿的長安原系軍馬,後由於司馬懿拒不交出軍權,在南太祖的壓制下,徵南軍改建,由孫堅領銜,主力軍改爲丹陽兵,是大漢第一支可以實現大規模登陸作戰的綜合兵團,位列四大綜合兵團之一。

徵南軍在成立後,參加了大規模的幽州戰役,其後轉戰南方,爲大漢帝國平定安、泰兩州立下汗馬功勞,並發現了澳州,在孫堅之後,由陸遜掌管,在陸遜的指揮下一直打到波斯灣,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大漢帝國最西方的貿易據點,是大漢帝國海上帝國霸業的中心軍團。

徵北軍,徵北軍的基礎是大漢多年培養的新野預備軍,是大漢最大的純騎兵軍團,擁有十萬遊騎兵,由於其兵種單一,通常作戰都有兩支禁軍的重騎兵營和控鉉騎兵營搭配作戰,或者有南驪等部族兵團搭配。

大漢的水師建設首先是從禁軍的四大海營開始,其後增加淮安海營,此後隨着戰爭需要,五個海營開始整合,最終形成了黃河、長江兩個內陸水師和北海、東海、南海、西海六大水師。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海和西海水師,他們都極大了開拓了大漢帝國海上疆域,而北海水師的向北開拓,最終也抵達了阿拉斯加附近,而東海水師則長期鎮守渤海灣和遼州海峽之間,並參與了平定瀛州的戰役。

大漢遠征軍,這是在大漢帝國主導下各集商社集中成立的遠征軍,由淩統出任總都督,總人數超過三十萬人,一直打到了羅馬境內,在成爲羅馬主要的守護力量的同時,爲大漢帝國在西方的貿易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也爲大漢帝國實施東西雙極文明戰略提供了保障。

並且是此後大漢長期派駐遠征軍前往羅馬壓制當地蠻族的先例,當然這支軍隊全部軍費是由羅馬帝國提供。

第19章 交州安定第12章 賈詡破曹第6章 神匠馬鈞第11章 迎娶月英第24章 西域雄獅第14章 關羽之敗第9章 欲謀青州第25章 烏孫突襲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6章 銀元稅制第4章 最終決裂第19章 新銀稅制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39章 軍備貿易第6章 麻鋼神兵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7章 沮授之約第16章 曹操初敗第18章 新女性第16章 草原之鷹第29章 邦聯王國第7章 劉備軍機第21章 烈焰之心第8章 呂布趙雲第4章 海洋帝國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5章 南陽潰敗第24章 帝王之家第12章 平定北方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1章 荊州治效第1章 襄陽風華第26章 中亞強敵第1章 青州風波亞洲河流特徵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14章 四面反擊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10章 靈帝密旨第26章 移民潮第12章 泰州攻略第7章 滿寵訪楚第17章 完美帝國第8章 噩夢弩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36章 大法典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6章 曹操初敗第27章 由分至和第17章 首帥之責第24章 亂血之東第4章 郭嘉投效第6章 解鈴人第23章 守望之冬第9章 賈詡孫堅第30章 大漢新語第5章 九年籌備第5章 曹操之擇第5章 袁紹速敗上架公告第3章 出藩之策第33章 內陸統一第10章 趙雲之威第12章 泰州攻略第3章 幷州丁原第24章 西域雄獅第29章 羅馬使團第9章 全線侵擾第14章 關羽之敗第1章 青州風波第3章 孔明現身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26章 明爭暗鬥第4章 襄陽軍備第1章 紛亂之秋第1章 襄陽風華第35章 青年移民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18章 海灣風雲第7章 水鏡學府第11章 壺關鏖戰第3章 幷州丁原第13章 晚宴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第8章 帝王使命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26章 中亞強敵第9章 河東之圍上架公告第34章 京都之爭第9章 遼州風雲第7章 十二神兵第33章 太子妃第2章 皇甫嵩第3章 江東安定第27章 亞洲最強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5章 才子猛將第21章 五子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