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治略九卿

《襄陽治略》送到盧植手中的時候,把盧植驚得兩個時辰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急忙召集荊州官員、才子集中商量,在得到當地望族和各大名士同意後,諸人都加入到細緻的補充和彙編工作中,連龐德公、司馬徴和黃誠彥都經常出入盧植府中討論此事。

經三個月補充、整理和彙編,新的《襄陽治略》問世的時候已經有三萬兩千字,抄寫八十份,送往荊州八郡各府各軍。縮寫《襄陽治略》,將涉及軍事部分栓除,壓縮至三千字,抄寫八千冊,送京師千冊,送各地大士兩千冊,送各地豪門望族五千餘冊。

一時之間,各地名士望族都在談論楚王這個天縱奇才所編寫的《襄陽治略》,這個既膽大創新,又能在百姓和望族間取個平衡的《襄陽治略》在全國引發了一股效力荊州的浪潮,無數名士儒將前來荊州效力。

靈帝看完《襄陽治略》,大笑不已,從民間聘來的華神醫問靈帝何事如此高興,靈帝指着《襄陽治略》道:“神醫可看過此書?”

華神醫道:“自然看了!”

靈帝問:“神醫覺得如何?”

華神醫笑道:“荊州百姓之福!”

靈帝大笑:“孤皇子所寫,楚王果然不愧爲天縱奇才!”

曹操和袁紹也拿到一本《襄陽治略》,曹操問袁紹:“本初覺得這個楚王如何?”

袁紹道:“黃口小兒,所說之事華而不實,稱之天縱奇才實爲笑談!”

曹操道:“我倒覺得七分實用,三分冒險。”

袁紹冷哼一聲,帶兵執勤而去。

在《襄陽治略》得到荊州各士認可後,荊州官員人手一本《襄陽治略》,以此治理荊州。

呂布亦看了看《襄陽治略》全卷,雖有多數地方不太清楚,但只看關於軍事部分,拍卷大笑,謂張遼、趙雲等人說:“我王實天縱奇才,佩服萬分!”

張遼和趙雲得到也都是《襄陽治略》全卷,每日研讀,心中早有所悟,皆道:“遇此主,實乃平生大幸!”

對劉協而言,最好的消息是以徵調荊州原各郡軍士遴選精兵良將時,發現了夢寐以求的黃忠、魏延、文聘、霍俊四位大將,荊州豪門蒯良、蒯越,名士伊籍、婁圭等人前來效力,徐州豪門子弟張昭、張竑兄弟前來效力,原荊州水兵準頓完畢,主要將領蔡瑁、蔡中、蔡和、蘇飛願入楚軍。

有揚州水寇蔣欽、周泰領水兵三千人來投,盧植不願收之,荀攸、高順見他們武藝高超,水上技巧純熟,所帶三千水兵猶盛蔡瑁所謂的精兵,故特來求劉協收之。

劉協在一片竹簡上寫道:投效朝廷顯大義,厚賜重用示誠心,亂世英雄多草莽,以此爲表招羣英。

荀攸大喜,道:“可令他們建鎮南軍,蔡家三人可練兵,惜不能深悉兵法,亦無應變之智,難堪大用,文聘弓馬射水全能,深諧奇正之道,知義重氣節,可爲上將,亦以文聘爲虯威中郎將,領虯威鎮東軍,以蔣欽、周泰、蔡瑁爲大將,蔡中、蔡和、蘇飛爲校尉。”

————————————————————

PS:正史中是沒有蔡中、蔡和的,或許就純屬老羅八卦,在這書裡,我就不打算讓他們出現太多了。

————————————————

劉協點頭,讓荀攸如此照辦,並令黃忠、霍俊入高順帳下,令魏延調入皇甫嵩帳下效力,又令陳羣將收復水寇之事令人傳遍天下。陳羣會意,一笑而去。

此事傳出去半月餘,劉協一心想調的大將甘寧率五千錦帆水賊來投,其人孔武有力,身高八尺,面黑中透紅潤,雙頰消瘦,最有意思的是腰際掛有一個黃銅鈴鐺。

劉協令他見自己,甘寧跪拜方起,劉協並與他討個鈴鐺掛在腰間,對陳羣說:“如今本王有此鈴鐺,日後出入荊揚,惡霸皆避本王也!”

甘寧見楚王劉協果不計較自己出身,又暗中讚揚自己所爲,欲百死以報知遇之恩。

劉協讓他入文聘帳下效力,與蔣欽等同爲大將。

從京師運來的錢財數目驚人,費六百人之力至七月底才完全點清,總計黃金五十六萬斤(摺合今天計量單位二十八萬斤,再摺合就是280噸,這個數字也不是很嚇人,大概堆起來也就一個穀倉那麼多),白銀八百萬斤,珍珠五百六十箱,奇珍異寶三百箱,精緻玄鱗甲六千件,各式強弩四千把,鐵胎弓五千張,精絹八千匹,糧草六千石。

其實六百車貨物單輪重量,貴重金屬佔了十分之七八,所謂糧草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

這些錢可以算得上大漢五年的賦稅在此,荊州糧草充足,爲了等待隨時即將到來的大量流民,又向徐州大量購買。

《襄陽治略》全卷問世以後,大量從青、豫、徐三州避難得士子和豪門望族越來越多,荊州八郡官職都已經選擇較爲合適的人才任職。

在《襄陽治略》全卷中,在楚王劉協五點簡略上增加楚王府建制革新問題,如了原有漢制基礎上增加治略臺、楚王內治臺、幕僚臺、軍機臺,治略臺設治略九卿,楚王內治臺則是主要的家臣,協助打理楚王日常事宜;幕僚臺則由最出色的謀士擔任幕僚參事,出謀劃策,在外地的時候甚至可以代王命行事;軍機臺設軍機參事,專門收集各地信息。

到了九月間,盧植、皇甫嵩、楊彪、荀攸、蒯良、種拂、陳紀、張昭八人成爲楚王府治略臺治略九卿中八員,而代劉協參與治略政論的陳羣是第九人。

在九人協商和調動下,整個荊州的八郡官員進行了大規模調動,以確保《襄陽治略》能夠完全實行下去。

第38章 十二神使第24章 五軍變革第20章 廣富主義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6章 曹操初敗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9章 雙重標準第4章 孔明赴會第5章 才子猛將第15章 新楚內治(三)第1章 楚王選妃第3章 萬農書第8章 伊籍故友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31章 耶路撒冷第13章 鐵血控鉉第21章 文化運動第10章 金陵建設第4章 賈詡之志第20章 覆滅之手第8章 呂布趙雲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10章 黃河水患第38章 十二神使第1章 初降漢室第6章 陳羣相伴第3章 萬農書第9章 賈詡孫堅第18章 內鬥第30章 大漢新語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35章 亞漢王第9章 欲謀青州第17章 京都新政第3章 法正笑談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9章 賈詡孫堅第8章 楊彪父子第18章 海灣風雲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2章 親征益州第18章 內鬥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5章 九年籌備第10章 趙雲之威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8章 興州大捷第30章 大漢新語第3章 天地之災第31章 耶路撒冷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6章 陳羣相伴第4章 最終決裂第24章 帝王之家第37章 文明之刃第6章 周瑜之銳第34章 阿非利加第37章 文明之刃第15章 南陽潰敗第1章 大漢疆域第12章 賈詡破曹第9章 靈帝父子第22章 巨靈之嘆第20章 東非之旅楔子第12章 卸任第3章 內政風暴第10章 黃河水患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1章 會見閻行第6章 商軍策第2章 大國民第3章 內政風暴第4章 孔明赴會第14章 四面反擊第9章 陳登父子孔子和老子之辨第11章 封藩楚王第9章 河東之圍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0章 金陵建設第5章 袁紹速敗第8章 備戰寒潮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6章 鐵翼飛翼第28章 興州大捷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20章 東非之旅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7章 淳樸之民第25章 烏孫突襲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32章 帝國風華亞洲農業類型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4章 南北賦稅第12章 賈詡破曹第5章 翼衛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