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誰識茶中味(下)

“我說……呵呵……”

徐韓爲一瞬間怔住了,他突然發現自己很傻,面前這個少年貴公子的城府遠非他的年齡能比,而自己經過了李兌之變,內心裡卻依然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想到這些,徐韓爲反而坦然了,緩緩地坐下身舒了口氣笑道,

“徐某今日猶如李兌當日。李兌在相邦手裡死的不冤,他自以爲心思縝密,只當相邦是個少不更事的少年,卻忘了相邦是先王嫡血,而先王十五歲時便能臨危力拒五國之兵。”

徐韓爲這番話隱隱含着罵人的成分,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王何不也是麼?他明面上在誇趙勝勇謀,說自己跳不出趙勝的手心,暗中卻是在心灰意懶之下恨罵趙王懦弱無能。趙勝輕輕的哼笑兩聲,搖了搖頭道:

“徐上卿這些話說錯了。李兌並非死在趙勝手裡。而是死在他自己手裡,安平君去世之時他爲何要爲趙佗、趙代請封?這正是因爲他尚無對抗宗室之力。趙氏累世所積,樹大根深,他李家子孫要是沒有幾代人積聚力量,根本不要指望像齊國田氏一樣代姜氏而自立。所以即便沒有這次宮變,李兌專權攬政、欺凌大王,最後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徐韓爲突然想起自己當初暗中與李兌爭權的事,不覺頹然的垂下了頭去,半晌擡起雙掌在臉上恨恨的抹了兩把,豁出去了似地說道,

“既然相邦挑明瞭蒙驁的事,徐某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徐某是齊人不假,但弱冠入趙,這麼多年早已將自己當成了趙人,當年先王變革,大趙一躍雄冠山東,雖還不至於一力拒秦,但若是假以時日,也不見得沒有可能。然而沙丘一變,大趙盛極而衰,徐某身爲趙臣,莫非便沒有絲毫心痛麼?若說蒙驁勸得動我,倒不如說是趙國如今漸漸沉淪的局面讓我心死了!”

趙勝嘆了口氣,緩緩說道:“好一個心死,好一個沉淪。徐上卿既然敢明說,趙勝也不妨敞開了相問。以徐上卿之見,我大趙四年前爲何會有沙丘宮變?”

沙丘宮變對徐韓爲來說是極其敏感的,他原先在趙成的親信之中遠比李兌吃香,然而正是因爲沙丘宮變中他不但退縮了,甚至還苦勸過趙成,才使李兌成爲了趙成的接班人。徐韓爲見趙勝把話題扯到了那麼遠的事上。不免有些愕然,小聲應道:“乃是因爲先王欲兩子並立。”

趙勝點了點頭道:“不錯,沙丘宮變是因爲兩子並立而起,安平君、李兌因平亂而圍沙丘宮,以我趙律等同謀逆之罪,安平君要是不把事做絕了只能一死。不過趙勝今天並不是想舊事重提,再去論兩個死人的罪名,只是想問問徐上卿,先王在沙丘宮中被圍整整三個月,爲何沒有一個忠勇之人前去勤王救駕?”

徐韓爲靜靜地望着趙勝,眉宇之間隱隱現出痛苦之色。頹然說道:“趙國爲何沉淪,先王便是爲何而死的。”

趙勝聽到這裡忍不住翹起嘴角笑了兩聲,說道:“徐上卿是難得的明白人,這正是我明知你與秦國交通卻不拿不問的原因所在。”

“你……”

徐韓爲啞然的擡起頭不相信的向趙勝望了過去,趙勝不以爲意的笑道:

“先王被圍而無人施救全在於胡服騎射四個字上。胡服騎射興我大趙,然而整個過程先王所受阻力徐上卿卻是親眼所見的。爲何會如此?與其說因爲守舊,倒不如說是一個利字在作怪。先王興胡服騎射、變革步甲軍陣、大批啓用胡將胡卒,興異地任用之法將大量卿大夫遣往胡蠻之地做官,更將宗室封地用人用物削奪過半。如此一來趙國倒是因變而強,卻多有人因此失權失勢,豈有不反對的道理?

他們雖然不敢明着來,但到了沙丘突起宮變時先王落了窩藏叛逆的罪名,再加上安平君勢大,固然有人是不敢去救,但又何嘗沒有人是根本不想去救呢?後來先王崩逝,安平君和李兌雖然保留了胡服騎軍,卻盡逐其中胡將,更大肆迫害先王重用卿士,致使文臣武將紛紛逃離趙國,趙國要是再不沉淪豈不是沒有天理了。先王僅僅只是變革了軍制便落了這樣一個下場,哼哼,更不要說商鞅、吳起那樣的變法了。”

徐韓爲聽到趙勝的冷笑心裡不覺有些發毛,但聽見“商鞅、吳起”四個字,轉瞬間卻暢然笑道:“這樣說來相邦不拿不問卻屈尊來寒舍明告,是爲了給趙國多留一個人才而救拔韓某,要讓韓某做羽翼爲相邦增勢了。”

明白人就是好說話,趙勝笑了笑說道:“趙勝此舉是爲大趙也是爲了私利。徐上卿和別的人只要有治國之才,到了哪個國家都可以被奉爲上賓,而趙勝身爲趙國公子卻與趙國休慼與共,無從他顧。趙國興便是趙勝興,趙國亡便是趙勝亡。如若只是想保住如今局面,就算不殺徐上卿至少也要將你淪入囹圄,但趙勝不想讓趙國繼續如此沉淪下去,以至於不知何年便會亡於秦國之手。爲此趙國必須變革,但變革卻又不知會損了多少人的利益,到時別說變革難行,恐怕我自己都會落一個先王的下場。如此徐上卿還不明白趙勝的意思麼?”

徐韓爲輕嘆了口氣道:“好一個直言不諱,只不過公子也說了,變革哪有那麼容易。徐某甘受蒙驁蠱惑,自然有自己的考慮。”

“考慮?”

趙勝洞明的笑了一聲,

“蒙驁來見徐上卿無非只有這樣幾句話:徐上卿在趙國身份已經尷尬,做他想之日必然不遠,但山東各國對趙國或求或懼,都非徐上卿可去之處。唯一的出路便只剩下了投秦。然而秦國卿士繁多,徐上卿就這樣去了絕不可能再有今日之富貴,那麼要想盡量多保就要在趙國爲秦國做些事。做什麼呢?一則竊取機密,二則擾亂朝堂決策,爲秦國對付趙國立下功勞。徐上卿,蒙驁可是跟你說過秦國準備舍韓魏而先攻趙。這些話徐上卿當真相信麼?”

現在就算趙勝再說沒抓過蒙驁,徐韓爲也不絕肯信,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徐韓爲嘿嘿一笑,說道:

“相邦果然非常人也。以徐某之見,只怕先王之明也不及相邦。趙國與秦國接壤之處只有晉陽,晉陽城高地險,西據大河,南阻蒲陽,秦國若是定不下韓魏再找攻趙他路攻進來也沒那麼容易,所以這些都只是些威脅人的虛話。不過這些話徐某不信也得信,畢竟徐某已無出路,也只能順着蒙驁的意思來了。”

趙勝不以爲意的笑道:“那麼現在呢?”

“現在?山東各國徐某想去也沒人敢收,相邦既然給我留了生路,去秦國更是下下之選,我還能如何?”

徐韓爲斜斜的覷了趙勝一眼,

“只是相邦大志在胸固然令徐某敬佩,然而如今外有強秦虎視,內有隻顧私利之人相阻,而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宗室權貴,相邦身爲趙國公子宗室之長可謂是步步難行,能怎麼做,又能做什麼?重行先王之道還是學秦國之法?沙丘宮變不遠,前又有商鞅爲戒。如今李兌是倒了,但趙國的大局面卻沒有多少改變,大王即便想力挺相邦,恐怕以其能力也撐不住架子。相邦只要略有異動便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着。如今相邦是公子之尊,只怕到時候就會有人爲了一個利字不認尊卑了。”

趙勝笑道:“先人之道皆可因需而用,卻不能照搬。變革之事最難之處就在於如何分配一個利字,如果始終困於一隅,利只有那麼大自然你多一口我就少一口,難免要得罪人。如今秦國愈強,趙國更落後手,要興變革只有本末之道兼顧,多措並舉才能追回機會。如此大量用人之際豈不是能顧全更多人之利?多一個得利之人便少一個得罪之人,再將不得不得罪之人除之便容易了許多。至於秦國我倒不怕,即便他們猶如虎狼,雙拳又能抗得過四手麼。徐上卿以爲如何?”

“雙拳四手……”

徐韓爲不是傻子,知道趙勝必然已經有了先手的動作,所以這四個字剛剛脫口而出,接着便徹底將秦國拋諸了腦後,目光中滿含着興趣笑微微的略傾身向趙勝看了過去,

“這樣說來下官便是個得利之人了,只是不知如何纔算是本末兼顧、多措並舉?”

第221章 先讓幾分第170章 着名地名第234章 想一塊兒了第42章 心(上)第35章 糧食(下)第213章 弭兵之戰(下)第20章 名將(下)第58章 悟(三)第35章 糧食(下)第4章 夜襲(下)第161章 只要你好好的第191章 迫在眉睫(下)138章 兄弟倆並肩上第55章 臨淄(上)第35章 糧食(下)第228章 最後的談判(下)第207章 小子,你別狂(下)第129章 靜,動第232章 大怒第197章 夜雨(上)第57章 退還是進第46章 交易(下)第152章 退,還可退麼?第3章 奇女(上)第7章 赴魏(下)第141章 濟西之戰第40章 鑄鍛第162章 定海石第12章 街遇(中)第73章 擊缶亦慨然第5章 招賢(上)第230章 無法之法第54章 原上狐(下)第64章 拼了146章 窩裡算計不算算計第26章 試探(下)第187章 新仇舊恨(上)第218章 浮萍第125章 主母第129章 靜,動第42章 心(下)第1章 公子(下)第164章 驚天下(上)第151章 輿論戰第47章 單于第25章 兩謀(上)第60章 推磨第55章 臨淄(上)第193章 第一要務第95章 難爲厚道人第222章 趙秦之別第86章 間諜在行動第122章 佳期-第65章 對策第188章 新仇舊恨(中)第177章 外圍的應對(下)第31章 所歸(下)第72章 八卦神人第1章 公子(下)140章 趙相邦與諸國約第63章 壞老頭兒第142章 心之敗第102章 開誠佈公第1章 公子(下)第122章 佳期-第120章 談判-第186章 漣漪漸擴(下)第60章 推磨第176章 外圍的應對第176章 外圍的應對第196章 倔將軍對陣準君王(下)第59章 世外人(上)第213章 弭兵之戰(下)第166章 你也忒實誠了吧!第13章 宴飲(下)第176章 外圍的應對第8章 畋獵(下)第202章 國之根本第50章 我,不是先王(上)第157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218章 浮萍第125章 主母第158章 別當俺們爺們兒好欺負第169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49章 都在準備(上)第50章 我,不是先王(上)124章 任他風疾我自閒庭第141章 濟西之戰第94章 各有路數第120章 談判-第96章 無心總被有心算第58章 悟(三)第47章 單于第56章 脣亡齒寒第89章 亂了套了第141章 濟西之戰第11章 揚名(下)第221章 先讓幾分第105章 宜安第147章 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