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初對張悌作死派過來的酒企工作人員下手之後,王頎,就已經開始暗中在邊境佈局了,因爲王聰事先說了:未來一段時間(具體時間不好說,不過不會拖得太久),武陵即將出現大波動,人心喪亂,到時候就是你王頎太守擴充領土的最好時機,不說勢如破竹也差不多了。
王頎雖然說也做出了部署,不過一開始的動作還是有點遲緩的,畢竟,怎麼混亂,王聰並未明說(主要是他也不知道),而且,動作太大的話,也容易被人察覺,別忘了,可是剛剛端了人家的生意啊。
沒多久,當張悌一套“作死”組合拳打出來之後,王頎就知道,機會來了。只是有點好奇:這麼損的主意,究竟是誰琢磨出來的,怎麼這張悌就鬼迷心竅信了呢?而且,看樣子效果好像還不錯,真的搜刮了不少錢啊(眼饞)。
隨後,部署動作開始加大。
放在往常,這種動作,細心偵查一番,早就被發現了,可是,眼下並非尋常之時啊,武陵的這種整頓已經擴散到了軍中,從軍官到士兵也都有點人心惶惶,自然也就疏於防備了。
當無數個馮佔陽這樣的人也紛紛進了囚籠之後,王聰遞出了情報,裡面只有一個字:可。
王頎明白,這是時機到了,可以動手的意思。
隨即,祭出了數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後,悍然率領15000大軍入侵武陵。
理由一:前段時間,從武陵境內滲透運進大量私酒,質量低劣,嚴重威脅了三巴地區淳樸人民的身心健康,對此種肆無忌憚的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行爲,必須加以嚴懲;
理由二:根據可靠情報顯示,武陵某些人正是通過偷偷收購三巴人民的救命糧來製造劣質假酒,而且,已經逮捕的某些人,都具有武陵官方身份,更是令人髮指;
理由三:這段時間,堂堂武陵太守張悌,不思報國,不思給人民打造一個安穩的戰後環境,反而窮兵黷武,陳兵邊境要對我三巴動手,並且,還以種種滅絕人心、滅絕人性的手段殘酷對待武陵人民,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關你毛事啊),爲此,以王頎太守爲首的一批正義人士,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必須做出行動;
理由四:三巴地區有不少巴人的親屬,在武陵一帶活動(當初鄧艾他們在這裡幹仗的時候躲避過去的),誰曾想,這段時間以來,卻因爲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這幫巴人居然很能賺錢,一個個搖身一變成了大商賈),遭到了非人虐待,所以,出於對“僑民”的負責,必須施以人道主義援助。
額外聲明:此次軍事行動並非是對吳國開戰,並非是對荊州牧王迪有所不敬,甚至也不會干涉到周處以及其他吳軍勢力,只是單方面的對武陵太守張悌而言,屬於“私人恩怨”和來自“正義人士”的一聲怒吼,希望其他人不要干涉進來(當然,如果能幹掉張悌的話,之後我走不走,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對於王頎的行動,尤其是那一大堆令人作嘔的說辭,王迪還好說(幕後操縱者,只是沒有具體幫着編排這些所謂理由而已),周處是有些吃驚的,雖然知道他在邊境有動作,可那也是以爲張悌鬧得太兇,一種自衛而已,誰曾想,還真的就下手了。
張悌,先是懵逼,繼而勃然大怒:要不是你先前對我那些酒廠下黑手,怎麼會有後面的一系列動作?最噁心的就是說什麼假冒僞劣產品,去你的吧,你是不知道那些酒投放在市場上有多麼的受歡迎!
不過再譴責也是無濟於事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方面要求王迪和周處等友軍部隊,或在後方提供支援,或從側翼攻入三巴地區迫其撤軍,一方面調集手下的精銳部隊,準備誓死抵抗。
之前這段時間沒少通過沒收商人家產,處罰“貪腐”官吏來塑造官場風氣,尤其是幹掉一批“不聽話”的,扶持上來一批心腹,凝聚力那是槓槓的,更別說最後這一套組合拳,老百姓通過勇於揭發檢舉也撈到了不少好處,就算不能將敵人擊毀,阻遏其攻勢,保衛家園,拖延到援軍到來總是沒問題的吧?
最關鍵的一點自信在於:張悌得知王頎此番前來的不過是15000人馬,其中還要有3000多人去在側翼防備周處軍的威脅(周處明確表態,一定會率軍在側翼呼應,而王迪也拍着胸脯保證,雖然在軍力上不能做出什麼實際支持,但是,在錢糧方面,尤其是糧食方面,沒問題,一定敞開了供應,第一時間運送到前線,讓張悌的小弟們吃飽喝足了,給他王頎好看),而自己呢,整合之後,已經有20000大軍在手,在這20000大軍背後,還有十數萬武陵百姓同仇敵愾(才發現,能發動起來的就這麼多了,其他人,要麼是年齡性別不合適,要麼是被處罰了不敢用,要麼是已經不知所蹤),所以,定叫他王頎有來無回!
然而,沒想到,開戰之後,吳軍的表現大跌眼鏡,和戰前的種種設想比對起來,光速打臉啊。
王頎制定的策略不是穩紮穩打,蠶食武陵全境,爲了配合他的政治宣傳口號,採取的是直撲臨沅一帶的“斬首行動”,以1000大軍,分成十隊,多點開花,從涪陵邊境出發,直撲遷陵和酉陽,當地守軍居然直接……開城投降,而後,也沒有分兵占城(王聰拍着胸脯保證說不用擔心後路被斷),直奔沅南而來。
王頎之所以敢於輕信,是因爲戰場上的形勢也在配合王聰這一論斷,不說吳軍和當地百姓都望風歸降,就連那些沒被攻擊的區域也都羣起響應,尤其是充縣和漊中一帶,本就屬於叛亂髮生地,一見王頎來了,更是打了雞血一般,恢復了往日裡的氣色,公開聲稱奉王頎爲王師,還以一己之力抗住了側翼的周處那“強大的攻勢”。
好在,外圍防線一擊即破之後,核心地帶,也就是臨沅—沅南—龍陽一帶,倒也是衆志成城,那些靠着出賣他人爬上高位的宵小之徒,終於意識到,如果張悌完蛋了,這武陵被王頎翻了天,尤其是那些關押在牢獄之中還沒來得及處死的仇家,一旦出來的話,自己可就完蛋了,所以,也還算知道拼死抵抗,再加上王頎即便搞了一個斬首行動,可是,深入腹地,難免戰線拉得太長,後續跟不上,一時間,陷入了僵持階段。
就在張悌稍微鬆了口氣,以爲就要否極泰來的時候,更缺德的事情發生了:王迪好不容易從南郡運來的軍糧,居然“跑偏了”,沒有送到正在殊死抵抗的吳軍手中不說,半道還被王頎軍“誤打誤撞”,一網打盡。
這一惡劣事件打擊實在是太大,一方面,苦苦支撐,距離彈盡糧絕只有一步之遙的吳軍萎靡不振,一方面,有點步履維艱的王頎軍卻迅速獲得大量補充,不僅士氣高漲,還可以散出一部分糧食來收買人心,招徠當地百姓爲輔軍,此消彼長,再加上叛軍居然擊潰了周處的先鋒部隊,抽身前來與王頎會和。
於是,戰爭終於出現了重大轉折,王頎爲中軍主力,叛軍從左路前來會和,新招撫的當地“義軍”從右路佯攻,三面合圍攻陷了苦撐多日的沅南,兵臨臨沅城下。
病急亂投醫的張悌一時間昏了頭,居然將城中關押的四五千戴罪之人盡皆釋放,官復原職,發還家產不說,還許諾,只要上了戰場奮勇殺敵,戰後,必定還他們一個“公道”。
還公道?什麼公道?張悌雖然腦袋一熱,卻也沒傻到家,並未明說。
但正因爲這樣,底下那些還在守城的官吏、軍人和百姓們卻有點心慌了。
他們爲什麼還在這裡奮勇殺敵啊,不還是沒有了退路?
那些人爲什麼進了囚籠?不還是當初自己的舉報?
現在,要和昔日之仇人並肩作戰?
而且,一些傳言在某些“消息靈通人士”的努力下,散播開來:太守大人的這個所謂的公道,其實就是給他們一個報仇的機會,畢竟,前面已經說明了,家產發還,官復原職,待遇都給成這樣了,這個公道還能是什麼?
更關鍵的,沒有這種流言蜚語,守城軍士也是“忿忿不平”的:官復原職也就罷了,這家產發還又是什麼鬼?早就被我等(還有太守大人,別以爲我們不知道)瓜分了,難道又要吐回去?
做夢!
於是,三日之後,令王頎欣喜的一幕出現了:臨沅城中火起,喊殺聲此起彼伏,繼而,無數人從城頭落下,有一部分人拼死將城門打開!
這是內訌的節奏啊!
王頎不疑有他,一聲令下:進城!
他當然不會起疑心。
張悌爲什麼會病急亂投醫?有人支招啊,誰呢?王迪在城中的親信。
爲什麼原守軍和新放出來的“囚犯”們會火併?會謠言四起?傳播謠言的,就是王聰的那幫子特工啊。
再加上王迪的“資敵”行爲,這麼大的成本,這麼大的誠意,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於是,一夜混戰,臨沅城破,張悌率一部分親信(不過數百人)拼死殺出城,直奔南郡方向而去後。
前後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隨着張悌的倉皇跑路,武陵,宣告易手。
百姓們終於鬆了口氣,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恥辱,不是淪陷,而是一種重生,是脫胎換骨,王頎軍,在他們看來,也不是什麼侵略者,而是……王師(至少現階段是這樣)。
證據就是:整個戰爭下來,王頎擊潰了20000的吳軍,自身的損失,只有區區975人!
武陵人民,用腳,做出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