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白眉最良

胡綜的話雖然莫須有,但聽在孫權耳朵裡,卻是分外的清楚。

“這麼說,漢王是極其看重魯子敬了?”孫權面露忌色的問道。

胡綜不怕事兒大,誰叫自己在長安受盡了委屈,而魯肅對自己也不甚敬重,更何況在胡綜看來,自己說的就是實情,並沒有什麼虛假!

“臣聽聞,當年魯子敬出使成都之時,漢王便以王駕遠迎十里之外!更是親與魯子敬同乘!想必那那時魯子敬便對漢王感恩戴德了吧!”

最怕的就是這種模棱兩可的話語!基於一個片面的事實,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所有的猜忌便都是從此開始!

胡綜的口舌令孫權很是不悅!眼看着孫權面色越來越陰沉,卻見其忽然舒展。

“偉則多慮了!子敬不是那樣的人!若無子敬,孤何以破曹呢?漢王區區恩惠,不足以令子敬傾心!”

不知是孫權強行說服自己,還是另有顧慮,總是最終是否定了胡綜對魯肅不利的言論!

隨後孫權便下令南陽程普,立即與用丹、析二城從漢王手中交換回魯肅,隨後又令周瑜做好準備,隨時佯裝馳援南陽,以便迷惑洛陽的曹仁,使曹仁不備漢王之用兵。

長安這邊,劉徵順利的先取得了丹水、析縣兩地的控制權,隨後才與魯肅依依惜別,臨行之際,劉徵又對魯肅囑咐道:“今有一言,子敬切記!子敬若有勢窮之時,勿忘本王!”

在劉徵看來,魯肅、周瑜遲早都不能爲孫權所容!自古功高震主者危!這是萬世不易的至理!

無論是劉徵、曹操還是劉備,那都是戰場廝殺出來,只有孫權,一個因父兄之功績而成就一時霸業的人,始終是缺乏自信的!而不自信,恰恰就是兔死狗烹最真實的原因!

將魯肅送出了關中,長安卻並沒有消停,劉備的使臣馬良也緊跟着魯肅的腳步來到了長安!

初聽劉備遣使前來,劉徵是毫不猶豫的便拒絕接見。在劉徵心裡,收拾劉備是遲早的事情,見與不見並沒有什麼不同。

荀彧卻是諫言道:“無論漢王如何看待劉備,來者是客,何不先看看再說?此一時彼一時,劉備自得荊南之後,始終與漢王秋毫無犯,想來劉備當有意與漢王和解。”

“和解?文若莫不是說笑吧!劉備其人,背信棄義,談何和解?他有什麼資格與本王和解?”說起劉備,劉徵雖然並未出離憤怒,但卻是依舊不待見。一般人聽到劉徵這樣的話,肯定是閉口不再言語,但荀彧畢竟是個考慮大局的人,於是再對劉徵出言道:“臣以爲古之明君者,心憂天下而無私仇!昔齊桓公能用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以漢王氣量,

曾一齊桓而不如哉?”

荀彧直言善諫,當着劉徵的面,便用齊桓公任用仇敵管仲的實際來比擬,以此來勸諫劉徵需要有更大的胸襟!

劉徵一聽就火了,不禁怒道:“管仲於齊桓難道有殺妻戮子之仇?文若此言甚是荒謬!本王既非齊桓,他劉備更不是管仲!”

荀彧還要進諫,劉徵不耐煩的揮手道:“文若還有公務要處理,退下吧!”

一旁的沮授見漢王似乎有些失去了理智,於是也打算直言進諫,荀彧卻主動告退,並拉着沮授離去。

出了漢王宮,沮授不禁問荀彧道:“荀令君這是何故?今日漢王表現並非明智之舉,你我緣何不據理力爭?”

荀彧卻道:“公與跟在漢王身邊這麼多幾年,難道還不瞭解漢王?”

“這……”沮授一時無語。

“公與放心!不出一個時辰,漢王必會回心轉意!你我靜候漢王意旨便是!”荀彧肯定的說道。

話說論跟在漢王身邊的時間,沮授其實還要超過荀彧。漢王每次出征,沮授必左右相隨,而荀彧則還需要留守後方。但論對漢王的瞭解,恐怕還是荀彧更加深刻一些。

他知道漢王對亡故的妻兒的感情,但也更知道漢王不是個輕易會被仇恨衝昏頭腦的人!現在需要的只是冷靜和等待,因爲該說的話已經說了。侍奉漢王來說,話只需要說一遍!並無多說的必要。

果不其然,不到一個時辰,沮授便接到了漢王命人傳來的消息,令其將來使帶去相見!

對於劉備的使臣,劉徵自然不會大張旗鼓的令其他人陪坐,於是只令沮授將其帶來,做私下會面。

來使馬良,現任諸葛亮麾下長史,劉備以其處事有方,因此委任其前來向劉徵示好。

沮授以爲劉徵並不瞭解來使,正準備上前介紹,劉徵卻先開口問道:“你便是劉備使者馬良?”

馬良上前行大禮拜道:“正是在下!馬良奉我主之命,前來拜會漢王!不知漢王何意認得在下?”

劉徵仔細端詳了一番馬良,隨後道:“本王聽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你既眉間一抹白,不是馬良還是何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句話只在荊襄士人之間有所流傳。以馬良的聲名,並沒有超出荊襄地界!比諸葛亮等人那更是差遠了!若說漢王瞭解諸葛亮等人還可以理解,但能脫口而出“白眉最良”這樣的話,

着實令馬良很是驚訝!

“馬良荊襄陋士,不曾想漢王對在下卻是如此瞭解!真令馬良受寵若驚呀!”

聽到劉徵說出白眉最良這樣的話,沮授也十分驚訝,自己並沒有提前介紹過馬良的情況,漢王卻能知曉,看來漢王知道的人和事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於是沮授也便不再多做介紹。

劉徵見馬良面相端正,倒也有幾分名士風範,於是便開口賜座。

馬良入座之後,劉徵隨即問道:“劉備令足下前來長安,意欲何爲呀?”此前劉備曾將臧霸送到成都,時隔十三年,又第一次親手給劉徵寫了一封書信,表明自己的悔過之意。當時劉徵並沒有在意,只當劉備是擔心自己揮師東進,因此才搶先示好。如今自己已經遷到了長安,很明顯不再針對他劉備,此時還遣人來,似乎並沒有必要,因此劉徵才覺得很是奇怪。

第九百七十九章 戲要唱真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十五章 張任二楊來奔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九百一十七章 曹昂中計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柴桑解危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孫韶攔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二馬同謀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三百二十一章 突襲墊江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周魯合兵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七十一章 袁術命門第七十二章 驍將解圍第六百一十八章 轉攻江陵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城突變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九百三十一章 平反漢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九百七十章 英雄無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六百五十五章 駐軍秭歸第二百二十一章 擊其中流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君不疑臣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奮威將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氏父子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問計賈詡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蔡張突圍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曹彰撤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橫槊賦詩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九百三十一章 平反漢王第七十五章 圉縣猛將第五百三十章 挖墳掘墓第三十一章 賈詡劫段殺胡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九百二十八章 無非取捨第一百零九章 轉攻樓煩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收復幷州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西南塵起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旌旗北飄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理政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一千零四章 孫權安衆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示好東吳第七百零八章 漢王遇刺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再遇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七十一章 袁術命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請周瑜第三百一十五章 黃權勸龐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不可信任第九百二十五章 縮首如龜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三百四十五章 雲祿見釋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誰人不悲第二章 意外的大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道義何在第五百四十章 四郡出兵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負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空無一物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年邁賈詡第十七章 路遇沮授第七百零九章 五重煙幕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八百零四章 沮授建議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鄴城決斷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城池談判第五百八十九章 高陵張既第九百六十三章 再見魯肅第八百六十二章 童言無忌第八百五十九章 二女酣鬥第一百三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籠絡軍心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朱桓出兵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君子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