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孫權封侯

曹操雖然答應了劉備的歸附請求,但是當場將伊籍扣了下來,又以朝廷的名義授了伊籍中散大夫之職,交代了一番,便令伊籍挾天子詔書去往了江東。

劉備這邊等待着伊籍回程,心中焦慮不安,沒有見到伊籍,劉備心裡一刻也不得平靜。

宛城情勢越來越危急,伊籍依舊不見蹤影,毫無音訊。

“大哥!那伊籍不會就此投了曹操吧?”張飛問道。

“翼德哪裡的話!伊籍在我窮困來投,且其妻子家小皆在我處,怎會棄我於不顧?一定是說曹途中出了什麼事!”劉備其實心裡沒底,但還是對張飛如此說道。

張飛一句話碰了個釘子,當即悶悶不再言語。

忽然,北門來報,曹操有使前來!

“曹操來使?伊籍何在?”劉備趕緊問道。

“啓稟主公,並未見到伊機伯,只有曹操來使!”

這種情況倒是令劉備很費解,但既然曹操派使前來,一定是被伊籍說動了!

劉備帶着張飛趕緊前去迎接,才發現來的卻是個黃門(就是太監)。

黃門見到劉備,於是拿出一道詔書說道:“左將軍宜城亭侯劉備接詔!”

毫無疑問,這是曹操假借天子名義給自己下命令,劉備有求於人,無法推脫,只好跪拜接詔。

黃門將詔書一念,正是程昱分而治之的計謀,劉備有苦難言,只得領詔。

黃門對劉備說道:“曹司空已經在官渡等候劉將軍!”說罷便回往許都而去。

雖然劉備心裡很不願意如此,但一來是自己有求於曹操,而來這又是天子詔書,既從曹操,則必奉天子詔。

“大哥!這曹操是明擺着要拆散咱三兄弟啊!大哥怎能答應?”張飛急道。

劉備看着手中詔書,又看着逐漸不支的宛城,只得長嘆一聲道:“來日方長,既是我等有求於人,便也只好聽命而行!曹操奸詐,此次翼德前去助夏侯惇守昆陽,務必要恭謹行事,不可魯莽,否則我等性命具將不保!”

張飛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無奈只好應允。

劉備於是立即傳書新野關羽,令其與簡雍領兵退往博望,自己也親自帶着宛城士兵,趁着蔡瑁攻城間日,往北而去。

三兄弟會於博望,領着兵馬家衆,一路往潁川而去。

張飛、關平領兵編入了夏侯惇軍,劉備、關羽二人被直接調往了官渡大營,其家小也全部被曹操安排的人馬接入了許都之中。

劉關張三人行軍甚速,蔡瑁拿下新野、宛城,稍作整頓,便帶着兵馬往潁川進發。江夏黃祖已經進軍至汝南陽安。

伊籍領着天子詔,帶着曹操的使命,一路馬不停蹄來到孫權處。

此時的孫權尚在孫策喪期之內,本來孫策是準備引軍北上,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的,但是在這臨門之際卻遭意外,這使得江東的計劃立刻擱淺下來。

其實江東的繼承人並不止孫權一個,比如孫堅第三子,孫策、孫權的弟弟孫翊。

孫權是個純粹的文弱書生,而比孫權尚小兩歲的孫翊卻已經展示了自己勇猛果斷的一面,江東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其實孫翊纔是最像孫堅、孫策的人!

當初孫策從袁術處脫離出來的時候,曾將三弟孫翊等家屬託付給江都張紘照顧,由於孫翊很有孫策的作風,所以很得張紘等一干江東大臣的喜愛。

孫策臨死時,很多大臣都希望孫策將兵權交給個性與孫策相似的孫翊,但是孫策卻屬意二弟孫權,最終將印綬兵符交給了孫權。

江東大臣們屬意孫翊是希望孫翊能夠繼承孫策的雄風,帶領江東子弟打出一片天下來,在這些大臣眼裡,孫權固然聰慧,但是畢竟文弱,恐魄力不足。

孫權自然也明白自己並不得衆望,所以這個時候,孫權最希望建功以服衆人。

就在孫權爲穩定江東而不懈努力之際,伊籍的到來可算是正是時候。

聞聽朝廷有使臣前來,孫權於是召集諸臣,共相迎接。

伊籍邁步來到大堂,見孫權高坐在上,而兩邊文武排列,氣勢非凡,心中亦不禁感慨,江東文武果真非一般風範。

孫權看着伊籍,頭也不擡的問道:“你是何人啊?來我江東所爲何事?”

伊籍對孫權的傲慢不予理會,開口說道:“我乃中散大夫伊籍,孫權接詔!”

伊籍絲毫不示弱,反而直呼孫權之名道。無論從二者年紀,地位等來說,伊籍都自認爲沒有在孫權面前卑躬屈膝的理由。

但是伊籍的做法顯然是招致了江東文武的不滿。

治中張昭不禁怒道:“見了我家主公爲何不跪?焉敢直呼我家主公大名?”

伊籍面不改色的對張昭拱手說道:“我聽聞江東有二張,其才足經緯天地,不知閣下是哪一位?”

這二張就是指張紘、張昭二人,此二人一爲治中,一爲長史,曾是孫策的左膀右臂。張昭性情剛烈,張紘性情柔和。

張昭目不正視,一副不屑的樣子說道:“某乃張昭是也!”

伊籍笑了兩聲說道:“久聞子布先生剛直,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反響,子布先生也算是當世名士。伊籍手奉天子詔命,難道也要屈膝江東不成?莫非你江東視朝廷如無物乎!”

張昭被伊籍一句話懟的敢怒不敢言,現在這個時候,雖然諸侯各霸一方,但是沒有任何一人敢輕言自立,唯一的一個袁術也已經死了!伊籍搬出天子命,張昭如何還能答話?只好默然不語。

孫權見張昭亦不敢再說話,自然知曉其中厲害,於是趕緊走下座來,跪拜接詔,其餘人見狀,也都紛紛跪了下來。

伊籍見鎮住了江東羣臣,這才掏出詔書唸到:“天子詔曰,故忠義侯長沙太守孫堅,忠公體國,心憂社稷,不可不表!然忠義侯殞身荊湘,可謂天妒英才。忠義侯之子孫策,不幸早逝,餘心甚哀!今天下憂亂,正當國家用人之際,特賜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孫權爲吳侯!領揚州牧。荊州劉表罔顧天常,兵襲京畿,罪不容赦!今拜吳侯孫權爲討逆將軍!詔書到日,即行起兵西進江夏,奉天伐罪!”

江東文武包括孫權聽了心中皆是一驚。

第八百一十七章 牂牁捷報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章 警示全軍第九百零四章 休兵之議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各方罷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窮兇極惡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一十章 兔死狐悲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臥龍鳳雛第七百四十五章 金堂夜襲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六百七十一章 劉巴出逃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兵白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第九百四十八章 質問劉備第七百六十四章 穩定民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攻取三縣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祝融還劍第四百七十八章 荊州分歧第三百五十九章 二荀相見第七十五章 圉縣猛將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五百七十四章 拒而不納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漢王觀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氏父子第五章 荀陳徐張高第八百零四章 沮授建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成都之誤第二百九十二章 孫權封侯第三百七十六章 水鏡苦心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罷兵而去第四百八十八章 犛牛騾馬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首獻密道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遷往長安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年邁賈詡第一百六十五章 壯士殉義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收服史阿第一千一百章 一招震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一百九十五章 羅氏山賊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后密信第九百三十二章 許都來使第九百八十三章 程普按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偶得許欽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馬超闖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線告急第八百七十一章 二將立功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九百八十三章 程普按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夫人不見第一百零四章 據守三關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寒意徹骨第二百零七章 仲德善斷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吳母訓兒第六十二章 靈石津徐榮敗陣第四百四十三章 決死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五百一十四章 八十六拳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厚賞樂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不得妄言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六百三十三章 姐弟衷腸第四百七十八章 荊州分歧第九百六十章 英雄之辯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一千零九章 文聘脫困第四百八十八章 犛牛騾馬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劉封弒母第一百九十六章 傳信許昌第四百四十四章 戛然而止第二百二十三章 計決沂泗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西風蕭索第三百七十三章 劉磐劫道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