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

張鬆的話看似打圓場,實際上卻是火上澆油,只因張鬆揣摩人心透徹,用語又極其巧妙,若不是極其聰慧之人,恐怕難以體會到張鬆的深意。

劉璋冷冷的看着陰浦,而陰浦則愈加憤慨,想到自己爲益州“鞠躬盡瘁”,到頭來卻被劉璋這樣猜疑,陰浦心中哪裡能夠平衡?

“主公莫不是懷疑老臣私通漢王不成?”陰浦索性將話挑明瞭講!

劉璋本來還只是夾槍帶棒,現在陰浦自己倒是跳了出來,劉璋又有什麼好怕的,再怎麼說自己也是益州之主!而他陰浦不過是益州之臣!

君要臣死,臣尚且不得不死,難道一句質疑,他就受不了了?

“陰別駕有沒有私通漢王,我不知道,不過前年派別駕去往墊江議和,我益州可是白白損失了巴西六縣!還賠了金銀萬數,漢王得此厚禮,不知道與別駕有沒有關係?”劉璋已經不是稱呼陰浦爲先生,而是直接稱呼官職了。

“老臣之心,日月可鑑!雖主公何能玷污!若無老臣不懼艱險,親赴墊江,今主公還能不能安然坐在這裡尚未可知!”陰浦氣憤的說道。

然而這一句話又更是激起了劉璋的怒火!墊江議和確實是成功的讓漢王退兵了,可是益州付出的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事最怕秋後算賬,越算越覺得虧得慌!

“別駕此話未免有些託大了吧!即使沒有別駕,難道在座的盡是酒囊飯袋不成!我益州何乏名士乎!”劉璋直接頂道。

這話說的也越來越重,在座的衆人表情都極其複雜。這些人當然知道陰浦的地位和功勞,因此對陰浦也算是充滿敬意的,但是劉璋這話說的也並不無道理。

就算是沒有陰浦,在座的衆人未必就沒有人可以站出來爲益州分憂解難,很多時候陰浦還真是有些搶功了!

劉璋的話無疑是告訴陰浦,這益州就算是缺了他,一樣可以在運轉自如!

陰浦當然聽出話中意思,於是也冷笑道:“主公可不要忘了!這益州不止主公一人能掌大事!若非老臣等,今日事尚未可知!”

益州當然不是隻有劉璋一人可以掌大事!劉焉四個兒子雖亡其二,但眼下成都可還有一個劉瑁!

陰浦的話既是提醒劉璋事情不要做的太過,自己能夠扶持他上位,也就能夠扶持劉瑁上位!同時也是提醒劉璋不要忘記了自己對他的恩情。

但是這句話可就戳中了劉璋的死穴了!說出這樣的話來,是否是通敵已經無足輕重了!陰浦也是個無自知之明的人,動起怒來竟口無遮攔。

劉璋被陰浦這話噎的無言以對,總不能當着羣臣的面一劍將陰浦殺了吧?

劉璋站起身來,一甩衣袖,便揚長而去!

這還真是個奇觀!堂堂一州之主,竟然被一個臣下弄的如此沒有面子,劉璋還真是闇弱!更可怕的是劉璋竟然能夠允許這樣的事情存在這麼多年,若是換做袁、曹、孫任何一人,恐怕陰浦的墳頭早已是荒草萋萋了!

劉璋的甩袖而去,衆人也都不歡而散!

雖然佔據了上風,但是陰浦卻也沒有絲毫高興之意,畢竟發生這種事情終究是不好的。

張鬆從座中起身,準備離去的時候,陰浦上前對張鬆微微搭手道:“方纔永年能夠仗義直言,老夫在此謝過了!”

張鬆雖然心裡覺得好笑,但是臉上還是一副謙恭的樣子,對陰浦行大禮道:“老別駕乃益州擎天之柱,鬆只是說了句實話而已!主公也只是一時氣惱,老別駕勿憂!鬆願去主公那兒爲老別駕再做周旋!”

陰浦沒想到張鬆竟然還要去爲自己說情,當即便正式的對張鬆行了一禮道:“如此就有勞永年了!方纔老夫也是氣上心頭,難免對主公有所冒犯,還往永年能在主公面前轉述老夫歉意!”

“哪裡!哪裡!這都是鬆分內之事!老別駕請回,鬆這就去了!”

於是羣臣散去,而張鬆則又來尋劉璋。

劉璋對之前張鬆爲陰浦說話心中還是頗有些不滿的,不過這個時候張鬆在此求見,想來一定有事,劉璋於是便將張鬆召了進來。

“方纔散議,便來求見,永年是什麼事情嗎?”劉璋語氣不是很好的問道。

張鬆則恭恭敬敬,拱手對劉璋說道:“主公拂袖而去,爲人臣者當爲主公分憂,故而前來!”

“哦?爲我分憂?適才你可是在爲陰浦說話!”劉璋有些責難的意思。

“臣下可曾爲陰浦說話?主公這話我可就不明白了!”張鬆一臉驚訝的問道。

劉璋不禁冷笑道:“想不到永年竟也是如此反覆之人,適才自己說的話就忘了?”

張鬆恭謹道:“主公這可就錯怪臣下了!方纔衆人皆在,主公不該如此揶揄陰浦,是以鬆才以言相和,可主公卻並沒有領會鬆的意思啊!”

“我沒有領會你的意思?”劉璋問道。

“陰浦乃益州重臣,主公豈能當衆責以無憑無據之事?如此豈不是寒了益州文武之心?所謂捉賊拿贓,捉姦拿雙,主公在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據之前,不宜與陰浦置氣呀!”張鬆勸諫劉璋道。

劉璋聽了張鬆的話,這才平靜了下來,現在想想倒確實是自己衝動了!不過這也都怪那陰浦太不給自己面子了,而且剛纔竟然還說出益州不止他劉璋一人可以掌大事這樣的話來!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劉璋與陰浦之間多年積累的矛盾。

一個是不敢痛下殺手,一個是居功自傲,不懂順從主上之心,這樣的君臣,矛盾是遲早要爆發的,這也是張鬆並不看好益州的原因之一,若劉璋是個明主,張鬆又怎麼會這麼輕易被劉徵的人說服呢?

聽到張鬆說起“捉賊拿贓”,劉璋恍然大悟,看着張鬆那奇怪的神情,劉璋擰着眉問張鬆道:“永年言下何意?”

張鬆壓低了聲音對劉璋說道:“自古臣強主弱皆是大忌,陰浦雖有功益州,但如今切成尾大不掉之勢,主公若欲有爲,則先必須搬開陰浦這座大山。臣以爲,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願爲主公解此紛擾!”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痛失愛女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七百五十一章 節操全無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大事險求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水鏡餘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樂進囑託第六百一十九章 空手套狼第七百九十二章 城破之際第八百五十四章 拉人入夥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曹仁赴宴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一千零四十章 崔府賞菊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以一換多第九百零四章 休兵之議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拿下馬超第八十六章 徐晃誅逆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五百二十五章 馬超練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急召曹仁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還治其身第九百七十五章 兩道檄文第三百四十二章 狐篤故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非常之法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城觀陣第五百二十七章 雲祿說兄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勝負之辨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八百四十八章 拖延戰略第二百五十二章 進取安邑第五百六十四章 弒李奪兵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八百六十六章 識破陰謀第七百九十八章 偷出中計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九百一十七章 曹昂中計第八百五十九章 二女酣鬥第六百四十八章 厚祿水鏡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周生進言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白眉最良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當歸當歸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醉敘往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九百八十二章 垂釣春江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九百六十章 英雄之辯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來我往第九十章 智激呂布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再窺天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二百七十五章 進入漢中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兵臨柴桑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發南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九百八十七章 凌操氣絕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敗山倒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六章 一路奔逃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度夜襲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九百八十章 罷黜周瑜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會陸口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黃韓發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氏父子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鳳雛西去第二章 意外的大功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死而無憾第九百四十九章 孔明論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誰可出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再窺天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張遼突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軍圍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猛虎下山第四百三十章 兵勢大漲第一百九十一章 殘樹新芽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