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龐統留書

徐庶聽罷漁父直言,心中更是震驚不已,急忙取來書信,打開一看,其中寫道:“元直吾兄鈞鑒。適逢漢王密遣足下來邀,統不勝感激之至!竊以爲漢王聲望日隆,拓地南北,麾下文武在列,是爲明主,故爾欣然赴邀。及至江州,始聞漢王發蜀中之兵,轉徙千里,意欲東征,遂有異議,不敢苟同。漢王款宴,吾言放肆,薦吾所思,未得欣允,已知道路殊異,情性不同。統區區孤陋之客,不足爲漢王佐,漢王心志非統所能識,此君不得臣,臣不得君,非所宜也!忝列參末,非統所願,

所薦難合,王亦不諧。莫若早絕君臣之名,各得其所,吾往矣!勿念。襄陽白沙客頓首拜上。”

龐統居處在襄陽白沙洲,因此落款“襄陽白沙客”,這一個“客”字便知龐統肯定是不會回襄陽了!

信中說的很明白,“君不得臣,臣不得君”,龐統也自感並不適合爲漢王效力。

其實當徐庶被漢王單獨召去時,龐統已經知道自己未必能在漢王這裡發揮多大的作用了。因此,龐統便趁着徐庶與漢王敘話之時,書就了書信,而後不辭而別。

馬超瞧見了離營而去的龐統,但馬超本來就不甚喜歡龐統這個人,因此並未阻攔,只是詢問了去處。

徐庶讀罷龐統留給自己的書信,不禁悵然良久,看來真是“一場誤會”!世間不乏賢才,但未必都能合適。從劉徵角度來說,他所需要的人才必須是跟他心志相合的,這就跟人穿鞋一樣,總得找合腳的。

若是人臣肯“委屈”自己主動改變來適應人主,那也可以達成默契。但龐統其人,本就只是剛出茅廬,心氣孤傲,若漢王不能充分令其施展才能,那便不如趁着名分爲立,早早離去。

徐庶長嘆不已,漁父又取出一卷長卷道:“這是那位先生留給漢王的!”

龐統雖然傲氣,但基本的禮節還是知道的,對徐庶這裡有了交代,總不能完全不理會漢王,因此也特意留有一卷書信給漢王,算是答謝。徐庶見龐統還另有書信給漢王,心裡倒是好受一些,這至少說明,龐統並不是帶着怨恨離開。想到這裡,徐庶不禁莞爾一笑,心道自己多慮了!以龐統豁達的心性,本來就不會因爲宴會上漢王的一聲“住口

”而心存不滿,看來是真的只是龐統覺得漢王不能盡其才罷了。

徐庶望着早已消失無蹤影的孤帆,雖然惋惜,但其中也有一絲對龐統的一絲祝福。

劉徵這邊還在等着徐庶引龐統來見自己,不久,徐庶一臉失落的來到了劉徵面前。

劉徵已經心感不妙,於是問道:“元直!你這是怎麼了?”徐庶不禁嘆了一口氣將龐統不辭而別之事詳細說了出來。劉徵聽罷,也很恍然。龐統並非庸夫,只是自己不能盡用其策而已,但這並不代表龐統不能在自己麾下發揮他的價值。劉徵沒想到龐統性情竟然是

這樣激烈,當然也看出龐統的志向不只於當一個普通參謀。

“罷了!既然無緣,如此也好!”劉徵苦笑了兩聲,看來是自己自作多情了。費了那麼多功夫,想不到找到的竟不是同路人。只是如此以來,龐統必爲曹、孫、劉一方所用,這對劉徵來說可不算個好消息。

徐庶上前道:“龐士元留有一封書信逞與漢王!”

劉徵不禁愕然,這龐統倒還真是出人意料,會面如此不痛快,竟然還能給自己留信,這倒是令劉徵對龐統又刮目相看了。

劉徵從徐庶手中結果書信,隨即打開讀了起來。“漢王聖覽:夫道有隆窳,物有興廢,有聲有寂,有光有翳。自漢立四百年來,興衰幾番。世祖中興,明章有治,和安孝順。近世以來,衝、質不永,桓、靈墜敗,英雄雲布,豪傑蓋世,家挾殊議,人懷異

計,故縱橫者欻披其胸,狙詐者暫吐其舌。

當此之世,聖王研道,探賾索微,觀天運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辯者馳說,智者應機,謀夫演略,武士奮威。雲合霧集,風激電飛,量時揆宜,用取世資。

四方樽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嗟道義之沈塞,愍生民之顛沛,此誠聖賢拯救之秋,烈士樹功之會也。今吾王扶危持傾,爲國柱石,秉師望之任,兼霍光之重。夫爵高者憂深,祿厚者責重。吾王據爵高之任,當責重之地,言出於口,即爲號令,意之所存,便爲禍福。行之得道,則社稷可寧;行之失時,則

四方散亂。

國家安危,在於吾王;百姓之命,懸於執事。自華及夷,甬甬注望。吾王任重,豈可不遠覽載籍廢興之由,棄區區榮辱之機,以成大功?

聖王宰世,茅茨採椽,而萬人以寧。今之天子,零落賊子之手,令不出殿室,命不達公卿。思漢之士,欲得雄主,無不延頸鶴望。詩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國來極。肇敏戎功,用錫爾祉’。

吾王體行英邈,高義蓋世,皇室至親,天序所在,若更進一步,則可延視四海,振服羣黎。上可承漢室基業,傾覆寇敵。中可斷曹氏所據,許都爲虛。下可廣封功勳,勸率士卒,爲厲兵之計。

此蓋天以與王,時不可失也!願君王深思。

統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今未得效命吾王,此天意難合也!謹以微言拜上。”龐統留給劉徵洋洋灑灑一片長文,其意大致就是自近世以來,衝、質孤幼,桓、靈二帝失政,才造成了目前的亂世局面。世事紛亂,英雄輩出,正是有爲的時候。而漢王有最高的聲望,而且又是皇室親族

,按天命順序來看,也是在天子侯選之列。雖然現在許都有天子在,但實際上完全被曹操掌控。這十餘年來,漢室越發闇弱,天下百姓漸漸對漢室失去了希望。如果這個時候,劉徵能夠站出來,向世人展現一代帝王雄主的姿態,那麼便是給天下尊奉漢室的人以希望,同時也可以斬斷曹操號召州郡的根基。最次,至少可以增加劉徵給屬下封侯賜爵的權利。這樣一來,現在巴蜀、雍涼的官吏將士,如果能夠得到足夠封賞,便可以得到更大的激勵,這等於無形之中增強了劉徵的戰力!因爲人人都會努力爭取封侯拜將!

第九百一十二章 畢恭畢敬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問計賈詡第一千一百章 一招震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曹仁殺到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虎豹精騎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晃請罪第七百八十二章 妻妾初見第四百三十七章 三日之約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西風蕭索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備壽宴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毫無長進第九百四十九章 孔明論局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黑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之圍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四百四十章 黃權遺願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道武都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十六章 聯軍瓦解第二百一十一章 袁術軍滅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父城之辯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魯肅稱病第三百五十七章 鍾繇上當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第二十二章 曹劉初會中牟第九百四十三章 步步逼問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四百三十五章 綿竹之辯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架空孫靜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亞養叔第二百三十七章 糜竺報信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五百二十八章 漢王用意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馬超誘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馬公孫第五百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七十五章 圉縣猛將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申儀遲疑第四百章 鄭度獻計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劉備家底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旋諸部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茅塞頓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秘不發喪第八百七十二章 孟優逃生第六百三十五章 二路援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周瑜到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憂成現實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一世惡名第九百六十四章 兩家盟誓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收服史阿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高覽被圍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八百一十七章 牂牁捷報第八百三十七章 隗渠猖狂第一百二十八章 鮮于填土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八百一十九章 女將祝融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鳳雛西去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口鬥將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一百四十章 白登之圍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司馬坦誠第十七章 路遇沮授第四百六十三章 老當益壯第七十七章 濟陽遇險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八百七十一章 二將立功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雨傾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歃血之盟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三百九十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高士大名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璋起兵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東平練兵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全柔大敗第二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往說狼岑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