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軍民一心

荀彧不但掛出了王謀、王甫的首級,更以王氏家小性命激怒王累,黃忠不知荀彧用意,不禁問道:“兩軍對壘,令君何故更激怒之?”“黃將軍有所不知!蜀中之人,宗豪甚衆!王氏爲其魁首。當初漢王行綏撫之策,並未傷及蜀中豪族,然今雍愷之徒割據南中,馬秦、高勝起於郪縣,而王氏又叛,與其繼續安撫,不如一朝盡掃!如其不然

,將來漢王出軍中原,必有蕭牆之憂!今激王累,是令其怒而聚蜀中僞附之衆,此拔瘡之先也!”要麼不動,動必清除乾淨,荀彧就是要不斷的激怒王累這樣的人,然後令那些表面上臣服漢王,而實際上懷有異心的人都跟着王累跳出來!反正現在已經有了馬秦、雍愷等人叛亂,到不如趁機全部都收拾

了!這便是“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從劉徵的角度來說,現在也到了清掃後院的時候了!當初剛入蜀中,很多事情多有妥協,而且當時劉徵的力量還不夠強大。

而現在,劉徵已經不僅僅有蜀中,還有漢中、隴右、河西、關中,手中兵馬全部加起來,不下二十萬,即便是蜀中完全亂了,劉徵照樣有實力掃平益州!

無破不立,與其修修補補,不如打碎了重建!現在對劉徵來說就是最好的時機,畢竟短時間了不會有外患。

劉徵在漢中施行了很多新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些新政用到蜀中,雖然也顯示出了一點成績,但總是不如預期,原因就是在推行的過程中有諸多阻礙。比如試才院廣納賢才這一條,便收效甚微,難道蜀中真的沒有人才嗎?肯定不是如此,但各地的人才始終無法冒出尖來,其實就是因爲地方主政者的掣肘。而這些地方主政者,大多都是保留了原來劉焉、

劉璋父子在時的狀貌,使得新政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而這些益州舊吏之中,便多有與王氏一族一樣的地方宗豪。

漢末以來,吏治不振,這就是鮮明的寫照!不單單是劉徵遇到這種情況,劉表在荊州也是如此,孫氏在江東也與地方豪族妥協。南方地區沒有遭遇如北方那樣的大亂,因此地方豪強遠比北方更甚!這也是爲何荊、揚、益三州無論誰主政都會遭遇這

種阻礙的原因。荀彧就是要讓王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報必抗漢王之決心。當然這樣的舉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暫一段時間內,成都必然會遭遇到更大的壓力。好在現在漢王劉徵人在江州,絕大部分兵馬

也都在掌控之中,荀彧相信,以漢王的能力,想要平定這些叛亂,必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現在的局面就是,荀彧在成都盡力將蜀中之瘡挑開,然後就等着漢王動手“醫治”。

劉徵坐守江州,其實也是這番用意,很多人不清楚,但荀彧心如明鏡!君臣相知,莫過於此!黃忠聽明白了荀彧的話,才知原來雄踞西境虎窺荊襄的漢王也一樣是面對着如此複雜的局面。大凡雄者,無不如此,居高處,必有傾覆之患!能站在頂端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如履薄冰的,因爲越往高處走

,腳下的路便會越窄!天道如此。

王累聽了荀彧的話,已經是火冒三丈,自己已經賠上了兩個兄弟的命,現在再無退路,當即也不再與荀彧廢話,成都城只能強攻了!

王累回到陣中,張休、李盛二人見王累的臉已經變成了紫色,不禁問道:“城上那廝說了何話?竟令累公如此惱怒?”

王累詐言道:“荀彧那廝欺人太甚,狂言誅我等九族!二位將軍,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張休、李盛聽了王累的話,果然大怒,不禁怒罵道:“若破成都,必將荀彧碎屍萬段!累公放心,且看我等破城!”隨即各排兵馬,猛攻成都而去!冬日的早晨,城外忽然響起轟隆隆的戰鼓聲。城中百姓們經歷了昨夜的動亂,已經是騷動不已,鼓聲傳來,一時間皆不知所錯。陳羣等一衆尚書,奔走成都街市之上,宣諭王氏叛亂實情,一面安撫城中百

姓,一面號召健壯者聚集起來,協助城防,搬運檑石滾木、器械輜重。劉徵的新政雖然在益州地方受阻,但在成都卻是沒人敢從中作梗,因此施行的最徹底,無論販夫走卒,富豪黎庶,都受益於漢王的勵精圖治,大刀闊斧。成都城在劉徵的治下,欣欣向榮,絕大部分的百姓

,都對劉徵稱讚不已,當然,也不乏有偏見之徒,就是如王累、孫肇那種。從來沒有一種政策是能夠讓所有人的滿意的,有益於大部分的人就是善政。

百姓們聽到叛賊來犯,加上成都公卿們的宣傳,很快便有許多人踊躍的站了出來,協防四門。

北門之下,張休、李盛兩部兵馬如潮水般洶涌而來,不斷的衝擊着成都的城防!黃忠、向寵厲率士卒謹守,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了攻城的兵馬。

剛開始的時候,張休、李盛二人還信心滿滿,北城守軍不過千餘人,而兩人所部加起來足有八千之衆,無論如何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但是連番強攻下來,城下的兵馬是越來越少,而城上的人竟然是越來越多!不斷的有城中百姓將物資運送上城!木石、箭矢之類的軍用物資,在平時一般都是囤積在城內營中,只有在戰時纔會屯上城牆。成都事發突然,自然是準備不足,因此陳羣等人才會號召百姓援手,以便守城軍士可以全部上城禦敵!如此一來

,四千兵馬戰力倍增。王累遠遠的瞧見城上情勢,見張休、李盛二人久攻城門不下,心中越發焦急憤怒,但現在卻不能停手。對於王累來說,現在是攻打成都最好的時機了!若現在不攻,等荀彧加固了城防,以後便更加難攻了

交戰延至近午,就在城下、城上攻守正酣之時,忽然遠處傳來人馬嘈雜之聲!王累、孫肇二人居於陣後,率先察覺。

放眼望去,北面塵土飛揚!隱隱約約如羣蟻洶涌而來!“不好!必是新都援軍!何來如此之速?快令張休、李盛撤軍!”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曹操稱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怒而殺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伊闕告破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勸備殺妾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山觀虎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大會海昌第四百七十八章 荊州分歧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斬將立威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七百六十七章 新都內訌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六百章 徐英解懷第七百二十五章 軍民一心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斬後奏第一百八十章 王允之死第九百零九章 一言九鼎第八百九十九章 議取荊襄第九百七十章 英雄無意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曹彰撤軍第七百七十七章 夫人心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八百七十一章 二將立功第二百六十九章 伊籍通劉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魯肅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誰可出戰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九十六章 還施彼身第九百六十八章 編練水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陽二習第三百六十六章 拜訪水鏡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勇氣可嘉第八百九十三章 馬超心思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七百二十七章 成都解危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九百三十七章 功曹龐統第八百八十八章 勸阻祝融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五百二十三章 二馬同謀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夫人出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馬超闖門第九百八十五章 樂進豪氣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吳母訓兒第一百八十九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七十五章 郭嘉解難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襲彭城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不勝唏噓第二百零五章 合縱之計第二百九十四章 興霸投敵第五百二十八章 漢王用意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駱統闖營第九百六十四章 兩家盟誓第九百五十二章 深不可測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吳下阿蒙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撞個滿懷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三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一千一百章 一招震敵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一百九十五章 羅氏山賊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新都內訌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仲達攔路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六百二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妻兒爲質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不可信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楊修之計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退出南郡第五百七十一章 番須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