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資料可跳過

核聚變(資料可跳過)

核聚變,即輕原子核(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氦)時放出巨大能量。

熱核反應[1],或原子核的聚變反應,是當前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參與核反應的輕原子核,如氫(氕)、氘、氚、鋰等從熱運動獲得必要的動能而引起的聚變反應(參見核聚變)。熱核反應是氫彈爆炸的基礎,可在瞬間產生大量熱能,但目前尚無法加以利用。如能使熱核反應在一定約束區域內,根據人們的意圖有控制地產生與進行,即可實現受控熱核反應。這正是目前在進行試驗研究的重大課題。受控熱核反應是聚變反應堆的基礎。聚變反應堆一旦成功,則可能向人類提供最清潔而又是取之不盡的能源。

[編輯本段]定義

核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着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爲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着能量的釋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變化爲輕的原子核,叫核裂變,如原子彈爆炸;如果是由輕的原子核變化爲重的原子核,叫核聚變,如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

相比核裂變,核聚變幾乎不會帶來放射性污染等環境問題,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來源幾乎取之不盡,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目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類有效利用,必須能夠合理的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變,但是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主要的幾種可控核聚變方式:

超聲波核聚變

激光約束(慣性約束)核聚變

磁約束核聚變(託卡馬克)

[編輯本段]補充內容

每克氘聚變時所釋放的能量爲5.8×108kJ,大於每克鈾235裂變時所釋放的能量(8.2×107KJ)。從能源的角度考慮,核聚變有幾個方面比核裂變優越:其一,聚變產物是穩定的氦核,沒有放射性污染產生,沒有難於處理的廢料;其二,聚變原料氘的資源比較豐富,在海水中氘和氫之比爲1.5×10-4∶1,地球上海水總量約爲1018噸,其中蘊藏着大量的氘,提煉氘比提煉鈾容易得多。遺憾的是這個聚變反應需要非常高的溫度,以克服兩個帶正電的氘核之間的巨大排斥力(從理論計算,要克服這種庫侖斥力需要109℃的高溫)。氫彈的製造原理,就是利用一個小的原子彈作爲引爆裝置,產生瞬間高溫引發上述聚變反應發生強烈爆炸。氫元素的幾種同位素之間能發生多種聚變反應,這種變化過程存在於宇宙之間,太陽輻射出來的巨大能量就來源於這類核聚變。但我們目前尚沒有辦法在地球上利用這類核聚變發電,怎樣能取得這樣高的溫度?用什麼材料製造反應器?怎樣控制聚變過程等各種問題尚無答案。

補充:中國核聚變裝置的最新消息:

新華網合肥9月29日電(記者喻菲蔡敏程士華)世界領先的中國新一代熱核聚變裝置EAST28日首次成功完成了放電實驗,獲得電流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負責這一項目的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研究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此次實驗實現了裝置內部1億度高溫,等離子體建立、圓截面放電等各階段的物理實驗,達到了預期效果。

工藝鑑定組專家、中科院基礎科學研究局金鐸研究員在實驗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EAST通過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工藝鑑定。參與EAST研究合作的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蓋瑞·傑克遜博士說:“EAST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建成並真正運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它將在未來10年內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據瞭解,EAST裝置是中國耗時8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而成的。

記者在實驗控制室看到,這個近似圓柱形的大型物體由特種無磁不鏽鋼建成,高約12米、直徑約5米,據介紹其總重量達400噸。

李建剛研究員說,與國際同類實驗裝置相比,EAST是使用資金最少、建設速度最快、投入運行最早、運行後獲得等離子放電最快的先進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意味着人類在覈聚能研究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步,也標誌着中國在這一領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李建剛說。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氫彈爆炸時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給人類帶來的是災難。而科學家們卻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以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短缺危機。

美、法等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起了耗資46億歐元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爲人類輸送巨大的清潔能量。這一過程與太陽產生能量的過程類似,因此受控熱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俗稱爲“人造太陽”。

中國於2003年加入ITER計劃。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是這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國內主要承擔單位,其研究建設的EAST裝置穩定放電能力爲創記錄的1000秒,超過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設的同類裝置。

EAST大科學工程總經理萬元熙教授說,與ITER相比,EAST在規模上小很多,但兩者都是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即兩者的等離子體位形及主要的工程技術基礎是相似的,而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實驗運行10至15年。因此,無論從人才培養和奠定工程技術及物理基礎的角度上說,EAST都將爲ITER計劃做出重要的、實質性的貢獻,並進而爲人類開發和最終使用核聚變能做出重要貢獻。

不過,萬元熙研究員說,雖然“人造太陽”的奇觀在實驗室中初現,但離真正的商業運行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它所發出的電能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能進入人們的家中。但他預測,根據目前世界各國的研究狀況,這一夢想最快有可能在30-50年後實現。

萬元熙說,未來的穩態運行的熱核聚堆用於商業運行後,所產生的能量夠人類用數億年乃至數十億年。從長遠來看,核能將是繼石油、煤和天然氣之後的主要能源,人類將從“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

[編輯本段]原理

簡單的回答: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

原子核發生聚變時,有一部分質量轉化爲能量釋放出來。

只要微量的質量就可以轉化成很大的能量。

兩個輕的原子核相碰,可以形成一個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這就是聚變反應,在這種反應中所釋放的能量稱聚變能。聚變能是核能利用的又一重要途徑。

最重要的聚變反應有:

式中D是氘核(重氫)、T是氚核(超重氫)。以上兩組反應總的效果是:

即每“燒’掉6個氘核共放出43.24MeV能量,相當於每個核子平均放出3.6MeV。它比N+裂變反應中每個核子平均放出200/236=0.85MeV高4倍。因此聚變能是比裂變能更爲巨大的一種核能。

核聚變能利用的燃料是氘(D)和氚。氘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海水中大約每600個氫原子中就有一個氘原子,海水中氘的總量約40萬億噸。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完全聚變所釋放的聚變能相當於300升汽油燃料的能量。按目前世界消耗的能量計算,海水中氘的聚變能可用幾百億年。氚可以由鋰製造。鋰主要有鋰-6和鋰-7兩種同位素。鋰-6吸收一個熱中子後,可以變成氚並放出能量。鋰-7要吸收快中子才能變成氚。地球上鋰的儲量雖比氘少得多,也有兩千多億噸。用它來製造氚,足夠用到人類使用氘、氘聚變的年代。因此,核聚變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在可以預見的地球上人類生存的時間內,水的氘,足以滿足人類未來幾十億年對能源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球上的聚變燃料,對於滿足未來的需要說來,是無限豐富的,聚變能源的開發,將“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的能源需要。六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不懈的努力,已在這方面爲人類展現出美好的前景。

典型的聚變反應是

411H—→42He+20-1e+2.67×107eV

21H+21H—→32He+10n+3.2×106eV

21H+21H—→31H+11H+4×106eV

31H+21H—→42He+10n+1.76×107eV

後三個反應的淨反應是

521H—→42He+32He+11H+210n+2.48×107eV

即每5個21H聚變後放出2.48×107eV能量。

氘是相當豐富的氫同位素,在海洋中每6500個氫原子就有1個氘原子,這意味着海洋是極大量氘的潛在來源。僅在1L海水中就有1.03×1022個氘原子,就是說每1Km3海水中氘原子所具有的潛在能量相當於燃燒13600億桶原油的能量,這個數字約爲地球上蘊藏的石油總儲量。

要使原子核之間發生聚變,必須使它們接近到飛米級。要達到這個距離,就要使核具有很大的動能,以克服電荷間極大的斥力。要使核具有足夠的動能,必須把它們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幾百萬攝氏度以上)。因此,核聚變反應又叫熱核反應。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可引起熱核反應,氫彈就是這樣爆炸的。

受控核聚變是等離子態的原子核在高溫下有控制地發生大量原子核聚變的反應,同時釋放出能量。氘是最重要的聚變燃料,海洋是氘的潛在來源,一旦能實現以氘爲基本燃料的受控核聚變,人們就幾乎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氫彈爆炸釋放出來的大量聚變能、原子彈爆炸釋放出來的大量裂變能,都是不可控制的。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僅十多年,人們就找到控制裂變反應的辦法,並建成了裂變電站。原以爲氫彈炸爆後能建成聚變電站,但並不如此簡單,即使在地球條件下能發生的聚變反應:

31H+21H—→42He+10n+1.76×107eV

也只能在極高的溫度(>5000℃)和足夠大的碰撞機率條件下,才能大量發生。因此實際可作爲能源使用的受控熱核聚變反應,必須在產生並加熱等離子體到億萬攝氏度高溫的同時,還要有效約束這一高溫等離子體。這就是近幾十年內研究的難題和期望攻克的目標。中國的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等離子物理所、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實驗工程和理論研究各方面都做了許多的工作,也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

第80章 樂極生悲(4)第7章 探索之旅(2)第62章 目不交睫(4)第125章 建國大業(6)第84章 洪水滔天(4)第140章 歧路亡羊(5)第13章 篳路藍縷(3)第36章 其徐如林(1)第2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56章 生死兩難(2)第56章 縱橫捭闔(4)第177章 君君臣臣(2)第6章 發現之旅(1)第204章 十字路口(7)第199章 十字路口(2)第133章 春季攻勢(2)第67章 海外音訊(2)第110章 急轉直下(1)第223章 非戰即死(5)第88章 洪水滔天(8)第82章 洪水滔天(2)第79章 樂極生悲(3)第19章 作法自斃(1)第68章 半島來客(2)第17章 靜水微瀾(5)第34章 漫漫嚴冬(6)第205章 十字路口(8)第30章 侵略如火(4)第171章 夢幻兵器(2)第190章 嫦娥計劃(1)第22章 開解心結(1)電磁脈衝資料可跳過第86章 敲山震虎(4)第134章 春季攻勢(3)第70章 探索之旅(3)第66章 天災人禍(4)第124章 建國大業(5)第65章 天災人禍(3)第152章 鼓角爭鳴(2)第147章 乍暖還寒(1)第100章 誤中副車(2)第133章 春季攻勢(2)第49章 恐怖平衡(3)第131章 先決條件(3)第9章 探索之旅(4)第32章 漫漫嚴冬(4)第71章 幽浮降臨(2)第26章 冷戰遺產(2)第64章 痛定思痛(5)第99章 誤中副車(1)第33章 侵略如火(7)第114章 急轉直下(5)第73章 幽浮降臨(4)第85章 敲山震虎(3)第161章 焦頭爛額(1)第1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53章 縱橫捭闔(1)第183章 興亡一嘆(4)第114章 急轉直下(5)第27章 侵略如火(1)第104章 兵臨城下(3)第102章 兵臨城下(1)第130章 先決條件(2)第78章 樂極生悲(2)第74章 幽浮降臨(5)第198章 十字路口(1)第156章 蓄勢待發(1)第65章 天災人禍(3)核輻射資料可跳過第29章 漫漫嚴冬(1)第25章 冷戰遺產(1)第4章 喪鐘爲誰而鳴(4)第36章 不速之客(2)第87章 洪水滔天(7)第3章 喪鐘爲誰而鳴(3)第49章 恐怖平衡(3)第70章 幽浮降臨(1)第26章 冷戰遺產(2)第132章 春季攻勢(1)第188章 直面未來(4)第193章 嫦娥計劃(4)第65章 痛定思痛(6)第91章 南征北戰(5)第119章 休養生息(4)第103章 兵臨城下(2)第152章 鼓角爭鳴(2)第53章 縱橫捭闔(1)第25章 作法自斃(7)第52章 思慮深遠(3)第186章 直面未來(2)核輻射資料可跳過核冬天資料可跳過第134章 春季攻勢(3)第48章 星星之火(7)第49章 星星之火(8)第3章 莽荒歲月(3)第139章 歧路亡羊(4)第69章 探索之旅(2)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資料可跳過第148章 乍暖還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