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北條家一方的士卒是逃跑,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的快。再加上黑田家一方對前面的道路情況並不是非常的瞭解,這個時候再想去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黑田利高也得到了真田昌幸那邊反饋來的消息,那就是北條家在東部藏國的人馬,已經開始準備都集結到鉢形城一帶去防守,黑田利高敏銳的意識到,或許這是一次將東武藏國人一網打盡的好機會。
於是黑田利高果斷的拋下了已經逃跑的北條氏照,帶着人馬一路向着東面移動,而這個時候,黑田家攻擊鉢形城的進攻才進行了兩輪。
簡言之黑田利高是在真田昌幸,並沒有對他有任何建議的情況下,僅僅只是因爲收到了一條消息,自己帶着人馬就前去圍堵東武藏國國人的,由此可以看出在黑田職高的培養下,他的這個弟弟還是很有一些軍事眼光的,不愧是歷史上黑田家一門衆的筆頭。
這兩輪對於鉢形城的進攻,卻是非常的不順,因爲整個鉢形城附近的人馬,已經全部都集結到了城池之中,這些人對於黑田家的抵抗是非常堅決的。
因爲鉢形城這一帶,就是這些士卒世代生長的土地,也是他們的家,是他們不可能去輕易放棄的東西,這和之前攻擊八王子城的時候,那些西武藏國國人頑強抵抗的理由是完全相同的。
這是因爲這樣,雖說僅僅只是建在一座小山上的城市,但是鉢形城卻非常頑強的抵抗住了黑田家的進攻,而且還抵抗住了兩次,兩次的結果還對於他們來說還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爲黑田家的這兩輪進攻都沒有能夠達到一比一的傷亡比,這在黑田家攻城的記載之中是非常少見的,而且要知道這還是在黑田家的遠程士卒已經對城中的守軍進行了遠程火力壓制的情況下,取得的結果。
兩邊各自僅僅只是損失了一百人左右,這個人數也並不多,因爲守軍也僅僅只是爲了防守,並不在乎能夠多殺敵人,由此可見城內的守軍抵抗的有多麼的激烈。
要知道在最多的時候黑田家,甚至有一百人左右登上了鉢形城的城牆,但就算是這樣,在北條氏邦的帶領下,硬是被北條家一方的人馬,從城牆上給趕了下來。
北條氏邦在兩次的戰鬥中都是舉着武士刀親自上陣,沒有任何一點退縮的意思,在自己近位的幫助下,和黑田家的人馬進行了真刀真槍的戰鬥,他自己就親自斬殺了六名黑田家的精銳士卒。
就在這個時候,真田昌幸得到情報,在南面巖槻城的人馬以及河越衆,全部都匯聚在了一起,並且向着自己這邊壓了過來,其目的就是爲了支援鉢形城。
而與此同時在自己的西面,黑田利高已經攻下了八王子城,並且將八王子城完全給燒燬掉了,正帶領着兩萬大軍向着自己這邊一路勢如破竹的攻了過來。
一路上面黑田利高几乎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那些北條家一方小的城池,都是輕而易舉的就被攻克,而有的小的家族則是直接投降到了黑田家的麾下。
真田昌幸現在並不急着進攻,因爲一切都跟她設想的一樣,只要黑田利高的人馬能夠晚於,北條氏房的人馬來到,那麼他和黑田利高一起,就將對北條家的這隻一萬多大軍形成合圍之勢,直接將其給包圍在鉢形城一帶。
只要最後兩邊一起能夠吃掉這支人馬,兩支大軍將匯合在一起,到時候黑田家三萬五千多人馬,將會南下直插小田原城,開始對這一座戰國第一堅城進行圍困。
這本來也是在出戰之前,黑田職高對於他們兩個人的吩咐,中間雖說有一些波折,但是最後和黑田職高所設想的情況,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北條家確實最後還是選擇,將主力調到小田原城去了不少,只不過在這中間,鉢形城的人馬以及北條氏房現在所帶領着的人馬,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很顯然大部分應該是去不了小田原城了。
就在真田昌幸準備第三輪進攻的時候,他終於等到了北條氏房帶着大軍,來到鉢形城後方立陣的消息。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真田昌幸立刻命令大軍停止的進攻,這個時候如果再進攻的話,很有可能因爲鉢形城內北條氏邦的軍隊,和城外北條氏房的大軍形成犄角之勢,反而對黑田家的大軍進行反攻,如果真的出現那樣情況的話,黑田家的大軍必然將會處在非常不利的境地。
而且在兩邊的夾擊之下,黑田家的大軍很可能會崩潰,就算是黑田家的士卒再怎麼勇猛,再怎麼精銳,也難低檔兩邊的猛烈進攻,因爲想要防禦對方兩面的進攻,僅僅只是在指揮上就非常的困難。
但是對於現在的狀況真田昌幸並不着急,因爲一切本來就在他的設想之中,而且黑田利高也已經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瞬間就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帶着大軍向着這邊趕了過來,只要黑田利高的大軍一到,情況就立馬將會出現再一次的反轉。
在北條氏房的大軍來到鉢形城之後,真田昌幸就下令大軍原地進行休整,並沒有再隊鉢形城進行進攻,這也被北條家一方的人馬,看作是有些懼怕自己這邊的大軍,只有黑田家這邊的一些高層武士才知道,這完全屬於無稽之談。但是目前黑田家的所有決定,對於黑田家的普通士卒,尤其是一些剛剛降服的豪族、國人們來說,黑田家在北條家大軍到來之後,就沒有繼續進行隊鉢形城的進攻,還多少還是有些打擊士氣的。
新降服的豪族、國人們認爲黑田家就算在任何情況下,也應該非常強勢的和對手進行交戰,用自己無可匹敵的實力,來碾壓對手的防禦意志,這纔是黑田家之前應該有的王者的風範,如果說沒有這樣氣勢的話,還拿什麼去爭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