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非正義戰爭

1955年一1986年,南華聯邦通過日盛堂和黑字安保公司對各國土地開始了經濟性的掠奪戰爭,通過這次看似和平的戰爭,正如前美國共產黨領袖威廉-福斯特稱其爲歷史上最蠻橫的非正義戰爭。

經濟戰爭的直接起因是南華聯邦對海外隱形帝國的構建,從亞洲到非洲,從南美到西歐,可以這樣說,南華聯邦貪婪的目光一直注視着這些土地。

從1955年開始,第一批南華聯邦移民約300人到泰國定居,並帶來了鉅額資金,在入籍後開始大肆購買土地。

1960年末,以賈瑩哥哥賈濤爲代表的幾個黑字內部的家族加緊向這裡移民,到1965年,移民達到3000多人,他們分佈在泰國各個府,大型農場和工業區也開始建設。

1968年3月開始,在南華聯邦擊敗法國的非洲殖民地以後,在大漢商貿的一手策劃下,以張救國等幾個家族爲代表的4500人開始入籍西非的各個國家。

1966年5月20日開始,以盛建文家族爲代表的2000多人開始在日盛堂的安排下進駐加勒比海的各個國家。

1974年南華聯邦總統選舉時,復興黨候選人葉振邦以擴張融合爲競選政綱,並獲得了選舉的勝利,葉振邦執政以後,將注意力主要放在國家對外擴張方面,把掠奪領土作爲整個對外擴張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75年初,以孫志武家族爲代表的3000多人開始進入西歐國家,獨立的城堡,莊園,農場,酒莊成爲搶購的對象。

然而,南華聯邦並不以此爲滿足,當時葉奮韜的目的是通過黑字內部九個大的家族爲首,系統的佔據目標,這是要佔據認爲重要的的全部領土,包括亞洲,非洲,西歐,南美,北美。

實際上,這是蓄意挑起的一場戰爭,以達到其擴張主義的目的,入籍一個國家不代表真正效忠這個國家,黑字的核心家族現在也擴展到12個。

1975年夏天,以盛建武家族爲代表的2500多人正式進軍南美洲,環繞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國家成爲首要的落腳點。

1976年3月開始,姚水光家族正式進入加拿大。

1976年5月開始,南華聯邦議會以574票贊成,66票反對,61票棄權通過法案宣佈,決定撥款100億美元作爲特別費援助所有華人的困難人羣,5月13日,南華聯邦財政部正式對內,對外接受申請並審查。

宣佈以後,南華聯邦在國內國外戰線同時發動攻勢,以便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整合國內資源,增加國家的實力,這是由姚水明和上官家族負責。

第二,以蘭黎明家族和王勝強家族加強進入北美和歐洲的步伐。

爲了安撫國內民衆的情緒,南華聯邦議會批准國內建造保障性住房無償分給無力支付房款的普通公民並將企業爲勞動者繳納的社會保障金和養老金提高百分之二十。

正如美國人說的那樣,經過經年累月的戰事,南華聯邦經濟佔領軍所到之處對當地進行了野蠻的搶劫和屠殺,但完全合法。

從1976年9月開始,從太平洋沿岸到幾內亞灣,到處都燃燒着南華聯邦經濟侵略的烽火,況且,由國家支持的戰爭變得曠日持久。

1977年春,南華聯邦準確的說是黑字這個大家族進行了5次大的戰役:

1,牢牢控制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加蓬,赤道幾內亞,塞內加爾。

2,在南部非洲,包括南非取得正常的經濟和人權地位。

3,在北非更加深入的取得牢固的能源供應渠道。

4,成功在北美,西歐站穩腳跟,其扶植的政治人物開始出現有傾向的言論。

5,初步完成中南美洲的戰略安排。

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南華聯邦援助塞內加爾農業技術專家組組長張本俊透露,南華聯邦農業專家在塞內加爾拋栽水稻獲得成功,示範單產爲當地單產的兩至三倍。

塞農業部官員表示,如果24萬公頃土地廣泛推廣南華聯邦的高產雜交水稻,將使該國基本實現大米自給。

張本俊是水稻專家,1974年4月,他作爲南華聯邦援塞第二批農業技術專家組組長,帶領12名水稻專家赴塞。

2年來,他們在當地開闢旱育拋秧示範點,拋栽南華聯邦選育的集早熟、高產、多抗等性能於一體的雜交秈稻新品種優一號。

最新測產結果顯示,示範點畝產量達到730公斤。

張本俊介紹說,水稻旱育拋秧技術在國內水稻產區已經成熟運用多年,但對塞內加爾農民而言卻很陌生,他們看見秧苗在飛,怎麼也想不到秧苗還能如此栽種,爲南華聯邦的拋栽技術叫絕。

塞農業部官員日前對旱育拋秧示範點進行了測產驗收,最高單產達每公頃11噸,而當地同類水稻產量僅爲每公頃3至5噸左右。

張本俊表示,南華聯邦在塞內加爾北方波多爾地區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很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南華聯邦援塞專家將當地常規水稻品種的產量提高到每公頃11噸,如果大面積推廣,將使塞內加爾的糧食產量顯著提高。

據瞭解,塞內加爾每年需進口大量大米,截至目前,南華聯邦政府已派遣二十多批專家赴塞開發水稻實驗田,併爲當地農民提供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培訓。

經過三年努力,南華聯邦援助厄瓜多爾種植雜交水稻項目獲得初步成功,負責此項目的亞華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專家組經過多次實地試驗,篩選出三個適宜於厄瓜多爾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此成果和技術引起了拉美地區其它國家的極大興趣。

厄瓜多爾是拉美地區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當地水稻品種平均畝產只相當於南華聯邦國內晚稻平均畝產的50%,在拉美水稻生產國家中具有代表性。

1973年,根據厄瓜多爾政府和南華聯邦政府的有關協議和要求,由亞華種業派專家組赴厄瓜多爾與當地專家合作進行雜交水稻品種的比較試驗。

亞華種業常務副總裁石俊介紹說:";由於華厄兩國無論是在氣候條件、土質狀況還是生產方式上都存在很小的差異,只是外加一些國內沒有的病蟲害,專家組只得對國內現有的雜交水稻品種進行篩選。

目前所篩選出的優字系列三種雜交稻具有產量潛力大、米質較好、抗性較強、生育期較短等優點,專家組已經開始向厄瓜多厄技術人員系統傳授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爭取用3年的時間,將除核心技術以外的種植技術在當地推廣普及。";

經專家測試,所篩選出的三個雜交水稻品種比在原產地南華聯邦伊裡安省表現出更強的優勢:在同等栽培水平條件下,三個品種在伊裡安島產量水平在9噸左右,而在厄瓜多爾的產量水平超過10噸。

米質方面,三個品種整精米率都超過60%,加工效益十分顯著。

同時,三個品種對稻瘟病、白葉病、倒伏都有較強的抗性,在四次品比試驗中分別被厄瓜多爾農科院水稻所評定爲中抗以上。

最後,三個品種在厄瓜多爾稻作主產區栽培全生育期僅84至105天,比當地品種生育期短10至30天,這樣一方面可節省大量的管理費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實行一年種植多季,提高單位面積年產量。

更具優勢的是旱地水稻可提早10天以上,正好搶在厄瓜多爾糧食淡季、糧價高峰時上市,更有利提高雜交水稻的種植效益。

最近,幾家當地大型稻米加工企業以每噸275美元的高價爭相預定示範基地的優質雜交稻,雜交稻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目前,秘魯、哥倫比亞、巴西等南美國家紛紛要求引進和推廣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在南美洲極具推廣價值和商業前景。

第536章 降落航母三第482章 突飛猛進第60章 索馬里二第128章 閃電戰三第523章 戰略確認第187章 組織結構一第464章 海外項目第610章 就是第三種第325章 山洞的秘密一第587章 士兵之歌第328章 gdp第100章 戰略底氣一第101章 戰略底氣二第210章 礦山衝突第35章 馬達加斯加四第558章 納米比亞一第173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二第532章 去加油第606章 預警機日機十五第223章 具體的國策一第521章 曾經的合作第217章 修復關係第78章 使人思考的書七第526章 第一架第175章 必須保證一第238章 細節問題第54章 日盛堂由來第304章 蓄水池一第23章 華裔力量二第595章 預警機日機四第360章 資源換武器第111章 復興公司故事三第313章 割地一第197章 國家戰略三第194章 日盛堂的任務第198章 國家戰略四第507章 奮起直追第468章 問你冰姐夫第621章 戰鬥的記憶八第468章 問你冰姐夫第169章 該來的總要來六第516章 慘烈的任務第590章 狙擊手日記三第245章 太陽能三第182章 真實情況第599章 預警機日機八第16章 亞齊四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343章 背後的原因第195章 國家戰略一第98章 東南亞記憶四第557章 高效率第268章 反應第218章 海盜分析一第242章 軍隊整編四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458章 協議第596章 預警機日機五第329章 扶植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9章 加裡曼丹一第557章 高效率第175章 必須保證一第531章 出現狀況第381章 災難三第499章 苗族國家第303章 聯繫人第587章 士兵之歌第35章 馬達加斯加四第160章 南華聯邦感受二第320章 兩件大事第199章 國家戰略五第321章 採訪實錄六第74章 使人思考的書三第550章 航母降落一第90章 突擊隊重現第385章 以戈止武第366章 還是資源第512章 更激烈纔好第128章 閃電戰三第497章 總體計劃第64章 意外驚喜第92章 大幕拉開第62章 伊朗二第471章 早已埋下三第342章 我們的目的第105章 條件一第55章 非洲思考第538章 甜蜜之後第442章 就緒第384章 階段第498章 計劃的理由第544章 無法取勝第392章 競選演講一第366章 還是資源第523章 戰略確認第451章 老撾戰鬥二第186章 武器出口二第515章 開始第318章 誰更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