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非洲戰略

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爆發後,南華聯邦自1958年起秘密幫助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1960年10月南華聯邦正式承認援阿事實,並最終幫助阿爾及利亞在1962年獲得獨立,使阿爾及利亞成爲60年代南華聯邦在北非擴大影響的主要根據地。

60年代初南華聯邦還大力幫助扎伊爾和安哥拉的獨立鬥爭,提供武器,培訓人員,另外還向非洲派出上千名醫生,並派出上千名各類情報人員,使他們成爲南華聯邦在非洲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南華聯邦既向非洲國家供應武器,又派出醫生救治傷員,逐漸贏得了非洲國家的友誼,應當說,這種政策非常成功。通過支持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南華聯邦逐步排擠了美蘇在此地區的勢力。

隨着南華聯邦在非洲各處擊敗法國,兩個超級大國在非洲的主導地位失落,南華聯邦趁機牢牢鞏固了自己在非洲的地位。

對南華聯邦來說,進軍非洲的關鍵目標是獲取礦產資源,通過大量提供優惠貸款,而且不提出任何政治條件,南華聯邦迅速和許多非洲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作爲回報,非洲國家給了南華聯邦的公司開採當地資源,特別是油氣和礦產的專營權。

南華聯邦通過供應武器鞏固自己在非洲國家經濟中的地位,據法國《外交世界》月刊統計,南華聯邦在1961年開始的的厄立特里亞戰爭中至少贏利10億美元,一些軍事專家認爲,南華聯邦還不顧聯合國禁令向內戰頻繁的蘇丹供應軍事裝備。

南華聯邦的目的是各種急需的能源資源,因此非常重視和油氣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發展密切合作關係,如今南華聯邦在非洲的戰略伙伴主要都是一些產油大國,如蘇丹、安哥拉、尼日利亞、加蓬、阿爾及利亞等。

南華聯邦還不惜向非洲國家石油開採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比如最近15年來南華聯邦公司和銀行對蘇丹的投資高達200億美元。

南華聯邦在非洲的另外一個重要夥伴是安哥拉,1985年3月21日華安兩國政府簽署協議,南華聯邦決定爲結束多年內戰的安哥拉經濟重建提供20億美元貸款。

1985年9月又提供了第二批20億美元貸款,根據相關合同,所有債務都用石油償還,所有基建項目都由南華聯邦公司承包,類似貸款、基建換石油的易貨貿易體制被稱爲--安哥拉公式,隨後這種公式開始在其他國家推廣。

1987年秋扎伊爾和南華聯邦簽署合同,南華聯邦投資95億美元基建援助資金,換取1000萬噸銅和60萬噸鈷的供應。

總之,南華聯邦非常重視獲取非洲資源,除了石油和天然氣之外,還有銅、鈷、黃金、金剛石、鉻、錳、鈾、鋁土礦、稀土、原木等。

特別是1985年葉振邦連任南華聯邦總統以來,加強與非洲的關係成爲南華聯邦外交政策不成文的優先方向,進軍非洲成爲南華聯邦大戰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把南華聯邦從亞太地區有影響的強國變成全球性的大國。

通過大量投資,南華聯邦還把非洲國家納入了自己的政治軌道,直接獲取非洲自然資源不僅使南華聯邦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鞏固了自己在非洲的地位,擴大了南華聯邦的生命資源空間,還爲南華聯邦迅速發展中的工業找到了一個龐大的新市場,開始向非洲國家大量出口小型設備,家用電器,交通工具,成衣,紡織品等日用品。

當然,並不是所有非洲國家都對和南華聯邦的經濟和政治往來感到滿意。

利比里亞、喀麥隆、烏干達、南非等國反對向南華聯邦大量出口木材,支持南華聯邦的傢俱產業。

贊比亞商人抱怨他們遇到了強大的南華聯邦競爭對手,結果一度引發強烈的反華情緒,使得驅逐華裔商人成爲總統選舉的主要話題,當時傾向南華聯邦的姆瓦納瓦薩總統差點敗給批評南華聯邦的競選對手。

南華聯邦銅進口的將近40%來自贊比亞,南華聯邦公司擁有的當地銅礦幾乎每週都會發生抗議活動。

而對南華聯邦最爲不滿的是南非共和國,博塔總統突然開始激烈批評南華聯邦,擔心南非成爲南華聯邦的原料附庸,實際上主要原因是南華聯邦物美價廉的日用品大量涌入南非,對當地行業造成了強烈衝擊。

爲緩和非洲多國領導人的立場,南華聯邦慷慨提供貸款,擴大投資,如果說1965年南華聯邦與非洲的貿易額僅爲10億美元的話,那麼到1980年就已超過了1100億美元。

根據南非標準銀行的估算,到1980年南華聯邦僅對非洲國家的直接投資就將達到5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南華聯邦的大學還在積極培養非洲國家的技術和醫務人員,併爲他們提供獎學金。

近年來,南華聯邦有計劃地改變進軍非洲的戰術,開始向當地基建項目提供專項貸款,替代較爲籠統的優惠貸款。

南華聯邦的這項新經濟政策對非洲領導人非常有利,因爲新建項目可以作爲他們的執政功績,用以維持自己在國內的支持率,同時當地居民也有機會到工地上班,得到額外收入。

當然,這項新政策給南華聯邦帶來的益處更多。

首先,通過援建項目,得到了對南華聯邦經濟至關重要的非洲資源。

其次,南華聯邦唯一的要求是承接所有分包業務,實際上意味着南華聯邦經濟的額外增長。

第三,能夠改善普通非洲人的生活,大幅提升南華聯邦友善使者的形象。

最後,能夠安排成千上萬名沒有工作的國人到非洲務工,減少國內人口壓力。

南華聯邦對非洲的新政策促使許多國人來到非洲發展、定居,緩解了國內社會壓力。

現在世界上僅有南華聯邦和非洲國家的GDP還在大幅增長,這實際上意味着南華聯邦GDP的成倍增長,如同買下了整個非洲大陸似的。

另外,南華聯邦向非洲國家提供鉅額美元貸款,還能逐步擺脫美元和美國債券,換取大量原油和礦產。

目前南華聯邦領導人非常擔心自己持有的美國債券將來會大幅貶值,因此大量援助非洲,無疑是極爲成功的反危機措施,可以確保獲得較大利益。

第307章 開始行動第119章 南亞之役一第51章 開戰原因第467章 海軍生活第536章 降落航母三第236章 軍隊整編三第362章 全球追殺十一第270章 所謂威脅論第532章 去加油第71章 安保公司第590章 狙擊手日記三第303章 聯繫人第518章 按計劃第487章 我們也可以第534章 降落航母一第264章 尼日利亞一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321章 採訪實錄六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307章 國家的力量第161章 南華聯邦感受三第348章 全球追殺一第252章 未雨綢繆第619章 戰鬥的記憶六第161章 南華聯邦感受三第147章 嘗試進入第455章 評價第289章 尼日爾三角洲一第35章 馬達加斯加四第442章 就緒第57章 攻佔加蓬一第577章 帶每個人回家第442章 就緒第249章 定位者第203章 國策貫徹二第218章 海盜分析一第143章 南華聯邦國家報告二第485章 議會演講第307章 國家的力量第100章 戰略底氣一第489章 陸戰爭論一第399章 經濟怪圈第44章 漂亮的女助手第340章 就職演講二第290章 尼日爾三角洲二第276章 我們的未來二第566章 保障體制第261章 索馬里港口第153章 新經濟政策三第341章 按部就班第94章 蘇丹內戰二第253章 解救一第311章 起因第224章 人物關係交待第172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一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264章 尼日利亞一第117章 復興公司故事九第238章 細節問題第232章 軍隊整編一第509章 關注戰況第267章 交通二第392章 競選演講一第196章 國家戰略二第461章 配套措施第222章 審判之後一第340章 就職演講二第265章 尼日利亞二第398章 專訪第154章 起因第283章 我們的未來三第310章 信仰第206章 國策貫徹三第253章 解救一第395章 菲律賓第99章 東南亞記憶五第54章 日盛堂由來第304章 蓄水池一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216章 僱傭軍第260章 起航第3章 最後一戰二第488章 冰姐夫第487章 我們也可以第507章 奮起直追第622章 戰鬥的記憶九第305章 蓄水池二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91章 佈局的依據第553章 相信自己第623章 戰鬥的記憶十第42章 飛來橫禍第300章 還沒弄清第228章 商業模式二第66章 非洲西海岸第304章 開場白第368章 首次第528章 永遠的迷第343章 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