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據說堯年老時,經民主推舉和自己長期考察,確認舜才德出衆,將首領位置讓給舜;舜老時,如法炮製,傳位於禹。禪讓制實際上是以傳賢爲宗旨的民主選舉首領制度。後被禹的兒子夏啓破壞,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襲制。
歷朝歷代禪位皇帝主要有:
上古七帝:黃帝、少昊、顓頊、摯、堯、舜、禹。
唐朝:
唐高祖李淵禪位給太宗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高祖被迫退位);唐睿宗李旦禪位給玄宗李隆基(延和元年,712年,主動);唐玄宗李隆基禪位給肅宗李亨(天寶十五年,756年,肅宗自行在靈武登基,遙尊玄宗爲太上皇)。
北宋:
宋徽宗趙佶禪位給欽宗趙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壓境,徽宗迫於朝野壓力退位)。
南宋:
宋高宗趙構禪位給孝宗趙昚(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厭倦帝王生涯,禪位於養子孝宗,自動);宋孝宗趙昚禪位給光宗趙淳(淳熙十六年,1189,自動);宋光宗趙潡禪位給寧宗趙括(紹熙內禪,紹熙五年,1194,被迫,嘉王趙擴在太皇太后的支持和大臣趙汝愚、韓侂(tuō)胄等人的擁立下即位)。
清代:
清高宗乾隆禪位給仁宗嘉慶(乾隆六十年,1795,自動,兌現即位時許下的承諾)。
其他還有如:8年,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220年,東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265年,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南朝宋武帝劉裕;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禪讓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502年,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南朝梁武帝蕭衍;557年,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南朝陳武帝陳霸先;550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讓給北齊文宣帝高洋;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禪讓給北周孝閔帝宇文覺;581年,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朝文帝楊堅;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705年,周聖神皇帝武曌禪讓給唐中宗李顯(內禪);907年,唐哀帝李柷禪讓給後梁太祖朱溫;南吳南唐,937年,南吳睿帝楊溥禪讓給南唐烈祖李昪;後漢後周北宋,951年,後漢李太后下誥將後漢皇位禪讓給後周太祖郭威;960年,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等等。
任由王公大臣、觀禮嘉賓和記者們在下面議論紛紛,禪讓典禮的儀程繼續進行。
道光皇帝和總理兼新軍三軍總司令劉凱峰兩人走上正壇,分君臣主位站定,道光皇帝把象徵帝王天子權威的傳國玉璽親手交給了劉凱峰,那些國內的新聞記者舉起新近上市的照相機,在外國記者豔羨的注目禮中,不失時機的按動快門,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性的瞬間。而設置在觀禮席上空的高清攝像機也在忠實的把整個過程的視頻資料儲存了下來。
玉璽是御璽的俗稱,正確、專業的稱謂:寶璽。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明清帝后寶璽》弁言朱家溍)
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爲“璽”,又專以玉質,稱爲“玉璽”,玉璽共有六方,爲“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爲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爲“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爲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明代正式寶璽亦爲玉製,除玉外,還有栴檀香木、檀香木質、金質、水晶、瑪瑙、骨質等。
劉凱峰接受傳國玉璽之後,轉身面向觀禮席,以洪亮的嗓音向臺下說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總理衙門和科學院同仁、王公大臣、歐美十國使節、二十五個藩屬國王和使節、社會各界公司企業的精英和國內外的新聞記者們,大家上午好!
近年以來,以英國爲首的西方列強用鴉片和槍炮轟開了大清帝國的大門,割地賠款,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我們中華民族被西方列強遠遠甩在了後面。
回首往昔,哀其不幸,恨其不爭,寸寸熱土,慘遭無情踐踏!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血淚鑄就的辛酸史,今天,讓我們正視歷史的斑斑血跡,警醒國人,永遠記住那些恥辱的歷史瞬間。這是我們民族的污點,這些污點需要我們民族的共同努力,用國家的強大,用自強不息,甚至用鮮血和生命來洗刷!
今後,我們將肩負重任,帶領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出謀劃策,大家一起參與進來,治理我們的國家,振興中華民族。
讓我們的國家從此富強起來,人民生活好起來,實現我們中華兒女的中國夢、強國夢!讓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劉凱峰的講話博得了道光皇帝和臺下廣大官員和民衆的熱烈掌聲,而臺下觀禮的歐美各國使節和歐美新聞記者則面露尷尬,神色頗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