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文士

第199章 文士

擴軍之事非一朝一夕,李躍定好框架後,便率親衛趕往鄆城。

這場大戰,能逼走石閔,一大半原因自然是黑雲將士的勇猛善戰,另一半則是劉啓在關鍵時候歸附。

不然李躍肯定要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而如果劉啓投靠石閔,陳留、滎陽兩塊核心之地會受到嚴重威脅。

這場還會曠日持久下去,孰勝孰敗,猶未可知。

東郡沒有遭受戰火,沿途村落、田莊,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周牽、曹堪兩千黑雲軍死守白馬津,石閔的騎兵未越過大河半步便狼狽退走,保住了東郡、陳留兩地的安寧。

田裡的麥苗青翠挺拔,一眼望不到盡頭,彷彿與碧天相接,隨着夏風,一層層的麥浪起起伏伏。

很多黑雲將士也看呆了。

亂世之中,糧食就是一切!

百姓們看到黑雲赤旗,卻出奇的沒有驚慌恐懼,路過縣城,有百姓牽殺豬宰羊的前來慰勞。

真算起來,黑雲軍軍紀其實並沒有多嚴明,只是沒有擄掠、殘殺百姓而已。

但比起其他軍隊,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趙軍在石虎的率領下,動輒屠城、虐殺,石斌屠陳留爲樂,李農殺流民報復,石閔也不遑多讓,坑殺降卒,逼青壯和州郡兵下河,淹死近萬人……

“汝等定需謹記,我黑雲軍最強之處並非戰場,而是人心!人心在,即便我們失敗了,也有捲土重來的機會,人心不在了,便如李農一般,半夜被人開了城門……”這一戰讓李躍充分認識到人心的重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對的。

“我等謹記!”周圍將佐、親兵紛紛拱手。

慰勞的東西,李躍一概不收,好言撫慰沿途的百姓。

到了鄆城,崔瑾帶着一衆兗州將吏出城迎接,其中一人寬袍博袖,五十幾許,氣質獨特,站在崔瑾身側,不難猜此人是誰。

“罪人劉啓拜見使君!”

“劉公深明大義,使一方兗州父老免遭刀兵之災,功莫大焉,何爲罪人乎?自古良臣不過如此!”李躍真心實意道。

這話瞬間就拉高了兩邊的熱情。

旁邊立即有人稱讚道:“使君英武不凡,用兵如神,如若魏武復生也!”

雖然明知是恭維,但心中還是略有幾分暢快,不過這話聽聽也就罷了。

“此乃兗州印綬與戶籍,現交與使君!”劉啓從身邊接過一方盒,雙手奉上。

李躍自然不會收,“劉公這是作何?躍學識粗淺,只是舞刀弄槍,今後兗州百姓還要多多儀仗劉公!”

劉啓是單純的文官,擅治理而不擅軍務,在兗州德高望重,正是李躍急需的人才。

另一方面,他坐在刺史位上,兗州人心能快速安定下來。

治理一州,不同於治理黑雲山,州郡有現成的體系,劉啓走了,李躍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摸到門路。

地方郡縣雖然臣服,但聽不聽管則是另外一回事,就像陳留,黑雲大軍一到,遍地降旗,但褚裒北伐的消息傳來,人心就動搖了。

“使君……”劉啓一陣激動。

五十幾許坐上刺史之位,正是大有可爲的年紀。

“羯胡未滅,河山未復,劉公身爲士人,焉能懈怠?”李躍勉勵道。 周圍卻忽然變的安靜起來。

兗州將吏們的目光紛紛望過來,多了幾分尊敬。

崔瑾道:“我黑雲山夙願便是驅除羯奴恢復河山,劉公乃大漢宗門之後,當此非常之事,豈可置身事外?”

中山劉氏乃大漢中山靖王之後,劉啓身上流着漢家的血。

“華夏衰退,然蒼天不棄,乃降使君於世也!”劉啓拱手一禮,頷下的長鬚都在顫動。

“劉公謬讚了。”

入得城內,沿街站滿了百姓,堪稱人山人海。

東征西討這麼多場,遍地斷壁殘垣,屍骸枯骨露於野,也僅在這鄆城中見到一絲人氣和生機。

劉啓和崔經早已整理好兗州各種文書給李躍過目。

整個兗州治下四萬六千三百戶,人口二十三萬七千餘。

中原最富庶地區的一個大州,居然沒有漢末一個小郡的人口多。

而這二十三萬人口中,還有三四萬的匈奴、鮮卑、烏桓等胡族……

當然,這只是兗州官府控制的人口,豪強手上有多少人就不清楚了,加起來,肯定不會比官府少。

還有一些隱藏在山林水澤中盜賊、流民。

李躍心中一陣黯然,兗州是華夏百姓祖祖輩輩繁衍生息之地,竟然凋零如斯。

加上黑雲山部衆,各地的南軍及其家眷,以及剛剛從魯郡強行遷回的十四萬餘百姓,李躍手上人口五十七八萬左右。

崔瑾嘆道:“八王之亂,兗州深受其害,永嘉之禍,兗州百姓隨着士族南下,十去其七,匈奴、羯人竊據神器,四五十年間殺伐不斷,石虎在位,肆意徵發民夫,強遷百姓至河北,兗州能能存二十三萬百姓,殊爲不易,前者褚裒北伐,各地百姓紛紛南投,致兗州雪上加霜。”

其實黃河以南各地差不多都是如此,有些地區還不如兗州。

近六十萬人,放眼周邊已經是一股非常大的勢力。

石虎征伐時,動輒五丁抽二,四丁取二,還要自備糧草,上交車馬,交不上來,極刑伺候。

六十萬人養三萬黑雲軍,難度不算太大。

南軍自己屯田,兗州軍也是且耕且戰。

“兗州大戰方熄,河北大亂初起,眼下當務之急是屯墾、儲備,他日河北再亂,必有流民南下,屬下在兗州經營多年,略有家底。”劉啓將另一份竹簡遞了過來。

李躍攤開,記載的全是府庫中的家底。

看人口,只會覺得心灰意冷,但看到竹簡上面的數字,心中終於舒服了些。

糧食一百一十七萬石,布七千匹,戰馬兩千匹,牛羊驢騾兩萬頭,金銀錢帛折算下來,九十三萬緡,此外還有一千一百套鐵甲,三千四百套皮甲,其他各種兵器等等八千多件。

別的東西都無所謂,關鍵這一百多萬石糧食太及時了。

有糧食,兗州才能正常的運轉下去。

不過劉啓帶來的驚喜不止這些,“今年風調雨順,等到秋收,東郡地界能再收七八十萬石的糧食。”

(本章完)

第88章 七曹589.第587章 略第301章 詭計624.第622章 分裂第354章 步卒第10章 不妙753.第751章 封賞646.第644章 我詐第122章 病倒第367章 疑雲第400章 文治504.第502章 棄子第67章 死戰第313章 扶植第435章 迎戰(一)546.第544章 冊封第50章 等級第372章 不動638.第636章 河套第106章 劇變第226章 江陵第458章 捭闔第355章 壓力第90章 內第302章 結盟第248章 名將第402章 苻堅第149章 迎接719.第717章 王氏第114章 不敵596.第594章 虛實第237章 西進第319章 萬人敵515.第513章 掠奪第353章 家人第248章 名將592.第590章 海島第214章 太寧第162章 出524.第522章 偏安第134章 悲涼第360章 商賈531.第529章 伐謀587.第585章 將盡第197章 言和494.第492章 棄卒第193章 迎戰第237章 西進第73章 考驗739.第737章 東風第126章 奪兵579.第577章 離間第401章 病累521.第519章 跪求第90章 內560.第558章 磐石第766章 不仁762.第760章 志向612.第610章 挑戰第168章 虎死601.第599章 梟臣第305章 兩虎第218章 黎陽729.第727章 君臣第110章 放歸第120章 上架感言第40章 氣勢733.第731章 進第47章 騎兵第111章 絕路第422章 疲國第58章 乞活642.第640章 用奇第426章 真容第84章 勢第7章 回山第346章 擒第388章 進攻551.第549章 病重第275章 亂戰第290章 入鄴第178章 借刀668.第666章 商議669.第667章 打壓第353章 家人第130章 困獸595.第593章 未雨第88章 七曹580.第578章 連環第365章 決心第227章 北伐第349章 停戰第66章 野心第417章 明智723.第721章 天命586.第584章 掙扎597.第595章 樊城674.第672章 運河第225章 攔擊第263章 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