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第667章 打壓

第667章 打壓

東堂之內,李躍與常煒、劉應得閒聊多時。

“王猛之事,到此爲止了。”李躍也不管背後是不是崔宏推波助瀾。

但弄出這麼大的動靜,清河崔氏肯定不能置身事外。

“唯。”崔宏是聰明人,也沒有替自己辯解。

“河套已經收回,朕方纔與常令君商議,將分置朔州,於河套、河西設立牧監,蓄養戰馬、牲畜,朕準備讓你擔任朔州刺史,督鎮河套,兼管牧監、防禦鮮卑人,你意下如何?”

雖是商量,但語氣卻不容推辭。

中土周邊水土最豐美的幾塊草原收復,不能浪費這麼好的資源。

牧監不侷限於河套與河西,以後隴右、河湟、幽州、遼東都會加入其中,爲樑國提供戰馬和肉食。

現在只是草創,需要一個得力之人先把架子搭起來。

在李躍的構想中,西面吃牛羊肉,東面吃各種海魚,中部蓄養各種家畜家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西面的牛羊和東面的鹹魚每年秋冬能輸送到內地。

一個吃不上肉的民族從內到外都是虛弱的。

有肉食補充,能大大降低糧食的消耗。

民以食爲天,以前在黑雲山上飢寒交迫,現在還記憶猶新。

反正李躍理解的治國標準,就是讓百姓能吃飽穿暖,若是能吃上肉,那就是盛世。

崔宏眼角餘光掃了一眼常煒,又瞄了瞄李躍,鬆了一口氣,“領命!”

“好,你收拾一番,三日後赴任,朔州正缺少得力之人。”

崔宏的才幹在大梁數一數二,不過他的心思太多,精力也沒放在國事上。

李躍乾脆將他調任地方,遠離中樞,算是敲打關東士族一番,也能讓他發揮自己的才能。

這樣一來,庶族寒門與士族豪強之間重新建立平衡。

“臣這就回去收拾一番,立即動身。”崔宏彷彿知道李躍心思一般。

“去吧,朕給伱配三千黑雲精銳,務必將大梁的牧場弄起來,以後朕和百姓能不能吃肉,就看你。”

雖說是權衡,但也是委以重任。

事實上,遠離朝堂調任地方對他而言也是好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以免被其他人拉下水,弄出什麼不可挽回之事。

樑國靠政績、戰功說話,而不是勾心鬥角。

李躍不想朝中的爭鬥失去平衡,弄得你死我活,爭鬥也應該是良性的,誰脫離掌,控李躍就要治誰。

寒門庶族要用,士族豪強也要用。

上一次玄甲軍招募的良家子,不是人就是地方豪強出身。

“臣告退。“崔宏拱手而去。

殿中安靜了片刻。

還是李躍開了個頭,“涼州都平定了,何以西域諸國還沒有遣使入朝?”

河西走廊最大的戰略意義便是溝通西域,曹真發動河西大戰後,一兵不出,西域諸國皆降,此戰的紅利一直延續到西晉,西域諸國還承認晉爲宗主國。

按說王猛在涼州動靜不小,西域應該聽到風聲纔對。

“西域久與中原斷絕,就算收到消息,也沒有如此之快,陛下可靜待數月。”常煒緩緩道。

收復西域,在史書上一向都是重大功績,李躍當然掛心。除了帝王功績,還有經濟效益。

如今樑國設置了大量了紙坊、織造坊等,就等着打通西域,互通有無,帶動關東經濟,也順便拉動關中。

東漢初便有青瓷出現,魏晉南北朝,南方瓷器迎來大發展。

襄國一帶百姓出現了瓷窯,質量上比不上江東,但新任的趙州刺史韓緒設置了官窯之後,質量節節攀升,屢出精品,送入宮中。

西域小國衆多,王室窮奢極欲,是最好的商品傾銷地。

更遠的中亞、地中海諸國國王,對絲綢、瓷器、茶葉趨之若鶩。

很多國家就靠躺在商路上盛極一時。

商業也是文明交流的一種。

“嗯,不能被動的等,當派出使節,遊說西域諸國。”李躍決定主動出擊,先派使者去摸摸西域什麼情況,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臣願效法班定遠、張博望出使西域!”劉應當即拱手。

“子能乃國之重臣,不宜遠出,先禮部挑選幾人,配合校事府,一明一暗,先去探一探再說。”李躍不敢冒險讓劉應遠行。

涼州雖然平定了,但西去的路上,到處都是馬匪、山賊、潰兵。

王猛殺的人太多,難免有人仇視大梁,潛伏的敵人太多。

“多謝陛下關愛,然則臣非手無縛雞之力一書生,弓馬嫺熟,且唯有臣去,可示大梁之誠意。”劉應多次出使其他勢力,口才、見識、膽氣皆非尋常人可比。

以他現在的年紀,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之時。

見他如此堅持,李躍也不好拒絕,“那就多帶些精幹之人。”

以樑國現在的實力,估計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對使節不利。

“領命!”劉應拱手一禮。

漢朝經營西域,主要是爲了夾擊匈奴,絲綢之路只是附贈品。

同樣,樑國經營西域,也是爲了反擊草原。

草原極其遼闊,從鮮卑山到蔥嶺,再到裡海,都可以算作草原。

歷史上漢朝也沒有徹底消滅匈奴,一部分人流竄至極西之地。

晉武帝咸寧年間,便有鮮卑人流竄到西域,被西域戊己校尉馬循擊敗。

從漠南擊敗拓跋什翼健沒用,斷不了根,鮮卑人隨便找個水草豐美之地躲上幾年,養好傷後,便可以捲土重來。

中土逐漸走向一統,事實上,草原也正走向統一。

檀石槐、柯比能、拓跋鬱律幾乎統一了草原,弄得草原上遍地都是鮮卑人,拓跋什翼健沾着這些鮮卑雄主們的光,成了草原共主。

讓拓跋什翼健這麼發展下去,弄不好一個不亞於兩百年之後的突厥帝國提前出現。

但凡草原帝國崛起,就一定會南下攻擊中土。

所以不是樑滅代,就是代吞樑,沒有第三個選擇。

以前站在中原視角,覺得拓跋什翼健放棄河套雲中是蠢,但從草原視角上看,不失爲明智之舉。

而現在李躍一統北國,代國自然而然成爲下一個獵物。

拓跋什翼健這些年也一直跟樑國過不去,什麼事都要摻和一腳,在後面掣肘。

 

616.第614章 擒殺第113章 買賣第222章 歸順第364章 年號739.第737章 東風753.第751章 封賞第115章 血將第387章 白波谷601.第599章 梟臣第48章 養戰第79章 攻心第769章 封第55章 敗744.第742章 死志第192章 激將第64章 兵變第407章 折戟643.第641章 雙璧627.第625章 雨第365章 決心572.第570章 五銖第438章 進退743.第741章 後勤第160章 門路第103章 盟友第220章 妥協第407章 折戟第321章 義兒軍第324章 志大461.第460章 忽變486.第484章 精騎第326章 招賢第211章 雙喜537.第535章 懼694.第692章 請辭739.第737章 東風第26章 斥候第368章 殘兒第406章 強攻第24章 寨主第192章 激將511.第509章 投敵488.第486章 水陸第108章 虛實第45章 人情第258章 殺542.第540章 還朝第314章 籠絡693.第691章 議第394章 滾刀肉第387章 白波谷589.第587章 略第8章 醫第351章 上黨539.第537章 相殘592.第590章 海島第188章 花明第432章 西取643.第641章 雙璧627.第625章 雨578.第576章 秦晉第373章 勸退546.第544章 冊封第436章 迎戰(二)第42章 府庫第101章 擾動620.第618章 寬仁第459章 勸降487.第485章 合肥第273章 形勢第144章 激憤第346章 擒第273章 形勢732.第730章 渡第47章 騎兵第36章 消息第90章 內第149章 迎接第165章 捉生第204章 子弟508.第506章 皁衣郎第110章 放歸第21章 退第308章 勸進716.第714章 伐交第314章 籠絡第109章 謹慎第188章 花明686.第684章 征服第427章 利器527.第525章 橫財622.第620章 三秦612.第610章 挑戰602.第600章 談第129章 圍獵第254章 嚴峻第118章 面見732.第730章 渡第450章 刺殺第210章 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