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第714章 伐交

江東兵變的消息迅速送到洛陽。

“桓溫入建康,立司馬昱爲帝,未及一月,司馬昱禪讓,百官皆勸,桓溫推辭不受,只領楚公,加九錫,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開國置官,以荊、江、廣、交、益、寧六州之地爲楚國,謝安爲楚國內相,桓衝、桓雲、桓秘等桓氏皆督鎮一方。”

盧青念着江東傳回的消息。

荊、江、廣、交、益、寧封爲楚國,晉室就只剩下一個江東,半個揚州。

應該是顧及到江東士族,給他們留一口湯……

李躍疑惑道:“江東士族沒被清洗?”

當初哭着喊着要弄桓溫的也是這一批人,桓溫一入建康,全都服服帖帖起來。

“桓溫一入建康,江東士族皆擁立之。”

還真是無恥,李躍一陣腹誹,此情此景,與當年拋棄曹氏一模一樣,也算是老傳統了。

原以爲至少表面上要裝裝樣子,稍作矜持的抵抗一番,沒想到包括謝安在內,直接跪了。

“桓溫一輩子猶豫不決,總算堅決了一次。”李躍原本對謝安高看一眼,沒想到不過如此。

自始至終都在盡力保全家族利益。

在他們眼中,家族永遠凌駕在國家之上。

他們今天能投降桓溫,明天就能投降大梁。

所以謝安在歷史上的評價一般,達不到諸葛武侯、王猛的高度。

“恭喜陛下,桓溫篡位,司馬氏覆滅,江東正統已失,當此之時,當傳檄巴蜀、江南、淮南,勸其歸降。”王猛拱手道。

“桓溫這不是還沒篡位麼?先不急。”李躍笑道。

桓溫現在還在走流程,三辭三讓。

暫時擺平了江東士族,江東其他地方勢力還在觀望之中。

司馬家篡魏,爆發淮南三叛,權力的過渡絕不會如此順風順水。

“兒臣以爲大梁還應休養生息,不必大軍征討,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江東時局動盪,必有百姓投奔大梁,應令邊地官吏做好收容百姓事宜,以收江東人心。”李儉拱手道。

“太子所言甚是,江東之所以未有大亂,乃是懼我大梁趁機南下,隱忍不發而已,此時攻伐桓溫,反而能促成江東上下一心,稍待時日,江東自亂。”李躍不相信江東這幫人能這麼老老實實的。

不說別人,單是王家就不會輕易向桓溫低頭。

桓溫以刀兵奪位,肯定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隱藏在下面的矛盾並沒有消除,桓溫佔據的只是一個建康,想要地方各種勢力承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像當年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江東到處都是叛亂,靠陶侃、周玘等江東豪強齊心協力,才撲滅各地連綿不絕的起義,方纔有了司馬家與北方士族的半壁江山。

桓溫丟失荊襄,不思收復,卻帶兵入朝,其統治天然缺乏合法性。

如今江東一團亂麻,樑國只需要隔岸觀火即可。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國修而鄰國無道,霸王之資也。江東乃大梁下國,下國有事,上國不可不問,陛下可下詔責問桓溫。”王猛拱手道。

“此策可抵十萬大軍!”李躍擊節而贊。桓溫不回覆,或者回復不好,以後就是開戰的藉口,樑國也可以打着爲下國報仇的旗號出兵。

桓溫回覆的好,潛移默化間,大梁就成了江東的宗主,加強了影響力,以後收拾起來更加容易一些,江東所剩不多的人心會逐漸瓦解。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外交戰弄好了,可以滅敵於無形。

李躍當即讓王猛草擬詔令,“義正言辭”的責問江東,讓桓溫給一個說法,否則大梁將出兵還江東百姓一個公道……

看完詔書,李躍感覺自己若是桓溫,一定會被氣炸了。

他桓溫能有今日,還不是李躍逼的?

兩次合肥大戰,基本斷送了桓溫正常上位的可能,奪取荊襄,斷了桓氏的根基,逼得他鋌而走險。

除了詔書,李躍還下令潛伏在江東的校事們放開手腳,不要有思想負擔,盡力跳動江東各種地頭蛇,讓江東亂成一鍋粥最好。

皇帝大位不是那麼好坐的,桓氏集團失去了荊襄,肯定要侵奪江東士族的利益,遲早會有人起兵。

江東忙江東的,樑國忙樑國的。

洪興五年開年之後,三省六部制正式施行。

尚書檯的權力下放到三省之中,王猛升任尚書令,周牽領侍中,崔瑾領中書令,劉應爲尚書左僕射,房默爲尚書右僕射,顧愷之領門下左侍郎,盧青領門下右侍郎,崔宏領中書左侍郎,王猛之子王永爲中書右侍郎……

雖然設置了三省,但庶政依舊出自尚書省。

王猛依舊是大梁的二把手,也就缺了一個丞相的名頭而已,權力比以前只多不少。

只不過加了一道鎖而已。

運行不到一個月,李儉就發現其中竅門,尋了一個空閒,詢問李躍,“父皇設置門下省,固然能互相制衡,然則一遇大事,豈不是互相制衡,互相推諉,反而加劇爭鬥?”

“你能看出這些長進不少,然則不設三省,他們就不爭鬥了嗎?”李躍反問道。

“肯定不會。”李儉無奈認同。

“三省六部是因魏晉亂世而生,適合這一代的形勢,未必適應你的時代,世上沒有萬全的制度,有利則必有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面臨的挑戰,固步自封者會被天下拋棄,唯有變通革新者,方能不斷向前。”李躍諄諄教誨。

這一代追求的是恢復穩定,擯除魏晉以來的弊政。

到了下一代,會面臨新的形勢。

李儉還在思索,李躍拍拍他的肩膀,“三省六部於當下有利,能革除前朝之弊,朕便用之,他日不合時宜,朕便改之,何必拘泥於一時?”

唐代有政事堂,宋代有樞密院,明代有內閣,清有軍機處,都是對三省六部作的補充。

三省六部能從魏晉初具其形,一直走完整個封建時代,沿用一千五百多年,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李躍個人覺得,其實後世國家框架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的。

“兒臣知道了。”李儉頓時明白過來。

第182章 立場第37章 聯手572.第570章 五銖682.第680章 動向第285章 鐵馬529.第527章 勾結542.第540章 還朝528.第526章 戰略第116章 合兵第384章 爭搶711.第709章 畏敵595.第593章 未雨555.第553章 攻守第359章 讖言679.第677章 威第450章 刺殺748.第746章 波瀾第25章 議事第95章 工匠第767章 老賊第774章 交易第162章 出第442章 宿敵651.第649章 退第343章 火第350章 逝第358章 妥協第768章 逆子499.第497章 飲馬長江第250章 反攻541.第539章 明珠第222章 歸順第171章 變731.第729章 離636.第634章 兄弟730.第728章 調第422章 疲國第132章 廝殺第234章 陽城第18章 衆志第115章 血將634.第632章 謝氏第405章 北使第170章 鬥毆第426章 真容512.第510章 聯姻第179章 慎第453章 獻計第170章 鬥毆第321章 義兒軍512.第510章 聯姻第317章 北伐第283章 取捨第222章 歸順第184章 魯郡第259章 耕種第52章 賊757.第755章 猛虎598.第596章 斬將671.第669章 破解第438章 進退第201章 驅虎第78章 來使第304章 突襲第290章 入鄴第249章 轉折第122章 病倒第458章 捭闔第171章 變540.第538章 入鄴第161章 推脫第373章 勸退738.第736章 穩第103章 盟友626.第624章 旱第157章 星火752.第750章 棉衣第42章 府庫528.第526章 戰略第340章 詭計第395章 衝殺第18章 衆志487.第485章 合肥第426章 真容593.第591章 洶涌第196章 血雨第33章 兵書749.第747章 封王601.第599章 梟臣第231章 翻臉491.第489章 遼東534.第532章 僵持563.第561章 士氣707.第705章 北塵第126章 奪兵第70章 逃第79章 攻心751.第749章 紡織712.第710章 世子482.第480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