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天下

吳會豪強拿到新裝備和戰馬,氣勢都不一樣,一路南下,大梁海軍緊隨其後,水陸並進,前後夾擊,所向披靡。

林邑國節節敗退,不斷向南退走。

鄧遐率一萬精銳先行佔領沿海港口,抓捕當地土人爲奴,修建營寨,又從營寨擴建爲塢堡。

塢堡一立起來,等於站穩腳跟,有了後方基地。

江東的人力物力從海上源源不絕的輸送過來。

一個小小的林邑自然不是對手。

周止作爲吳會士族的武宗,極富韜略,沒有着急進攻南方叢林,也是先站穩腳跟,訓練山越人,以他們爲前驅,一口一口蠶食內陸。

山越人在平原上打不贏吳會豪強,卻極擅山林作戰,對付林邑人綽綽有餘。

不到半年,基本佔領林邑,林邑國殘存勢力向內陸潰散,難成氣候。

其後,吳會豪強們紛紛在各自的劃定的地盤上建造塢堡。

而他他們的塢堡建起來時,大梁最大的港口金蘭城已經屹立在南海之濱。

朝廷順勢設立安南都護府,以鄧遐爲徵南將軍,安南都護。

大梁的海軍沒有止步於此,開始向南洋和天竺進發。

東面,隨着遼東海軍的持續襲擾,百濟、高句麗、新羅不斷衰弱,大量人口被擄掠至北海,修建城池。

北地苦寒,俘虜過去,十不存一。

據不完全統計,洪興七年至洪興十一年這五年間,凍死、累死的倭國、新羅、百濟奴隸多達二十萬人。

一座座沾染異族血淚的城池塢堡聳立在北海之濱,同時也帶來了畸形的繁華。

燕然郡王、徵北將軍李儀赴任之後,立即展現傑出的治理能力,城池周邊非但可以放牧,還被遷徙而來的中原人開墾出了農田。

耕、牧、漁、獵,四位一體,遷徙到瀚州的樑國百姓日子過得並不差。

李儀招募漠北諸族義從,組建一支由蠻族構成的精銳部曲,號燕然鐵騎,雖然只有四千人,無一不是草原上的勇士,在對其他部落的戰爭中,從無一敗。

短期內將瀚州以北以西的大片草原收入囊中,治下牧民多達兩萬帳篷。

與代國的粗疏管理不同,李儀在瀚州建立學校,強制各豪酋的子嗣入學,學習漢言以及儒家經典。

還設置監察使,監督各部,頒佈律法,移風易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部族。

諸部一旦稍有異動,四千燕然鐵騎眨眼即至,雞犬不留。

種種手段,寬猛相濟,將草原諸部收拾的服服帖帖。

奴隸們還修建了一條北海、燕然、代州的官道,沿途建造塢堡爲驛站,加強與中原的聯繫,使北海的牛羊、皮貨能快速賣到中原,中原的茶、布、書籍等物資能輸送到北海。

除此之外,李儀還在北海之濱修建了一座行宮,以作大梁皇帝避暑之用。

“北海風光別具一格,夏秋尤勝,兒臣建此行宮,略表心意……”

李躍讀着李儀送來的奏表,心中一陣寬慰,幾個兒子都還算有出息。

李儀到了北海,就像變了一個人。

李躍原本想讓他涼快幾年後再踢到海外,如今看來,漠北沒有他,絕不會有今日盛況。

李儀已經成爲漠北的頂樑柱,動了他,漠北會跟着震動。

而且別人上去,未必能鎮得住場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陛下,崔都督與玄菟郡王上表,準備攻打高句麗。”一旁的王猛拱手道。“也差不多到時候,高句麗不滅,朕寢食難安。”

環顧大梁周邊只剩下一個高句麗了。

遼東經營這麼多年,等的就是今日,如今糧草充足,裝備齊全,士氣高昂,只差朝廷一聲令下。

一山不容二虎,遼東大地上不允許還有其他國家存在。

不過李儻的進攻並不順利。

高句麗同樣準備充足,城池堅固,士卒還算剽悍。

這一戰打了大半年,李儻只撈到了幾個邊境小城,士卒傷亡頗重。

不過高句麗傷亡更大。

李儻上表請求朝廷調撥工匠,打造巨型投石車“萬人敵”。

立即在兵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萬人敵是大梁的核心機密,從上至下,每一個工匠都在兵部和工部同時掛名,還在洛陽城單獨開了一坊供他們居住,明有宿衛軍護衛,暗有校事府照看,安全等級不在宗室之下。

以桓衝爲首的兵部官員堅決反對遼東軍擁有萬人敵。

“此乃國之重器,若爲邊軍所有,他日遼東有叛,中原城池何以拒之?”

甚至有人直接懷疑李儻攻高句麗是假,索要萬人敵是真。

攻滅代國後,李儻的種種惡行讓朝野上下深爲忌憚。

“太子意下如何?”李躍直接將難題拋給李儉。

“兒臣以爲,用兵之要,人心、器械二則不可或缺,兄長爲國征戰,有萬人敵之助能剿滅高句麗,肅清遼東,此有利於國家。”李儉倒是大度。

他大度,李躍不能不爲以後着想,“萬人敵可以給,工匠就免了。”

萬人敵可以拆卸,走水路運過去不難。

一百二十架萬人敵拆卸裝船,從水路進入東海,然後進入遼東。

即便有萬人敵之助,李儻在遼東的戰事也沒有想象當中的順利。

仍是互相拉扯。

朝中有人藉機彈劾李儻養寇自重。

“高句麗自西漢立國至今四百餘年,非尋常小國可比,李儻雖然戰勝,也沒有戰敗,何必急於一時?”李躍無比淡定。

滅一國不是滅一個部落。

高句麗的韌性不是代國這種部落聯合可以比的,人家正處於國勢的上升期,高句麗小獸林王繼位後,勵精圖治,頒佈律法,引佛門爲國教,設置太學,改革軍隊,國家力量得到加強。

又聯合南面的新羅、百濟,組成了三國聯盟。

可以說李儻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高句麗,還有百濟和新羅。

每次正面大戰,百濟和新羅都會側面襲擾。

李躍非但沒有怪罪李儻,還令馬顧、沈勁、盧循等海軍支援,又從中原調撥過去大量的軍械糧草。

滅國之戰,若是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就只能靠國力碾壓。

第96章 授課756.第754章 裝糊塗第180章 將亂第430章 抵城第203章 北上633.第631章 喜訊第134章 悲涼第246章 風雪575.第573章 忠奸錄第374章 譏諷第390章 恐懼702.第700章 雲涌第71章 距離第191章 歸降第453章 獻計第285章 鐵馬第375章第294章 中原616.第614章 擒殺第204章 子弟第304章 突襲第424章 糾纏第9章 糧食第212章 鏡合625.第623章 蝗第11章 圍山487.第485章 合肥第102章 算計第365章 決心第270章 降將第224章 身死第294章 中原534.第532章 僵持557.第555章 臨城第361章 劫掠第11章 圍山640.第638章 不敵609.第607章 戒子第446章 守勢第428章 將攻第443章 不攻第226章 江陵第105章 詰問第71章 距離742.第740章 小戰544.第542章 名士第402章 苻堅713.第711章 門戶第238章 分歧647.第645章 鼠輩第230章 誤會490.第488章 忠血第284章 黃昏第369章 東風第156章 複合721.第719章 周氏765.第763章 失望第356章 辭官第430章 抵城658.第656章 好戰第181章 赤旗496.第494章 伐旗714.第712章 三省548.第546章 忽聞第134章 悲涼第282章 大戰552.第550章 惑敵第239章 祭天第769章 封568.第566章 魚第294章 中原第410章 兵變第115章 血將第312章 變故第383章 絕境第459章 勸降第446章 守勢第425章 鞭刑543.第541章 廢立第24章 寨主755.第753章 文采486.第484章 精騎第47章 騎兵第241章 講武693.第691章 議第443章 不攻518.第516章 冉府第349章 停戰第225章 攔擊678.第676章 仇538.第536章 敲打第157章 星火762.第760章 志向第230章 誤會第354章 步卒640.第638章 不敵第216章 胡夏481.第479章 心思第290章 入鄴第59章 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