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粉墨登場

820粉墨登場

徐州,琅琊府。

沉靜的天藍色牆壁,紅花和風尾草圖案的綠窗簾,生鐵爐架子前面的針織屏風;桃花心木的古玩櫃,玻璃後面放滿了各種小玩意兒;玻璃珠的腳墊,書架上有一排放的是各式各樣的兵法書。

秋天的陽光灑在這個不大的院落中,照射在房廊下面正在手捧一本《六韜》正在細細的品讀的少年身上,顯得是那樣的愜意。

過了好大一會兒,從院子外面走進來了一個衙役,見到少年後,便拜了一拜,說道:“啓稟知府大人,大殿下剛剛進城,目前正在往府衙趕……”

“嗯,知道了,等大殿下到了府衙門口,再來通知我。”少年孜孜不倦地讀着《六韜》,似乎並不希望有人來打擾他。

衙役無奈地搖了搖頭,本來想提醒來着,可是他深知這位年輕的知府大人的性格,便扭頭走了。

不多時,衙役又回來了,這一次顯得是那麼的慌張,急忙說道:“大人,大殿下已經臨門了……”

少年只輕微地點了點頭,擺擺手,說道:“嗯,知道了,將大殿下帶到客廳,我一會兒就過去。”

衙役怔了一下,見少年手中捧着的書還有一半沒有讀完,他知道這少年的性子,一會兒就是說要讀完這本書,不讀完這本書,肯定不會動身的,就算是身後着火了,他還是能夠一如既往把書讀完。

“知府大人,這次來的可是大殿下……”衙役再一次提醒道。

少年依然是不慌不忙的,犀利的目光從書本上斜視到了衙役的臉上,只是看了一眼,衙役便閉上了嘴巴,不再說話了,轉身離去。

當衙役走後,少年繼續看着他的《六韜》,看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秋日,午後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這裡近海,空氣中總是夾雜着一股子淡淡的海腥味,少年坐在一個躺椅上,逐字逐句的看着他的書,絲毫不受外界的一點打擾。即使泰山崩於面前,他也是面不改色。

府衙的客廳裡,高麒和夏侯蘭已經等候了許久,始終不見琅琊府的知府出來。

夏侯蘭坐不住了,喚來了一名衙役,便呵斥地問道:“你們的知府大人是怎麼回事?大殿下駕到,不出城迎接也就算了,現在到了府衙,爲什麼你們的知府大人還不出來?”

“這個……那個……我們知府大人他……”

“去!叫司馬懿出來,告訴他,大殿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他要是再不出來,我就參他哥大不敬之罪!”夏侯蘭一臉怒意地說道。

衙役也很是爲難,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就在這時,高麒突然輕輕滴咳嗽了兩聲,然後緩緩地說道:“夏侯將軍,來者是客,我們是客人,有句話叫做客隨主便,我們應該入鄉隨俗纔對。”

言畢,高麒又對那衙役說道:“你且去忙吧,不要打擾你家大人,想必他肯定有什麼要事,等他處理完那些要事之後,再來見我不遲。”

衙役對高麒倒是感激涕零,緩緩地退出了客廳。

夏侯蘭不知道高麒是什麼意思,便問道:“大殿下,這司馬懿也太目中無人了吧?我早就提前通知了他,誰知道今天他還如此怠慢。大殿下,要不要我去把他給抓來向大殿下賠罪?”

“夏侯將軍切勿魯莽,司馬懿乃朝廷堂堂的二品大員,他是朝廷命官,我雖然是個皇子,卻什麼職務都沒有。按理說,我見到他,還要行禮纔對。夏侯將軍也是正三品的官,司馬懿怎麼說也是你的上官,一會兒要是見到了他,夏侯將軍還是要多加禮遇纔對,否則的話,就是頂撞上官了。”高麒慢條細理地說道。

夏侯蘭聽完之後,稍微有點不服氣,嘆了一口氣說道:“大殿下心腸太好了,對付司馬懿這種目中無人的人,應該給予嚴重的打擊纔對。讓他記住,以後絕對不能這樣怠慢大殿下。”

高麒聽後,只是微微一笑,並未說什麼,然後就端坐在座位上,閉目養神,靜靜地等候着司馬懿。

夏侯蘭也不再說話了,人家當皇子的都不生氣,他跟着瞎起什麼哄。也一屁股坐在了那裡,心中暗暗地叫道:“等回去知道,必然要再皇上面前參你一本。有本事,你今天就別出現!”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了,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客廳內依然靜謐異常。

夏侯蘭坐在座位上,都開始打盹了,這一路上他又要催促着趕路,又要照顧高麒的飲食起居,當真是累的不行,所以一旦久坐下來,難免會犯困。

高麒倒是坐在那裡,一直閉目養神,呼吸均勻,也不知道他是睡着了,還是在清醒着。

又過了一會兒,衙役開始給客廳裡掌燈,順便通知一下高麒和夏侯蘭,說司馬懿今天沒時間見他們了,要等明天,並且將他們安排在了西廂住下。

夏侯蘭當真沒有想到,這司馬懿還真的沒來見他們,心中當真是一陣惱怒,吵着鬧着要去將司馬懿給抓過來問個究竟。高麒苦勸攔下,又讓人準備了一些酒菜,算是安撫了夏侯蘭,兩個人便各自去休息了。

一夜無事,夏侯蘭、高麒一路上鞍馬勞頓,高麒身子骨弱,所以夏侯蘭也不敢讓他又太多顛簸,行程相對慢。但是,兩個人都相對的疲勞,所以一經睡下,便一覺睡到了大天亮。

“咚咚咚!”

一通急促的鼓聲在府衙中響起,急促的鼓聲吵醒了夏侯蘭和高麒的美夢,當兩個人起牀後,便問道:“何人在敲鼓?”

衙役回答道:“是我們知府大人。”

“司馬大人爲什麼敲鼓?難道是有什麼案子要審理?”高麒問道。

衙役回答道:“琅琊府兩年來一向太平,境內毫無雞鳴狗盜之徒,知府大人更是連牢獄都沒有設置,何來的案子要審理?”

琅琊府的治安狀況高麒一早便聽說了,只是不知道竟然會如此的清淨。他繼續問道:“既然琅琊境內一向太平,又沒有案子要審理,那司馬大人敲鼓這是爲何?”

隆隆鼓聲一直沒有間斷,時而急促如雨點,時而慢如蝸牛,總之他們說話這會兒,鼓聲一直沒有停止過。

“大殿下有所不知,這是我們大人在擊打戰鼓。我們大人說了,擂響戰鼓,便可以激勵士氣,從而使得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勇氣倍增。所以,每天早上,我們大人都會親自擂響三通鼓,三通鼓擂罷,他才休息。”

“三通鼓?”高麒從未涉及過兵法,也沒有涉及過軍事,所學之書也都是詩經禮儀等等,雖然他的父親經常教導他不要拘泥於不化,要舉一反三,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但是對於這三通鼓,他還真的不瞭解。

夏侯蘭從軍多年,對三通鼓最瞭解不過了。見高麒臉上犯難,便解釋道:“大殿下,古代三通鼓用於擊鼓催徵。古代兩軍打仗,通常是面對面擺好陣勢,然後一方擂鼓叫戰,另一方擂鼓應戰。如果對方並不擂鼓應戰,叫戰一方通常要擂三通鼓後纔開始進攻。”

高麒聽後,倒是覺得很有意思,這些東西,可是他在皇宮裡學不來的。他聽到鼓聲還在響,很想見識一下司馬懿到底是誰,而且每次聽高飛的談話中,似乎對司馬懿也很是推崇。於是,他便快步地走了出去,朝着鼓聲傳來的方向而去。

夏侯蘭緊緊地跟在後面,心中卻在暗罵司馬懿不識擡舉。

兩個人沿着鼓聲,一會兒便到了司馬懿擂鼓的一塊大場地那裡,當兩個人跟隨着衙役來到這裡的時候,突然就傻眼了,這司馬懿真是太神奇了,他親自擂響戰鼓,隆隆的鼓聲下面,一排排雞、鴨、鵝竟然自動排成一條線,站在那裡撲扇着翅膀,歡快地叫着。

另外,在雞、鴨、鵝排列而成的方陣邊緣,四條狗蹲在四個不同的角落,像是四尊神坻,一動不動的瞪着兩隻狗眼,緊緊地看護着雞、鴨、鵝。

在一個高臺的上面,但見一個少年精瘦幹練,穿着得體,長衫禮帽,白袖外挽,手執兩個鼓槌,正在有規律的敲打着那面戰鼓,不是司馬懿,還能有誰?

高麒仔細打量了一下司馬懿,但見司馬懿身材高大,皮膚白皙,兩鬢留着兩縷長髯,隨風而動,飄落在肩膀上,顯得格外飄逸。

司馬懿那張沒有半點瑕疵的英俊臉龐,濃中見清的雙眉下嵌有一對像寶石般閃亮生輝,神采飛揚的眼睛,寬廣的額頭顯示出超越常人的智慧,沉靜中隱帶一股能打動任何人的憂鬱表情,但又使人感到那感情深得難以捉摸。

“這就是司馬懿啊,果然是一表人才,才貌俱佳。”高麒看後,不知道爲什麼,覺得司馬懿對他有着一種很大的吸引力。當然,那種吸引力並不是說他有那方面的取向,只是單純的,被司馬懿的氣質所吸引。

不多時,鼓聲便停止,司馬懿放下鼓槌,擦拭了一下額頭上得汗水,轉過身子,對空地上得那羣家禽拍了一下巴掌,首先是四條狗先行離開,緊接着,雞、鴨、鵝排成隊各回各窩,顯得極爲有規律。

之後,司馬懿這才走到高麒的身邊,拱手說道:“大殿下昨夜可曾休息好了?”

003 喝酒030 探親844 腳下的人1035 身陷重圍479 呂布的謝幕之戰5430 曹操的想法500 鐵騎掃中原615 火燒幽靈騎兵966 祈求增援206 殺俘320 戰前會議213 兵臨虎牢關374 兵臨城下7612 瞬息萬變箭無情194 分兵1024 堅決抗戰194 分兵749 來龍去脈906 西北起烽煙38104 冀州8262 雨中情570 入主中原5146 軍演349 兵敗鉅鹿澤9062 鬧劇743 木刀小童430 曹操的想法395 兵臨城下28676 逼你投降981 倒戈相向326 公孫瓚的末日6749 來龍去脈849 滅漢3376 兵臨城下9648 分兵416 消除嫌疑527 策瑜軍八將565 祭拜659 腥風血雨373 兵臨城下6061 孫堅481 呂布的謝幕之戰7306 形勢583 入主中原18028 備戰616 梟雄的試探538 說媒550 甄宓048 私兵228 虎牢關大戰14920 最後的戰役41007 單人赴會1046 大軍圍城744 西行716 國家制度148 擴張1289 定東夷5300 定東夷16227 虎牢關大戰13677 誣陷好人927 最後的戰役11186 才俊515 荊州風雲12997 深夜過江142 對手948 定西蜀三英爭功41007 單人赴會479 呂布的謝幕之戰5766 長安亂9365 出城995 裝瘋賣傻346 兵敗鉅鹿澤6697 關羽入圍350 兵敗鉅鹿澤10398 兵臨城下31675 要殺便殺398 兵臨城下31239 開路先鋒呂奉先854 滅漢8429 虎牢一夜764 長安亂7378 兵臨城下11815 圍殲關羽348 兵敗鉅鹿澤8943 最後的戰役27538 說媒192 會盟928 最後的戰役12683 孤單落魄933 最後的戰役17718 皇后人選242 挖牆角733 黃雀在後743 木刀小童771 長安亂14901 西北起烽煙33914 西北起烽煙46449 你聽我的072 平叛8878 西北起烽煙10